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闲竹淡清午阴,金地少尘门更深。忽从褷缡出重阁,飞梯十尺下瞰临。
松闲竹淡清午阴,金地少尘门更深。忽从褷缡出重阁,飞梯十尺下瞰临。
有客触热来自东,汗愧鵩暑悭天风。赪龙扬鬐日辔缓,碧椀先愁井丝短。
有客触热来自东,汗愧鵩暑悭天风。赪龙扬鬐日辔缓,碧椀先愁井丝短。

tángjīngshě--liúyǎn

sōngxiánzhúdànqīngyīnjīnshǎochénméngèngshēncóngshīchūzhòngfēishíchǐxiàkànlín

yǒuchùláidōnghànkuìshǔqiāntiānfēngchēnglóngyángpèihuǎnwǎnxiānchóujǐngduǎn

刘弇

刘弇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3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
无事乌程县¹,蹉(cuō)(tuó)²岁月余。
译文:我百无聊赖地居住在乌程,虚度光阴,转眼又到了年终。
注释:校书:即校书郎,官名,掌管整理图书工作的。七兄:名不详,当时任校书郎。¹乌程县:在今浙江湖州吴兴南。作者家乡。²磋跎:光阴虚度。岁月余:岁晚、年终。
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
不知芸(yún)(gé)¹,寂寞竟何如²
译文:七兄啊,你在芸阁那样清冷的地方供职,不知你的寂寞该是怎样的情形?
注释:¹芸阁吏:即校书郎,此处代指七兄。“芸阁”即秘书省,系朝廷藏书馆。因为芸香可辟纸蠢,故藏书馆称“芸台”或“芸阁”。²何如:是“如何”的倒置。
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
远水知仙棹(zhào)¹,寒星伴使车²
译文:滔滔的江水裹挟着你的仙舟远去,天上的寒星伴随着你的使车前行。
注释:¹仙棹:仙人所乘之船。这里指七兄所乘之船。棹:本摇船工具,船桨。常用来代指船。²寒星伴使车:过去传说天上有使星,伴着地上的使者。
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
因过大雷岸¹,莫忘几行书。
译文:你路过大雷岸时,不要忘记像鲍照一样,给我寄几个字,以告慰小妹的思念之情。
注释:¹大雷岸:即《水经》中所说的大雷口,也叫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南朝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此诗前两句描绘出一幅诗人百无聊赖、岁晚迟暮的心境,直逼出“寂寞”二字,为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作铺垫。颔联是写七兄的寂寞无聊,诗人由自己的寂寞,推及到七兄,表现了对七兄的体贴和关怀。颈联想象七兄出使路上的情景:水陆兼程,日夜赶路,凄寒孤独。思虑七兄,慰问舟车之苦,正体现了诗人对七兄的深情。尾联借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典,写出了对七兄的叮嘱,表现了对七兄的无限关切之情,语淡而情深。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律诗起句尤难,“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但作者却只从眼前心境说起,淡到几乎漫不经意:“无事乌程县,蹉跎岁月余。”既非兴比,又非引事,甚至未点题,更谈不上“突兀高远”,发唱惊挺了。但“无事”加之“蹉跎”,自能写出百无聊赖的心境,“岁月余”三字除写时令(岁晚),还兼带些迟暮之感。两句直逼出“寂寞”二字,对开启后文相思之意,也算得是很好的导入。

  颔联点出“寂寞”,却又不是在说自家了。“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不道自家寂寞清苦,反从七兄方面作想,为他的寂寞而耽忧,是何等体贴,何等多情呢。其实,自己的寂寞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里写法又是推己及人,情味隽永。对于前一联,承接自然,同时仍是漫不经意,连对仗都不讲求,可谓不事雕琢,“不求深远”。诗写至此,很象一篇五古的开头,其徐缓的节奏,固然有助于渲染寂寞无聊的气氛,以传相思深情。但对律诗来说,毕竟篇幅及半,进一步发展诗情的余地不多。

  颈联一出,上述担心似乎是完全不必要的。高仲武赞云:“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这两句想象七兄行程,上句写水程,水“远”舟“浮”,亦即“孤帆远影碧空尽”也,当是作者回忆或想象中目送七兄征帆的情景。汉代曾以“蓬莱”(神山,传说仙府秘籍多藏于此)譬“芸阁”,故此称七兄所乘舟为“仙棹”,这样写来,景中又含一层向往之情。下句写陆程,写“星”曰“寒”,则兼有披星戴月、旅途苦辛等意;“使车”惟“寒星”相伴,更形其寂寞,惹人思念。以“寒星”、“远水”来概述旅途风光,写景简淡而意象高远。由于前四句全是情语,难免会有空疏之感,此联则入景,恰好补救。其对仗天然工致,既能与前文协调,又能以格律相约制,使全篇给人散而不散的感觉。所以二句之妙,又不止境佳而已。

  从乌程出发,沿江溯行,须经过雷池(在今安徽望江县)。雷池一称大雷。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秋,诗人鲍照受临川王征召,由建业赴江州途经此地,写下了著名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照妹鲍令晖是女诗人,兄妹有共同的文学爱好,所以他特将旅途所经所见山川风物精心描绘给她,兼有告慰远思之意。

  此诗结尾几乎是信手拈来这个典故,而使诗意大大丰富。“因过大雷岸,莫忘几行书”,由于这样的“提示”,便使读者从蹉跎岁余、远水仙棹、寒星使车的吟咏联想到那名篇中关于岁暮旅途的描写:“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登大雷岸与妹书》)从而,更能具体深切地体会到“不知芸阁吏,寂寞竟何如”的淡语中,原来包含深厚的骨肉关切之情。女诗人以令晖自况,借大雷岸作书事,寄兄妹相思之情,用典既精切又自然。

  “莫忘寄书”的告语,形出己之不能忘情;盼寄书言“几行”,意重而言轻。凡此种种,都使这个结尾既富于含蕴,又保持开篇就有的不刻意求深、“于有意无意得之”的风韵。

  这首诗作法不同于五律通常之例。它自不经意写来,初似散缓,中幅以后,忽入佳境,有愁思之意,而无危苦之词;至曲终奏雅,韵味无穷,堪称律诗中别具风格的妙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7-418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译文:羽林军十二大将按照天星之位排列。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译文:仪仗萧肃,如月照秋霜,彩旗飘飘,风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译文:夜间戒严,户户无声,宫中奏乐,声闻九天。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译文:一直欢歌饮宴到日出,瑞祥的佳气葱葱围绕云君。

shìcóngyóu宿wēnquángōngzuò--bái

línshíèrjiāngluólièyīngxīngwén

shuāngzhàngxuánqiūyuèjīngjuǎnyún

yángèngqiānqīngjiǔtiānwén

chūzhānjiācōngcōngràoshèngjūn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鞭影匆匆,又铜城驿(yì)¹东。过雨碧罗天净,才八月,响初鸿。
注释:¹铜城驿:在东阿县北四十里。
微风何寺钟?夕曛岚翠重。十里鱼山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微风何寺钟?夕曛(xūn)岚翠重。十里鱼山¹断处,留一抹、枣林红。
注释:¹鱼山:又称鱼条山,在东阿县西八里。
此词写途中马上耳目所接,天净、鸿鸣、钟响、夕曛,莫不匆匆一时过去。无意于渲染,而彩色缤纷。下片“夕曛”句以下,均写落日,缴足“晚次”题意。“留一抹、枣林红”,色彩绚丽,意境幽美。

shuāngtiānxiǎojiǎo ·wǎndōngē

zhūzūn qīngdài 

biānyǐngcōngcōng yòutóngchéng驿dōng guòluótiānjìng cáiyuè xiǎngchūhóng鸿 
wēifēngzhōng xūnláncuìchóng shíshānduànchù liú zǎolínhóng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¹诗名老²,乐府³皆言妙入神。
译文: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
注释:¹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²老:历时长久。³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jué)¹,成如容易却艰辛。
译文:看似寻常实际最奇特不同凡俗,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注释:¹奇崛:奇特不同凡俗。

  这首诗是对张籍创作经验,也是诗人自己经验的总结。就诗歌创作而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但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这是淡而有味,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诗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这种平淡无奇的诗,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这种诗看似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惨淡经营。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事物。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3页

zhāngshī

wángānshí sòngdài 

zhōushīmínglǎo yuèjiēyánmiàoshén 
kànxúnchángzuìjué chéngróngquèjiānxīn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píng)¹(zhú)影深²,长河渐落晓星沉。
译文: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¹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²深:暗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悔偷灵药¹,碧海青天²夜夜心³
译文: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注释: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²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³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的交代。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15-1216 .

chángé

shāngyǐn tángdài 

yúnpíngfēngzhúyǐngshēn chángjiànluòxiǎoxīngchén 
chángéyīnghuǐtōulíngyào hǎiqīngtiā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