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译文: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风拂过。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一般清意味¹,料得少人知。
译文:两种相同的清幽淡雅意境,料想很少有人能够领略。
注释:¹意味:意境,趣味。

qīngyín--shàoyōng

yuèdàotiānxīnchùfēngláishuǐmiànshí

bānqīngwèiliàoshǎorénzh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正中,一池碧水上有微风拂过。

两种相同的清幽淡雅意境,料想很少有人能够领略。

注释

意味:意境,趣味。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吾祖吹橐(tuó)(yuè)¹,天人信森罗。
译文:我家祖宗认为天地就像牛皮风箱,仙人一定有很多,森森罗列。
注释:¹橐籥:亦作“橐爚”。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译文:清净即宇宙最原始状态,是为归根,静生动,则动植物从元和化生出来。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炎炎四真人,摛(chī)¹若涛波。
译文:名声卓著的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四个真人,执笔为文,铺陈翰藻若波涛汹涌。
注释:¹摛辩:铺陈辩论。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交流无时寂,杨墨¹日成科。
译文:天地交流无时休寂,杨朱与墨翟的学说也和为法律承认的科目。
注释:¹杨墨: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
译文:反复吟颂孔夫子的学说,口才若悬河海口。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cuō)(tuó)¹
译文:能铸莫邪剑的金属性质活跃,长期为客不被赏识,心情必然蹉跎。
注释:¹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出自《庄子·大宗师篇》:“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译文:道,是不可以捆绑出售的,那是满溢山河的金银铜铁玉五宝。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译文:我劝你还是回归嵩山,手把酒杯看着自家的枝条早开花,管他官家的草长不长!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译文:如果嵩山的贝多树开的三季花儿未落,我哪天乘兴去看。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苍苍¹丁零²³,今古缅(miǎn)荒途。
译文: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
注释:¹苍苍:旷远迷茫的样子。²丁零:古代北方种族名,曾属匈奴。³塞:边疆要害之处。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亭堠(hòu)¹何摧兀(wù)²,暴骨无全躯。
译文:岗楼哨所多么颓败孤立,将士们暴尸荒野没有完整躯干。
注释:¹亭堠:指北方戍兵居住守望的堡垒。²摧兀:颓败孤立的样子。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黄沙堠南起,白日隐西隅(yú)¹
译文:漫天黄沙起于大漠之南,灿烂的太阳隐没在西边。
注释:¹西隅:西边。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译文:汉王朝曾派遣了三十万士卒,来到此地与匈奴族战斗。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¹²
译文:只见他们纷纷战死沙场,有谁来怜悯边疆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注释:¹上:一作“下”。²孤:指孤独无依的老人和孩子。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水涵(hán)¹,山照市。西汉二疏²乡里。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
译文: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注释:孙巨源:孙洙,字巨源,苏轼同僚。¹涵空:指水映天空。 ²西汉二疏:即疏广、疏受,两人位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
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chá)¹来去。槎有信,赴秋期。使君²行不归。
译文: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注释:¹槎:即乘槎。²使君:此处指的是孙巨源。

  词的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二疏叔侄皆东海(海州)人。广为太子太傅,受为少傅,官居要职而同时请退归乡里,得到世人景仰。孙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乡里”。对海州来说,孙洙和二疏一样都是值得纪念的。“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三句说海州碧水连天,青山映帘,江山神秀所钟,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孙洙,都为此水色山光增添异彩。“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三句以二疏事说孙洙。“新”与“旧”二字,将二疏与孙洙联系一起。点明词中说的却是眼前人。孙洙海州一任,白发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义所致。

  词的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博物志》载:近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这是传说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说孙洙,谓其即将浮海通天河,晋京任职。“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去。”“海”与“山”照应上片之“水”与“山”,将乘槎浮海故事与海州及孙洙联系一起。作者的想象中,当时有人乘槎到天河,大概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每年秋八月一定准时来到海上,人(孙洙)则未有归期。“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一方面用浮海通天河说应召晋京,一方面以归期无定抒写不忍相别之情。其中“有信”、“不归”,就把着眼点集中在眼前人(孙洙)身上,突出送别。

  此词妙用典故,先以两汉二疏故事赞颂孙洙,又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抒发了作者自身的复杂心绪和深沉感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浑化天迹,大开大合,结构缜密。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719页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袪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¹大路兮,掺(shǎn)²执子之袪(qū)³兮,无我恶(è)兮,不寁(zǎn)也!
译文:沿着大路跟你走,双手拽住你衣袖。千万不要嫌弃我,别忘故情把我丢。
注释:¹遵:沿着。²掺:执,拉住,抓住。³袪:衣袖,袖口。⁴无我恶:不要以我为恶(丑)。一说“恶(wù)”意为“讨厌”。⁵寁:去。即丢弃、忘记的意思。一说迅速。⁶故:故人,故旧,旧情。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chǒu)¹兮,不寁好(hào)²也!
译文:沿着大路跟你走,紧紧握住你的手。千万别嫌我貌丑,别忘情好把我丢。
注释:¹无我魗:不要以我为丑。魗,同“丑”。²好:情好。

  此篇无首无尾,诗人只是选择男子离家出走,女子拽着男子衣袖,拉紧他的手,苦苦哀求他留下的一个小镜头,以第二人称呼告的语气反复哭诉。全诗只有两章八句,既没有点明男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没有交代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而诗人描绘的这幅平常而习见的画面,却是活灵活现的。诗中生动地描述了一幅似乎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一对男女在大路上追逐,女的追上男的,在路边拉扯纠缠,还似乎有女子悲怆的哭诉声,她呼唤着男子,不断重复地说着:“不要嫌恶丢弃我!”“多年相爱不能说断就断!”除此,她已经没有别的话要说,仿佛自己的一切辛酸、痛苦、挣扎、希望都凝聚在这两句话中了。她多么渴望在自己的哀求下,他能回心转意,两人重归于好,相亲相爱过日子。这是女主人公唯一祈求。但是,诗至此却戛然而止,不了了之,留下了一大片画面空白,容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情趣去创造,去丰富,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设想,绘出不同结果的精彩画面。所以诗中这幅片断性的画面尽管是一目了然的,但却是极具有包孕性的。

  此诗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原诗纯为赋体,二章四句,每句皆押韵。第二章首句“路”,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作道,与手、魗、好为韵,凡《诗》次章全变首章之韵,则第一句先变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61-162

zū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zūn shǎnzhízhī  zǎn 
zūn shǎnzhízhīshǒu chǒu zǎnhǎo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¹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锦河西牵牛郎,锦后遂废织衽(rèn)²。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月令广义》
译文:天河的东面有一位织女,她是天帝的女儿。每年都织布劳动,织成了云锦天衣,导致自己都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容颜。天帝怜惜她一个人独处,允许她嫁给河西的牛郎。织女嫁给牛郎后便渐渐荒废了织布。天帝非常生气,责令织女回到河东,只允许她和牛郎一年见一次面。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织衽:指织作布帛之事。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续齐偕记》
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¹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当问:“织女何事渡河?兄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去后三十年当还耳。”明旦,成武丁失所在。世人至今犹云七月七日织女锦牵牛。《续齐偕记》
译文:桂阳有一个成仙的人叫成武丁,常在人间居住,有一天,他忽然对自己的弟弟说:“七月七日,织女要渡过银河,所有的神仙都要回到天宫;我已经被召集,不能在此停留了,与你告别。”他的弟弟问:“织女因为什么渡河?哥哥什么能时候回来?”成武丁回答说:“织女要嫁给牵牛,我离开后三十年就会回来。”第二天早上,成武丁消失在他的住所。世人至今还说七月七日织女嫁牵牛。
注释:¹悉:全都;全部。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其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chá)¹,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jī)²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其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博物志》
译文:很有以前,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近世有一个居住在海边的人,每年都看见在八月有浮槎 出现,去来都很按时。有一个人有不平凡的志向,站立在浮槎上的飞阁上,带了很多粮食,乘坐浮槎去了。十多天后,在白天还能看见星月日辰,从那以后就只有芒芒忽忽,已经分不清白天黑夜了。又过了十多天,才到一个地方,有城郭的样子,屋舍排列整齐,远远看见宫中有很多织妇。看见一丈夫,牵着牛在水边饮水。牵牛人很惊奇地问:“你是因为什么到这里的?”这个人将来意详细说了,并问这里是哪里。回答说:“你可以到蜀郡,访问严君平就知道。”那人于是不上岸,如期回来。后来到蜀郡,问君平,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星。”计算年月,正是那个人到天河的时间。
注释:¹浮槎:指古代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²赍:携带。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