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杰淫祠废欲无,枯枫老栎两三株。
仁杰淫祠废欲无,枯枫老栎两三株。
神乌惯得商人食,飞趁征帆过蠡湖。
神乌惯得商人食,飞趁征帆过蠡湖。

dǒngjiānmiào--xióngdēng

rénjiéyínfèifēnglǎoliǎngsānzhū

shénguànshāngrénshífēichènzhēngfānguò

熊孺登

熊孺登

熊孺登,钟陵(今江西省进贤县)人,约唐宪宗元和(806—820)前后在世。元和年间(806—820)登进士第,为四川藩镇从事,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时相赠答。白居易《洪州逢熊孺登》、刘禹锡《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表达了他们之间情谊。他勤于创作,写诗很多,而传于后世的仅存诗集一卷。其中赠答应酬之作较多,佳句不少。有些诗句感情真挚、动人,为时所传诵。 ▶ 3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东风¹依旧,著(zhuó)²隋堤柳³。搓(cuō)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译文:和煦的东风,依旧像往年多情地吹拂着隋堤的杨柳。搓揉得柳条儿长出鹅黄的嫩叶,在清和明丽的天气里勾缠撕扭。
注释:¹东风:赵令畤作词为“春风”。²著意:有意于,用心于。³隋堤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重浚汴河,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至宋代,近汴京一段多为送别之地。⁴鹅儿黄:幼鹅毛色黄嫩,故以喻娇嫩淡黄之物色。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去年儿陌¹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译文:去年曾到京都青门游春,今晚却不见朝云暮雨,落得丧魄失魂。如果想要折磨人,想让他一生都憔悴伤心,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用几个这样寂寞难耐的黄昏。
注释:¹儿陌:旧指京师道路。

  这是一首悼亡词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在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

  词的上片写似曾相识的景物,为全词蒙上一层怀旧的色彩。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起首二句写春风轻拂垂柳,语言很通俗,意思也很简单,但却层折多变,富于婉约特色。句中的隋堤,指汴河一带的河堤。相传隋炀帝时开运河,自洛阳至扬州,沿堤广植杨柳。初春时节,和煦的东风轻拂隋堤上的杨柳,给人以亲切温柔之感。而“著意”二字,更把东风拟人化。言外之意仿佛是说,自然界的东风对杨柳尚如此多情,而现实生活中的词人却如此孤单,再也得不到亲人的怜爱。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这一句承东风拂柳而来,写柳色清新主要体现在一个“搓”字上。此字以俗为雅,说东风轻拂杨柳,给人以轻轻搓揉、抚摩之感。在东风搓揉之下,柳枝上遂呈现出“鹅儿黄”的颜色。鹅儿黄,指柳色的嫩黄。杨柳初绽的嫩叶,宛如雏鹅的羽绒 ,而这惹人喜爱的颜色,竟是东风搓出来的,真是奇绝之笔。“天气清明时候”总括前文,在写景中蕴含一股淡淡的哀愁。

  词的下篇写往昔感怀,直接抒情抒沉痛伤悼之情。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去年紫陌青门”与上片“东风依旧”相呼应,是词人回忆从前与爱妾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今宵”句,用雨、云,写明逝者的身分,关系;用魄、魂。写出死。用今宵,写梦,写只能梦中相逢。用典灵活、宛曲而生动。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最后这两句将词人对于爱妾逝世的哀痛抒发至极点,催人泪下,爱妾一死,断送了自己一生,憔悴、瘦损,还能消受几个黄昏,这“物是人非”的强烈悲凉感,引得他黯然神伤而导致一生憔悴。尤其在黄昏时刻,烟霭迷茫 ,景色惨淡,在失去爱妾的词人看来,仿佛来到一个催人泪下的境界 。

  这是一首悼亡词,用直接抒情的写法来抒发自己的沉痛哀悼之情,全词写景融情,感情从浅到深。从最初东风拂柳的微微惆怅,到最后断送一生的极大悲凉,作者在叙述捕写的过程中,逐步隐晦的交代了故事的始末,其感情也便随之越来越深。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陕西:长江出版社,2009:77
2、 李白.宋词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北京,2011:168-169
3、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06,第245页
4、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361页

qīngpíngyuè ·dōngfēngjiù

liúyǎn sòngdài 

dōngfēngjiù zhuósuíliǔ cuōéérhuángjiù tiānqīngmíngshíhòu 
niánqīngmén jīnxiāoyúnhún duànsòngshēngqiáocuì néngxiāohuánghūn 
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扬州。
(zhuó)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gě)¹下扬州。
译文:濯锦的清江水奔流万里,帝王的舟船挂上云帆,向东可以直下扬州。
注释:¹龙舸:皇帝的舟船。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
北地虽夸上林苑,南京还有散花楼¹
译文:北方的长安虽有上林苑可供夸耀,南京成都也有散花楼可与之媲美。
注释:¹散花楼:一名锦江楼,在成都锦江边。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liù

bái tángdài 

zhuójǐnqīngjiāngwànliú yúnfānlóngxiàyángzhōu 
běisuīkuāshànglínyuàn nánjīngháiyǒusànhuālóu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三十遴(lín)¹(xiāo)²,从军事北荒。
注释:¹遴:谨慎选择。骁勇:犹勇猛。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¹
注释:¹秋霜:秋日的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书角星杨柳,金山险马当¹
注释:¹马当: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相传唐王勃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南昌。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长驱空朔(shuò)¹,驰捷报明王。
注释: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本诗描写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艰苦危险的守边生活,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卫国的牺牲精神。一、二句写对戍边将士严格挑选,主人公因骁勇敏捷,在三十岁时便远离故乡来到荒凉的北疆。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写征战生活的艰辛,并说明在边境上已度过无数年头。用“流星”比喻“玉弹”,生动形象;“宝剑”上落满“秋霜”,说明宝剑的锋利,“秋霜”也蕴含着岁月悠悠、思乡念家之感。五、六句借反映边关生活的《折杨柳》曲调衬写边关荒凉,没有春意,只能从笛曲中想象出杨柳的风姿,并极力烘托边关的险峻。“书角”、“杨柳”有着浓重的军旅色彩,在此更突出诗的主题。末二句着重突出了将士的精神风貌,“长驱”、“驰捷”与首句之“骁勇”遥呼,照应了开头,又表现出守关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岩岩¹梁山²,积石峨(é)³。远属(zhǔ)(jīng),近缀(zhuì)(mín)(bō)。南通邛(qióng)(bó),北达褒斜。狭过彭碣(jié),高逾嵩(sōng)¹⁰
译文:那远远的梁山,堆积着高高的石块。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衡山,近处缀连着岷山、嶓冢山。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这个地方)比彭门都狭窄,比嵩山、华山都要高。
注释:¹岩岩:高耸的样子。²梁山:指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境内的山。³峨峨:高高的样子。⁴属:连接。⁵荆衡:指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境)与衡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境),代指两湖地区。⁶岷嶓:指岷山(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与嶓冢山(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肃省礼县之间)。⁷邛僰:邛,古国名,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僰,本为西南少数民族名,后引为地名,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⁸褒斜:指褒斜道,位于今陕西省秦岭山区,南起褒谷口(今陕西省褒城县附近),北至斜谷口(今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口)。⁹彭碣:约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¹⁰嵩华:指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与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境)。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惟蜀之门,作固¹作镇²。是曰剑阁,壁立千仞³。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译文: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天下混乱它就叛逆,天下太平它就归顺。(它)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
注释:¹固:坚固的地方。²镇:一方主山。³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⁴有:用作朝代名前,无实意。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矧兹狭隘,土之外区。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¹,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²。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³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qì)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xián)。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¹⁰铭山阿¹¹,敢告梁益¹²。 
译文:当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赞叹河山险固而喜形于色,被吴起批评。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无德的话,)险地也难稳据。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早已没有后人祭祀。从古至今,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很少有不败的。公孙述已经被灭,刘家也已投降。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是不可以再行走的。(我今天)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
注释:¹武侯:指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²吴起:是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³洞庭:湖名,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此处代指楚国。⁴孟门:位于今山西省柳林县,代指晋国。⁵阻:险阻。⁶昏:昏暗的统治。⁷公孙:指公孙述。公孙述(?-36)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⁸刘氏:指蜀汉政权。⁹衔璧:指诸侯投降。¹⁰勒:刻。¹¹山阿:山坳处。¹²梁益:梁,指梁州,三国时置,治今陕西省汉中市。益,指益州,西汉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此处指代四川地区。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这篇铭文首先对剑阁的地理形势加以介绍,描写了它“穷地之险,投路之峻”的险要之势;接着引发出作者的告谕,这种告诫并不在于对蜀人恃险好乱的规劝,而在于希望统治者从中悟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持”的真理,它不仅是对那些“凭阻作昏”的割据势力的警示,也是对朝廷的劝诚。

  文章采用整饬谐畅的四言韵语,四十六句分作四段,逐段换韵,笔姿纵横,愈转愈深。

  首段极状梁山的地形地势。作者以梁山为辐射点,作全方位的观照:先以铺张扬厉的赋笔铺写梁山远连荆山、衡山,近接岷山、蟠冢山,南通邛焚之地,北达衡斜栈道,为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继而将梁山与彭门、碣石、嵩山、华山反复对照,夸饰其高峻之状。

  二段承接上文,进而点出剑阁为镇守蜀Jll的门户。“壁立千仞”四字形象鲜明,剑阁拔地而起,陡峭如壁,千仞高耸的雄姿跃然纸上。接着宕开一笔,顾望历史,以蜀汉闭剑阁拒魏,魏钟会攻剑阁克蜀的事例,着重总结剑阁在治世与乱世的不同作用:“世浊则逆,道清斯顺。”这就为下文申足三重诫言奠定了基础。

  三段化用西汉初年田肯庆贺刘邦智擒韩信的历史典故,指出秦、齐之所以成就霸业,并吞诸侯,实得山河险固之地利,进而强调剑阁之险隘尤过秦、齐——“一人荷戟,万夫趑趄”,从而提出此文的第一重诫言:警告中央政权的执政者,务必注意“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此言脱胎于田肯”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而语言更加精粹警策,足见张载锻铸语言之工。晋武帝鉴于曹魏政权单行郡县制而早亡,大肆分封诸子,指望屏藩天下,拱卫中央,针对当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现实,张载忠告执政者选择亲信亲近之人镇守巴蜀,还是有见地的。李白《蜀道难》吟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即此二句。

  四段继续借古讽今,以吴起谏魏武侯之言,说明国家之兴衰存亡,归根到底取决于修政仁德,从而提炼出比上文更为深刻精警的第二重诫言:“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最后借助东汉初年公孙述与三国时刘禅败亡的实例,警告梁、益地方政权的当权者,勿蹈割据自灭的覆辙,发出“凭阻作昏,鲜不败绩”的第三重诫言。

  此铭意深文省,语温词润,兼具概括性和典丽性。全文围绕三重诫言布局谋篇,行文有高屋建瓴之势,语言有精警隽永之味。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518
大野连山沙作堆,白沙平处见楼台。
大野连山沙作堆,白沙平处见楼台。
译文:旷野连山沙砾成堆,白沙平展处出现楼台。
行人禁地避芳草,尽向曲阑斜路来。
行人禁地¹避芳草²,尽向曲阑(lán)斜路来。
译文:行人到了宫中避开芳草,都向曲曲回廊斜路走来。
注释:¹禁地:皇宫。²避芳草:元世祖思创业艰难,移沙漠莎草于丹墀,要子孙不忘草地,称为誓俭草。

  这首诗写的是上都的外景。广阔的沙漠,与远远的山峰相衔,一座雄伟的城堡巍然矗立。在宫殿里,楼台曲栏相连,宫殿前那一片绿草,欣欣向荣。

  这首诗把上都城堡与宫殿置放在一个绝大的背景中,取景独特,在大镜头中又摄取誓俭草作局部的特写。这样,全景与局部相结合,一座沙漠都城便形象地凸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213-214页

shàngjīngshì--dōu

liánshānshāzuòduībáishāpíngchùjiànlóutáixíngrénjìnfāngcǎojǐnxiànglánxié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