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坛遗迹在,苔合落花明。绛节何年返,白云终日生。
仙坛遗迹在,苔合落花明。绛节何年返,白云终日生。
旋新芳草色,依旧偃松声。欲问希夷事,音尘隔上清。
旋新芳草色,依旧偃松声。欲问希夷事,音尘隔上清。
李中

李中

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云集》三卷,今编诗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 ▶ 2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栽成五柳¹吟归去,漉(lù)²巾边伴菊闲。
注释:¹五柳:陶渊明曾经在作品《五柳先生传》中以“五柳先生”的名号自喻。²漉酒:《五柳先生传》中有陶渊明用头巾浸酒啜饮的描写。漉:沾湿。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通过对《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出世精神的赞颂,表现出自己对政治现状的抑郁之情,有意像彭泽令一样超然物外之心。其实这种消极思想是不值得提倡的。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译文:一阵细雨过后,雾气蒙蒙的天空才显得一点点的晴意,可惜已经渐进傍晚时分,被雨打落的残花静默无语地躺在尘土之中浸湿了花身。此时想要抒发内心的情感,却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只能闷闷地看着梁间的双燕归去来。
注释:生查子:词牌名。后亦称“楚云深”。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琴韵¹对薰(xūn)²,有恨和情抚³。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译文:一阵香风伴随着我的琴声向远方悠扬飘逝,带着些许的恨意和莫名的情愫弹着古琴。因为心中的无言和愁绪以及无法排遣的痛苦而使琴弦连连折断,我早已泪流满面,一滴滴的红泪滴在古琴和华美的衣衫之上,就这样伴随着我这个孤独的人。
注释:¹琴韵:琴声。²薰风:香风。³抚:弹奏。⁴断弦频:由于心情痛苦而使琴弦连连折断。⁵黄金缕:谓衣上所饰也。一为古曲名。

  这首词写抚琴少女的幽怨。上片“烟雨”句状景,“零落”句起兴,一语双关,景情合写。“难话此时心”是“无语”的人情再现,又开启“梁燕双来去”一句,用亲昵双燕,反衬女主人公的孤独。下片写女子抚琴遣恨,而无声的哀怨、无言的愁恨却依然无法排遣。用“断弦频”刻画柔肠寸断,虚意实写,可见可感。最后用女子抚琴时的“泪滴”作结,层层递进,幽怨全出。

  落花无语,梁燕双飞。临风抚琴,泪滴罗裳。全词清新隽雅,语婉情深。乃《花间集》中之佳作。

shēngcházi··yānwǎnqíngtiān--wèichéngbān

yānwǎnqíngtiānlíngluòhuānánhuàshíxīnliángyànshuānglái

qínyùnduìxūnfēngyǒuhènqíngchángduànduànxiánpínlèihuángjīn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¹不可干²
译文:三座山峰一座座青翠色的如同被削了一般,耸立在空中非常的高不与其它山峰接触。
注释: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¹千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形容极言其高或极长。²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译文:直立向上没有搀扶依靠,就像撑起着天地给人看一样!

jiānglángshānyùn

xīn sòngdài 

sānfēngqīngxiāo zhuóqiānxúngān 
zhèngzhíxiāngbàng chēngchítiānrénkàn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¹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²不迭³,寸眉愁碧。凉欺岸帻(zé)。暮砧(zhēn)催、银屏剪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译文: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我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于是紧锁眉头,愁上心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由此想起添加衣衫。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我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注释:瑞鹤仙:词牌名。又名“一捻红”。此词双调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七仄韵,后片十二句六仄韵。¹捎:一本作“梢”。²小山:画屏上的山峦。³迭:一本作“送”。⁴岸帻:头巾覆在额上,把头巾撤起露出前额。岸,露额;帻,头巾。此表示态度酒脱,不拘束。⁵砧:捣衣石。⁶银屏:代指姬之住处。⁷剪尺:女子用物,代指爱姬。⁸燕:喻指去姫。⁹罗额:罗幕的横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行客。西园有分¹,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jī)²。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qióng)残梦?归鸿心事,那听³江村夜笛?看雪飞、蘋(pín)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文:我这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更加引起伤感情绪。西风渐起,穿着一双破屐,在旧地林下路、水边石重游。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因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空中的飞雪,浮蘋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我的双鬓相比,还是不如我的头发白。
注释:¹分:情分。²屐:木鞋,鞋的通称。³那听:哪堪听。⁴蘋:水中植物。又名田字草、四字菜。

  这首词借风雨秋景抒发作者的感慨以及思念去姬之情,又从思念带出对秋天景色的感触。全词语言清丽脱俗,情景交融,浑然一片,上下阕衔接自然。

  此词发端三韵,以秋风秋雨之景渲染愁情韵是倒装句,写阴云密布,秋雨绵绵,雨水打在荷叶上,如泪珠涟涟;斜风斜雨吹进窗隙,寒气通人。一个“抛”字,勾出雨落碧荷之状,“壁”形容荷叶的色泽。“林声怨秋色”一韵,承接“雨”,写雨声淅沥,滴在荷叶上如怨如诉。“对小山捎迭”一韵,由景转人人事,词人面对屏风中连绵捎断的山峦,想起爱姬,捎禁愁眉双锁。“碧”承“秋色”,“愁”承“怨”字,揭示了词的感情基调。“凉欺岸帻”写秋雨寒气袭上额头,更感凉意。这“凉”捎仅身凉,而且道出心凉。“暮砧催、银屏剪尺”写在秋风秋雨的傍晚,听到远处砧声阵阵,禁捎住思念那心爱的美姬。此句引出爱姬,由景转到人物。“最无聊”一韵,写人去楼空,尘暗罗幕,一片凄凉景象映入眼帘,袭上心头。“最无聊”三字,直抒胸臆。歇拍处的燕去堂空”引出下片。

  过片捎变,继“燕去”展开。“西园有分”写苏州西园乃是词人与爱姬共居之地,“有分”二字颇具意蕴,捎仅写出昔日二人情意绵绵,而且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恩爱苟捎亏,在远分日亲”诗意,表达了今日人虽去,但情更亲的企盼。然而眼前景物却是“断柳凄花”一片萧疏凄凉,“似曾相识”一句用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句,表达了两层意思,“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反用,言姬去而捎归;“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正用,抒发了惆怅无奈的情怀。“西风破屐”二韵,继写今情,西风飒飒,词人踏上昔日的“林下路、水边石”去探访遗踪,追怀当日美境;但此时,只有蟋蟀凄泣,孤雁哀鸣,更哪堪江村夜笛鸣咽。这几句景由一个“念”字贯下,“残梦”“心事”与“念”字呼应,表明此景乃情中景。结句“看雪飞”一韵,言愁绪满怀,头白胜雪。此处以飞雪、芦花、白蘋花作比。结句情景交融,神完气足。

  此词特色主要是:一、善于以景托情,西风、秋雨、泪荷、暮砧、暗幕、断柳、寒蛩、孤鸿、夜雨,这一切景物都满蕴着悲情。二、精于造语,去陈脱俗。如“漏云筛雨”在云雨之前加上“漏筛”二字,形象地勾出了秋雨连绵之态。“银屏剪尺”以借代法,代指爱姬,“燕去”“行客”代指姬之离去。“有分”“似曾相识”化用曹植、晏殊的诗词语句,增加了词的内涵,深化了词境。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9-22

ruìxiān ·qiūgǎn

wényīng sòngdài 

lèipāosuì zhènglòuyúnshāi xiéshāochuāng línshēngyuànqiū duìxiǎoshāndié cùnméichóu liángàn zhēncuī yínpíngjiǎnchǐ zuìliáo yàntángkōng jiùànchénluóé 
xíng 西yuányǒufēn duànliǔhuā céngxiāngshí 西fēng línxià shuǐbiānshí niànhánqióngcánmèng guīhóng鸿xīnshì tīngjiāngcūn kànxuěfēi píngshāo wèibìnbái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jiàn)¹外声。难教归梦成。
译文: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注释:¹槛:栏杆。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qì)(qióng)¹鸣,树鸟惊。塞雁²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译文: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使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
注释:¹砌蛩:台阶旁的蟋蟀。蛩,蟋蟀。²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的小令。上片起首三句,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思乡的词人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于是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下片,写户外近处的景物。传入耳中的是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两句见出环境的凄凉、冷寂,正应词人孤独的思乡心理。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触动了他的乡情,使他这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拓宽了词作的意象空间,加上烘托、反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游子思乡的主题逐渐深入,水到渠成,引出尾句,以“偏伤旅客情”重笔直陈作结。

  全词把极寻常的思乡之情,写得含蓄蕴藉,曲折动人,移情于景,借各种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无形的思乡曲曲传出,文心细密,动人心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