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幡影里眼麻迷,为是知音却不知。毕竟碍膺除未得,寒松千古替伤悲。
风幡影里眼麻迷,为是知音却不知。毕竟碍膺除未得,寒松千古替伤悲。
释智朋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 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胡人¹以鞍(ān)²马为家,射猎为俗。
译文:北方少数民族以鞍马为家,以打猎为生。
注释:王介甫:王安石,字介甫。这组诗是为唱和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而作。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¹胡人: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²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译文:泉水甘甜,野草丰美没有固定的地点,鸟儿受惊,野兽互相追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译文:是谁将汉人女子嫁给胡人,风沙是无情的,而女子容貌如此美丽。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身行不遇中国¹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译文:出门都很难看到中原人,只能在马背上暗自思念故乡。
注释:¹中国:指中原地区。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zī)(jiē)¹
译文:在琵琶声中,胡人也会感到叹息。
注释:¹咨嗟:叹息。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译文:如此美丽的女子流落异地,死在他乡,而琵琶曲却传到了汉宫里。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汉宫争按新声谱¹,遗恨已深声更苦。
译文:汉宫里争着弹昭君所弹的琵琶曲,心中的怨恨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注释:¹新声谱:新曲谱,指昭君所弹的琵琶曲。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xiān)¹女手生洞房²,学得琵琶不下堂。
译文:细小的手生在闺房之中,只能学弹琵琶,不会走出闺房。
注释:¹纤纤:细小貌。²洞房:犹深闺。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不识黄云¹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译文:不知道沙漠中的云是这么飘出边塞的,哪里知道这琵琶声是多么的令人断肠!
注释:¹黄云:沙漠上空的云,因黄沙弥漫,连云色也变黄了。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译文:汉宫里有一位美貌佳丽,最初天子并不认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¹
译文:突然间要随着汉使离去,嫁给匈奴国君,要去遥远的边地。
注释:¹单于国:指匈奴。单于,匈奴的首领。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译文:姣美的容颜天下无比,一旦失去,要再得到可不容易。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虽能杀画工¹,于事竟何益?
译文:虽然天子发怒可以把画工杀死,对于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注释:¹画工:传说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等皆同日弃市。见晋葛洪《西京杂记》。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yí)(dí)¹
译文:眼前的美丑尚且不能分辨,怎么能制服万里之外的夷狄!
注释:¹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这里泛指华夏以外的各民族。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译文:汉代的“和亲”实在是笨拙之计,女子不要再用容貌炫耀自己。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译文:明妃离去时伤心落泪,伤心的泪水哟,洒向花枝。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译文:日暮黄昏狂风吹起,风起花落啊,飘向哪里?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译文:漂亮的女孩大多有不幸的命运,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

  这组诗第一首头四句,破空而来,用类似散文的诗语,写胡人游猎生活,晴示胡、汉之异。接着以“谁将汉女嫁胡儿”,接到明妃身上。写明妃以“汉女嫁胡儿”,以“如玉”之颜面,冒“无情”之“风沙”,而且“身行”之处,连“中国(指中原)人”也看不到,明示明妃“流落”之苦。接下用“推手为琵却手琶”,紧承“马上自作思归曲”。“推手”“却手”,犹言一推一放。“琵琶”本是象声词,如同现代说的“噼啪”,以乐器之声为乐器之名。一推一放,噼噼啪啪,刻画明妃满腔哀思,信手成曲。但琵琶哀音,却十分感人,连胡人听了“亦咨磋”不已。这种写法与王安石“沙上行人却回首”相同。以上三层,由胡、汉习俗之异,写到明妃流落之苦,再写到明妃思归作曲,谱入琵琶,层次井然,而重点在于这一琵琶“新声谱”。因为作者正是要就此抒发慨叹的。

  “玉颜”句承上;“琵琶”句启下。脉络十分清晰,而笔势极为矫建。作者所要讲的就是琵琶“传入汉家”以后的反应。明妃的“思乡曲”,本应引起“汉家”的悲悯、同情与愤慨;然而“汉宫”中却将其视为“新声谱”来“争按”,以别人的苦楚,供自己享乐。“遗恨”、“苦声”并没有激起应有的反响。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汉宫中“纤纤女手”“学得琵琶不下堂”,正是因为统治者喜好这种“新声”的缘故;而喜好这种“新声”,正是因为他们“生于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边塞之苦。这里讲的就不止“纤纤女手”了。自石晋割弃燕云十六州,北边广大地区在北宋一直没有恢复,有许许多多“流落死天涯”的百姓。仁宗时,辽国、西夏交替侵扰,而宋朝君臣却仍粉饰大平,宴安如故。“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这正是作者对居安忘危、不事振作的宋朝君臣的揭露与谴责。以前写明妃的人,或写明妃个人遭遇,或借以抒发“士不遇”的感慨,欧阳修却从夷夏之辨讲起,从国家大事着眼,这是他高于前人之处。而且,议论国事,却只就琵琶“新声”而言,能从小中见大,因而较《和王介甫明妃曲》后篇的“在诗中发议论”,艺术性更强。

  第二首诗中“汉宫”四句化用西汉李延年诗歌之意,略叙明妃事实,笔力简劲。“绝色”两句,紧承前四句,妙在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说话;“虽能”两句转向责备汉元帝,就事论事,语挟风霜。但这只是为下边两句作铺垫。

  “耳目”两句,为全篇警策,宋人说它“切中膏肓”(《诗林广记》引钱晋斋语),得以广泛传诵。诗人说,眼前的美丑尚不能辨,万里之外的“夷狄”情况何以判断?又何以能制定制服“夷狄”之策呢?这是极深刻的历史见解,而又以诗语出之,千古罕见。事实却不是“制夷狄”而是为“夷狄”所“制”。因而自然引出“汉计诚已拙”这一判语。

  “汉计诚已拙”语简意深,是全诗主旨所在。汉代的“和亲”与宋代的“岁币”,同是乞求和平,为计之拙,正复相同。诗中表面上是说汉朝,实际上是说宋朝。妙在一经点出,便立即转入“女色难自夸”,以接回明妃身上,否则就成了《和亲论》而不是《明妃曲》。

  “明妃去时泪”四句,用泪洒花枝,风起花落,渲染悲剧气氛,形象生动,但主要用以引起“红颜”两句。这两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欧阳修对王安石诗中讲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等语,也像王回等人一样,有所误解,故下此两句,以使之符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欧阳修、王安石的思想境界之差别,亦于此可见。但解释时也不能太坐实,像钱晋斋说是“末言非元帝之不知幸于明妃,乃明妃之命薄而不见幸于元帝”,则与篇首“天子初未识”,“耳目所及尚如此”相矛盾,有失于诗人“微而婉”之旨。

  前一首写“汉宫”不知边塞苦,后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叶梦得说欧阳修“矫昆体,以气格为主”(《石林诗话》),这首诗正是以气格擅美的。

参考资料:
1、 吴孟复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131-134 .

wángjièmíngfēièrshǒu--ōuyángxiū

rénānwèijiāshèlièwèi

quángāncǎoměichángchùniǎojīngshòuhàizhēngchízhú

shuíjiānghànjiàérfēngshāqíngmào

shēnxíngzhōngguórénshàngzuòguī

tuīshǒuwèiquèshǒuréngòngtīngjiē

yánliúluòtiānquèchuánláihànjiā

hàngōngzhēngànxīnshēnghènshēnshēnggèng

xiānxiānshǒushēngdòngfángxuéxiàtáng

shíhuángyúnchūsāizhīshēngnéngduàncháng

hàngōngyǒujiāréntiānzichūwèishí

cháosuíhàn使shǐyuǎnjiàdānguó

juétiānxiàshīnánzài

suīnéngshāhuàgōngshìjìng

ěrsuǒshàngwànānnéngzhì

hànchéngzhuōnánkuā

míngfēishílèixiàngzhīshànghuā

kuángfēngpiāoluòshuíjiā

hóngyánshèngrénduōbáomìngyuàndōngfēngdāngjiē

清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清溪西畔(pàn)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红。
译文:在清溪的西岸和小桥东边,红梅飘落水面,在将落的月亮照耀下,映出胭脂一片。
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五夜¹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²中。
译文:落花之中,客子终夜愁苦难眠,一年的春耕农事,就在这令人凄恻的角声中开篇。
注释:¹五夜: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汉代宫中漏刻夜尽,自鼓鸣时起,至钟鸣时终,卫士依次轮值,甲夜毕传乙夜,相传一到五更结束为止。在这时指终夜。²角声: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一。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
歌残玉树¹人何在,舞破山香²曲未终。
译文:那位唱腻了《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今在何处?狂舞《山香》的乐曲也似乎仍未奏完。
注释:¹玉树:即陈后主所创新曲《玉树后庭花》。²山香:舞曲名,见《羯鼓录》。
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却忆孤山¹醉归路,马蹄香雪²衬东风。
译文:今夜我忽然回想隐居孤山时,酒醉归来,马蹄踏着香雪般的梅花迎东风奔驰向前。
注释:¹孤山:在杭州西湖。²香雪:指花。

luòméi--yóumào

qīng西pànxiǎoqiáodōngluòyuèfēnfēnshuǐyìnghóng

chóuhuāpiànniánchūnshìjiǎoshēngzhōng

cánshùrénzàishānxiāngwèizhōng

quèshānzuìguīxiāngxuěchèndōngfēng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短命¹真偏逢薄幸²,老成³真偏遇真成,无情真休想遇多情。懵(měng)懂真瞌睡,鹘(hú)真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译文:缺德的人只会遇到薄情的人,世故的人就会遇到忠厚老实的人,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不懂事的人喜欢糊涂虫,伶俐的人偏爱机灵鬼,如果轻贱别人就等于轻贱自己。
注释: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南北均有此调,基本句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¹短命:此处指缺德真人。²薄幸:薄情,负心。³老成:世故,社会经验多。⁴真成:同“真诚”,忠厚老实。⁵懵懂真:痴呆,不晓事。⁶怜:爱,喜欢。⁷瞌睡:糊涂,混日子。⁸鹘伶:机警,伶俐。⁹惺惺:精灵鬼。元代俗语“惺惺惜惺惺”,指气味相投。

  这首曲子题为“阅世”,是作者人生体会真结晶,也可看作生活真箴言。作者把视角从多数元曲家关注真仕途官场移向广大社会和人民大众,从道德人情方面去审视人与人真关系,观察总结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普遍意义真人生哲理。

  此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一部分,后三句一部分。两个部分均是前两句谈“阅"真内容、现象,后一句谈作者真看法、结论。全曲充满理趣,无论是“无情真休想遇多情”,还是“若要轻别人还自轻”都是警策语;即便是谈现象真“懵懂真怜瞌睡,鹘伶真惜惺惺”等语,也都颇为深刻,揭示人生哲理。

  这首小令真基本思想可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启示人们应该有情有义,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真尊重。俗话说,“人心换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并非虚妄,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真总结,是生活真真谛。宋方壶运用散曲形式,使这些思想、经验得到更通俗、形象真文学表现。

  全曲六句句式大致相同,内容也近似,但并不觉得是堆砌,而是浑然一体真有机构成。层次清晰,以三句一组分为两层。每三句真前两句写人所共知真现象作为陪衬,目真是引出作为对世人警策真第三句。而每一组前两句又是由正反两重意思组成。第一层首句说短命真(民间对无德真人真詈辞)一定会碰到薄情者,次句说老成真人别人定以真诚相待;第二层首句说糊涂人必然赏识瞌睡虫,次句说聪明人也会受到鹘伶(机灵)人真爱惜。而有了一反一正真垫衬,其“无情真休想遇多情”,“若要轻别人还自轻”两句带有人生哲理色彩真警语自然充分有力了。

  再从语言看:“短命真”“老成真”“懵懂真”“鹘伶真”,以致“惺惺惜惺惺”这些通俗而具有元代特色真俗语自然而纯熟真运用,更使得这首小令显出元曲真明快风趣真特色,非堆砌谚语格言者可比。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93-994
风雪惊初霁,水乡增暮寒。树杪堕飞羽,檐牙挂琅玕。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风雪惊初霁(jì)¹,水乡增暮寒。树杪(miǎo)²(duò)飞羽,檐牙³挂琅(láng)(gān)。才喜杪堆巷积,可惜迤(yǐ)(lǐ)销残。渐看低竹翩翻。清池涨微澜。
译文:风雪初晴,水乡天暮增寒冷。树梢上,雪片下落如羽毛;房檐边,冰溜如齿晶莹。门巷堆积刚欢喜,可惜慢慢又消融。竹枝托雪压弯腰,清池涨水微波涌。
注释:红林檎近:词牌名。¹霁:雨雪停止,天放晴。²树杪:树梢。杪,细梢。³牙:冰柱挂在檐上似牙齿。⁴琅玕:像珠子的美玉。⁵迤逦:曲折连绵,这里是“慢慢地”意思。⁶翩翻:竹枝叶压上了雪,弯曲下来。
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前山横素,愁云变色,放杯同觅高处看。
步屐(jī)¹晴正好,宴席晚方欢。梅花耐冷,亭亭来入冰盘。对²前山横素³,愁云变色,放杯同觅(mì)高处看。
译文:天晴好穿屐,宴晚方欢腾。梅花性喜严寒,月下雪中亭亭。眼望前山,白衣横卧,浓云变得澄清。放下酒杯,招呼同伴,攀高看得分明。
注释:¹屐:木头拖板鞋。²对:面对。香。³横素:横卧有淡雪。⁴愁云:浓重的阴云。

hónglínqínjìn··fēngxuějīngchū--zhōubāngyàn

fēngxuějīngchūshuǐxiāngzēnghánshùmiǎoduòfēiyánguàlánggāncáiménduīxiàngxiāocánjiànkànzhúpiānfānqīngchízhǎngwēilán

qíngzhènghǎoyànwǎnfānghuānméihuānàilěngtíngtíngláibīngpánduìqiánshānhéngchóuyúnbiànfàngbēitónggāochùkàn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有駜(bì)¹有駜,駜彼乘(shèng)²。夙(sù)夜在公³,在公明明。振振(lù),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xū)(xū)乐兮
译文: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马毛黄。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办事多繁忙。白鹭一群向上翥,渐收羽翼身下俯。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意都起舞。一起乐啊心神舒!
注释:¹駜:马肥壮貌。²乘黄:四匹黄马。古者一车四马曰乘。³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⁴公:官府。⁵明明:通“勉勉”,努力貌。⁶振振:鸟群飞貌。⁷鹭:鹭鸶,古人用其羽毛作舞具。朱熹《诗集传》:“振振,群飞貌。鹭,鹭羽,舞者所持,或坐或伏,如鹭之下也。”⁸咽咽:不停的鼓声。⁹于胥乐兮:言一起欢乐。于:通“吁”,感叹词。胥:相。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¹。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
译文: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是公马。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饮酒喜交加。白鹭一群向上飞,渐展翅膀任来回。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兴把家归。乐在一起真快慰!
注释:¹乘牡:驾在车中的四匹公马。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诒孙子。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xuān)¹。夙夜在公,在公载²³。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gǔ),诒(yí)孙子。于胥乐兮!
译文:强壮高大令人赞,拉车四匹铁骢健。早晚都在官府里,在官府里设酒宴。从今开始享太平,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福又有禄,福泽世代留子孙。乐在一起真高兴!
注释:¹駽:青骊马,又名铁骢。²载:则。³燕:通“宴”。⁴榖:福禄,一说“善”。⁵诒:遗留,留给。⁶孙子:子孙。

  此诗叙写鲁僖公君臣在祈年以后的宴饮活动。诗一开始便写马,马极肥壮,都为黄色,其“乘”字指出了这些是驾车的马。周代的礼制非常严格,不同的身份地位在礼器的使用方面也有差别。身份本是抽象的名称,它们由具体的物质享受来体现,在出行时,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车驾了。此诗接着转向庙堂,“夙夜在公”的“公”,当作官府讲,与“退食自公”的“公”同。不过,这里的官府不同一般的官府,而是僖公祭祀祈年之处,亦即《鲁颂·泮水》和《鲁颂·閟宫》诗中的“泮宫”和“閟宫”。祈年为郊祭,在国都以外,故首二句反覆咏马。然后才写到乘车马的人,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揭开诗歌的主要部分,即宴饮部分。在宴会上,舞伎手持鹭羽,扇动羽毛,如鹭鸟一样,有时群飞而起,有时翩然下落,给宴会制造气氛。与宴的人们在饮酒观舞,不绝的鼓声震撼着他们的内心,优美翻飞的舞姿调动他们的情绪,酒酣耳热,他们不禁也手舞足蹈起来。忘记了平日的礼数、戒备、拘谨,都在舞蹈,摅发各自内心的快乐,相互感染,没有语言,但一举一动都在和对方进行心灵深处的交流。这时,诗人也为眼前的情景所感动,而发出由衷的希望:“于胥乐兮!”(“呵,大伙一起快乐呀!”)

  第二章的形式和首章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字有所变化,一是描写得更具体细致,指出马为牡马,大伙在官府中所忙碌的是饮酒跳舞;二是写出时间变化,“鹭于飞”是舞者持鹭羽散去,舞宴结束,故而饮宴者也带着醉意而返回。

  第三章揭出郊祀之事。駽为青骊,与前言乘黄不同,疑为鲁公所乘,以乘駽推出鲁公,显出其与群臣不同。群臣的欢乐是君主所赐,故曰:“在公载燕。”饮宴不是一种孤立行为,既是欢娱群臣,更是祭祀,朱熹说:“凡庙之制,前庙以奉神,后寝以藏衣冠,祭于庙而燕于寝,故于此将燕,而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且于祭既受禄矣,故以燕为将受后禄而绥之也。”正指出这种联系。下面四句是诗人的祈祷,希望从今以后,有好的收成,并把这福泽传之子孙。榖,兼含福善之意,诗人不仅希望鲁君把收获的粮食传给后代,更希望鲁国福泽绵长,享祚长久。《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郊祭对于鲁国显示出在诸侯中的崇高地位,故诗人极力赞扬,每章以“于胥乐兮”为结束。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02-704

yǒu

míng xiānqín 

yǒuyǒu shènghuáng zàigōng zàigōngmíngmíng zhēnzhēn xià yuānyuān zuìyán  

yǒuyǒu shèng zàigōng zàigōngyǐnjiǔ zhēnzhēn fēi yuānyuān zuìyánguī  

yǒuyǒu shèngxuān zàigōng zàigōngzàiyàn jīnshǐ suìyǒu jūnyǒu s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