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幽芳对,无烦粲笑迎。清虚归眼界,那计幻沤生。
自有幽芳对,无烦粲笑迎。清虚归眼界,那计幻沤生。

yùntánlìngyǐnmáoānshíyǒngjiǔ--liúyǎn

yǒuyōufāngduìfáncànxiàoyíngqīngguīyǎnjièhuànōushēng

刘弇

刘弇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3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拾遗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拾遗¹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水竹居。
译文:我担任左拾遗期间曾上奏过几次,但我生性懒散更适合在水竹旁居住。
注释:奉酬:酬答。¹拾遗:自称,因诗人曾官至左拾遗。
奉引滥骑沙苑马,幽栖真钓锦江鱼。
奉引¹滥骑沙苑马²,幽栖(qī)真钓锦江鱼。
译文:当年我作为“奉引”随意骑着皇家的马,现如今幽居在锦江边,是真正爱钓那江中鱼。
注释:¹奉引:为皇帝前导引车。²沙苑马:苑囿中的马。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ruǎn)籍焉知礼法疏。
译文:您如谢安不吝惜宾客登临的耗费,我似阮籍未知礼法相信您能给予宽恕。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枉沐¹(jīng)(huī)²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chú)
译文:如果您能枉驾出城到草堂来,我可以在杂草丛生的门前用锄头开出一条路来。
注释:¹枉沐:白白地蒙受。²旌麾:旗帜,这里指严武出行的车马仪仗,借指严武。

fèngchóuyángōngtíngzhīzuò--

shícéngzòushùxíngshūlǎnxìngcóngláishuǐzhúfèngyǐnlànshāyuàn

yōuzhēndiàojǐnjiāngxièānjuàndēnglínfèiruǎnyānzhīshū

wǎngjīnghuīchūchéngcǎomáojìngjiàochú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xù)。孤馆悄无人,梦断¹月堤(dī)归路。无绪(xù)²,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译文: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¹梦断:梦醒。²无绪:没有兴致。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参考资料:
1、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393

mènglìng··chíshàngchūnguīchù--qínguān

chíshàngchūnguīchùmǎnluòhuāfēiguǎnqiāorénmèngduànyuèguīliánwàigèngfēng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上国¹随缘²³,来途(tú)若梦行。
译文: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注释:¹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²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³住:一作“至”,一作“去”。⁴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浮天¹(cāng)²远,去世³法舟轻
译文: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注释:¹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²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³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⁴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水月¹通禅(chán)²,鱼龙听梵(fàn)³
译文: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注释:¹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²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³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惟怜¹一灯²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¹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²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sòngsēngguīběn

qián tángdài 

shàngguósuíyuánzhù láiruòmèngxíng 
tiāncānghǎiyuǎn shìzhōuqīng 
shuǐyuètōngchán lóngtīngfànshēng 
wéiliándēngyǐng wànyǎnzhōngmíng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dì)(lì)¹流光²小,飘飖(yáo)³弱翅轻。
译文: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
注释:萤:昆虫,身体黄褐色,触角丝状,腹部末端有发光的器官,能发带绿色的光。¹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灵巧微弱的样子。²流光:闪烁流动的光芒。³飘飖:飘飘摇摇,很不稳定的样子。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恐畏¹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译文: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
注释:¹畏:怕。

  这是一首清新淡雅的咏物诗,作者借咏流萤表达了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哲理,同时又借物自喻,寄寓身世之感。因有所寄托,因而别具情致。

  此诗前两句从流萤的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开始写,“流光小”与“弱翅轻”衬托出了萤火虫的弱小。这种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此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老子》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思是说,道虽然是无名而质朴的,很小不可见,但是天下谁也不能降服它,令其称臣。人生在世,应该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即使先天条件不足或有所限制,但是无碍于人通过后天努力获得学识。这首小诗也即阐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1、 王定祥,黎时龙编著. 唐人咏物绝句评注选绎[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2.12.第55页
2、 韩达编著. 古代哲理诗词三百首[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4.09.第40页

yǒngyíng

shìnán tángdài 

liúguāngxiǎo piāoyáoruòchìqīng 
kǒngwèirénshí ànzhōngmíng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译文:等到山头安静下来的时候,只看到悬崖孤松之上,悬挂着一轮残阳和几片飘渺的云朵!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sōng--chéngyànxióng

míngjiàjīnwénpánzhēngèngchūqún

jiāngwèilǐngtóuxiánleyángyóuguàshùzhīyú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