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凭谁与问。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_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对楼头、欠招欢伯,和风吹老芳讯。凭阑面面蒲萄绿,依约碧岑才寸。无尽兴。纵燃竹烹泉,亦自清肠吻。凭谁与问。旧城郭何如,英雄安在,何说解孤愤。
铜_路,极目长安甚近。当时宾主相信。翩翩公子登高赋,局面还思著紧。乘暇整。谩课柳评花,援镜搔蓬鬓。江平浪稳。怅我有兰舟,何人共楫,毋作孔明恨。
李曾伯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8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译文: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悬挂着刚刚升起的月亮。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滴沥(lì)¹清光满,荧(yíng)²素彩寒。
译文:露水泛出闪亮的光茫,闪亮的光线装扮了这朴素的寒夜。
注释:¹滴沥:流滴。²荧煌:辉煌。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译文:秋风摇动树叶像摇摇欲坠的白玉令人愁怅,枝干上微微挂着露珠。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¹
译文:这寒冷的气温让人怀疑是不是秋天已经过去,细小的声音都能在这夜里被人察觉。
注释:¹夜阑:指夜残;夜将尽时。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译文:月光流遍空气中,被露水湿润的东西都能很容易被看见。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译文:不厌烦的看着外面的景色可以让我抛开的疲倦,将这美好的景色都聚在一起更是难能可贵的。

yuètóngshàngjiànhán--dàichá

xiāoshūtóngshàngyuèbáichūtuánqīngguāngmǎnyínghuángcǎihánfēngyáochóuzhuìzhīdòngzhūgànlěngqiūwǎnshēngwēijuélánníngkōngliúbiànrùnjìngkànyànkuīlínjuànjiānggèngnán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dàn)¹看不足。草芊(qiān)²,花簇(cù)簇,渔艇棹(zhào)³相续。
译文:楚山青青,湘水明静,清风徐来,令人流连忘返。青草茂盛,繁花竞开,海艇与小船往来穿梭,悠然垂钓于清波之中,歌声相续。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又名“渔歌曲”“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¹澹荡:即淡荡,水动荡的样子,此指风吹不动。²芊芊:草茂盛的样子。³棹歌:渔歌。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信浮沉¹,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尊²,云满屋³,不见人间荣辱。
译文:任随船儿在水面上漂浮。不知夜幕早已降临,乘月归来,有酒盈樽,满屋是云雾蒸腾如登仙界。此情此景哪还有世间的荣辱觊争。
注释:¹信浮沉:听任渔舟自在地起落。喻己于世,听其自然。信,任由。²尊:同“樽”,酒器。³云满屋:月光和江雾笼罩,如云满屋。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上片是楚湘山水画,江山秀美,风物可爱,语言流利,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美的迷恋,是下片“渔夫”生活的典型环境。

  下片描绘了“渔夫”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从外到内,“不见人间荣辱”。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知识分子,受压抑、打击、挫折之后的一种理想的追求,绝意仕进,与世无争,虽是一种无力的消极反抗,但也体现了他们对那个社会的强烈不满。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zi··chǔshānqīng--xún

chǔshānqīngxiāngshuǐ绿chūnfēngdàndàngkàncǎoqiānqiānhuātǐngzhàoxiāng

xìnchénguǎnshùdiàohuíchéngyuèguīwānjiǔyíngzūnyúnmǎnjiànrénjiānróng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云峰¹满目²放春晴,历历³银钩指下生。
译文:楼前峰峦起伏充满视野春日里天气放晴,清晰遒劲的文字在新科进士的手下产生。
注释:¹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²满目:充满视野。³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⁴银钩: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此处指榜上题写的文字。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自恨罗衣¹掩诗句,举头空羡(xiàn)榜中名²
译文:恨只恨自己的女子身份掩盖了诗文才华,只能抬头空自羡慕那金榜上的进士题名。
注释:¹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此处泛指女性服装。作者谓自己是女性,虽然能诗会文,也被阻挡,不能进考场。²榜中名:古代科举考试录取金榜上的人名。

  这首诗抒发了她满怀雄才大志,却无法与须眉争雄的怅然心情。唐代进士在崇真观南楼高高张贴题名,这是朝野瞩目的盛事,长安人争相前往观看。鱼玄机看得又羡又气,心绪难平:科举以诗取士,她枉自写得锦绣诗篇,也备受文人推崇,根本就不会输给男人,却与功名无缘。

  鱼玄机的诗在当时和后世都为人盛赞,明代文学家钟惺甚至夸她为“才媛中之诗圣”。此诗就写得非常大气,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首句以春日放晴来象征放榜,蟾宫折桂;次写看到上榜士子在崇真观壁上题名的盛况。这两句写得气势雄浑,势吞山河,正抒发了她满怀的雄才大志。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自己有诗才,却因为是女子,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空有满腹才情,无法与须眉男子一争长短,羡慕也是徒然。鱼玄机恨自己生为女儿身,不然就可以像那些及第举子一样赢得功名,披红戴锦,一日看遍长安花。此诗流露出争强好胜而又无奈的心情。

  诗中一个“自恨”和“空羡”包含了女诗人无限的悲凉和无奈,包含了女诗人无限叹息和不满,也包含了女诗人无限的自信和诉求。自古以来,科举制度只给男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而女子,无论多么有才华,也只能“空羡”,只能空怀怅恨。这首诗是她对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和满腔热血的酸楚和激愤,对自己无法像一个男子一样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叹息和呐喊,表面上是怨恨自己不能像男人一样参加科举,却蕴含了对埋没女子聪明才智的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的怨恨和不满,不甘埋没、不甘雌伏的勇迈情怀和傲兀精神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这里可以看出鱼玄机是一位有才华,有志向,有追求,有理想的自信的女子。

  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世人眼里都觉得女子只用在家相夫教子就行,考取功名,建功立业只是男子的事。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位有如此才情和思想的女子实属难得。

参考资料:
1、 王海泉.晚唐女诗人鱼玄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D].河北大学,2011-05-01

yóuchóngzhēnguànnánlóuxīnmíngchù

xuán tángdài 

yúnfēngmǎnfàngchūnqíng yíngōuzhǐxiàshēng 
hènluóyǎnshī tóukōngxiànbǎngzhōngmíng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¹事偏。
译文:今天是清明节,和几个好友在园林中小聚。
注释:¹胜:优美的。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晴风吹柳絮(xù),新火起厨烟。
译文: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吹动着柳絮飞扬,清明乞新火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杜草¹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译文:杜若开出了很长,文章想起了两位贤人。
注释:¹杜草:即杜若。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译文:什么时候能够乘车出发再一起相聚?在落花前饮着酒。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此诗是诗人在与朋友聚会园林中即兴所至,诗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时节的情景,清明这一天,诗人和几个好友一起在园林当中小聚,天气晴朗,春风和煦,柳絮随风飞扬,清明乞新火过后,人们的厨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饭的轻烟,下阙诗文表达的就是对于两位好朋友的寄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通篇读下来,不难发现,欢乐的小聚会中,不免透露出了诗人朋友目前不堪的处境,略略的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无奈的心情。

qīngmíngyuánlínyǒurén

jiǎdǎo tángdài 

jīnqīngmíngjié yuánlínshèngshìpiān 
qíngfēngchuīliǔ xīnhuǒchúyān 
cǎokāisānjìng wénzhāngèrxián 
shínéngmìngjià duìjiǔluòhuāqián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复楚¹情何极,亡秦²气未平。
译文:复清的愿望多么急切难禁,消灭敌人的志气在心头热烈奔腾。
注释:¹复楚:暗指复明。²亡秦:暗指亡清。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雄风¹清角劲²,落日³大旗明。
译文:大风送来清脆而雄劲的角声,夕阳的余辉照在大旗上,红艳鲜明。
注释:¹雄风:指义军的军威。²清角劲:清越的号角声悲壮有力。³落日:指夕阳斜晖。⁴大旗:指义军的军旗。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gǎo)¹酬家清²,戈船³决死生!
译文:我全身缟素,立誓要报清仇家恨,指挥兵船跟敌人拼个你死我生。
注释:¹缟素:指白色的孝服。²酬家清:报家清之仇。家仇,指作者之父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清。清仇,指明朝灭亡。³戈船:战船,指义军的水师。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胡笳(jiā)¹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译文:听到胡笳声,激起我满腔无限的悲愤;抬头见明月已上城头,一片光明。
注释:¹胡笳:古代管乐器。这句指清军势大。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战苦难酬(chóu)清,仇深敢¹忆家?
译文:战斗万分艰苦,报清真是谈何容易。清仇如此深重,岂敢再顾念妻子儿女?
注释:¹敢:这里是岂敢、不敢之意。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一身存汉腊¹,满目尽胡沙²
译文:我终身只承认大明中清的正朔和传统,但满眼看到的是一片被敌人蹂躏的土地。
注释:¹汉腊:这里用以表示要毕身忠于明王朝。以汉代明。腊,从周代开始的一种岁中祭祀活动。²胡沙:胡人占领下满目荒凉的土地。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¹
译文:月亮照着大旗的影子不断翻飞,宝剑射出霜雪一样的白光和逼人的寒气。
注释:¹剑花:剑上的霜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六军¹(hún)²散尽,半夜起悲笳。
译文:可叹我们的队伍已全被打散在四处,半夜里,听到悲凉的笳声从四面响起。
注释:¹六军:天子有六军,见《周礼》,这里泛指军队。²浑:全。
一旅同仇谊,三秋故主怀。
一旅¹同仇谊,三秋故主怀²
译文:旅内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三年里,我一直怀念先帝。
注释:¹一旅:《左传·哀公元年》:“有众一旅”注:“五百人为旅”。²“三秋”一句:公元1644年,明思宗在煤山自缢,1646年作者入吴易义军,前后三年整,故称三秋。故主怀,“怀故主”的倒装句。故主,指明思宗。
将星沉左辅,卿月隐中台。
将星沉左辅¹,卿(qīng)月隐中台²
译文:清兵攻克扬州,一颗将星就此陨落。奸臣当政,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注释:¹“将星”一句:指1645年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死难。将星,古代认为帝王将相都上应天星。左辅,这里指扬州。²“卿月”一句:这里卿月比喻贤臣。中台,星名,三台之一。古代以三台喻三公之位。中台谓司徒,这里指朝廷。此句是指马士英、阮大铖等奸佞当权,朝政败坏,贤良之士尽皆隐蔽。
东阁尘宾幕,西征愧赋才。
东阁¹²宾幕³,西征愧赋才。
译文:自己能力差,不能胜任义军的参谋,惭愧自己没有像潘岳一般的才能。
注释:¹东阁:语出《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宾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²尘:玷污。³宾幕:即幕宾。⁴西征:潘岳曾作《西征赋》。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月明笳鼓切,今夜为谁哀。
译文:此夜明月高挂,响起军号之声,这是为谁而哀鸣?

  第一首诗的起笔即化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点明主题,并以感情急切、激愤的“情何极”、“气未平”定下了全篇悲壮激越的基调,表达出作者誓灭清人,恢复明朝的强烈爱国情感。接下来由情入景,写道:雄风中,传来军中的号角声;红日里,飘动着战旗。用“角”与“旗”两个意象,用“劲”与“明”两个醒目的词,突出体现义军庄严、雄壮的军威。“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是写誓死报效国家,是开篇“复楚”“亡秦”的补充。“酬家国”是目的,“决死生”是决心,鲜明的突出了为雪耻复国而生死决战的惨烈情怀。最后,以悲凉的胡笳与凄冷的月色来渲染义军战斗的艰苦和作者的悲凉心情。

  诗之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交综流走的气韵,最便于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郁不平之气和铭心刻骨的家国之恨。而“一片月临城”,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思入微茫,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

  第二首着重写斗争的艰苦。诗人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选取了一些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胡沙、悲笳等,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苍凉画面:在胡地黄沙滚滚的大漠中,夜色里回响着悲凉的胡笳之音······但这仅仅是比喻、象征而已,实际上诗人写的是起义军艰苦的抗清复明的战斗生活。首联把战斗和思乡结合起来,以“战苦”提携全篇,因为是寡难敌众才“难酬国”,因为仇深才不“敢忆家”,苦而且难,仍能坚持战斗,这就突出了仇之大且深。“仇深”二字是关键。颔联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汉腊”代指作者为之奋战不息的明朝,表达了忠于国家的决心,但明王朝大势已去,清军入侵,山河沦丧、满目荒凉,诗人痛惜而无奈的心情跃然纸上。颈联是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写照,“翻旗影”“冷剑花”高度概括了刀光剑影的惨烈战斗;“落月”“清霜”等典型意象,象征诗人思念故国的拳拳情怀。尾联把诗人无比痛惜、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推向高潮:起义军全军覆没,悲凉的胡笳之音在夜空中回荡。全诗意境厚重沉郁,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第三首写同仇敌忾的精神。开篇即直言对明思宗的怀念。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到作者写此诗时已经三年。接着写史可法蒙难,扬州城破,是各镇不听调动,福王政权腐败无权威的结果,叙述中有揭露,有批判,有深沉的感慨。接着又转向对自身的描述,惭愧自己身为幕宾而没有潘岳那样的才能,这是作者的自谦,最后以设问作结,引人深思。

  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直抒胸臆与典型意象、景物烘托相结合。都是用对起手法,四联中有三联是对句,形成整饬的格律、庄严的风韵。都是用衬托手法表现义军不畏强敌,不畏艰苦的崇高精神,有时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作者强烈爱国情感抒发出来。诗风激越而蕴藉、沉雄。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0-133
2、 文化林 余镇邦.古代爱国诗词鉴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158-159
3、 蒋学浚.历代爱国诗词鉴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13-21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