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盎盎水溅溅,南苑清明雨后天。门外游人听玉管,席间使者劝金船。
春风盎盎水溅溅,南苑清明雨后天。门外游人听玉管,席间使者劝金船。
定须归路烧红烛,还有新诗上采笺。旧老恋恩方燕喜,看花应不忆伊川。
定须归路烧红烛,还有新诗上采笺。旧老恋恩方燕喜,看花应不忆伊川。

qīngmíngjīnyuányàn--càiquè

chūnfēngàngàngshuǐjiànjiànnányuànqīngmínghòutiānménwàiyóuréntīngguǎnjiān使shǐzhěquànjīnchuán

dìngguīshāohóngzhúháiyǒuxīnshīshàngcǎijiānjiùlǎoliànēnfāngyànkànhuāyīngchuān

蔡确

蔡确

蔡确(1037—1093),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宋臣。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调州司理参军。韩绛宣抚陕西时,见其有文才,荐于其弟开封府尹韩维属下为管干右厢公事。 ▶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¹²鸡声³,老听鸡声起
译文:少年贪玩,半夜鸡叫才睡,老年惜时,凌晨闻鸡即起。
注释:晓:破晓,天将亮时。¹少:少年。²闻:听。³鸡声:指晚上鸡鸣的声音。⁴眠:睡。⁵老听鸡声起:用“闻鸡起舞”之典。老:老年。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千古¹万代人,消磨(mó)²数声里。
译文: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注释:¹千古:长远的年代。²消磨:意志与精力逐渐消失,或度过岁月。

  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两种对时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印象鲜明地感到时间的宝贵和充分认识时间之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暗用“闻鸡起舞”之典,写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作对照。后二句笔锋一转,由横而纵,由对个人的微观审视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拓宽了诗的思想视野,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千古万代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就在这送往迎来的鸡啼声中消磨了他们的岁月。其中,“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虽然没有就此问题作出回答,但从前二句的鲜明对比中,诗人通过“寄情于言外”暗暗地透出了答案:时光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抓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参考资料:
1、 程芳银 著.清诗撷英.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210-211
2、 陈器之 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570-1571
3、 徐庆宜 编著.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492-493
4、 张秉成,萧哲庵 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951-952
5、 徐寒 主编;汤一介,文怀沙 学术顾问.历代古诗鉴赏 下 全新校勘珍藏.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1162

xiǎochuāng

wèiyuán qīngdài 

shàowénshēngmián lǎotīngshēng 
qiānwàndàirén xiāoshùshēng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宿雨¹乘轻屐(jī)²,春寒³著弊(bì)
译文: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注释:¹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²屐:木头鞋,泛指鞋。³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⁴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开畦(qí)¹分白水,间(jiàn)²发红桃。
译文: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注释:¹畦:田园里分成的小区。²间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草际成棋局¹,林端举桔(jié)(gāo)²
译文: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注释:¹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²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还持鹿皮几¹,日暮²隐蓬蒿³
译文: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注释:¹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²日暮:傍晚,天色晚。³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chūnyuán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宿chéngqīng chūnhánzhuópáo 
kāifēnbáishuǐ jiànliǔhóngtáo 
cǎochéng línduānjiégāo 
huánchí鹿 yǐnpénghāo 
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紫殿¹焚香暖吹²轻,广庭清晓席³群英。
译文: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注释:¹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²暖吹:暖风,指春风。³席:犹言列坐。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无哗(huá)战士衔枚¹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译文: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注释:¹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乡里¹献贤²先德行³,朝廷列爵(jué)待公卿
译文: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注释:¹乡里:犹言郡县。²献贤:献举人才。³先德行:以德行为先。⁴列爵:分颁爵位。⁵公卿:指执政大臣。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
自惭衰病¹心神耗²,赖³有群公识鉴(jiàn)精。
译文: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注释:¹衰病:衰弱抱病。²耗:无,尽。³赖:幸亏。⁴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⁵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

  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

参考资料:
1、 黄进德.欧阳修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50-151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92
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1

gòngyuànyuèjìnshìshì--ōuyángxiū

殿diànfénxiāngnuǎnchuīqīng广guǎngtíngqīngxiǎoqúnyīng

huāzhànshìxiánméiyǒngxiàchūncánshíshēng

xiāngxiànxiánxiānxíngcháotínglièjuédàigōngqīng

cánshuāibìngxīnshénhàolàiyǒuqúngōngshíjiànjīng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dài)¹(fú)²如何³?齐鲁青未了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注释:¹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²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³如何:怎么样。⁴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⁵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¹²神秀³,阴阳昏晓
译文: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注释:¹造化:大自然。²钟:聚集。³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⁴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⁵割:分。夸张的说法。⁶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¹生曾²云,决眦(zì)³归鸟。
译文: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注释:¹荡胸:心胸摇荡。²曾:同“层”,重叠。³决眦: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⁴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¹凌绝顶²,一览众山小³
译文: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注释:¹会当:终当,定要。²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凌:登上。³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西岳崚(líng)(céng)¹(sǒng)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译文: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注释:¹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¹
译文: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注释:¹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guā)¹通天有一门。
译文: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注释:¹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¹问真源。
译文: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注释:¹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南岳配朱鸟¹,秩(zhì)²自百王³
译文: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注释:¹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²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³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xū)吸领地灵¹,鸿洞²半炎方³
译文: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注释:¹歘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²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³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邦家¹用祀(sì)²,在德非馨(xīn)香。
译文: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注释:¹邦家:国家。²祀典:祭祀的仪礼。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巡守¹何寂寥,有虞(yú)²今则亡。
译文: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注释:¹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²有虞: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jì)¹吾隘世网²,行迈³越潇湘
译文: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注释:¹洎:到,及。²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³行迈:远行。⁴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渴日¹绝壁²出,漾(yàng)³清光旁。
译文: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注释:¹渴日:尽日,终日。²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³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辉。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祝融¹五峯尊,峯(fēng)峯次低昴(mǎo)²
译文: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注释:¹祝融:指祝融山。²峯峯次低昴: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紫盖¹独不朝,争长嶫(yè)²相望。
译文: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注释:¹紫盖:指紫盖山。²嶫:高耸。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恭闻魏夫人,羣(qún)¹夹翱(áo)翔。
译文: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注释:¹羣仙:群仙,众仙。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译文: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牵迫¹限修途²,未暇(xiá)³杖崇(chóng)
译文: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注释:¹牵迫:很紧迫。²修途:长途。³未暇:没有时间顾及。⁴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归来觊(jì)命驾¹,沐浴休玉堂。
译文: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注释:¹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三叹问府主¹,曷(hé)²赞我皇。
译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注释:¹府主:指州郡长官。²曷以:怎么能。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牲璧(bì)¹忍衰俗²,神其思降祥。
译文: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注释:¹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²衰俗:衰败的世俗。

第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第二首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第三首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总结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0-321 .
3、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4、 蔡永凡 .杜甫诗评析集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75 .

wàngyuèsānshǒu

 tángdài 

dàizōng qīngwèiliǎo 
zàohuàzhōngshénxiù yīnyánghūnxiǎo 
dàngxiōngshēngcéngyún juéguīniǎo 
huìdānglíngjuédǐng lǎnzhòngshānxiǎo 

西yuèléngcéngsǒngchùzūn zhūfēngluóérsūn 
ānxiānrénjiǔjiézhàng zhǔdàotóupén 
chēxiāngguī jiànguātōngtiānyǒumén 
shāodàiqiūfēngliánglěnghòu gāoxúnbáiwènzhēnyuán 

nányuèpèizhūniǎo zhìbǎiwáng 
lǐnglíng hóng鸿dòngbànyánfāng 
bāngjiāyòngdiǎn zàifēixīnxiāng 
xúnshǒuliáo yǒujīnwáng 
àishìwǎng xíngmàiyuèxiāoxiāng 
juéchū yàngzhōuqīngguāngpáng 
zhùróngfēngzūn fēngfēngmǎo 
gàicháo zhēngchángxiāngwàng 
gōngwénwèirén qúnxiānjiāáoxiáng 
yǒushífēng sǎnfēngfēishuāng 
qiānxiànxiū wèixiázhàngchónggāng 
guīláimìngjià xiūtáng 
sāntànwènzhǔ zànhuáng 
shēngrěnshuāi shénjiàngxiáng 

花枝出建章,凤管发昭阳。
花枝¹出建章²,凤管³发昭(zhāo)
译文:宫女们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袅袅婷婷,鱼贯走出建章宫殿。昭阳宫里住着细腰美人赵飞燕,吹吹打打,在乐声中为王侍宴。
注释:婕妤:这里指班婕妤,班固的姑姑。¹花枝:喻美丽的嫔妃宫女。²建章:宫名。³凤管:乐器名。⁴昭阳:汉文帝所居之处。
借问承恩者,双蛾几许长。
借问承恩¹者,双蛾(é)²几许长。
译文:谁问承受帝王恩宠的宫女嫔妃,难道你们能超越我的双眉弯弯。
注释:¹承恩:受皇上宠爱。²双蛾:女子修长的双眉。借指美人。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得到皇帝宠爱的宫女的得意和欢乐情状。“花枝”喻写灿烂的春光,“凤管”喻指欢乐的歌舞。这两句叙事的角度为班婕妤自己。首句写出班婕妤所见:又一个美人出现在建章宫里。这在她心里,自然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次句写班婕妤所闻:赵飞燕所居的昭阳宫里,彻夜凤箫之声不歇。两句都是客观地平平叙出,实际上融入了班婕妤无尽的失意和孤独,新人的蒙宠和她的被弃损也在暗中作了强烈的对比。

  后两句是模拟班婕妤的口气对皇帝宠爱宫女的质问。“双娥几许长”意即打扮得如何美丽?这是对“承恩者”乔装巧扮的讽刺。这两句问得很冷峻,同时又可以看出,所谓婕妤之“怨”并不在夺宠的宫女身上,而在喜新厌旧的汉成帝。在结构上不但突出异军,而且挖掘主题深意,见出诗人见识的高超。倘若班婕妤只是怨君王不来陪伴,或只是怨赵飞燕妖冶惑主,则仅为女人的拈酸吃醋,境界就要大相径庭了。

  诗人借抒发失宠宫女的怨愤来抒发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情怀,是“言近旨远”之作。

jiéyuàn

huángrǎn tángdài 

huāzhīchūjiànzhāng fèngguǎnzhāoyáng 
jièwènchéngēnzhě shuāngé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