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嫔妃最上头,笑他长信女悲秋。日中月满可能久,
位在嫔妃最上头,笑他长信女悲秋。日中月满可能久,
花落色衰殊未忧。公主镜中争翠羽,君王袖底夺金钩。
花落色衰殊未忧。公主镜中争翠羽,君王袖底夺金钩。
妾家兄弟知多少,恰要同时拜列侯。
妾家兄弟知多少,恰要同时拜列侯。

hàngōngxīnchǒng--yín

wèizàipínfēizuìshàngtóuxiàozhǎngxìnbēiqiūzhōngyuèmǎnnéngjiǔ

huāluòshuāishūwèiyōugōngzhǔjìngzhōngzhēngcuìjūnwángxiùduójīngōu

qièjiāxiōngzhīduōshǎoqiàyàotóngshíbàilièhóu

徐夤

徐夤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23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上烟艇闲,雨蓑乾,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流水潺潺,乐似富春山。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花滩。
江上烟艇(tǐng)¹,雨蓑干,渔翁醉醒江上晚。啼鸟关关²,流水潺(chán)潺,乐似富春山³。数声柔橹(lǔ)江湾,一钩香饵波寒。回头贪兔魄,失意放渔竿;看,流下蓼(liǎo)滩。
译文:烟雾笼罩下的小船自在悠闲,雨水批湿的蓑衣又被风吹干,渔翁酒醒时江上天色已晚。听鸟鸣叫,流水潺潺,乐趣恰江严子陵隐居富春山。轻轻摇着船儿驶过江湾,寒波里垂下一够鱼饵。抬头贪看月亮,不留神放开了鱼竿。回过神来,看那小船已顺流而下,荡进了蓼花滩中。
注释:柳营曲:越调曲牌名。¹烟艇闲:此句写烟水之中小船静静地停泊着。²关关:鸟和鸣声。³富春山:又名严陵山,汉严子陵曾隐居耕钓于此,上有子陵钓台。在今浙江桐庐县西。⁴兔魄:月亮。⁵蓼花:蓼是一种水边生长的植物,花如穗,有红有白。

  这首散曲是借自然景物来表现理想主义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的一则例证。曲中所写的渔翁,实际上是个科场失意的文人。失意后,他退隐江滨,但却不能割断蟾宫折桂的欲念,因而在强作闲适的同时,心灵上又挤压着沉重的苦闷。

  首句勾画了一幅渔翁孤舟闲漂图。小船自在消闲,蓑衣雨湿风干,渔翁饮酒睡醒,表明看来确是一派悠然自得的气象。但仔细体味,渔翁冒雨自炊,饮酒就醉,醉则昏睡,醒则漂归,既无渔钓之意,又无赏景之心,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他胸中凝聚着难以解脱的苦衷,不然不会独自借酒浇愁、整天沉湎醉乡。

  船上饮酒,醉醒已是傍晚,但闻啼鸟声与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清脆悦耳,其乐趣不减当年严子陵隐居富春山。“啼鸟关关,流水潺潺”、“数声柔橹江湾,一钩香饵波寒”,俱是清丽流美,宛然仙家境界。但此曲的渔翁仍未能不食人间烟火,“回头观兔魄,失意放鱼竿”,便显示了生活现实所给予的创伤。前时写“渔翁醉醒江上晚”,是力图表现他旷放自在的一面。如今看起来,他的“醉醒”,也不无愤世嫉俗的激烈意味了。

  欧阳修有《渔家傲》词,下阕有句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此曲的结尾,很可能是受到了欧词的启发。船儿不是一直那么听话的,只要主人意有旁骛,失了操纵,便只受水流摆布。“看,流下蓼花滩”,因为贪看水中的月亮,一不留神握渔竿的手松开了,只能眼睁睁望着渔竿从蓼花滩上漂下去。这表现了渔翁“失意”的深重程度。不过作者仍把小船留在蓼花滩一带,不曾送入红尘,那么渔父清醒过来,重新提起渔竿,“乐似富春山”,是不成问题的。或许“流下蓼花滩”的对象,也可释为“鱼竿”,如宋王庭珪《江亭即事》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人在蓼花湾。回头贪看明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但观此曲,解作小船“流下”更胜。

  这首曲中的“渔翁”是文人化了的。在元曲中,“隐逸”与“叹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此曲作者不过想把这两面都写到而已。清李调元就很明白这一点。他把自“数声柔橹江湾”至“流下蓼花滩”六句,统统视为“他人不能道也”的俊语。(见《雨村曲话》)

  此曲解开一般闲适小令一味沉醉山水之乐的纱幕,真实地表现出科场失意文人在不得不隐逸山水时内心所压抑着的痛楚,坦诚深切,读来确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参考资料:
1、 陶型传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45-946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青青园中葵¹,朝露²待日晞(xī)³
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注释:¹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²朝露:清晨的露水。³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布德泽¹,万物生光辉。
译文: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注释:¹“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常恐秋节¹至,焜(kūn)²(huā)³叶衰(shuāi,旧时读cuī)
译文: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注释:¹秋节:秋季。²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³华:同“花”。⁴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百川¹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译文: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注释:¹百川:大河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¹不努力,老大²³伤悲!
译文: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注释:¹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²老大:指年老了,老年。³徒:白白地。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布”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

  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87-90

chángxíng

hànyuè liǎnghàn 

qīngqīngyuánzhōngkuí zhāodài 
yángchūn wànshēngguānghuī 
chángkǒngqiūjiézhì kūnhuánghuāshuāi 
bǎichuāndōngdàohǎi shí西guī 
shàozhuàng lǎoshāngbēi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脸上金霞¹²,眉间翠钿(diàn)³深。欹(qī)覆鸳衾(qīn)。隔帘莺百啭(zhuàn),感君心。
译文: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注释: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¹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²细:清淡。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³翠钿: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⁴欹枕:斜靠在枕头上。欹,一作“倚”。⁵鸳衾: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⁶帘:一作“俨”。⁷百啭:形容声音宛转动听。啭,一作“转”。

  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人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相思之情写得非常含蓄,极尽深婉缠绵之风格。

  起拍两句,写女主人公卧于金帐中的神情,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看似平淡闲适。接着“倚枕”句笔锋暗转,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与思恋。“隔帘”二句,写闻莺而惜春,闻莺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时已暮春,黄莺百啭,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感君心”三字,将相思之情点明。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此词前两句抒情不露痕迹,次两句若隐若现,末句直吐衷肠。全词除运用象征、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旧隐约,不可捉摸,达到一种欲露不露、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无限联想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3-64
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50-51

nán ·liǎnshàngjīnxiá

wēntíngyún tángdài 

liǎnshàngjīnxiá méijiāncuìtiánshēn zhěnyuānqīn liányīngbǎizhuàn gǎnjūnxīn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王郎酒酣拔剑斫(zhuó)¹歌莫哀²!我能拔³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译文: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注释:¹斫地:砍地。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²莫哀:不要悲哀。³拔:提拔,推举。⁴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⁵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豫章¹翻风²白日动³,鲸鱼跋浪沧溟(míng)开。且佩剑休徘(pái)(huái)
译文: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我,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注释:¹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²翻风:风中摇动。³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⁴跋浪:涉浪,乘浪。⁵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⁶且:暂且。⁷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⁸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西得诸侯¹(zhào)²锦水³,欲向何门趿(tà)珠履
译文: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注释:¹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²棹: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³锦水:即锦江。⁴趿:拖着拖鞋。⁵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仲宣¹楼头春色深²,青眼³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译文: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注释:¹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²春色深:春末。³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⁴高歌:放歌。⁵吾子:指称王司直。⁶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1-592

duǎnxíngzèngwánglángzhí

 tángdài 

wánglángjiǔhānjiànzhuóāi néngěrsàilěiluòzhīcái 
zhāngfānfēngbáidòng jīnglàngcāngmíngkāi qiětuōpèijiànxiūpáihuái 
西zhūhóuzhàojǐnshuǐ xiàngmén趿zhū 
zhòngxuānlóutóuchūnshēn qīngyǎngāowàng yǎnzhōngzhīrénlǎo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自净方能净彼¹,我自汗流呀(ha)²。寄语澡浴人³,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译文:自己洁净才能使他人洁净,我自浴身之后,出现汗流而又哈气之效果。给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传话,只管四大和合幻身与三昧游戏。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俯首为了摆脱人间众生苦难而洗吧!
注释: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¹彼:他人,别人。²呀气:张口大力呼吸,喘气。³澡浴人:参与浴佛活动的人们,这里代指世人。⁴肉身:佛教称“地、水、火、风”四大和合的幻身。⁵游戏:出自《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普愿)扣大寂之室,顿然忘荃,得游戏三昧。”这里指自在无碍,而常不失定意。⁶但洗:径直洗吧!

  第一、二句,将心比心,现身说法来谈浴佛的生理效果,只有“自净”才能彼净。这一富有哲理的佛学思想,显示出苏轼天涯沦落不沉沦的勇气。“汗流”代指污垢除尽,“呀气”代指浊气被完全清除,所以苏轼感到浴佛是特别舒适的。

  第三、四句,进深一层,借“寄语澡浴人”之机肉身游戏,摒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抒发了苏轼运用佛学思想来游戏人生,以娱身心。其心理平衡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苏轼也常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中奥妙而以游戏出之。

  最后三句,近乎一种呼喊:径直洗吧!径直洗吧!不仅仅是为了个人“洗荣辱”,更重要的是为了冲刷人间众生的一切苦难,这正是苏轼要做一个“清净人”“肉身”而游戏三昧的真谛。

  全词侧重于浴佛的效果及其心理探索,所表述的思想意义全在于苏轼的“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分世界”的宇宙观和“得于自然,游戏三昧”的人生观。正因为“居士本来无垢”,所以苏轼才有资格喊出“俯为人间一切”的人道主义呼声。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919-921

mènglìng··jìngfāngnéngjìng--shì

jìngfāngnéngjìnghànliúyazǎorénqiěgòngròushēnyóudàndànwèirénjiānqi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