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小鹏背,万里欲乘风。马_裘敝,老来无复旧游重。楚尾吴头蜀口,三十载间陈迹,衮衮水之东。休说射雕手,且学钓鱼翁。
奚为者,聊尔耳,此山中。壶觞自引,不妨换羽与移宫。蓬矢桑弧何事,朝菌大椿皆分,识破色俱空。掬润弄明月,长啸倚青松。
壮志小鹏背,万里欲乘风。马_裘敝,老来无复旧游重。楚尾吴头蜀口,三十载间陈迹,衮衮水之东。休说射雕手,且学钓鱼翁。
奚为者,聊尔耳,此山中。壶觞自引,不妨换羽与移宫。蓬矢桑弧何事,朝菌大椿皆分,识破色俱空。掬润弄明月,长啸倚青松。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胡尘轻拂(fú)建章台¹,圣主西巡蜀道来。
译文:胡兵的战尘污染了长安的宫殿,圣上西巡来到了蜀道。
注释:上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南京:指成都。至德二载(757年),以蜀郡(治成都)为南京。¹建章台:汉代长安宫有建章宫,宫中有建章台。此代指唐代宫苑。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
译文:高耸的剑门高达五千余尺,石壁像楼阁一样昂首九天。

  本诗是写上皇西巡绿由和剑阁天险。

  安史叛军威胁都城长安,故有圣主西巡蜀道之事、“轻拂”,表明诗人态度,对圣主玄宗弃京西巡不以为然。

  剑门,“《旧唐书》:剑州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有小剑山。大剑山有阁道三十里《一统志》:大剑山,在保宁府剑州北二十五里,蜀所恃为外门户。其山悄壁中断,两崖相嵌,如门之壁,如剑之植,故又名剑门山。”剑门高耸,崖石嶙啕,“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一入剑门安全可保。

参考资料:
1、 刘晓凤.《上皇西巡南京歌》与《成都府》比较——成都历史记忆的寻找.杜甫研究学刊,2012(03):29-36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chénqīngjiànzhāngtái shèngzhǔ西xúnshǔdàolái 
jiànméngāoqiānchǐ shíwéilóujiǔtiānkāi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¹诗书²³自华
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注释:¹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²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³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⁴华:丰盈而实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厌伴老儒¹(pēng)(hù)叶,强随举子²踏槐(huái)³
译文: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注释:¹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²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³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náng)¹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xù)²
译文: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注释:¹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²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得意¹犹堪夸世俗²,诏黄³新湿字如鸦
译文: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¹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²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³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⁴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dǒngchuánliúbié

shì sòngdài 

zēngguǒshēng yǒushīshūhuá 
yànbànlǎopēng qiángsuíhuáihuā 
nángkōngbànxúnchūn yǎnluànxíngkàn婿chē 
yóukānkuāshì zhàohuángxīnshī湿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jù)、桀(jié)¹(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²焉。长沮曰:“夫(fú)³执舆(yú)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¹⁰¹¹之?且而与其从辟¹²¹³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¹⁴哉?”耰(yōu)¹⁵而不辍(chuò)¹⁶。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ǔ)¹⁷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¹⁸人之徒¹⁹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译文:长沮、桀溺两人并肩一起耕田,孔子从这里经过,叫子路去询问哪里有渡口。长沮问子路说:“那位驾车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答:“是的。”长沮说:“他早就知道渡口在什么地方了。”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天下到处像洪水弥漫一样纷乱,有谁能改变得了呢?你与其跟随孔丘这种避人的人,是不是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世隐居的人呢?”说完仍然不停地耕作。子路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叹息说:“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我不跟人群在一起还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同你们一起从事改变现实的工作了。”
注释:¹长沮(jù)、桀溺:都是当时的隐士。长沮桀溺并非人名。长沮,桀溺:意为在水田里干活的一个高个子和一个壮汉。耦,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个人各执一耜(犁),同耕一尺宽之地。耦而耕,两人并耕。²津:渡口。³夫:彼,那个。⁴执舆:即执辔(缰绳)。舆前驾马有辔,所以执辔也叫执舆。⁵与:同欤。⁶是:代词,当“这个人”讲。⁷滔滔:水弥漫的样子,喻世上的纷乱。因问渡口,故借水作比喻。⁸而:同尔,你。⁹谁:指当时诸侯。¹⁰以:与。“谁以”二字倒用,犹与谁。¹¹易:改变。¹²辟:同避。¹³人:指与孔子思想不合的人。因孔子碰到他们往往避开,故桀溺称其为“辟人之士”。¹⁴辟世之士:指隐者,长沮、桀溺自谓。“与其”和“岂若”相呼应,等于现代“与其”和“不如”相呼应。¹⁵耰:用土覆盖种子。¹⁶辍:停止。¹⁷怃然:怅然,失意。¹⁸斯:这。¹⁹徒:徒众。斯人之徒,等于说人群、世人。

  本文选自《论语·微子》,是一段较富文学性的文字。文中写孔子和学生子路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两位隐士长沮和桀溺。孔子使子路向对方问路。隐士冷言相待,于是在隐者和子路之间便展开了一段情味隽永的对话。

  子路首先向长沮打听渡口,这个“渡口”本身就很有象征意味。所以长沮在得知问路者是孔子弟子时,便在“渡口”上借题发挥,大作引申文章。结论是,孔子积极参予政治改革,到处奔波以宣传自己的救世主张,孔子理应是最清楚“渡口”在什么地方的人。这就从侧面形象地对孔子企图救世的举动表示了反对。此后,当子路以同样的问题“问于桀溺”的时候,桀溺又从现实实际出发,直截了当地规劝子路“从辟人之士”是毫无前途的,只有“从辟世之士”、一同做隐者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恰恰是孔子所不愿做的,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确实道出了自己的心病。所以结尾处孔子怃然言之的一段话正明白地流露出了这种两难的心境。

篆缕消金鼎,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酒厌厌病。云鬓乱,未忺整。
(zhuàn)¹消金鼎²,醉沉沉、庭阴转午,画堂³人静。芳草王孙知何处?惟有杨花糁(sǎn)径。渐玉枕、腾腾春醒,帘外残红春已透,镇无聊、殢(tì)厌厌¹⁰病。云鬓乱,未忺(xiàn)¹¹整。
译文:铜炉中香烟袅袅上升,如篆字和细线。酒气沉沉,庭中的树影已转向偏东,堂舍里冷清寂静。芳草碧绿而茂盛,也不知离人现在何处,唯画飘落的杨花,如点点白雪,落满小径。我一人独卧玉枕上沉沉睡眠,初醒仍是迷迷糊糊。春天将尽,帘外残红飘落,我感觉毫无心绪,像喝多了酒一样一身病态。头发零乱,也不想去梳整。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之一。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后人又改名《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¹篆缕:指香烟袅袅上升,如篆字和线。²金鼎:香炉。³画堂:泛指华丽的堂舍。⁴芳草王孙:王孙,泛指男子。⁵糁:飘散。⁶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作瓷枕、石枕的美称。⁷腾腾:蒙胧、迷糊的样子。⁸镇:整日,久。⁹殢酒:困于酒。¹⁰厌厌:形容病态。¹¹忺:高兴。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江南旧事休重省,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qiàn)¹。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²,嘶骑³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谁伴我,对鸾镜
译文:江南旧事,不愿意再重新回想,遍天下去寻访消息,送信的鸿雁未曾捎来消息。月光洒满西楼,我一直依栏远望,可是他的归期依旧未定。怕只如同银瓶沉入金井,再也没画希望重逢。等得太久,我守着昏暗的残烛,听不到他归来的声音。徒自让我久久伫立,直到梧桐消失了阴影。如今又到了夜间,而我依然孤单对着鸾镜。
注释:¹倩:请,央求。²瓶沉金井:指彻底断绝,希望破灭。金井,饰有雕栏的井。³嘶骑:嘶叫的马。⁴鸾镜:妆镜。

  这是首念远之词。上阕由思妇恋"王孙"的愁情写起,接着描写思妇缓慢起床、鬓发乱而不愿梳理的细节,表现其心怀哀怨的情神状态。接下来写"王孙"音信全无,自己却茫然期待的怅惘。虽担心对方恩断义绝,但仍在盼望他重回自己身旁。弃妇之怨被写得淋漓尽致。

  开篇写金炉里香烟袅袅上升,这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铜炉里的香烟,缭绕上升,盘旋似篆文,这时候已经消散 ;庭院里树木的阴影转过了正午所在位置,也就是刘禹锡《池亭》诗所写的“日午树阴正 ”,而稍稍往东偏斜了。这几句描绘的是深锁闺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已充分刻画了“画堂人静 ”。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宁静,人不会对炉中升起的香烟那么注视,看出它升起后的形态变化以至于散灭;对庭中树木阴影的“转午 ”,也不会感觉得出来。身在如此的环境中,她在想些什么呢?下句才透出一些消息 :“芳草王孙知何处?”这里是用“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句意,表明“她”是在怀念远人 。

  “惟有杨花糁径”点明此时是杨花飘飞的暮春天气。她的情,如山涧小溪,水流缓慢,与那静悄悄的环境,很是和谐。不过从“杨花糁径”看 ,这春光已是“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了 。“惟有”二字又表明路上只有杨花,并无他所盼望的归人。她的愁绪从中轻轻地流漾出来了。

  “渐玉枕、腾腾春醒 ”。从方才的“醉沉沉”而仍有所感觉来看,她依依而睡并不久 。“腾腾春醒”这句话说的是醒后懒散的情态,与“醉沉沉”上下照应。彼时即有“芳草王孙知何处”之感,现在梦破春醒,这种感觉岂不更深?感情的潮水将在她的心里掀起更大波澜,也许还是“醉沉沉”的好 。“帘外残红春已透 ”,加上前面的“杨花糁径 ”,为什么接连不断地重复春天的归去呢?春老花残,闺中人敏锐地感觉自己的青春将逝,红颜将老。从这些看似写景的反复描述中,可以看出正渗透着人的感情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这几句的“景中情”完全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地步。

  “镇无聊、殢酒厌厌病 ”。前面的景物描绘无不寓有一个“情”字,到此句便写出女主人公残春时节的心情。这句词中的“镇”作“长”的解。这句话说的是长日情思无聊 ,故缠绵于酒 ,借以消愁。刘过《贺新郎》词曰:“人道愁来须殢酒”,就是这种状态了。结果是愁未能消,反而因酒致病,精神不振。

  “云鬓乱,未忺整 ”,说的是没有好心情去梳理零乱的鬓发。这其中有一个原因是,更有“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卫风·伯兮》)之意。因“无聊”而“殢酒”,因酒而“厌厌病”,因病而懒妆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春去而人不归引起。词写到这里,已由外部描写隐约透露出人物的内心。

  下阕,则完全转入女主人公自我抒情了 。“江南旧事休重省 ”,这句劈空而来,一下启开了女主公人的心扉。那“江南旧事 ”,也许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温馨岁月吧,如今却是“休重省”了。是真的不愿“重省”么,还是“省”也无用,故作决绝语呢?正是这一个“休”字蕴含着说不尽的情意。接着她直率地道出了底蕴:“遍天涯、寻消问息,断鸿难倩”,说的是到处探听而信音杳然。“月满西楼凭阑久”,说的是她悄悄登上西楼,独自望着银白的月光洒满大地,痴痴地想着 。“依旧归期未定”——他现在大概正想着回来,只是日子还没有确定,所以鸿雁没有传来书信吧。

  这只是她的想象,情况是否如此,并不十分清楚。这样她又陷入了揣想中 :“又只恐瓶沉金井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有云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本词根据白诗以“绳断瓶沉”作比,慨叹爱情破裂已无法弥合。“又”字意味深长,它恰与上句联系着。她本来是希望他能回来,只是“归期未定”;转而再想,愈感到没有把握,故有此“又”字。读之令人感到万转千回,心潮翻腾,柔肠寸断。

  “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从“篆缕销金鼎”到“庭阴转午”,到“月满西楼”,到“银烛暗”,时间的脚步在静寂中前进着。她沉醉,入梦,醒来,倚阑望月,最后寄希望于万一,盼着听到马嘶声,所思念的人也许会骑着马归来吧。但直到“银烛暗”了,月落了 ,“梧桐影”尽了,她一直在痴痴地望着,听着,仍不见人归。这里直引吕岩《梧桐影》词“教人立尽梧桐影 ”,而添一“枉”字领起,语更痛切。

  “谁伴我,对鸾镜”,这是发自肺腑的痛切心声。“鸾镜 ”,是用来梳妆的 。昔日鸾镜前,人影双双,也许还有过张敞画眉那样的风流韵事,然而今日独对鸾镜,岂不令人柔肠寸断 !这位女主人公自始至终,没有一言一语埋怨对方,直到最后,也只是婉转倾诉,连一点愠怒的情绪都没有。和婉淳雅,在思归的形象中,独树一帜 。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253-1254页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
小径(jìng)红稀¹,芳郊绿遍。高台²树色阴阴见³。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
译文:小路旁的花儿日渐稀少,郊野却是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在苍翠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好似那蒙蒙细雨乱扑人面。
注释:¹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²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³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⁴不解:不懂得。⁵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翠叶藏莺(yīng),朱帘隔燕¹。炉香静逐游丝转²。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译文:黄莺躲藏在翠绿的树叶里,红色的帘子将飞燕阻隔在外,炉香静静燃烧,香烟像游动的青丝般缓缓上升。醉酒后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幽深的庭院。
注释:¹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²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这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

  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初读起来,结尾两句似乎和前面的景物描写有些脱节,主人公的愁绪来得有些突然。实际上前面的描写中固然流露出对春暮夏初的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的欣赏,另一方面又隐含有对已逝春光的惋惜。由于这两种矛盾的情绪都不那么强烈,就有条件的共处着。当深院闲居之时,惋惜之情转而滋长。结尾两句就是后一种情绪增长的结果,由于这种春愁只是一种时序流逝的惆怅,所以它归根到底不过是淡淡的轻愁,并没有否定前者。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34-435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26

suōxíng ·xiǎojìnghóng

yànshū sòngdài 

xiǎojìnghóng fāngjiāo绿biàn gāotáishùyīnyīnjiàn chūnfēngjiějìnyánghuā méngméngluànxíngrénmiàn  (méngtōng méng )
cuìcángyīng zhūliányàn xiāngjìngzhúyóuzhuàn chángchóumèngjiǔxǐngshí xiéyángquèzhàoshēnshēny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