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才动,万物生春意。试与问宫梅,到东合花枝第几。疏疏淡淡,冷艳雪中明,无俗调,有真香,正与人相倚。
非烟非雾,瑞色门阑喜。再拜引杯长,看两颊、红潮欲起。天教难老,风鬓绿如云,对玉笥,与芗林,岁岁花前醉。
一阳才动,万物生春意。试与问宫梅,到东合花枝第几。疏疏淡淡,冷艳雪中明,无俗调,有真香,正与人相倚。
非烟非雾,瑞色门阑喜。再拜引杯长,看两颊、红潮欲起。天教难老,风鬓绿如云,对玉笥,与芗林,岁岁花前醉。
向子諲

向子諲

向子諲(yī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2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中山孺(rú)¹倚新妆,郑女燕姬(jī)²独擅(shàn)³
译文: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
注释:¹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区的青年。中山,古国名,在今河北定县,唐县一带,后被赵武灵王所灭。²郑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燕、郑。皆春秋战国时国名。燕的辖境在今河北省北部,郑的辖境在今河南省郑州一带。³擅场:压倒全场,指技艺高超出众。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齐唱宪(xiàn)¹春乐府,金梁桥²外月如霜。
译文:他们一同表演着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而金梁桥外皓月洁白如霜。
注释:¹宪王:指周宪王朱有炖(1379-1439),周定王朱捕的长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号诚斋,自称全阳子、老狂生、锦窝老人,所作杂剧《曲江池》、《义勇辞金》等三十一种.今俱存。²金梁桥:汴梁桥名。

  这首诗是作者在汴京观看元宵佳节的盛况时所作。诗人通过对中山孺子、郑女燕姬精彩演出场景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先从来自各地的伶人粉墨登场写起。先写北方的男性青年——“中山孺子”,这些挑选出来参加歌唱的男青年本来就已经标致,再穿上入时的新装,打扮起来,变得更加帅气。再写北方女子——“郑女燕姬”,这些参加演唱的女子当然也是挑选出来的美女,她们胜过众人,压倒全场。中山少男、郑燕少女都善演戏曲,说明当时杂剧传布的盛况。

  开始这两句虽然旨在点明演唱的人员,但又并非是纯乎客观的介绍,诗中“倚新妆”、“独擅场”应是互文见义,“倚新妆”的“倚”字,“独擅场”的“独”字,都暗含着一种互相比赛,争妍斗艳之意,男女的情态得到了生动的表现,那种热烈、欢乐而又兴奋的场面,也凸现出来。这时虽然还没有写到他们的歌唱,但人们可以想见,这些英俊的男子、漂亮的女子的歌声,应该十分美妙。而少年男女争扮周宪王剧中人物,也使读者对当时剧界的风气颇有所领会。从侧面反映了汴京作为古时都会,在历受金元劫难之后,经明初的休养生息而恢复生机,重现繁华,其民俗风情,也通过这两句表露出来。

  “齐唱宪王春乐府”作为全诗的中心,终于写到了歌唱,主要表现男女声齐唱时的情形。不过诗句中也并没有写到歌声如何,只点明歌唱的形式是“齐唱”,歌唱的内容是“宪王”的“春乐府”。

  据《明史·诸王传》,宪王即朱有墩,世称周宪王。他能诗善画,谙晓音律,是明初影响较大的散曲、杂剧作家,剧作达三十一种,总名《诚斋乐府》,这里演唱的是他的乐府中的一种。地位这样显赫、成就又很高的人物的乐府,自然是十分美妙的了。用男女声“齐唱”的形式来演唱,不仅声音宏大,而且刚柔相济,雄浑中有清脆。“齐唱”二字,刻意渲染出元宵欢庆,万民同乐的情景,给人的感觉是舞台上伶人的演唱与舞台下观众的和唱一起进行,场面肯定是热闹之极。这里仍然只是暗示,没有正面去写歌声,但却使人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金梁桥外月如霜”不仅没有写到歌声,反而宕开笔端,写起了戏曲表演场地旁金梁桥外的夜景和天上的月色。“金梁桥”在汴京,从桥上望过去,那一轮明月正遥挂天际,洒下如霜的清光,给整个汴京城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全城变得朦胧、幽邃,更加显示出动人的韵致。“月如霜”之清冷幽静,与前面所描绘的欢庆热闹情景似乎不相吻合,然而这一句实际上却是诗人的神来之笔,以淡墨衬浓彩,余韵宛转,余味曲包,深得唐人竹枝词之妙。此时,那男女齐唱“春乐府”的歌声,不仅响彻全城,而且在月光中也更加清亮,仿佛从地上直飘向月宫。

  这一句,作者是以景衬声,在诉诸视觉的月色中,暗暗包含了诉诸听觉的歌声,这样一衬,歌声似乎显得“形象化”了,好像看得见,摸得着,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作者巧妙的安排,使得诗歌最后更加耐人含咀,神味隽永,情韵不匮。

  《汴京元夕》寥寥四句,再现了汴京元宵之夜演出戏曲时演员擅场,众人齐唱的欢乐场面。流畅自然,清丽可喜,颇有唐竹枝民歌风味,为其集中七绝之佳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303
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37
3、 朱惠国.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106

biànjīngyuán

mèngyáng míngdài 

zhōngshānxīnzhuāng zhèngyānshàncháng 
chàngxiànwángchūnyuè jīnliángqiáowàiyuèshuāng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月化五白龙¹,翻飞凌九天。
译文:月亮化为五条白龙,飞上了九重云天。
注释:¹“月化”句:《十六国春秋·后燕录》载,后燕慕容熙建始无年,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比喻安禄山称帝。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译文:范阳叛军如胡地黄沙飞离北海,闪电一般横扫洛阳。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lǔ)箭雨宫阙(què),皇舆(yú)¹成播迁²
译文:胡虏的箭雨一般射向宫阙,皇帝的车驾逃往四川。
注释:¹皇舆:皇帝坐的车,代指唐玄宗。²播迁:流亡。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英王¹受庙略²,秉钺(yuè)³清南边。
译文: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谋划,执掌兵权靖清南边。
注释:¹英王:指水王李璘。²庙略:指朝廷的谋划。³秉钺:持斧,借指执掌兵权。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译文:军旗漫卷,如大海波涛;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译文:一人指挥百万大军,张弛聚散,号令森严。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霜台¹降群彦,水国奉戎旃(zhān)²
译文:御史台来了众多英贤,在南方水国,举起了军旗。
注释:¹霜台:御史台,御史职司纠弹,严肃如霜,故名。此处借以赞美永王幕府诸侍御。²戎旃:军旗。奉戎旃,谓参加永王军队。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绣服¹开宴语,天人²借楼船。
译文:绣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给楼船。
注释:¹绣服:指传御。²天人:才能杰出者,谓永王璘。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如登黄金台¹,遥谒(yè)紫霞仙。
译文:好似登上黄金台,谒见紫霞中的神仙。
注释:¹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甫。战国时,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卷身编蓬¹下,冥机²四十年。
译文: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问世事四十年。
注释:¹编蓬:编结蓬草以为门户,喻平民居处。²冥机:息机,不问世事。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¹
译文:岂知隐居草泽的人,腰里有着锋利的龙泉。
注释:¹龙泉:即龙渊,古代传说中著名铸工欧冶子干将所造的利剑。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浮云在一决¹,誓欲清幽燕²
译文:一剑挥去,劈开浮云,发誓要扫清幽燕。
注释:¹决:劈开。《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²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一带,是安禄山的根据地。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kuì)¹
译文:如今很想与诸位御史.静心讨论金匮兵书。
注释:¹金匮篇:兵书名。《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金匮》二卷。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译文:大家都感谢王子的恩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所冀旄(máo)¹灭,功成追鲁连²
译文: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乱,功成身退,追随鲁仲连。
注释:¹旄头:即昴宿,胡星。旄头灭,指平定安史之乱。²鲁连:即战国时鲁仲连。曾为赵国退秦军,事后不受赵国赏赐,功成身退。

  奚禄诒日本篇:“首序禄山之乱,次入永王,次入诸侍御,次自序,末勉诸公以报国。”正道出了全诗的结构及其主题。

  开头六句叙写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其中“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官惊”等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皇舆播迁”四字则道出了唐王朝腐败,不堪叛军一击的可悲情况。诗句间诗人的爱憎感情是很鲜明的。

  接下六句叙写永王承朝廷委任,率军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两句,是描写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涛,武器罗列有如江烟的雄壮气势。“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两句是对永王璘的热情赞美。

  再下六句赞扬诸侍御才华出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身赴宴会“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的畅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写自已的爱国之志。表明他尽管是一个“草间人”,但是他的腰下却有“龙泉”宝剑,意在强调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两句是紧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愿为国家平定叛乱的雄心壮志。这几句写得词情慷慨,意气挥放。

  最后六句勉励四座诸公要齐心协力,不惜微躯,尽力报国。这几句既是勉励大家,也是激励自己,所以最后又归结到自身上来,表明自己平素所怀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诗共分五层,每六句一转,结构井然,气韵流动,有力地抒发了爱国的豪情。诗中先叙安史之乱,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再次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大家尽力报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参考资料:
1、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08:218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¹。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²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酉阳杂俎》
译文:以前传说月亮中有桂树,有蟾蜍。因而有一些专门记录异事的书籍上说:月亮中的桂树高五百丈,树下有一个人,经常拿着斧子砍树,但树上的创口随砍随合。又传说砍树的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学仙犯了错,被罚在这里砍树。
注释:¹蟾赊:蛤蟆。²斫:用刀斧砍削。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予昼寝¹,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²之墙不可圬(wū)³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就改变了这种态度。”
注释:¹寝:睡觉。²粪土:腐土、脏土。³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⁴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⁵诛:责备。⁶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 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致罢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这段文字说的正是"言"与"行"的关系。

  《论语疏证》中引用《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秋气集南涧¹,独游亭午²时。
译文: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注释:¹南涧:地处永州之南,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²亭午:正午,中午。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回风一萧(xiāo)(sè)¹,林影久参差。
译文: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注释:¹萧瑟:秋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声音。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始至风有得,稍深遂忘疲。
译文: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jī)¹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译文: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注释:¹羁:系住。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去国魂已远¹,怀人泪空垂。
译文: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注释:¹远:一作“游”。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孤生¹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译文: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注释:¹孤生:孤独的生涯。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索寞¹竟何事,徘(pái)(huái)只自知。
译文: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
注释:¹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qī)¹
译文: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
注释:¹期:约会。

  全诗大体分两层笔墨。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时方深秋,诗人独自来到南涧游览。涧中寂寞,仿佛秋天的肃杀之气独聚于此。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诗人初到时若有所得,忘却了疲劳。但忽闻失侣之禽鸣于幽谷,眼见涧中水藻在波面上荡漾,却引起了无穷联想。诗的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自述迁谪离京以来,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人孤则易为感伤,政治上一失意,便动辄得咎。如今处境索寞,竟成何事?于此徘徊,亦只自知。以后谁再迁谪来此,也许会理解这种心情。诗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而遭受贬谪,使他感到忧伤愤懑,而南涧之游,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所以苏轼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的。

  清人何焯在所著《义门读书记》中,也曾对此诗作过较好的分析。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徬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这“羁禽”二句,虽然是直书见闻,“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比之为对重返朝廷之无望,因而使他要“怀人泪空垂”了。这诗写得平淡简朴,而细细体会,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27-92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