唤麴生来,与常娥约,从太守游。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霓裳曲换,清塞重裘。桂影飘摇,桐阴立尽,多少征人霜满头。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负中秋。斗杓矗处中州。还有解闻鸡起舞不。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飞球戏马,策垂星流。绣帽归军,玳簪环客,薄晚同登庾亮楼。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
唤麴生来,与常娥约,从太守游。把玉箫声寄,萧关短笛,霓裳曲换,清塞重裘。桂影飘摇,桐阴立尽,多少征人霜满头。油幢暇,不掀髯一笑,辜负中秋。斗杓矗处中州。还有解闻鸡起舞不。看鸣弦中鹄,穿杨电激,飞球戏马,策垂星流。绣帽归军,玳簪环客,薄晚同登庾亮楼。浮生事,是几番玩月,何苦多愁。

qìnyuánchūn··huànshēnglái--céng

huànshēngláichángéyuēcóngtàishǒuyóuxiāoshēngxiāoguānduǎnshanghuànqīngsāizhòngqiúguìyǐngpiāoyáotóngyīnjǐnduōshǎozhēngrénshuāngmǎntóuyóuchuángxiáxiānránxiàozhōngqiūdòubiāochùchùzhōngzhōuháiyǒujiěwénkànmíngxiánzhōng穿chuānyángdiànfēiqiúchuíxīngliúxiùmàoguījūndàizānhuánbáowǎntóngdēngliànglóushēngshìshìfānwányuèduōchóu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¹曰:学不可以已(yǐ)²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注释:¹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²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青,取之于蓝¹,而青于蓝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¹⁰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¹¹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注释:¹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²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³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⁴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⁵规:圆规,测圆的工具。⁶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⁷挺:直。⁸受绳:用墨线量过。⁹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¹⁰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¹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¹,不知学问之大也。干(hán)²越夷³(mò)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译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大了。
注释:¹遗言:犹古训。²干:同“邗”,古国名,在今江苏扬州东北,春秋时被吴国所灭而成为吴邑,此指代吴国。³夷:中国古代居住在东部的民族。⁴貉:通“貊”,中国古代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⁵靖:安。⁶共:通“供”。⁷介:给予。⁸景:大。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yú)¹之所学也;吾尝跂(qǐ)²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³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yú)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¹⁰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¹¹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注释:¹须臾:片刻,一会儿。²跂:踮起脚后跟。³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⁴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⁵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⁶假:凭借,利用。⁷舆:车厢,这里指车。⁸利足:脚走得快。⁹水:游泳。¹⁰绝:横渡。¹¹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jiū)¹,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tiáo)²,风至苕(tiáo)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yè)(gàn)³,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niè),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jiān)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¹⁰。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¹¹而近中正¹²也。
译文: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注释:¹蒙鸠:即鹪鹩,俗称黄脰鸟,又称巧妇鸟,全身灰色,有斑,常取茅苇一毛一毳为巢。²苕:芦苇的花穗。³射干: 又名乌扇,一种草本植物,根入药,茎细长,多生于山崖之间,形似树木,所以荀子称它为“木”,其实是一种草。一说“木”为“草”字之误。⁴蓬,蓬草。麻,麻丛。⁵涅,可制黑色染料的矾石。⁶兰槐:香草名,又叫白芷,开白花,味香。古人称其苗为“兰”,称其根为“芷”。渐⁷:浸。⁸滫: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⁹服:穿戴。¹⁰所渐者然也:被熏陶、影响的情况就是这样的。然,这样。¹¹邪辟:品行不端的人。¹²中正:正直之士。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dù)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²,柔自取束³。邪秽(huì)在身,怨之所构。施薪(xīn)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chóu)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dì)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xī)酸,而蜹(ruì)¹⁰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译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柴是一样的,但燃烧起来火势总是往干燥的方向走。地是平的,但水流过来,总往有湿气的地方走。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注释:¹蠹:蛀蚀器物的虫子。²强自取柱:谓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柱,通“祝”(王引之说),折断。《大戴礼记·劝学》作“折”。³柔自取束:柔弱的东西自己导致约束。⁴构:结,造成。⁵畴:通“俦”,类。⁶质:箭靶。⁷的:箭靶的中心。⁸斤:斧子。⁹醯:本意指醋。¹⁰蜹:飞虫名,属蚊类。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江海 一作:江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¹;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²,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qí)(jì)³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xiè)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注释:¹焉:兼词,于此,在这里。²跬步: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等于现在所说的一步、古人所说的半步。步:古人说一步,指左右脚都向前迈一次的距离,等于现在的两步。³骐骥:骏马,千里马。⁴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驽马,劣马。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 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此指千里的路程。⁵舍:舍弃。指不放弃行路。⁶锲:用刀雕刻。⁷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⁸蟹六跪而二螯:蟹有六只爪子,两个钳子。六跪:蟹的六条腿,六,应是“八”字之误。螯,螃蟹等节肢动物身前的大爪,形如钳。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是故无冥冥¹之志者,无昭昭²之明;无惛(hūn)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qú)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téng)³无足而飞,鼫(shí)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译文: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飞,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注释:¹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干。下文“惛惛”与此同义。²昭昭:明白的样子。³螣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神蛇。⁴鼫鼠:原作“梧鼠”,据《大戴礼记·劝学》 改。鼫鼠能飞但不能飞上屋面,能爬树但不能爬到树梢,能游泳但不能渡过山谷,能挖洞但不能藏身,能奔跑但不能追过人,所以说它“五技而穷”。⁵穷:窘 困。⁶仪:通“义”。⁷结:结聚不散开,比喻专心一致,坚定不移。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昔者瓠(hù)¹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²鼓琴,而六马³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译文: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做善事(难道是)不能累积(的)吗?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注释:¹瓠巴:楚国人,善于弹瑟。²伯牙:古代善于弹琴的人。³六马:古 代天子之车驾用六匹马拉;此指拉车之马。⁴仰秣:一说“秣”通“末”,头。⁵崖:岸 边。⁶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¹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²,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译文: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注释:¹数:术,即方法、途径,引申为“科目”。²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rú)¹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dú)。故不问而告谓之傲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zá)³。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译文: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注释:¹蝡:同“蠕”,微动。²傲:浮躁。³囋:形容言语繁碎。⁴向:通“响”,回音。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译文: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简略但难以迅速理解;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注释:¹方:通“仿”,仿效。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¹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²仁义,则礼正其经纬³(xī)也。若挈(qiè)(qiú)领,诎(qū)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¹⁰,以诗书为之,譬(p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chōng)¹¹(shǔ)¹²也,以锥(zhuī)¹³¹⁴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译文: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注释:¹顺:通“训”,解释词义。²原、本:均作动词,指追溯本源。³经纬:直线与横线,这里指道路。⁴蹊径:小路,这里泛指道路。⁵挈:提,拎。⁶裘:皮衣。⁷诎:通“屈”,弯曲。⁸顿:抖动,整理。⁹道:由,遵。¹⁰礼宪:礼法。¹¹舂:把谷类的皮捣掉。¹²黍:黍子,谷类。¹³餐:吃。¹⁴壶: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这里指饭。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问楛(kǔ)¹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²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³。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gǔ)。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匪舒,天子所予¹⁰。”此之谓也。
译文: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注释:¹楛:原指器物粗糙恶劣,这里是恶劣的意思,即指不合礼义。²争气:指意气用事。³致:极致,最高的境界。⁴隐:有意隐瞒。⁵瞽:盲目从事。⁶谨顺其身:指君子谨慎修养自己,做到不傲、不隐、不瞽,待人接物恰到好处。⁷匪:非,不。⁸交,通“侥”,侥幸急躁。⁹舒:缓,慢。¹⁰予:通“与”,赞成。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¹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jié)(zhòu)²盗跖(zhí)³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译文: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
注释:¹伦:与“类”同义,指类别。²桀纣:夏朝和商朝的亡国之君。³盗跖:古代一个名叫跖的大盗。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cuì)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¹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²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³,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译文: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自己的眼睛除了这些(使自己所学不全不粹的问题)没有其他想看的了,使耳朵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听的了,使嘴巴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说的了,使心里除了这些没有其他想考虑的了。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如果做到了这般地步,那么,在权利私欲面前就不会有邪念,人多势众也不会屈服的,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注释:¹数:数说,与“诵”意义相近。²是:指全而粹合乎礼仪之美。³五声:宫、商、角、徵、羽,这里指美妙的音乐。⁴五味:甜、酸、苦、辣、咸,这里指美味。⁵应:指对外界事物的应变能力。⁶成人:全人,完美的人。

  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从《劝学》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

  《劝学》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字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而在段的结尾部分则归结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就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该段的中心思想。又如第二小段,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而在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则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在说理文中,巧妙地运用大量比喻进行论述,这是《劝学》另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有时作品集中了好些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地说明问题。这种手法,在修辞上叫做“博喻”,不过一般大都是用来辅助景物描写。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来说明事理。

  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心专一时,他不但用了一些并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举了“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及“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蚯蚓,竟能在地下来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却连一个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这就表明,“积”与“不积”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在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一个人长期耕田(“积耨耕”),就会成为农夫,长期砍砍削削(“积斲削”),就会成为工匠;长期贩卖货物(“积反货”),就会成为商贾;长期学习礼义(“积礼义”) ,就会成为君子;圣人也只不过是“人之所积”。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样,习惯成自然而已。了解了荀子这一思想观点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力气,选择那么多比喻,不惮烦地对读者进行谆谆教导。

  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善于通过比喻,将议论逐步引向深入。忽视了这一特点,我们就会被众多的比喻弄得眼花缭乱,而理不清文字的脉络。

  试以第一段为例。全段除首尾各有一句论断性的话外,其余全部由比喻组成。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说明后天的影响可改变事物本性,并能使之有所发展。接下来又提出另一个比喻:中绳的直木,经改造后,变成了“其曲中规”的车轮;以后即使晒干枯槁,也不可能再回复到“直”的状态。这就说明,后天的影响,对改变事物本性来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样就把道理的阐述向前推进了一步。然后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引出结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重要性。这一段以比喻为主的文字,从提出问题到进行小结,逻辑性是很强的。

  再以前面提到过的“积”字一段为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对一个人来说,“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紧承这一论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组比喻,它们阐述了前后相承的两层意思。前面三组论述了“积”字的重要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正面说明,不“积”就将一事无成;“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这两组对比的比喻,则着重表明,“积”与“不积”必将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组对比,偏重主观条件的分析,后一组对比,偏重客观情况的分析。三组比喻的结合使用,把道理讲得十分清楚。后面部分的另一组,以“蚯蚓”和“螃蟹”的对比为喻,指出“用心专一”是“积”的关键,将论述进一步引向深入。至此,有关“积”字的基本内容已经谈清,于是作者紧扣“用心专一”进行小结。

  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由于具备以上一些风格特点,荀子的哲理散文,有它好读的一面;但是,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情况。就以这篇《劝学》为例,通假字就用了十几个之多,而且其中有些是不很常见的。

  有了这么一大批拦路虎,《荀子》当然又有它并不易读的另一面了。

访雨寻云,无非是、奇容艳色。就中有、天真妖丽,自然标格。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自别后、幽怨与闲愁,成堆积。
访雨寻云¹,无非是、奇容艳色。就中²有、天真妖丽,自然标格³。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自别后、幽怨与闲愁,成堆积。
译文:寻找美人,无非找的是美艳的佳人。其中也有天生丽质,自然有风度的。不管是生气发怒,还是面带笑容,细细追想,处处觉得都可爱。自从分别以后,幽怨和闲愁就堆积起来。
注释:¹访雨寻云:指寻找美人。²就中:其中。³标格:风度。⁴恶发:发怒。
鳞鸿阻,无信息。梦魂断,难寻觅。尽思量,休又怎生休得。谁恁多情凭向道,纵来相见且相忆。便不成、常遣似如今,轻抛掷。
(lín)鸿(hóng)¹阻,无信息。梦魂断²,难寻觅(mì)。尽思量³,休又怎生休得。谁恁(nèn)多情凭向道,纵来相见且相忆。便不成、常遣(qiǎn)似如今,轻抛掷(zhì)
译文:书信难寄,杳无音讯。从梦中醒来,再难寻觅其身影。思念无穷无尽啊,怎么能斩断情丝呢。这样多情,向谁诉说,纵然再次相见,我们仍将陷入相互思念之中。难道说,人们注定要像此刻这样,轻易地离开彼此吗?
注释:¹鳞鸿:即鱼雁,指书信或信使。²梦魂断:梦醒。³思量:想念;相思。⁴休:斩断情丝。⁵不成:难道。⁶抛掷:丢弃;弃置。

mǎnjiānghóngzhīèr··xiāndiào--liǔyǒng

访fǎngxúnyúnfēishìróngyànjiùzhōngyǒutiānzhēnyāoránbiāoè姿yánhuānmiànzhuīxiǎngchùjiēkānbiéhòuyōuyuànxiánchóuchéngduīlín鸿hóngxìnmènghúnduànnánxúnjǐnliàngxiūyòuzěnshēngxiūshuínènduōqíngpíngxiàngdàozòngláixiāngjiànqiěxiāng便biànchéngchángqiǎnshìjīnqīngpāozhì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上片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引人入胜。

zhúyǐngyáohóng··sōngchuāngmèngchūjué--máopāng

qīngyīnbàntiānxiāosōngchuāngchuángtóuqiūxiǎopíngshānzhàngchuíyān

zhěnpànfēngyáo绿huànrénxǐngjiàomèngliánqiàdàoshòushíhánquánlěngyúnyōuch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yú)¹左迁²九江郡(jùn)司马。明年³秋,送客湓(pén)(pǔ)口,闻舟马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zhēng)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gǔ)¹⁰妇。遂命酒¹¹,使快¹²弹数曲。曲罢悯(mǐn)¹³,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¹⁴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yú)出官¹⁵二年,恬然¹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zhé)¹⁷意。因为(wéi)¹⁸长句¹⁹,歌²⁰以赠之,凡²¹六百一十六言²²,命²³曰《琵琶行》。
译文: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六字,命题为《琵琶行》。
注释:¹予:同“余”,我。²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³明年:第二年。⁴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⁵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⁶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⁷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⁸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⁹为:做。¹⁰贾人:商人。¹¹命酒:叫(手下人)摆酒。¹²快:畅快。¹³悯然:忧郁的样子。¹⁴漂沦:漂泊沦落。¹⁵出官:(京官)外调。¹⁶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¹⁷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¹⁸为:创作。¹⁹长句:指七言诗。²⁰歌:作歌。²¹凡:总共。²²言:字。²³命:命名,题名。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xún)阳江¹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²
译文: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注释:¹浔阳江:万里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因九江古称浔阳,所以又名浔阳江。²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¹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译文: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注释:¹主人:诗人自指。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jìn)月。
译文: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译文: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译文: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¹重开宴。
译文: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注释:¹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zhuǎn)(zhóu)拨弦¹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译文: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
注释:¹转轴拨弦:拧转弦轴,拨动弦丝。这里指调弦校音。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xián)弦掩抑¹声声思(sī)²,似诉平生不得志。
译文: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如意。
注释:¹掩抑:声音低沉。²思:深长的情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低眉信手¹续续弹²,说尽心马无限事。
译文:她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弹奏,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
注释:¹信手:随手。²续续弹:连续弹奏。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轻拢(lǒng)¹慢捻(niǎn)²(mò)³复挑(tiǎo),初为《霓(ní)(cháng)后《六幺》。(六幺 一作:绿腰)
译文: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注释:¹拢:扣弦。²捻:揉弦的动作。³抹:顺手下拨。⁴挑:反手回拨的动作。⁵《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马原。⁶《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¹(cáo)²如急雨,小弦³切切如私语。
译文:大弦声音沉重抑扬如暴风骤雨,小弦细促轻幽、急切细碎,如人窃窃私语。
注释:¹大弦:指最粗的弦。²嘈嘈:声音沉重抑扬。³小弦:指最细的弦。⁴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错杂弹(tán),大珠小珠落玉盘。
译文: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掉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jiàn)¹莺语花底滑,幽咽(yè)²泉流冰下难³
译文: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注释:¹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²幽咽:形容乐声梗塞不畅。³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艰难,形容乐声滞塞难通。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冰泉冷涩(sè)弦凝绝¹,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歇 一作:渐歇)
译文: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注释:¹凝绝:凝滞。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译文: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声音暂歇却比有声更动人。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银瓶乍破水浆迸(bèng)¹,铁骑突出刀枪鸣。
译文:突然,琵琶之音陡然高昂,似银瓶炸裂,水浆奔迸;又像杀出一队铁骑,刀枪齐鸣。
注释:¹迸:溅射。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曲终¹收拨²当心画³,四弦一声如裂帛(bó)
译文:一曲终了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注释:¹曲终:乐曲结束。²拨: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拨工具。³当心画:用拨子在琵琶的马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fǎng)¹(qiǎo)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bái)
译文: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注释:¹舫:船。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沉吟放拨插弦马,整顿衣裳起敛(liǎn)¹
译文: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然后整理一下衣服起身站立,收敛(深思时悲愤幽怨的)面部表情。
注释:¹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há)蟆陵¹下住。
译文: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注释:¹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fāng)¹第一部。
译文: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注释:¹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服 一作:伏)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¹妒。
译文: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注释:¹秋娘:唐代歌妓女伶的通称。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¹年少争缠头²,一曲红绡(xiāo)³不知数。
译文: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注释:¹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²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³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diàn)头银篦(bì)¹击节²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银篦 一作:云篦)
译文: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注释:¹钿头银篦: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²击节:打拍子。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译文: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¹
译文:教坊的兄弟参军去了,当家的阿姨也死了,暮去朝来我也年老色衰。
注释:¹颜色故:容貌衰老。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译文: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自己的年岁大了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¹买茶去。
译文:商人只重营利,对离别看得很轻淡,上个月他到浮梁买茶办货去了。
注释:¹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去来¹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译文: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船的秋水凄寒。
注释:¹去来:走了以后。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¹红阑(lán)²
译文:更深夜阑常常梦到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注释:¹唧梦啼妆泪:梦马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²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chóng)¹唧唧²
译文:我听了琵琶声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加歔欷。
注释:¹重:重新,重又之意。²唧唧:叹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译文:同样都是天涯沦落的可怜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zhé)居卧病浔阳城。
译文: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便一直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译文: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住近湓(pén)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译文: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xuè)猿哀鸣。
译文: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zhāo)秋月夜,往往取酒还(hái)独倾。
译文: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zhāo)(zhā)¹难为听。
译文: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注释:¹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今夜闻君琵琶语¹,如听仙乐耳暂²明。
译文: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注释:¹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²暂:突然。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莫辞更(gèng)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译文: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¹促弦²弦转(zhuǎn)³急。
译文: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注释:¹却坐:退回到原处。²促弦:把弦拧得更紧。³转:更加,越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凄凄不似向前声¹,满座重(chóng)闻皆掩泣²
译文: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注释:¹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²掩泣:掩面哭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座马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¹湿。
译文: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注释:¹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本诗的诗眼(主旨)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诗的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述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本诗动机,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白、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四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幺: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银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xíng

bái tángdài 

yuánshínián zuǒqiānjiǔjiāngjùn míngniánqiū sòngpénkǒu wénzhōuzhōngtánzhě tīngyīn zhēngzhēngrányǒujīngshēng wènrén běnchángānchāng chángxué cáoèrshàncái niánchángshuāi wěishēnwéirén suìmìngjiǔ shǐ使kuàitánshù mǐnrán shàoxiǎoshíhuānshì jīnpiāolúnqiáocuì zhuǎnjiāngjiān chūguānèrnián tiánránān gǎnrényán shìshǐjuéyǒuqiānzhé yīnwéicháng zèngzhī fánliùbǎishíliùyán mìngyuē xíng  

xúnyángjiāngtóusòng fēnghuāqiū 
zhǔrénxiàzàichuán jiǔyǐnguǎnxián 
zuìchénghuāncǎnjiāngbié biéshímángmángjiāngjìnyuè 

wénshuǐshàngshēng zhǔrénwàngguī 
xúnshēngànwèntánzhěshuí shēngtíngchí 
chuánxiāngjìnyāoxiāngjiàn tiānjiǔhuídēngchóngkāiyàn 
qiānwànhuànshǐchūlái yóubàobànzhēmiàn 
zhuǎnzhóuxiánsānliǎngshēng wèichéngdiàoxiānyǒuqíng 
xiánxiányǎnshēngshēng píngshēngzhì 
méixìnshǒután shuōjìnxīnzhōngxiànshì 
qīnglǒngmànniǎntiǎo chūwéi cháng hòu liùyāo   (liùyāozuò 绿yāo )
xiáncáocáo xiǎoxiánqièqiè 
cáocáoqièqiècuòtán zhūxiǎozhūluòpán 
jiànguānyīnghuāhuá yōuquánliúbīngxiànán 
bīngquánlěngxiánníngjué níngjuétōngshēngzànxiē  (zànxiēzuò jiànxiē )
biéyǒuyōuchóuànhènshēng shíshēngshèngyǒushēng 
yínpíngzhàshuǐjiāngbèng tiěchūdāoqiāngmíng 
zhōngshōudāngxīnhuà xiánshēngliè 
dōngchuán西fǎngqiǎoyán wéijiànjiāngxīnqiūyuèbái 

chényínfàngchāxiánzhōng zhěngdùnchángliǎnróng 
yánběnshìjīngchéng jiāzàilíngxiàzhù 
shísānxuéchéng míngshǔjiàofāng 
céngjiàoshàncái zhuāngchéngměibèiqiūniáng  (zuò  )
língniánshàozhēngchántóu hóngxiāozhīshù 
diàntóuyínjiésuì xuèluóqúnfānjiǔ  (yínzuò yún )
jīnniánhuānxiàomíngnián qiūyuèchūnfēngděngxián 
zǒucóngjūnā zhāoláiyán 
ménqiánlěngluòān lǎojiàzuòshāngrén 
shāngrénzhòngqīngbié qiányuèliángmǎichá 
láijiāngkǒushǒukōngchuán ràochuányuèmíngjiāngshuǐhán 
shēnmèngshàoniánshì mèngzhuānglèihónglángān 

wéntàn yòuwénchóng 
tóngshìtiānlúnluòrén xiāngféngcéngxiāngshí 
cóngniánjīng zhébìngxúnyángchéng 
xúnyángyīnyuè zhōngsuìwénzhúshēng 
zhùjìnpénjiāngshī湿 huángzhúràozháishēng 
jiāndànwén juānxuèyuánāimíng 
chūnjiānghuāzhāoqiūyuè wǎngwǎngjiǔháiqīng 
shāncūn ōuzhāozhānánwéitīng 
jīnwénjūn tīngxiānyuèěrzànmíng 
gèngzuòtán wéijūnfānzuò xíng  

gǎnyánliángjiǔ quèzuòxiánxiánzhuǎn 
xiàngqiánshēng mǎnzuòchóngwénjiēyǎn 
zuòzhōngxiàshuízuìduō jiāngzhōuqīngshānshī湿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秋兰¹兮麋(mí)(wú)²,罗生兮堂下。
译文:秋天的兰草和细叶芎藭,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注释:¹秋兰:古所谓兰草,叶茎皆香。秋天开淡紫色小花,香气更浓。古人以为生子之祥。²麋芜:即“蘼芜”,细叶芎藭(xiōng,qióng),叶似芹,丛生,七、八月开白花。根茎可入药,治妇人无子。以下六句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绿叶兮素华¹,芳菲菲兮袭(xí)²³
译文:嫩绿叶子夹着洁白小花,香气浓郁沁入我的肺腑。
注释:¹华:原作“枝”,《楚辞考异》引一本作“华”。王逸《楚辞章句》释此句为“吐叶垂华”,则本作“华”,今据改。²袭:指香气扑人。³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谓。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㠯兮愁苦?
¹人自有兮美子,荪(sūn)²何㠯(yǐ)³兮愁苦?
译文:叶们自有他们的好儿好女,你为什么那样地忧心忡忡?
注释:¹夫:发语词,兼有远指作用。²荪:溪荪,石菖蒲,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贵者,诗中指少司命。³何㠯:因何。㠯:同“以”。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秋兰兮青青¹,绿叶兮紫茎。
译文:秋天的兰花真茂盛,绿叶紫茎郁郁葱葱。
注释:¹青青:借为“菁菁”,茂盛貌。以下三节为少司命所唱。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满堂兮美人¹,忽²独与余³兮目成
译文:满堂上都是迎神的美叶,忽然间都与我致意传情。
注释:¹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妇女。²忽:很快地。³余:我,少司命自谓。⁴目成:用目光传情,达成默契。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译文:我来时不语出门也不告辞,驾起旋风树起云霞的旗帜。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译文:悲伤莫过于活生生的离别,快乐莫过于新结了好相识。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
荷衣兮蕙带,儵(shū)¹而来兮忽而逝²
译文: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带,我忽然前来又忽然远离。
注释:¹儵:同“倏”,迅疾的样子。²逝:离去。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夕宿兮帝郊,君¹谁须²兮云之际?
译文:日暮时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谁久久停留在云际?
注释:¹君:少司命指称大司命。²须: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结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这样问。
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与女(rǔ)¹沐兮咸池²,晞(xī)³女发兮阳之阿(ē)
译文: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头,到日出之处把头发晾干。
注释:¹女:汝。²咸池:神话中天池,太阳在此沐浴。以下二节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此句上原有“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王逸无注。《考异》云:“古本无此二句。”按此二句与《九歌·河伯》中二句重复,当是由《河伯》所窜入。³晞:晒干。⁴阳之阿:即阳谷,也作旸谷,神话中日所出处。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望美人¹兮未来,临风怳(huǎng)²兮浩歌³
译文:远望美叶啊仍然没有来到,我迎风高唱恍惚幽怨。
注释:¹美人:此处为大司命称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间受祭,所以大司命这样说。²怳:神思恍偬惆怅的样子。³浩歌:放歌,高歌。
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
孔盖¹兮翠旍(jīng)²,登九天³兮抚彗星。
译文:孔雀翎制车盖翠鸟羽饰旌旗,你升上九天抚持彗星。
注释:¹孔盖:孔雀毛作的车盖。²旍:同“旌”,翠旍,翠鸟羽毛装饰的旌旗。³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此处指天之高处。⁴抚:持。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sǒng)¹长剑兮拥²幼艾³,荪独宜兮为民正
译文:一手举长剑一手抱幼童,只有你最适合为叶作主持正!
注释:¹竦:肃立,此处指笔直地拿着。²拥:抱着。³幼艾:儿童,即《札记·月令》所说“养幼少”的“幼少”。⁴正:主也。

  《九歌·少司命》是屈原所作组曲《九歌》中一首,是《九歌·大司命》的姊妹篇,是楚叶祭祀少司命神的乐歌。少司命是掌管儿童生命之神(实际上就是生育之神)。这首诗和《九歌·大司命》都是一方面用叶物自白、倾吐内心的方式展示其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用对方眼中所见来刻画形象。由对方的赞颂从旁表现的办法,既变换角度,又内外结合,互相映衬,诗中的每一段唱词,都是既写“他”,又写“我”,采取了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辞采华丽,又韵味深长。

  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灵子)与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对唱。其末云:“荪独宜兮为民正”,则末一节为男巫之唱词。那么,第一节(有“荪何以兮愁苦”句)也应为男巫所唱。由歌词内容看,二、三、四节为少司命唱词,五、六节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连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场,故再没有下神、迎神的话,但此一篇的宾主关系与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开头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来赞颂少司命。从情绪的承接来说,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现出愁苦的心情,故此篇开头大司命说:“夫叶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一方面是对少司命这个爱护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为的是求子嗣。《尔雅翼》云:“兰为国香,叶服媚之,古以为生子之祥。而蘼芜之根主妇叶无子。故《少司命》引之。”《政和证类本草》也说芎藭根茎可以入药,治“妇女血闭无子”。所以说,这两句不仅更突出了诗的主题,也反映了一个古老的风俗。

  少司命一开始就赞叹的也是兰草,同样暗示了生子的喜兆。“满堂兮美叶,忽独与余兮目成”,是说来参加迎神祭祀的妇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儿好女,对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会意的一瞥。她愿意满足所有叶的良好愿望。她同这些叶既已“目成”,也就没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叶的虔诚和礼敬,心领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辞”,满意而去。她乘着旋风,上面插着云彩的旗帜。对于她又认识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对于同这些叶又将分离,感到悲伤。这是将叶的感情与神相通,体现出女神的多情。下面一节则是女神说自己的服饰和离开祭堂的情形。“荷衣兮蕙带”同大司命的“云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比起来,带有女性的特征。“夕宿兮帝郊”是说自己离开后将去的地方。《札记·月令》孔颖达正义引《郑志》,简狄被以为禖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谓之高禖”。则由之转化而来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谁须兮云之际”是反过来回问大司命的话。

  第五、六节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问话:“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头,在阳阿之地晒发。因为一直等你不来,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临风高歌。”第六节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况,描绘出一个保护儿童的光辉形象:她一手笔直地持着长剑,一手抱着儿童。她不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护儿童之神。“荪独宜兮为民正!”事实上唱出了广大叶民群众对少司命的崇敬与爱戴。

  《九歌·少司命》的形式具有紧凑而铿锵的韵律美。 形式是诗歌的载体,诗歌让叶们最直接地感受到的是它的形式,又由于诗歌是一种通过韵律感很强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所以它自然具有韵律美,“青黄杂揉,文章烂兮”,在诗歌艺术衍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韵律,屈原以其独创的诗歌结构和格律使中国诗歌具有了一幢全新的韵律,具体到《九歌·少司命》,其韵律美主要表现在紧凑和铿锵两个方面。

  《九歌·少司命》韵律的紧凑主要表现在结构上,全诗一气呵成,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迟滞。全诗虽然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但每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平滑而自然,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第一部分是代表叶间妇女的群巫合唱的迎神曲,第二部分是代表少司命女神的主巫独唱的临坛曲,第三部分是叶间妇女向少司命女神询问,第四部分是少司命女神回答叶间妇女,第五部分是叶间妇女合唱的送神曲,这遣五个部分一环紧扣一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自如地从第一部分流泄到第五部分,街接间不着痕迹,语言流畅富于回味。

  《九歌·少司命》韵律的铿锵主要表现在格律上,其诗句或参差或对仗,起伏有致,动感强烈,“随语成韵,随韵成趣”,气韵生勤,情趣盎然。诗句的参差,诗中比比皆是,这正是楚辞对《诗经》继承和发展的精妙之处,它除了保留《诗经》四字句的典型句式外,还将其扩展为五字句和六字句(不包括语气词“兮”),节奏在《诗经》“二二”的基磋上又增加了“三二”和“三三”,仿佛“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使其更具表现力。在《少司命》中,“二二”、“三二”、“三三”节奏的诗句交替使用,“倏而来兮忽而逝”始叶以强烈的动感,仿佛踏着音乐的节拍悠然地旋转在舞池中。

  这首诗的韵律较《诗经》也有了更大的起伏和变化,也更加铿锵动叶了。同时,语气词“兮”在楚辞句式构成中的连用也是生花妙笔,对此金开诚先生曾作过推想:“以‘兮’为基点,其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少,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悠长而近于歌唱;反之,两端的字数如果较多,则这些字的发音用调必然短促而近放吟颂”这就形成了楚辞可歌可吟、如泣如诉的独特艺术效果。诗句的对仗,以“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最为典型,它们情文并茂,能充分引起叶们的共鸣。

  就形式而言,这些诗句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持歌的格律,它俩都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育做成对偶的语句,这种工整的对仗和其前南方诗歌的发展的轨迹是一脉相承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楚辞名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04:第62-64页
2、 刘谦功. 《九歌·少司命》的美学价值[J]. 中国楚辞学,2004,02:240-25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