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行过二,双鬓飒秋草。平生素心人,谁与共兹抱。
五十行过二,双鬓飒秋草。平生素心人,谁与共兹抱。
今年庐山下,得子恨不早。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
今年庐山下,得子恨不早。岁月幸同庚,诗书复同道。
惟应山南北,云母夜堪捣。独生有先期,回崖讵难到。
惟应山南北,云母夜堪捣。独生有先期,回崖讵难到。
丹经不我诳,白发须一扫。看公须眉苍,杖钺督征讨。
丹经不我诳,白发须一扫。看公须眉苍,杖钺督征讨。

yuánfànbiéhòuhuìjiāpiānqīngsǒuyùnjiànshìgāoyǒngtànzhìyīnyòngyùnxiěchéngèrxiōngliáoxiàoèrchéngqīngsǒu--zhū

shíxíngguòèrshuāngbìnqiūcǎopíngshēngxīnrénshuígòngbào

jīnniánshānxiàzihènzǎosuìyuèxìngtónggēngshīshūtóngdào

wéiyīngshānnánběiyúnkāndǎoshēngyǒuxiānhuínándào

dānjīngkuángbáisǎokàngōngméicāngzhàngyuèzhēngtǎo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春尽杂英¹²,夏初芳草深³
译文:暮春时分,各色花卉都已经凋谢了,但初夏将来,芳草十分繁茂。
注释:¹杂英:各色花卉。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²歇:凋零。花、木、草枯萎。³芳草深:指已经是暮春时节。
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xūn)¹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译文:和暖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到我家池塘边的树林中。
注释:¹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绿蘋散还合,赪鲤跳复沉。
绿蘋(pín)¹散还合,赪(chēng)²跳复沉。
译文:风来时把池塘里的浮萍吹散,风停时浮萍又聚集在了一起。池中的红鲤鱼不时跳出水面又沉回池底。
注释:¹绿蘋:绿苹,水中植物,亦称水苹,浮苹。浮在水面,叶绿色,夏天开小白花。²赪鲤:赪指红色,赪鲤指红鲤鱼。
新叶有佳色,残莺犹好音。
新叶有佳色,残莺¹犹好音。
译文:树木新长出的叶子青翠欲滴,散发出美丽的光彩。林中黄莺鸣叫,晚春时节的黄莺鸣声依然婉转动听。
注释:¹残莺:指晚春的黄莺鸣声。
依然谢家物,池酌对风琴。
依然谢家物¹,池酌(zhuó)对风琴。
译文:我在池边喝酒,迎风弹琴,心中喜爱的依然是谢灵运的诗作。
注释:¹谢家物:参照下句“惭无康乐作”,是指谢灵运的诗作。
惭无康乐作,秉笔思沉吟。
惭无康乐作,秉(bǐng)¹笔思沉吟。
译文:我握着笔沉吟苦思,想写出好的诗作,但是我做不出谢灵运那样好的诗,感到很惭愧。
注释:¹秉:拿着;握着。
境胜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境胜¹才思劣,诗成不称心。
译文:周围景色优美,可是我却文思枯竭,勉强做成了一首诗,看来看去却感到不满意。
注释:¹境胜:景色优美。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译文:山谷淡淡云烟缭绕,待穿过林子时日已西斜。
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译文:溪边岸崩路塌,只有迂回而过,这时已是秋天,树叶渐少,才看到前面人家。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
野碓¹喧春迂,山桥枕浅沙。
译文:水碓正在咯吱咯吱的转动着,溪沙上的木桥静静伫立着。
注释:¹碓:迂碓,是脚踏碓机械化的结果。
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
前村乌桕¹熟,疑似早梅花。
译文:再往前走,就看到乌桕,看上去就好像梅花一样。
注释:¹乌桕:中药名。

  这是黄镇成游历浙江东阳时写的一首诗,一方面,作者用心观察途中美景,以轻快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如诗如画的山中景色,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

  山谷有淡淡云烟,待穿过林子,日已西斜,溪边岸崩路塌,只有迂回而过,这时已是秋天,树叶渐少,才看到前面人家,水碓(dui)在转,溪沙上有一条木桥,再往前走,就看到乌桕,看上去就好像梅花一样。

  作者的这首诗,描写的山景,似乎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差不多,先林后村,过后是花,这野碓,山桥,更显出与世隔绝之境。

  黄镇成一生不追逐名利,隐居不仕,好游山水,此诗的意境,淡泊而悠闲,这正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而“早梅花”一句,作者以梅花自比,独显其傲骨。

dōngyángdàoshàng--huángzhènchéng

shāncāngyānbáo穿chuānlínbáixié

bēngluòjiànrénjiā

duìxuānchūnshuǐshānqiáozhěnqiǎnshā

qiáncūnjiùshúshìzǎoméihuā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驾出北郭门¹,马樊(fán)²不肯驰³
译文:我乘车驶出城的北门,马儿止步不愿前行。
注释:¹驾出北郭门行:《初学记》作乐府诗;在《乐府诗集》里属“杂曲歌辞”,是作者拟乐府自创新题诗,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驾:把车套在马身上。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²樊:《初学记》作“行”,本指关鸟兽的笼子,转为止而不前。³驰:车马疾行。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下车步踟(chí)(chú)¹,仰²折枯杨³枝。
译文:我走下车来慢慢地行,抬手折下枯杨枝。
注释:¹步踟蹰:《初学记》作“少踟蹰”。步,行走。跨出一步为跬,再跨出一足为步。踟蹰,徘徊不进;犹豫。²仰:抬头,脸向上,与“俯”相对。³枯杨: 《初学记》作“杨柳”。枯,枯槁,草木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机。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¹²³林中,噭(jiào)(jiào)有悲啼
译文:回头听见丘林中,噭噭啼哭有悲声。
注释:¹顾:回首,回视。²闻:听见。³车:因地势而自然形成的土山。⁴噭噭:悲哭声。⁵啼:放声哭。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借问¹啼者出,何为乃如斯²
译文:向人打听时啼哭的人走出丘林,我问他为何哭的这样伤心。
注释:¹借问:询问。²斯:此,这。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亲母舍我殁(mò)¹,后母憎²³儿。
译文:他说“亲生母亲离开我死去了,后母又恨我这孤儿。
注释:¹殁:死亡。²憎:恨,厌恶。³孤:无父之称。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¹²无衣³,举动鞭(biān)(chuí)施。
译文:又饥又寒无衣无食,动不动就鞭打我。
注释:¹饥:饥饿,吃不饱。²寒:冷。³衣:服装的通称,含上衣下裳而言。⁴食:饭食。⁵举:行动。⁶鞭:占代一种竹制刑具。⁷捶:通“棰”,棒击。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译文:骨瘦无肌肉,身子像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藏我空室¹中,父还不能知。
译文:把我关在空屋里,父亲还不能知道。
注释:¹室:房屋,住宅。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上冢(zhǒng)¹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译文:我上坟地来看看母亲的坟墓,活着的和死去的永远分离了。
注释:¹冢:隆起的坟墓。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¹
译文:母亲怎么能看见我,我眼泪双流哭声嘶哑。
注释:¹嘶:声音沙哑。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弃我于此间,穷¹(è)²岂有赀(zī)³
译文:如今我被抛弃在这人世间,穷苦哪有止境?”
注释:¹穷:困厄,不得志。²厄:困苦,灾难。³赀: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¹
译文:我记下这件事来传给后代人,要从这件事中深深地吸取教训。
注释:¹规:典范。

  这首诗主要借作者与孤儿的问答,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儿的家庭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心,和对于受害者的无限同情。

  全诗富有乐府民歌风味,语言质朴,运用对话和白描手法,所写故事情节贴切逼真,行文质朴,生动感人。

  该诗是一首叙事诗。共可分为四个部分。

  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诗人用第一人称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也是乐府诗的常用手法,以示事件的真实性。诗人驾车出了城郭北门,马突然沉滞而不肯快跑。马的反常,已暗示出环境的异样。但诗人还未察觉,他下车犹豫了一阵,等候了一阵,见马总是不动就仰头折下一根枯杨的树枝,想鞭马前进。这四句是个引子,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同时也提起了一个悬念。

  “顾闻”四句为第二部分,引出事件。四句意谓只听得小丘林子里,传来一阵阵悲哭之声,诗人问啼者:为什么哭得如此伤心。这是事件的开端,写得很有层次,先闻哭声,再见其人,未知原因,故发疑问。完全按照客观现实情景写出。正是由于诗人的关切问讯,才引出下面孤儿诉说原委。

  从“亲母舍我殁”到“穷厄岂有赀”十四句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都是孤儿所说的话,也是全诗的主要内容,写得如泣如诉,真情毕露,舒缓而有致,质直而可信。这一部分共分为二层意思。前八句为第一层,是孤儿诉说后母虐待的情景。这几句话,是字字血、声声泪。后六句是第二层,写孤儿哭坟情状。孤儿上坟去探看生母的冢墓,目的是为了倾诉心中的悲愤和痛苦,孤儿在活的人中无处哀告,只能求告于死去的母亲,这本身就是无限伤心的事。而活着的孤儿毕竟和死去的母亲永远分离了,生身的母亲,既然见不到满腹委屈也就无法申诉所以孤儿热泪纷纷,只能大声哭喊嘶哑了嗓子。生母将孤儿丢弃在人世间忍受穷困煎熬,没有留下财产可供孤儿度日,孤儿不能独立生活,又摆脱不了后母的欺凌和虐待。这六句诗,一层深一层地展示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和凄苦欲绝的心态——孤儿已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徘徊,如果不能继续忍受虐待,就只有追随生身母亲于地下。

  最后两句是第四部分,是全诗的尾声。诗人又以第一人称出来说话,规劝后代人以此为教训,不要虐待孤儿。这在今天看来似乎近于画蛇添足,但在汉魏乐府中却是一种习惯写法,以此点明诗人写作宗旨。这种形式,对后来的乐府诗特别是中唐时代的新乐府有明显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古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2:第172-173页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高楼聊引望¹,杳(yǎo)²一川平。
译文:无事登上高楼远望,是一片广袤无际的平野。
注释:¹引望:远望。²杳杳:深远的意思。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译文:四野空空,只见流水,不见渡者。只有一只小船整日停在岸边。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荒村生断霭(ǎi)¹,古寺语流莺(yīng)²
译文:黄昏时荒寂的村中炊烟缕缕,古寺深处黄莺啼啭。
注释:¹断霭:时有时无、忽聚忽散的烟气。霭,轻烟。²流莺:谓婉转的莺鸣。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旧业¹遥清渭(wèi)²,沉思忽自惊。
译文:这些多像我遥远而熟悉的故乡啊,想到这里,不由惊醒。
注释:¹旧业:祖上的基业,如房宅田地等。²清渭:指渭水,源出甘肃鸟鼠山,横贯陕西渭河平原,东至潼关入黄河。

  首句“聊”字表明其并非因怀归而登楼,而后由登楼见闻引发怀归之情,进而进入沉思遐想,末句一“惊”字,生动地揭示了诗人由遐思默想到突然惊觉的心理变化过程,蕴含着游子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作者就说自己登上高楼,伸长了脖子,向远处眺望,只见到无尽的春水,涨满了河中。这一联气势很宏大,给下文发挥情感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古人论诗强调起句要拉得开,压得住,这首诗正做到了这一点。

  “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俯察。诗人从平野尽头收回视线,开始细细察着楼前底下有无别致的景色。原来在这片广野中,竟横卧着一条河流,水上还有一条渡船。不过,四野空旷无人,既不见渡者,连那船家也不知到哪去了。诗人不由好奇,便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那。但是看了好半天,也不见有个入来,只有那条孤零零的渡船横转在水里飘啊悠的,诗人心里琢磨着:看来这条渡船自清晨渡入后,就一整夭地被船家撂在这儿了。

  这一联纯粹的写景句,宋人葛立方竟认为:“寇忠愍少知巴东县,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固以公辅自期矣,奈何时未有知者。”(《韵语阳秋》卷十八)这是从何说起,因此遭到清人何文焕的诘难:此联“乃袭‘野度无人舟自横’句,葛公谓其‘以公辅自期’,强作解矣。”(《历代诗话考索》)何氏的意见是正确的。寇准因为“平昔酷爱王右丞、韦苏州诗”(范雍诗序语),所以此地看见相仿景色时,很自然地受到韦应物《滁州西涧》诗的触发,便随手点化了韦句,而意境比韦来得丰厚,如斯而已,何来“公辅自期”之思。葛立方之说显然是穿凿附会。

  “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写抬眼见闻。诗人伫望楼头已久,因此当他目光移开渡船,抬眼向荒村望去时,已近黄昏,村里入家大约已在点火做饭了,所以冒出了缕缕轻烟。高楼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寺,听得出有几只黄莺在那儿啼嗽着。

  也许是流水、渡船、炊烟勾起了诗人对故乡类似景色的回忆,抑或是无所栖托的流莺的啼声唤出了诗人心中对故居的思念,总之,登楼见闻领出了尾联的怀归之情。此时,诗人不可遏止地怀念起故乡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那清清的渭水流经的下邽,就是自己的故里,在那里,有自己的田园家业,有自已的亲人······迷离恍惚之中,诗人仿佛已置身故园,看到了家乡的流水,家乡的渡船,家乡的村庄。他完全浸入了沉思之中。蓦地一阵心惊,他回过神来:“此身还在异乡巴东呢!”这时,他的心头该有何感想,然而他不说了,就在“惊”字上收住了笔。

  由于写景是全诗的重心,对仗工稳、生活气息浓郁的中间二联景句就成了诗的中心。尤其“野水”一联,妙手偶得,浑然天成,更博得了赞赏。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以为它“深入唐人风格”。王渔洋把它转引入《带经堂诗话》的“佳句类”内,连北宋翰林图画院也将此联作为考题来品评考生高低,这都说明这首诗以写景驰名,以致本来写得并不差的抒情句却为它所掩了。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35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9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9-31

chūndēnglóuhuái怀guī

kòuzhǔn sòngdài 

gāolóuliáoyǐnwàng yǎoyǎochuānpíng 
shuǐrén zhōujìnhéng 
huāngcūnshēngduànǎi liúyīng 
jiùyáoqīngwèi chénjīng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在昔曾远游¹,直至东海隅(yú)²
译文: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注释:¹远游:指宦游于远地。²东海隅: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道路迥(jiōng)¹且长,风波阻中途²
译文: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
注释:¹迥:远。²“风波”句: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此行谁使然¹?似为饥所驱(qū)²
译文: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
注释:¹然:如此,这样。²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倾身¹营²一饱,少许³便有馀(yú)
译文:倾身以求不过一饱,而一饱所需少许便有馀矣。
注释:¹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²营:谋求。³少许:一点点。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恐此非名计¹,息驾²归闲居。
译文: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注释:¹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²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yǐnjiǔ ·shí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zàicéngyuǎnyóu zhízhìdōnghǎi 
dàojiǒngqiěcháng fēngzhōng 
xíngshuíshǐ使rán wèisuǒ 
qīngshēnyíngbǎo shǎobiàn便yǒu 
kǒngfēimíng jiàguīx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