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烛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烛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
张道洽

张道洽

张道洽(1202~1268)字泽民,号实斋,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理宗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从真德秀学。历广州司理参军,景定间为池州佥判,改襄阳府推官。五年卒,年六十四。生平作咏梅诗三百余首。 ▶ 8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luán)历历¹。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nián)天碧。
译文:一时间云彩与高峰相聚,与峰间青松不明的样子。望着依偎在另一侧岩壁的云彩,一样的与天交接。
注释:松峦峰:山名,浙江遂昌、河北平泉、辽宁锦州等地均有之,此处可能指浙江。¹历历:清楚明白。²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hān)颜色,浓淡随伊力。
译文:有时候山峰与天气作对,不允许山间的露珠轻易滴落,而云气的颜色深浅浓淡,随着山崖之势变化。
此词咏山岚云雾变幻奇观。上片以云为主,下片以山为主。各以“历时”两字作领,叙次井然,奕奕历神。全词以拟人手法,写得清新别致,和婉多姿。

měirén··yǐngsōngluánfēng--hóuwényào

yǒushíyúngāofēngfàngsōngluánwàngyányàngniántiān

yǒushífēngqíngyúnzhūqīngbiéshìjiāohānyánnóngdànsuí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liáo)(líng)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xiāo)与纨(wán)(qǐ)¹
译文: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
注释:¹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应似天台山¹上明月与,四十五尺瀑布泉。
译文: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
注释:¹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中有文章¹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cù)雪。
译文: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
注释:¹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jī)¹
译文: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
注释:¹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去年中使宣口敕(chì)¹,天上取样人间织。
译文: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
注释:¹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织为云外¹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译文: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
注释:¹云外:指高空。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¹熨波刀剪纹²
译文: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
注释:¹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²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¹花不定。
译文: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
注释:¹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昭阳舞人¹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
译文: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
注释:¹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yè)¹土踏泥无惜心。
译文: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
注释:¹曳:拉,牵引。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zēng)与帛(bó)¹
译文: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
注释:¹缯、帛:都是指丝织品。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丝细缲(sāo)¹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²尺。
译文: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
注释:¹缲: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²盈:足,满。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昭阳殿¹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
译文: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注释:¹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缭绫是一种精美的丝织品,用它做成“昭阳舞人”的“舞衣”,价值“千金”。这首诗的描写,都着眼于这种丝织品的出奇的精美,而写出了它的出奇的精美,则出奇的费工也就不言而喻了。

  “缭绫缭绫何所似?”诗人以突如其来的一问开头,让读者迫切地期待下文的回答。回答用了“比”的手法,又不是简单的“比”,而是先说“不似……”,后说“应似……”,文意层层逼进,文势跌宕生姿。罗、绡、纨、绮,这四种丝织品都相当精美;而“不似罗绡与纨绮”一句,却将这一切全部抹倒,表明缭绫之精美,非其他丝织品所能比拟。而配与它相比的事物,诗人找到了一种天然的东西——“瀑布”。用“瀑布”与丝织品相比,唐人诗中并不罕见,徐凝写庐山瀑布的“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就是一例。但白居易在这里说“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仍显得新颖贴切。新颖之处在于照“瀑布”以“明月”;贴切之处在于既以“四十五尺”兼写瀑布的下垂与一匹缭绫的长度,又以“天台山”点明缭绫的产地,与下文的“越溪”相照应。缭绫是越地的名产,天台是越地的名山,而“瀑布悬流,千丈飞泻”(《太平寰宇记·天台县》),又是天台山的奇景。诗人把越地的名产与越地的名山奇景联系起来,说一匹四十五尺的缭绫高悬,就像天台山上的瀑布在明月下飞泻,不仅写出了形状、色彩,而且表现出闪闪寒光,耀人眼目。缭绫如此,已经是巧夺天工了;但还不止如此。瀑布是没有“文章”(图案花纹)的,而缭绫却“中有文章又奇绝”,这又非瀑布所能比拟。写那“文章”的“奇绝”,又连用两“比”:“地铺白烟花簇雪”。“地”是底子,“花”是花纹。在不太高明的诗人笔下,只能写出缭绫白底白花罢了,而白居易一用“铺烟”、“簇雪”作比,就不仅写出了底、花俱白,而且连它们那轻柔的质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闪烁不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调都表现得活灵活现。

  诗人用六句诗、一系列比喻写出了缭绫的精美奇绝,就立刻掉转笔锋,先问后答,点明缭绫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又从这两方面进一步描写缭绫的精美奇绝,突出双方悬殊的差距,新意层出,波澜叠起。

  “织者何人衣者谁?”连发两问,“越溪寒女汉宫姬”,连作两答。生产者与消费者以及她们之间的对立已经非常明显。“越溪女”那么“寒”,却不给自己织布御“寒”,就因为要给“汉宫姬”织造缭绫,不暇自顾。“中使宣口敕”,说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样”,说明技术要求非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费工。“织为云外秋雁行”,是对上文“花簇雪”的补充描写。“染作江南春水色”,则是说织好了还得染,而“染”的难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当费工。织好染就,“异彩奇文相隐映,转则看花花不定”,其工艺水平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那么,它耗费了“寒女”多少劳力和心血,也就不难想见了。

  精美的缭绫要织女付出高昂的代价:“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然而,“昭阳舞女”却把缭绫制成的价值千金的舞衣看得一文不值:“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种对比,揭露了一个事实:皇帝派中使,传口敕,发图样,逼使“越溪寒女”织造精美绝伦的缭绫,就是为了给他宠爱的“昭阳舞人”做舞衣。就这样,诗人以缭绫为题材,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讽刺的笔锋,直触及君临天下、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意义,都值得重视。

  这首诗也从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人水平。“异采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缭绫,就呈现出不同的异彩奇文。这并非夸张。《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安乐公主“有织成裙,值钱一亿。花绘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就可与此相参证。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64-866

liáolíng--bái

liáolíngliáolíngsuǒshìshìluóxiāowán

yīngshìtiāntáishānshàngmíngyuèqiánshíchǐquán

zhōngyǒuwénzhāngyòujuébáiyānhuāxuě

zhīzhěrénzhěshuíyuèhánhàngōng

niánzhōng使shǐxuānkǒuchìtiānshàngyàngrénjiānzhī

zhīwèiyúnwàiqiūyànxíngrǎnzuòjiāngnánchūnshuǐ

广guǎngcáishānxiùzhǎngzhìqúnjīndòuyùndāojiǎnwén

cǎiwénxiāngyǐnyìngzhuǎnkànhuāhuādìng

zhāoyángrénēnzhèngshēnchūnduìzhíqiānjīn

hànzhānfěnzàizhexīn

liáolíngzhīchéngfèigōngxúnchángzēng

qiāoduōshǒuténgzhāzhāqiānshēngyíngchǐ

zhāoyáng殿diànrénruòjiànzhīshíyīng

寥落云外山,迢遥舟中赏。
寥落¹云外山,迢遥²舟中赏³
译文:远处稀疏冷落的山峦,在船里向远处观赏。
注释:宇文太守:此人不详。太守,官名,一郡之长官。秦时称郡守,自汉时称太守。赴:这里是赴任的意思。宣城:据《唐书·地理志》载:“江南西道有宣州宣城郡。”在今安徽省宣城县。¹寥落:稀少、冷落。²迢遥:遥远。³赏:欣赏。
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
(náo)¹发西江,秋空²多清响³
译文:从长江上游出发的时候,军乐队奏乐送行,乐声晌彻整个秋空。
注释:¹铙吹:军乐队奏乐。铙,吹代军中的乐器,象铃铛,有柄,但没有中间的锤。吹,管乐。²秋空:秋季的天空。³清响:清越的音响。
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
地迥(jiǒng)¹吹城芜(wú)²,月明寒潮³广
译文:大地辽阔,古城长满了野草,天上的月亮很明亮,江中的寒潮很大。
注释:¹地迥:大地辽阔,辽远。²芜:长满野革,荒芜。³寒潮:带有寒意的潮水。⁴广:大。
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
时赛¹敬亭²神,复解³(gǔ)网。
译文:按时祭祀报答神明所降福泽,并且解渔网放生。
注释:¹赛神:旧时祭祀酬报神恩,这是一种迷信活动。²敬亭:敬亭山,在宣城北,山上有庙,庙里的神叫梓华府君。³解:解开。⁴罟师:渔夫,打鱼的人。罟,捕鱼的网。
何处寄相思,南风吹五两。
何处寄¹相思,南风吹五两²
译文:向哪里寄托相思之情呢?南风很大,船行驶得又很快。
注释:¹寄:寄托。²吹五两:吹代以风力足以鼓动起船帆为吹五两。五两,由鸡毛做成的重五两的觇测风力之物,系在船尾以候风。

  这首诗前四句是倒写,实际上应是“铙吹发西江,秋空多清响。寥落云外山,迢递舟中赏。”诗人的船从西江出发,秋天的天空发出清脆的响声。外面的云山外多么冷落,清静。诗人从舟中远远地看着两岸,欣赏这自然景色。其时据《王维年谱》载: “王维……迁殿中侍御史。是冬,知南选,自长安经襄阳、郢州、夏口至岭南。”

  接下来四句“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时赛敬亭神,复解罟师网”,写诗人己到夏口接近宣城地界看到与想到的。着到的是,古城荒芜,月明清辉,寒潮阵阵;想到的是,宇文太守赴宣城,宣城一是能治理好的。王维把宇文太守比作比敬亭神还灵验的人。据文献记载,当时宣城已旱了五年,当地有些农民竟自逃至山洞中,聚众反抗官府。民穷豪富,境遇迥异,急需一个能干的太守到来。刘禹锡作为“知南选”, 王维挑选宇文作宣城太守,他是充满信心,寄于厚望。诗人接下又说,宇文太守的到来,好像替渔夫解开乱网。事实证明,宇文太守到宣城以后把宣城治理得津津有条,得到人民的爱戴,秩序很快安定。

  最后两句“何处寄相思,南风摇五两”,写诗人对宇文太守的思念,表现他与宇文太守的友情。送走了宇文太守,诗人折回前往岭南。一路上南风习习,王维还想着这段时间与宇文太守相处的情况,仍念念不忘。诗人自问自答:“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这里的“想思”作“想念”讲。五两,谓两只配成一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作者借用此典,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这首诗写送友人的诗,景物信手拈来,淡远之境自见,借景寓情,以景衬情。诗中用典,直抒胸意,感情真挚,具有淳朴深厚之美,也流露诗人自己的隐痛。

参考资料:
1、 马玮主编.王维: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01:103-104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所思¹竟何在,怅望²深荆(jīng)³
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
注释:¹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²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³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此处借指荆州。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举世¹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译文: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注释:¹举世:普天下。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方将¹与农圃(pǔ)²,艺植³老丘园
译文:您遭不幸,被贬荆州,我也将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
注释:¹方将:将来,未来。²农圃:种粮和种菜的人。³艺植:种植,耕种,栽植。⁴老丘园:终老于田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目尽南飞雁¹,何由²寄一言。
译文:南飞的大雁呀,你们振翅高飞,可是怎能将我的思绪传与荆州的故人?
注释:¹飞雁:一作“飞鸟”。飞:《全唐诗》校:“一作无。”²何由:怎能。

  《寄荆州张丞相》这首诗寄托作者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抒发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

  首联起笔疑问,设置悬念,然后用脑海中的想象做答,并点题,表明对张丞相的思念。“所思竟何在”,诗人“思”那名动一时的名相在哪里,接着“怅望深荆门”,既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深深怀念,又写出了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颔联则是加深了这种不满的感情,在抒情上更进一层。“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追忆往事,诉说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对张九龄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无相识”略显夸张,有明显的奉承之意;或有双关意,指别的丞“相”不“识”己的意思。颈联表明自己的立场:“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说明自己不会与昏暗的官僚门同流合污,将隐居于山川田园之中。那山水田园就是诗人在红尘中一直所沉吟向往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尾联讲寄言,“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眼睛望着南飞雁,一直看它们飞到天边的尽头,消失为止,与“怅望”首尾呼应。此处用了“雁”、“言”谐音,似乎也是在说或许那南飞雁能帮诗人捎带去吧。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大雁中,更以鸿雁过尽,无从寄书,抒发自己难言的隐痛,意在言外。

  全诗以景结束,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目尽南飞雁”有这个意思。以此收束全文,低吟婉转,更觉深沉。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自然天成,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意。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8-129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凝碧¹旧池头²,一听管弦³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kān)华发
译文:想起往日宫廷中的池苑,一听到过去宫中的音乐,我立刻感到无限的凄凉之情。有多少当年梨园的曲调在里面,一声声,令我这白发老人实在难以回想往事所添的忧愁。
注释:¹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²池头:犹池边。³管弦:指管弦乐。⁴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⁵华发:花白头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bàng)野烟发。惟有御沟¹声断,似知人呜咽。
译文:乱世之间,杏花也无处可逃,只有独自依傍着荒野默默开放,没有人欣赏和怜惜。只有御沟中的水声,知道人心中的忧伤。
注释:¹御沟:皇宫水沟。

  这首小词可谓字字哀婉,句句凄切,爱国情思通贯全篇。汴京原是宋朝故都,特别是上源驿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举行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奠定宋朝基业的发祥地。可是经过“靖康之变”,这儿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韩元吉来到这宋朝的故都,宋朝的发祥之地,江山依旧,人物全非,怎能不凄然饮泣?

  词的上片运用了一个情境与它相似的历史事件,抒写此时此际的痛苦。据《明皇杂录》记载,天宝末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东都洛阳,大会凝碧池,令梨园子弟演奏乐曲,他们皆欷?#91;泣下,乐工雷海青则掷乐器于地,西向大恸。诗人王维在被囚禁中听到这一消息,暗地里写了一首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宫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中描写了战后深宫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的哀苦心境。韩元吉此词,在措词与构思上,无疑是受到这首诗的影响。但它所写的矛盾更加尖锐,感情更加沉痛。

  因为作者是直接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对心灵的震动更甚。“凝碧池”虽是以古喻今,属于虚指,而着一“旧”字,则有深沉的含义。偏偏就在这宋朝旧时“虏使迎饯之所”,听到宋朝旧时的教坊音乐,“汉使作客胡作主”,整个历史来了一个颠倒。这对于一个忠于宋朝的使者来说,该是多么强烈的刺激!上源驿的一草一木,教坊乐中的一字一腔,无不震撼着他的心灵,于是词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这是一个从声音到外貌的转化,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包藏着无比深沉的隐痛。因为这音乐能触发人的悲愁,而悲愁又易催人衰老,所以说“总不堪华发”。词人以形象精炼的言语,道出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手法是极其高明的。

  词的下片,构思尤为巧妙。开头两句,既点时间,亦写环境,并用杏花以自拟“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以虚带实,兴寄遥深,其中隐有深刻的含义。所谓写实,是指杏花在二月间开花,而汴京赐宴恰在其时。金人的万春节在其中都燕山(今北京市)举行庆典,韩元吉此行的目的地为燕山;其到汴京时间,当如前引陆游诗所云在二月中间。杏花无法避开料峭的寒风,终于在战后荒凉的土地上开放了;词人也象杏花一样,虽欲避开敌对的金人,但因身负使命,不得不参与宴会,不得不聆听令人兴感生悲的教坊音乐。词人以杏花自喻,形象美丽而高洁;以野烟象征战后荒凉景象,亦极富于意境。而“无处避春愁”五字,则是“词眼”所在。有此五字,则使杏花人格化,使杏花与词人产生形象上的联系。此之谓美学上的移情。“野烟”二字,虽从王维诗中来:“杏花”的意念,也可能受到王维诗中的“秋槐”句的启迪,但词人把它紧密地联系实境,加以发展与熔铸,已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品。

  结尾二句仍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北宋汴京御沟里水,本是长年流淌的。可是经过战争的破坏,早已阻塞干涸了。再也听不到潺潺流淌的声音。这在寻常人看来可能没什么感觉,可是对韩元吉这位宋朝的使臣来说,却引起他无穷的感怆,他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故国之思,想要发泄出来,却碍于当时的处境。满腔泪水,让它咽入腹中。但这种感情又不得不抒发,于是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这样的描写是非常准确而又深刻的。人们读到这里,不禁在感情上也会引起共鸣。

hǎoshìjìn ·biànjīngyànwénjiàofāngyuèyǒugǎn

hányuán sòngdài 

níngjiùchítóu tīngguǎnxiánqiè duōshǎoyuánshēngzài zǒngkānhuá 
xìnghuāchùchūnchóu bàngyān wéiyǒugōushēngduàn zhī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