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江上把离杯,君去金陵几日回。淮岸苍苍吴树远,相思应在凤凰台。
绿杨江上把离杯,君去金陵几日回。淮岸苍苍吴树远,相思应在凤凰台。

jiāngtíngsòngbié--wánggōng

绿yángjiāngshàngbēijūnjīnlínghuíhuáiàncāngcāngshùyuǎnxiāngyīngzàifènghuángtái

王恭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10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齐侯与蔡¹姬乘舟于囿(yòu),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译文: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在园林中乘舟游玩,蔡姬故意晃动小船,桓公吓得脸色都变了,他阻止蔡姬,蔡姬却不听。桓公一怒之下让她回到了蔡国,但没有说与她断绝夫妻关系,蔡姬的哥哥蔡穆侯却让她改嫁了。
注释:¹蔡: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汝南、上蔡、新蔡一带。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徵 通 征)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¹侵蔡,蔡溃(kuì),遂伐楚。楚子²使与³师言曰:“君处北海,寡(guǎ)人处南海,唯马牛不相及也。不虞(yú)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shào)康公¹⁰命我先君¹¹大公¹²曰:‘五侯¹³九伯¹⁴,女(rǔ)实征之¹⁵,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lǚ)¹⁶:东至于海¹⁷,西至于河¹⁸,南至于穆陵¹⁹,北至于无棣(dì)²⁰。尔贡²¹²²²³不入²⁴,王祭不共²⁵,无以缩酒²⁶,寡人²⁷是徵(zhēng)²⁸;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²⁹。”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³⁰之不复,君其问³¹诸水滨。”(徵 通:征)
译文: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诸侯之师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遥远,马、牛奔驰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姜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疆土: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祭祀的东西,我是来问责这件事情的;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注释:¹诸侯之师:指参与侵蔡的鲁、宋、陈、卫、郑、许、曹等诸侯国的军队。²楚子:指楚成王。³与:介词,跟,和。⁴北海、南海:泛指北方、南方边远的地方,不实指大海,形容两国相距甚远。⁵唯:句首语气词。⁶是:此。⁷风:走失,跑掉。⁸不虞:不料,没有想到。⁹涉:趟水而过,这里的意思是进入,委婉地指入侵。¹⁰召康公:召公。周成王时的太保,“康”是谥号。¹¹先君:已故的君主。¹²大公:太公, 指姜尚,他是齐国的开国君主。¹³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¹⁴九伯:九州的长官。五侯九伯泛指各国诸侯。¹⁵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¹⁶履:名词,领土,疆土。¹⁷海:指渤海和黄海。¹⁸河:黄河。¹⁹穆陵:地名,即今山东的穆陵关。²⁰无棣:地名,齐国的北境, 在今山东无棣县附近。²¹贡:贡物。²²包:裹束。²³茅:菁茅。²⁴入:进贡。²⁵共:同“供”,供给。²⁶缩酒:渗滤酒渣,祭祀时的仪式之一: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依郑玄说,见《周礼甸师》注)。²⁷寡人:古代君主自称。²⁸徵:追究,追问。²⁹问:责问,追问。³⁰昭王:周成王的孙子周昭王。³¹问:责问。
师进,次于陉。
师进,次¹于陉(xíng)²
译文: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注释:¹次:军队临时驻扎。²陉:山名,在今河南郾城县南。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夏,楚子使屈完¹²师。师³退,次于召(shào)。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gǔ)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yāo)福于敝邑(yì)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¹⁰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suí)¹¹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¹²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译文: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国军队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注释:¹屈完:楚国大夫。²如:到.....去。³师:军队。⁴召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郾城东。⁵不穀: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⁶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⁷徼:求。⁸敝邑:对自己国家的谦称。⁹辱:屈辱,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¹⁰众:指诸侯的军队。¹¹绥:安抚。¹²方城:今河南叶县南部的方城山。
屈完及诸侯盟。
屈完及¹诸侯盟²
译文: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注释:¹及:连词,与,和。²盟:订立盟约。

  此文在记述春秋时代齐楚两国的这场外交斗争时,并不是用叙述语言来记述它的过程,而是把“出场”人物放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他们各自的个性化语言和“交锋”方式,把这场外交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双方达成妥协,订立盟约。这样,即使我们明白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性质及其过程,又让我们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历史人物。楚国两位使者,特别是作为楚成王“特命全权代表”的屈完,沉稳冷静、不卑不亢的外交风度,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的外交风范,机智灵敏、随机应对的外交智慧,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历史、谙于事故、无理也能说出理来的外交才情,以及齐桓公那种虽然骄横霸道、软硬兼施,却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让我们过目难忘。总公,阅读欣赏此文,不像是读史,倒像是看一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外交斗争话剧。

  此文作为记叙外交斗争的一段史体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双方出场人物,虽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辞令,但并不觉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针锋相对,也不金刚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厉色。尤其是楚国两位使者的语言,更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此文有的选本题为《齐桓公伐楚》,怕远不如以《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为题好,因为此题虽然多了三个字,却较切合此文的中心内容。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题目确实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芽已作小儿拳。
竹笋初生黄犊(dú)¹,蕨(jué)²已作小儿拳。
译文:刚刚破土而出的竹笋就像小黄牛的角,刚长出来的蕨菜像小孩的拳头一样卷曲。
注释:¹犊角:小牛的角。犊,小牛。²蕨芽:蕨菜的嫩芽。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译文:试着找寻野菜烹饪美味的春饭,这边是美好的江南二月春光。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残灯风灭炉烟¹冷,相伴唯孤影。判²教狼藉(jí)醉清樽(zūn)³,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
译文: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情愿喝得酩酊大醉,借清酒来麻醉自己,问世间醒眼的是什么人。
注释:¹炉烟:熏炉或香炉之烟。²判:情愿、甘愿、不惜之意。³清樽:酒器,借指清酒(清醇之酒)。亦作“ 青樽 ”。亦作“ 清罇 ”。⁴醒判:清醒之判光。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难逢易散花间酒¹,饮罢空搔(sāo)²。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译文:相聚难离别易,唯又离别之时的酒宴,喝完之后独自搔头。闲愁总是交付喝醉来入眠,只害怕醒来时候自己依然在酒器面前。
注释:¹花间酒:谓美景良辰时之酒宴。²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起笔便是一副凄凉孤寂之境。夜风骤起,吹灭了摇曳的灯火,香炉里的烟灰早就凉透了。一阵风将房间里唯一的光明和温暖,不由分说地夺走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影子,伴着孤零零的词人。

  “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判是何人?”既然无人作伴,只有清酒陪伴自己。纳兰所说的“醒判”之人,便是屈原这般不随波逐流,英雄式的理想主义者。纳兰又何尝不是在以屈原自喻。身边小人对权势趋之若鹜,纳兰始终冷判以对,保持高洁之心,只是,这样一人对抗千军万马的日子,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凄凉。

  “难逢易散花问酒,饮罢空搔首。”纳兰心事无人知,只有友人顾贞观懂他,但是相聚之日不多,不能时常与纳兰互诉衷肠,饮酒作诗。纳兰不住地叹息,别离漫长,相逢苦短,知己已去,剩自己一人面对这早早散了的宴席。酒喝光了,只能对着满桌的空杯搔首长叹。

  “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这句写得无限凄凉。既然闲愁萦怀,难以排遣,就让酒来麻醉它们吧,然后,再麻醉我自己,换得一时的安稳睡眠。可是醒来之后依然孑然一身,依然愁绪满怀、怕是又要到酒杯面前,喝得大醉一场。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顾贞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当时身世的无奈,情真意切。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何灏等注析.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09:第174页

měirén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lánxìng qīngdài 

cándēngfēngmièyānlěng xiāngbànwéiyǐng pànjiàolángzuìqīngzūn wéiwènshìjiānxǐngyǎnshìrén 
nánféngsànhuājiānjiǔ yǐnkōngsāoshǒu xiánchóuzǒngzuìláimián zhǐkǒngxǐngshíjiùdàozūnqián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
我携一樽(zūn)酒,独上江祖石。
译文:今天我手提着一坛酒,独自来到秋浦清溪的江祖石上。
注释:权昭夷:天水人,相传李白曾与他在贵池修道炼丹。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
译文: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开以来,这江祖石又长了几千尺?
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
举杯向天笑,天回¹日西照。
译文:我举杯向天大笑,天空回旋,太阳西照。
注释:¹回:一作“迥”。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¹钓。
译文:但愿永远坐在江祖石上,与严子陵一样钓鱼。
注释:¹严陵:即严光,字子陵,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刘秀称帝,找其做宫,严改名换姓,隐居钓鱼。此处李白借严自喻。
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寄谢¹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译文:把这诗寄给你,谢谢你这个山中人的照料,咱们一起同调歌咏。
注释:¹谢:告诉。山中人,即权昭夷。

  《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李白游秋浦时。

  该诗描述的是李白在清溪江石上独自喝酒后的所思和所想。此诗前四句以入声韵写诗人携酒独上江祖石及石之悠古,后六句以上声韵写其愿效东汉严光(子尺)不受武帝征召而归钓富春江和友人权昭夷隐迹山中之高格,并从侧面映衬出清溪风光之美。

  王琦谓“江”字下“似缺一祖字”。《一统志》:“江祖石在池州城南二十五里,有一石突然出水际,其高数丈,上有仙人迹,名曰江祖石。”

  权昭夷:天水人,事迹不详。李白《独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权昭夷》诗,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又《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云:“顾侯达语默,权子识通蔽。”“权子”即“权侯”,当即权昭夷,与上诗为同时之作。又《金尺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云:“而尝采姹女于江华,收河车于清溪,与天水权昭夷服勤炉火之业久矣。”证知权十一即权昭夷。此序约天宝十四载(755)作于金尺。

  江祖石:有今安徽池州市西南清溪河北岸,今属里山乡里山村。因“形似古渡江神”故名“江祖”。石面朝清溪,与万罗山隔溪峙立,背靠江祖山。李白《独酌清溪江石上寄权昭夷》有“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秋浦歌十七首》(其九)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其十一)有“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蔽芾(fèi)¹其樗(chū)²。昏姻³之故,言尔居。尔不我畜(xù),复我邦家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路旁椿树枝叶疏。只因婚姻的缘故,言才与你同居住。你不好好善待言,只有回到言故土。
注释:¹蔽芾:树叶初生的样子。²樗:臭椿树,不材之木,喻所托非人。³昏姻:即婚姻。⁴言:语助词,无实义。⁵就:从。⁶畜:养活。一说是爱的意思。⁷邦家:故乡。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zhú)¹。昏姻之故,言就尔宿(sù)²。尔不我畜,言归斯复³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采摘蓫叶多辛苦。只因婚姻的缘故,才到你家同住宿。你不好好善待言,只有回归言家族。
注释:¹蓫:草名,俗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²宿:居住。³言归斯复:言、斯,都是句中语助词。归、复,即归回。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fú)¹。不思旧姻,求尔新特²。成³不以富,亦祗(zhǐ)以异
译文:走在郊野荒凉路,采那葍草聊果腹。你全不思往日情,追求新欢太可恶。不是她家比言富,是你变心的缘故。
注释:¹葍:多年生蔓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饥荒之年,可以御饥。²新特:新配偶。特,匹。³成:借为“诚”,的确。⁴祗:只,恰恰。⁵异:异心。

  《小雅·我行其野》作为一首弃妇诗,和《卫风·氓》等其他同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其作者更多地表现弃妇目前,即此时此刻的情绪。作品开头,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点明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诗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它描绘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从比例和透视关系上讲,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放大或具体化了。同时,印象的叠加,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则是对上述画面之深层含义的具体阐释:因婚姻而与你聚首,但“尔不我畜”,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这个阐释在全诗三章的反覆咏唱中,随着人物情绪的波动有被深化的趋势。一、二章里,她仿佛还只是故作轻松的念叨:“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强自宽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终于爆发了,这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以这样一种爱恨难分的心理,流淌着怨恨:“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至此,全诗也在这情绪发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只有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用行遇“樗”“蓫”“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并以之起兴,暗示自己为人所弃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织。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9-381

xíng

míng xiānqín 

xíng fèichū hūnyīnzhī yánjiùěr ěr bāngjiā 
xíng yáncǎizhú hūnyīnzhī yánjiùěr宿 ěr yánguī 
xíng yáncǎi jiùyīn qiúěrxīn chéng 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