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新回合,斜窗旧邃深。壶觞如栗里,岁月似山阴。
绿树新回合,斜窗旧邃深。壶觞如栗里,岁月似山阴。
半世怀清隐,何年得此心。借床眠不熟,酒力横相侵。
半世怀清隐,何年得此心。借床眠不熟,酒力横相侵。

xiōngyánnéngréndāngyúnxuānshǒu--liúzhǐ

绿shùxīnhuíxiéchuāngjiùsuìshēnshāngsuìyuèshìshānyīn

bànshì怀huáiqīngyǐnniánxīnjièchuángmiánshújiǔhéngxiāngqīn

刘一止

刘一止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2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xiāo)¹
译文:我细细的桂叶眉很久不描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色绸衣。
注释:¹红绡:红色薄绸。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liáo)¹
译文: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注释:¹寂寥:寂寞空虚。

  江采萍风韵神采,无可描画,精通诗文,曾深受玄宗宠幸。只是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渐渐失宠。杨贵妃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但如今,大家都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谁还记得曾经专宠一时的梅妃江采萍呢?

xièzhēnzhū--jiāngcǎipíng

guìshuāngméijiǔmiáocánzhuānglèihóngxiāo

zhǎngménjǐnshūzhēnzhūwèiliáo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¹,紫貂(diāo)²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³。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lú)头驼(tuó)
译文: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环境已经如此艰苦,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远望故乡,满怀愁绪,苦闷地饮着驼奶酒,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注释:长亭怨:词牌名,或作《长亭怨慢》。因姜夔词“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句而得名。双调九十七字,仄韵。李天生:即李因笃,字天生,山西富平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抗清活动,故词人与他意气相投。雁门关: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关西雁门山上。¹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²紫貂:用紫貂皮做成的衣服。³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⁴垆:置酒的土台、土墩子。⁵驼乳:驼奶酒。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¹。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²,更重作、并州³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译文:长城故主已经无处可寻,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沙石飞走,如同乱箭一样射向了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如何能让这口北关南之地重新成为故土边防的门户呢?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注释:¹武灵遗墓: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²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³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⁴秦弓:秦地南山产檀(tán)柘(zhè),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

  上片写眼前事。“记烧烛、雁门高处”,起头的“记”字,点明该词为追忆所作。“烧烛”拍响词题里头的“夜宿”。“高”极写雁门的地势,为以下描写冬夜高原奇寒作势。“烧”、“高”二字不仅情趣豪迈,而且音节嘹亮,造成一种粗犷豪爽的气氛。“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极写高原奇寒:近处堆集的积雪封锁了古城;远处寒冬的云影弥漫了路途,从而为全词设下了严酷的氛围。“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描画与李天生围炉火拥紫貂冬夜长谈的情事,其中蕴蓄着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谊。“苦寒如许”,既似夜语的对话,又结括了上述的种种寒况。“寒”饰以“苦”,极富感情色彩,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难和尔、凄凉句”,使“苦寒”更深一层。“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词人与朋友借酒浇愁、痛饮剧谈的情景宛然可见。

  下片写心中事。雁门关本是长城一关,宿雁门而怀古适情顺理。“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怀古伤今,感慨殊深。‘‘长城旧主”,江山易主,像赵武灵王那样的代代英杰早已化为泥土,复国无望的愁恨溢于言表。赵武灵王在位之时,令国人改著胡服,学骑射,国势大增。如今清人入主,竟令汉民著胡服,作顺民。历史与现实构成极大的反差,包育着极为沉痛的喟叹。晋北多沙,冬季北风呼啸之时沙粒扬空,故有“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孤兔”之韵。这一韵极形象、极巧妙,使读者如见风起沙飞之状,这自无须赘语。“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这一韵隐蔽地表示词人不甘亡国、图谋恢复的心机。结尾“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更是表达了词人矢志爱国之情。

  这首词由词人与朋友的灯前夜话写到吊古伤今,抒沧桑之变与家国之恨,结构散而不乱。其中由乡愁而到国恨,感情的脉络清晰可辨。词风极沉郁顿挫,既凄惋感伤,也不失志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其遣词造句也表现了词人迈往不羁的性格。总之,该词格调悲凉,气势纵横,表现了词人不灭的希望,富有浪漫主义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主编.全清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12 第1版:第391页
2、 唐圭璋.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05 第1版:第808页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八月涛¹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chù)山回。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注释:¹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须臾(yú)¹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¹须臾:短的时间,片刻。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地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yuètāoshēnghǒulái tóugāoshùzhàngchùshānhuí 
quèhǎimén juǎnshāduīxuěduī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陶公有逸(yì)¹,不与常人俱²
译文:陶沔公真是逸兴横飞,与普通人那是相当的不同类。
注释:¹逸兴:超逸豪迈的意兴。²俱:同。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筑台像半月,回向¹高城隅(yú)²
译文:他筑的高台不方不圆,却如同天上的半个月亮,并且与高高的城墙相对。
注释:¹回向:远对。²城隅:城角。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置酒望白云,商飙(biāo)¹起寒梧²
译文:我们且在高台置酒,边看白像边喝酒,岂不痛快?那讨厌的秋风也想从高高的梧桐树梢下来,凑趣喝一杯。
注释:¹商飙:秋风。²梧:树名,树叶可口养蚕。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秋山入远海,桑柘(zhè)罗平芜¹
译文:萧瑟的山峦走入远方的大海,宽敞平坦的大地上罗列着桑树。
注释:¹平芜:杂草丰茂的原野。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水色渌(lù)¹且明,令人思镜湖²
译文:城边的湖水明亮如绿醅,让我想起在浙江镜湖的好时光。
注释:¹渌:清澈。²镜湖:即鉴湖。其水清,澄明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终当过江去¹,爱此暂踟(chí)(chú)²
译文:总是要过长江到江南去,到镜湖看看。但我十分爱恋单父琴台的优美景色,并想暂时在那呆一段时间。
注释:¹过江去:指过长江到江南去。²踟蹰:徘徊不进的样子。

  此诗明显是李白赐金还山回到山东单父(现单县)所作,当时杜甫高适与他一同来到这里,当然是李白请客,唐玄宗刚刚给了他不少黄金,沿途也收了不少馈赠,除掉给济州道士们的钱,估计还有不少赢余,后来在这里造酒楼,以及在龟阴买的地大约也是用这笔钱.

  当时三人一定很爽,难怪杜甫到死都没有忘记李白,吃了别人的嘴软哈!那高适就有点不够哥们了,帮助李白出狱是宋若思干的,他在旁边看热闹,其实,当时他比小宋的官大,也是直接管李白的事儿的,恩,不哥们!

  单县故事不少,牌坊也比较有名,李白当初也在这水边喝过酒,就把这些照片一起发给大家玩玩.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zōu)(jì)¹八尺²有余,而形貌昳(yì)³。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shú)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¹⁰,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¹¹。暮寝¹²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¹³,私¹⁴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注释: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齐王:即齐威王。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¹修:长,这里指身高。²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³昳丽:光艳美丽。⁴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⁵窥镜:照镜子。⁶孰:谁,哪一个。⁷与:和……比。⁸及:比得上。⁹旦日:明日,第二天。¹⁰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¹¹弗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¹²寝:躺,卧。¹³美我者:以我为美。¹⁴私:偏爱,动词。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¹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²。今齐地³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bì)甚矣。”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注释:¹诚知:确实知道。²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³地:土地,疆域。⁴方:方圆纵横。⁵宫妇:宫中的姬妾。⁶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⁷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之:音节助词,不译。⁸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曰:“善¹。”乃²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³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jiàn)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期(jī)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¹⁰
译文: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注释:¹善:好。²乃:于是,就。³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⁴受:给予,付予。⁵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⁶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⁷时时而间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⁸期年:满一年。期:满。⁹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¹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句解】第一次“窥镜”自视,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逼真地再现了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比“美”。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句解】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该是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句解】妻子的回答,极赞其美,语态亲昵,饱含偏爱之情。尤其“美甚”二字,将此种神态、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与后文“私我”呼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句解】插笔介绍徐公,说明徐公是齐国著名的美男子,为邹忌怕比不上他提供现实依据。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句解】邹忌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这句话的语气应带有疑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焦虑,急切的。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句解】妾回答,少“君美甚”一句,仍用反问语气,表现了妾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心理。与后文“畏我”呼应。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句解】邹忌一方面希望妻、妾的回答是可信的,另一方面仍在怀疑。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句解】客回答,因有求于人,故答语婉转,阿谀奉承。与后文“有求于我”呼应。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句解】“窥镜而自视”,自我感觉“弗如远甚”。可见,由“自信”到“自惭”,心理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句解】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美于徐公,但邹忌并没有飘飘然,而是在会见徐公后,又经过冷静的思考悟出了妻、妾、客的谬赞是有其原因的,就是“私我”“畏我”“欲有求于我”。这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终于看清事物的本质。这句话也是下文他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