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君为掾,百罹吾厌生。江山共乡思,兰桂敌交情。
三语君为掾,百罹吾厌生。江山共乡思,兰桂敌交情。
黄卷真无负,龙渊恐不平。何当改初服,别约纽荃蘅。
黄卷真无负,龙渊恐不平。何当改初服,别约纽荃蘅。

zèngxièmínshī--liúyǎn

sānjūnwèiyuànbǎiyànshēngjiāngshāngòngxiānglánguìjiāoqíng

huángjuǎnzhēnlóngyuānkǒngpíngdānggǎichūbiéyuēniǔquánhéng

刘弇

刘弇

刘弇(1048-1102)字伟明,号云龙,安福(今属江西)人。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3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绮香囊。酒深歌拍缓,愁入翠眉长。
别岸相逢何草草,扁(piān)舟两岸垂杨。绣屏珠箔(bó)¹(qǐ)²香囊(náng)。酒深垂拍缓,愁入翠眉长。
译文:在离别的岸边仓促相逢,一叶扁舟,两岸垂杨。(忆起美人)在绣花屏风和珠帘之间弹奏,(闻到美人身上)美丽香囊(的香气),酒让人深深沉醉,随着歌曲缓缓打着节拍,(离别的)忧愁却写在美人的眉间。
注释:¹珠箔:珠帘。²绮:美丽。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燕子归来人去也,此时无奈昏黄¹。桃花应是我心肠。不禁微雨,流泪湿红妆。
译文:离巢的燕子又飞了回来,人却要走了,时光的流逝真是让人无奈啊。(代表爱情的)桃花,好比我对你的心,(经不起)哪怕点点小雨,(就像)流下的泪打湿了红妆。
注释:¹昏黄:指黄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¹²山河在³,城春草木深
译文: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注释:¹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²破:陷落。³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⁴城:长安城。⁵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¹花溅泪²,恨别³鸟惊心。
译文:感伤国事,看到花开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竟觉得那叫声也很揪心。
注释:¹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²溅泪:流泪。³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¹连三月²,家书抵³万金。
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注释:¹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²三月:正月、二月、三月。³抵:值,相当。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¹(sāo)²更短,浑³不胜(shèng)(zān)
译文: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¹白头:这里指白头发。²搔:用手指轻轻的抓。³浑:简直。⁴欲:想,要,就要。⁵胜:经受,承受。⁶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便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乐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极无聊赖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北京市: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年:278-279页
2、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文言诗文学习指导 语文 七年级 .北京市:语文出版社,2004年:188-189页

chūnwàng

 tángdài 

guóshānzài chéngchūncǎoshēn 
gǎnshíhuājiànlèi hènbiéniǎojīngxīn 
fēnghuǒliánsānyuè jiāshūwànjīn 
báitóusāogèngduǎn húnshèngzān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身阅兴亡¹浩劫空²,两朝文献一衰翁(wēng)³
译文:亲身经历过国破政亡,山河易主的大劫难,为修订两朝文献已把自己熬成老翁。
注释:¹身阅兴亡:言元好问曾经历金元易代之变。²浩劫空:大灾难,破坏严重。佛家谓世界由成、住到坏、空为四劫,空指世界毁灭。后遂以“劫”指灾难。³衰翁:老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无官未害餐周粟(sù)¹,有史深愁失楚弓²
译文:入元不仕,有如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气节,时常忧心故国的文献像楚人失弓一样遗毁。
注释:¹周粟:周武王灭商后,殷商贵族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后多指有气节者所不能接受的新朝的俸禄。²楚弓:这里以“楚弓”喻金代文献。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行殿¹幽兰悲夜火²,故都乔木泣秋风。
译文:幽兰轩宫殿悲凉的夜里,闪烁着荧荧鬼火,故都燕京的乔木在瑟瑟秋风中如泣如诉。
注释:¹行殿:行宫,指金之南京汴梁。²夜火:鬼火。故都:指金中都燕京。金迁汴梁前之京都。乔木:高大树木,多用以喻故国、故里。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¹到沧桑²句便工。
译文:国家的不幸却成了诗人的幸事,在饱经沧桑后,诗句也变得工整,富有深蕴的情感。
注释:¹赋:吟咏、描写。²沧桑:沧海桑田之省文,此指金之易代。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xiàng)¹风光纵(zòng)²时。笼纱³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hē)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译文:街道上的风光,在纵情赏灯的时候,豪贵家的纱灯笼还未出门,门外的马儿已在嘶吼。我这白发苍苍的平民百姓,没有随从呼前拥后。只有相随作伴的小女,坐在自己的肩头。
注释:¹巷陌:街道的通称。²纵赏:尽情观赏。³笼纱:灯笼,又称纱笼。⁴白头居士:作者自指。⁵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⁶乘肩小女:坐在肩膀上的小女孩。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花满市,月侵衣¹。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²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译文: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少年时的赏心乐事,老来却是悲凉的感受。来到繁华的沙河塘上,初春稍微有点寒冷气候,看完了灯的游人们,慢慢地朝家中行走。
注释:¹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街满市,月光映照衣裘。侵:映照。²沙河塘:地名,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五里。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对比手法,反映南宋统治集团贪图享乐、昏聩腐朽和正直志士的清贫孤寂。“巷陌”两句写权贵们观灯的盛大场面。据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云:“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即灯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笼纱即纱笼。词人仅以七字概括了这些贵族公子外出观灯的气派,气象华贵,隽永有味,意境高远。正如况周颐所说:“七字写出华贵气象,却淡隽不涉俗。”(《蕙风词话》卷二)其所以达到如此艺术效果,主要是因为词人从侧面着笔,写出一个典型的细节,故能先声夺人,造成一种无形的美感。若从正面落墨,不知要费多少气力,然终不如此句的含蓄有味。“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纵赏”,表现了权贵们的贪婪恣肆。“未出”与“先嘶”并举,显示权贵们观灯场面的铺张与神态的得意骄矜。“白头”二句,笔势骤转,写自身寂寥落寞,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也是当时所有正直志士生平遭际的缩影。这两句正为“笼纱”句反衬:贵家子弟出游,前呼后拥;词人观灯,唯有小女乘肩其冷暖自知,悲欢异趣,固有不同矣。“乘肩小女”,旧有二说。《武林旧事》卷二“元夕”云:“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绾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系指歌舞艺人。黄庭坚《山谷内集》卷六《陈留市隐》诗序云:陈留市上有刀镊工,惟一女年七岁,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诗有“乘肩娇小女”之句。白石此处当用后一事,借以抒写穷中觅欢。苦中作乐之意,而笔锋也关顾到灯节舞队中的“乘肩小女”。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有“乘肩争看小腰身”之句,与《武林旧事》所记的“乘肩小女”舞队,同叙南宋临安灯节风光。此句中以“随”字暗射“呵殿”,这与晋代阮咸,当七月七日循俗晒衣,同族富家皆纱罗锦绮,阮咸独以竹竿挂大布犊鼻裈,云“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同一机杼,有异曲同工之妙,不惟解嘲,亦含激愤。

  下片写身世悲感。先承上片写元宵灯市的繁华,以“花满市”三字总括。接着以“月侵衣”三字补述花好月圆的良辰,并带出“老来悲”的哀叹。“少年”句则是哀情乃是冷笔。以乐景写哀,则倍增其哀,以冷笔处理热情,其冷情心境固已自明矣。细细涵泳,这几句确实是动人的。这里所悲的“情事”没有点明,可能是壮志未酬的惆怅,也可能是婚姻爱情上的遗憾。结尾二句写夜深灯散,春寒袭人,游人逐渐归去,表现了词人在沙河塘上目送游人缓缓而归,顿生孤寒寂寥之感。这里的沙河塘,即首句“巷陌”的具体化查明具体地点;两个结句,也是与起首二句前后呼应的。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又何其冷清。这与李清照写元宵佳节的《永遇乐》“不如同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实有一种相同的说不出的痛。两相对照,视柳永的“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迎新春》),又是何种不同的心情。不过,相比于李清照词的凄凉、冷寂,柳永词的欢欣鼓舞,白石词更能化实为虚,空灵含蕴,所谓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此词题作“正月十一日观灯”,乃写灯节前的预赏。但此词的主旨不在于描绘灯节的繁华热闹景象和叙写节日的愉悦心情,而在于抒写飘泊江湖的身世之感和情人难觅的相思之情。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领导干部 古诗观止:红旗出版社,2014.01:第253页
2、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294页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¹遍始休。
译文:春天气息不知生于哪里而暗自周游天地,直到游遍海角天涯才肯罢休。
注释:¹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先遣(qiǎn)和风报消息,续教¹啼始说来由。
译文:先派遣和煦的春风来报春天的信息,再叫啼叫的鸟儿诉说来由。
注释:¹教:使、让,读平声。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展张¹草色长河畔(pàn),点缀(zhuì)花房小树头。
译文:春在河畔的草色中蔓延开来,点缀着花房小树的枝头。
注释:¹展张:展开、铺开。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若到故园¹应觅(mì)我,为传²沦落在江州。
译文:如果你(春)去到我的故乡寻觅我,就为我捎去我沦落在江州的信息吧。
注释:¹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邽。²为传:替我捎信。

chūnshēng

bái tángdài 

chūnshēngchùànzhōuyóu hǎijiǎotiānbiànshǐxiū 
xiānqiǎnfēngbàoxiāo jiàoniǎoshuōláiyóu 
zhǎnzhāngcǎochángpàn diǎnzhuìhuāfángxiǎoshùtóu 
ruòdàoyuányīng wèichuánlúnluòzàijiāng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