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棘方当拔士,挥毫正好摛文。词源三峡笔千军。
锁棘方当拔士,挥毫正好摛文。词源三峡笔千军。
尽出平生素蕴。
尽出平生素蕴。
天府伫登名姓,夜窗不负辛勤。直须平步上青云。
天府伫登名姓,夜窗不负辛勤。直须平步上青云。
始信文章有准。
始信文章有准。

西jiāngyuè··suǒfāngdāngshì--guōyīngxiáng

suǒfāngdāngshìhuīháozhènghǎochīwényuánsānxiáqiānjūnjǐnchūpíngshēngyùntiānzhùdēngmíngxìngchuāngxīnqínzhípíngshàngqīngyúnshǐxìnwénzhāngyǒuzhǔn

郭应祥

郭应祥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 15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梧桐¹相待老²,鸳(yuān)(yāng)³双死。
译文: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注释:¹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²相待老:指梧和桐同长同老。³会:终当。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贞女贵殉(xùn)¹夫,舍生亦如此。
译文: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注释:¹殉:以死相从。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古井水 一作:井中水)
波澜(lán)誓不起¹,妾心古井水²。(古井水 一作:井中水)
译文: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注释:¹“波澜”两句意谓我的心如同古井之水,永远不会泛起情感波澜。²古井水:枯井水。古:同枯。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此诗以男子之心愿,写烈女之情志,可歌可泣。梧桐树相依持老,鸳鸯鸟同生共死。旧世贞烈女,夫死而终生不嫁,夫死而以身相殉。守节以表从一之志,殉节以明坚贞之心。结句“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一片贞心,下语坚决,精警异常。成语“心如古井”源自于此。刘禹锡《竹枝词》名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从此翻出。烈女节义肝肠,坚贞不渝,固可针砭浮靡;然苛苦迂执,以一身青春配殉,不由刿目怵心,读之令人生怜。据考,当时对女子贞操并不看重。诗人或许另有寄托,籍烈女之吟,抒志洁行廉、孤高耿介之士人气节。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01页 .

liècāo

mèngjiāo tángdài 

tóngxiāngdàilǎo yuānyānghuìshuāng 
zhēnguìxùn shěshēng 
lánshì qièxīnjǐngshuǐ  (jǐngshuǐzuò jǐngzhōngshuǐ )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凤尾香罗¹薄几重,碧文圆顶²夜深缝。
译文: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注释:¹凤尾香罗:凤纹罗;罗:绫的一种。²顶:指帐顶。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扇裁¹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译文: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注释:¹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曾是寂寥金烬(jìn)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译文: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斑骓(zhuī)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任 一作:待)
译文: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读者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fèngwěixiāngluóchóng

shāngyǐn tángdài 

fèngwěixiāngluóchóng wényuándǐngshēnféng 
shàncáiyuéxiūnányǎn chēzǒuléishēngwèitōng 
céngshìliáojīnjìnàn duànxiāoshíliúhóng 
bānzhuīzhǐchuíyángàn chù西nánrènhǎofēng  (rènzuò dài )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一点露珠凝冷¹,波影,满池塘。绿茎(jīng)红艳两相乱²,肠断³,水风凉。
译文:清晨湖面水波平如镜,荷叶上露珠滚滚,呆呆的看着湖面中的倒影。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让人分辨不清。冷风吹、水浸骨,心中苦闷愁断肠。
注释:¹凝冷:凝聚着清冷。²“绿茎”句:绿色的枝干,红色的花朵,杂在一处,月色下分辨不清。这里指荷池晓景。³肠断:这里是魂断之意,形容神情入迷。

  调名《荷叶杯》,是因为作品写的这段生活发生在莲塘里,故而有意选用了切“荷”的调名(古时词牌其实也就是题目),也许是借这个调名,用以创造出一个波寒浪静的凄迷意境以寄托他惜别之思。这二者都有可能。但不论是实是虚,都表现了一种惜别的凄苦之情,在给人以影响的艺术效果上却是一致的。

  词的开头说,清晨,荷叶上还凝聚着清亮的露珠。“凝冷”,这是感情的色彩,则船上的他俩相对之情可知。通过人物对于客观环境的感受,读者就能体会到他此时的心境,也就暗示了人物在这种心境下可能有的行动。既是一种“寒”的冷遇,则无幸福之可言为可知。

  “波影”,这是一个视线的角度,它使读者能得以从这一视线回溯到呆呆地看着水面的他。因此,它证实着“凝冷”正是他自己心理的写照。本是不忍相对,所以移目于波。但在水波里见到的竟是“满池塘”的“绿茎红艳两相乱”。“满”在这里非常传神,非常有气魄,正如一幅巨大的画。画面满是绿的荷叶,红的莲花,不仅立于水面,亦且倒映于水中,形成了巨大的夹角。在这一巨大的夹角处,着一小小的呆望的他,还有低泣的她——那凝冷的露珠,怎知又不是写她的清泪的呢?这是多么巨大的压迫人的孤独之感。似乎这幸福的倚红偎绿的暖色,直把她俩挤了出来,或紧紧地钳住。而这也正是此时人物的心理写照。

  “绿茎红艳两相乱”中的这个“乱”字用得艳极。乱是迷离相交的状态,特别是它承上“满”字而来,只觉得满世界尽是亲昵地偎在一起的美丽的情侣,只有他俩却要离开。而一想到离别,是以肠断,这是心境,花叶相乱,本属无情,只是一种自然形态,境由心生,这虽是唯心的,然而并不能否定心境之可以影响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一事实。正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样,这满世界都是相依相偎之情,不能不产生唯独自己不幸的巨大悲哀。只是他这里外界的实物不是实物,而是自己的感情,如杜甫写的这样,而是人物自己的感受,有如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把自己心境完全揉合到客观世界中去了的情景。

  水风凉,当然也是实的,其实也是心境的感受。绿满逼人,水风浸骨,是爱情的,其实也是社会的。使爱情遭受如此折磨的,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逼迫,正是只有他俩却要离开这一点相似之处,又可以引导人着眼于社会的逼迫。而如果抽去了或者隐去了本来是隐射或借喻的爱情之说,则就只剩下社会的逼迫了。这就是诗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伎。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zào)。那个不去红尘¹闹?
译文:从早晨雄鸡初叫,到黄昏乌鸦不停地聒噪。世上有哪一个人不去名利场上奔波?
注释:¹红尘:佛家称人世间为红尘。此指纷扬的尘土,喻世俗热闹繁华之地,亦比喻名利场。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¹道。
译文:道路遥遥万里,江水千里迢迢,为了求取功名人们苦苦跋涉在长安道上。
注释: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唐京都,此泛指京城。
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¹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译文:今天的少年明天就会衰老。江山依旧那样美好;可人的容颜却憔悴不堪了。

  这首讽刺追名逐利的小令,主题很传统。现红看来未免消极,不过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元朝的政治环境,对于像作者这样的汉人士子是很险恶的。自延祐年间正式开科取士到元末,汉人仅占文官总数的百分之四。汉人好不容易做了官,还要受到种种歧视与排挤。红这样的大环境下,就算是再热衷功名的人也要被迫“淡泊名利”了。这种感慨处世之艰,厌恶名利场、是非海,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主题,红元散曲中屡见不鲜。如马致远的“种春风二顷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四块玉·叹世》)白朴的“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阳春曲·知几》)等等;就算那些官运亨通的汉人,也会生出类似的情愫。如曾任翰林学士承旨的卢挚,就发出“风云变古今,日月搬兴废,为功名枉争闲气”(《沉醉东风·叹世》)的哀叹,做到太子少傅的姚燧,同样有“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阳春曲》)的感慨。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二句,直接刻画出人们为求功名起早贪黑的情景。公鸡“初”叫,人们就急忙赶上追求名利的道路。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这种吵闹不亚于乌鸦争噪。一朝一夕,正如今天的早晚高峰,不过公鸡与乌鸦的嘶鸣换成了汽笛的尖叫罢了。“那个不去红尘闹”名利之路车马飞奔,卷起红尘滚滚,乌烟瘴气。“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红长安道”,长安道也就是功名之路,它是如此的遥不可及!正如唐宋诗词所言“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车马九门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功名渺茫不可期,而韶华转瞬即逝,似乎今朝还是少年,明日便垂垂老矣!“山,依旧好”笔锋骤变,转为赞颂青山之美,十分突兀。而后紧跟的“人,憔悴了”四字,与子形成了鲜明对比。青山无论风霜雨电,都屹立红那里,不失自然本色。而人们为了功名利禄,戎马倥偬,风尘仆仆,渐渐失去了青春年华,甚至丢失了本心。如此人生,甚至不如青山上的一块石头,岂不可悲可叹!

  纵观全篇,前面大半篇幅都红刻画追名逐利者的丑态与可怜。可临近结尾突出“山,依旧好”四字,看似突兀,实则与上文的平铺直叙以及下文的“人,憔悴了”四字形成鲜明对比。用大自然的永恒,对比人生的短暂。直扣心弦,发人深省,充满冷峻隽永之美。

参考资料:
1、 次仁 . 原创 . 2022年8月11日

shānyáng ·chénchūjiào

chéncǎoān yuándài 

chénchūjiào hūnzhēngzào hóngchénnào 
yáoyáo shuǐtiáotiáo gōngmíngjìnzàichángāndào 
jīnshàoniánmínglǎo shān jiùhǎo rén qiáocuìliǎo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shuò)¹吹雪透刀瘢(bān),饮马长城窟更寒。
译文:寒风吹来,夹杂着飘雪,凛冽如刀割一般;骑着战马在长城窟饮水,更加严寒。
注释:¹朔风:冬天的风,寒风。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¹齐保贺兰山。
译文:半夜里烽火升起,将士们都知道有敌人来侵犯,立刻都冲锋上前线,决心要保卫贺兰山。
注释:¹一时:即时,立刻。

  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小诗。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的作品,在唐诗中屡见不鲜。早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李颀等人就以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和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叹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风雪凛冽,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用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下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昂,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xiùcáibiāntíngshíyuàn ·

 tángdài 

shuòfēngchuīxuětòudāobān yìnchángchénggènghán 
bànhuǒláizhīyǒu shíbǎolá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