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遗墨有感,借韵以赋
千峰翠玉。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先生遗墨有感,借韵以赋
千峰翠玉。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陈允平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3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入春才七日¹,离家已二年。
译文: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注释:¹入春才七日:即人日。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归落¹雁后,思²发在花前。
译文: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注释:¹落:居,落在.....后。²思:思归。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这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归落在雁后、思生于花前对比。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不可能很快回去,但只愿落在春来即行想自然贴切;早已计算归期的思想活动,也极为生动感人。寥寥十字,仿佛能使我们看到诗人翘首北望归雁、屈指计算归期的生动形象;使在北归的大雁之后,不肯把时间设想得再晚一些了,由此可见思归之心切。这两句写得极妙。借用春雁北归之说,抒发极想回归之情,自是联们感到他不能与雁同归的遗憾,及极欲早归的焦急心情。一片深沉的乡思之情,就这样形象而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急切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景中寓情,情中带景,情景交融。并运用了对比映衬手法,叙述中有对比,含蓄宛转地表达了作者急切的思归之情,而且作者将“归”与“思”分别放在两个相对照的句子中,与题目遥相呼应,别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徐安崇,秦兆基,刘登阁.古代诗歌精品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02.:第6页
2、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8.:第1543页

rénguī

xuēdàohéng suídài 

chūncái jiāèrnián 
rénguīluòyànhòu zàihuāqián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栏干十二独凭春¹,晴碧²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译文:春天时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每一个栏杆。蓝天下青草绵延,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间,远行之人啊,你去也,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
注释:¹独凭春:春天时独自倚栏远眺。²晴碧:指蓝天下的青草。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谢家池¹上,江淹浦畔(pàn)²,吟魄³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译文:谢家池塘边,江淹浦的岸边,独自吟诗颂苦。黄昏时分,稀疏的雨滴点点飘落,哪里能够承受这离愁之苦!更何况,此时此地,又想起了远行之人。
注释:¹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族兄灵运激赏惠连之才思,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竞不成,忽梦见惠连,即得句云:“池塘生春草。”²江淹浦:指别离之地。指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³吟魄:指诗情、诗思。⁴离魂:指离别的思绪。⁵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咏的意境取胜。

  词从凭栏写入。“春”字点出季节,“独”字说明孤身一人。当春独立,人之了无意绪可知。“栏干十二”,着一“凭”字,表示凭遍了十二栏干。李清照词:“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辛弃疾词:“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种动作性的描绘。这里说栏干十二,一一凭遍,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心情之焦切。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地、人,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

  “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见绝句》:“草色连云人去住。”可见此景确实关乎别情。

  写景如画,亦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点”, “ 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 “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行色”总括 “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在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赠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

  “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

  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结拍“更特地忆王孙”, “更”与“那堪”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

  “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宋词之由婉约到豪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欧公乃是这一过程中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这一点,在此词中有集中体现。从艺术上看,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 宋绪连主编 余冠英 杨仁恺 张震泽 刘万泉顾问,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647页

shàoniányóu ·lángānshíèrpíngchū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lángānshíèrpíngchūn qíngyuǎnliányún qiānwàn èryuèsānyuè xíngchóurén 
xièjiāchíshàng jiāngyānpàn yínhún kānshūhuánghūn gèng wángsūn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洛阳正值芳菲节¹,秾(nóng)艳清香相间(jiàn)²。游丝³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译文: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相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注释:¹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²相间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³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⁴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xiāo)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¹月。
译文: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¹馆:驿馆。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象着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54
2、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lóuchūn··luòyángzhèngzhífāngfēijié--ōuyángxiū

luòyángzhèngzhífāngfēijiénóngyànqīngxiāngxiāngjiānyóuyǒuxiāngyíngchuíliǔduānzhēngzèngbié

xìnghuāhóngchùqīngshānquēshānpànxíngrénshānxiàxiējīnxiāoshuíkěnyuǎnxiāngsuíwéiyǒuliáoguǎnyuè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
译文:多读古书来开拓自己的眼界,不要去管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修养神性。
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
过眼寸阴求日益¹,关心万精祝年丰。
译文:时间转眼即逝,要把握时间争取日日有所增益,关心百精的安乐祝愿年年丰收。
注释:¹日益:日日有所增益。
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
阶下青松留玉节¹,夜来风雨作秋声。
译文:台阶下的青色松柏留下类似于玉制的符节度般的纹路,夜晚的风雨声提示着秋天即将来临。
注释:¹玉节: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删繁就简¹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译文:去掉繁杂部分使之趋于简明如同三秋之树,不赶潮流自辟新路一如二月红花。
注释:¹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yá)¹
译文:满地春风吹扫着落花的世界,你我曾经多次醉倒在官衙里。
注释:¹官衙: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诗成锦绣¹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译文:你作诗如打开胸中锦绣,谈论冰霜更是脱口而出。
注释:¹锦绣:喻美丽之物。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译文:分别之后你又与谁把酒言欢,是否整日外出做客不想归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piān)舟到海涯¹
译文:知道田园只之事可以委托给儿孙,何时驾着一叶扁舟去到那海边?
注释:¹海涯:海边。早晚:何时。

gāolìng--shì

mǎnchūnfēngsǎoluòhuāfāncéngzuìzhǎngguān

shīchéngjǐnxiùkāixiōnglùnbīngshuāngrào齿chǐ

biéhòushuítóngjiǔzhōngjiā

tiányuánzhīyǒuérsūnwěizǎowǎnbiǎnzhōudàohǎ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