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南下绿湾环,碧瓦参差细雨间。水绕玉清来九曲,云归沧海近三山。
双溪南下绿湾环,碧瓦参差细雨间。水绕玉清来九曲,云归沧海近三山。
铁狮昼伏闻钟鼓,白鹤宵飞认佩环。欲结紫霞尘外想,不堪回首近乡关。
铁狮昼伏闻钟鼓,白鹤宵飞认佩环。欲结紫霞尘外想,不堪回首近乡关。
张以宁

张以宁

(1301—137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30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译文:当时我醉倒在美人家,美人的容颜娇艳如花。
注释:有所思: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有所思”为名。写一女子欲与情郎决绝时的犹豫之情;一说当与《上邪》合为一篇,系男女问答之词,后人以此为题赋诗,多写男女情爱事。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¹珠箔(bó)²天之涯。
译文:如今美人弃我而去,到了那遥远的显贵人家。
注释:¹青楼:豪华精致的楼房,常指美人的居所。²珠箔:即珠帘子。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天涯娟娟¹(héng)娥月²,三五³二八盈又缺。
译文:天涯那美好的明月,十五圆满十六又缺了。
注释:¹娟娟:美好。²姮娥月:相传嫦娥因偷吃仙药飞上月宫而成仙,故诗中称明月为“姬娥月”。妲娥,即嫦娥。³三五:指十五日,月亮最圆的一天。⁴二八:指十六日,月亮由圆开始变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翠眉蝉鬓(bìn)¹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译文:我与美人生生别离,一望见不到,心痛欲绝。
注释:¹翠眉蝉鬓:均指美人。翠眉,用深绿色的螺黛画眉。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望之缥缈如蝉翼,故云。
心断绝,几千里?
心断绝,几千里?
译文:心痛欲绝,有几千里啊?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梦中醉卧巫山云¹,觉来泪滴湘江水²
译文:梦中得与美人幽会,醒来后惨然泪洒湘江水。
注释:¹巫山云:化用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在巫山梦遇朝云暮雨的神女的故事,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²泪滴湘江水:暗用舜出巡死于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追之不及而恸哭,泪洒翠竹而成洞庭斑竹的故事。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译文:湘江两岸的花木深深,不见美人心内生愁。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含愁更奏绿绮¹琴,调高²弦绝无知音。
译文:含着愁怨弹奏绿琴音调高昂弦索断绝,没有知音人。
注释:¹绿绮:琴名。汉司马相如有琴叫绿绮。²调高:曲调高雅。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译文:美人啊!美人!不知你为暮雨,还是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译文:相思一夜,不知梅花开了,忽然伸向窗前,让我恍然觉得是你迎面而来。

  这首诗表达了男子对所爱女子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诗先写过去与美人的相会,美人颜色如花,让人沉醉不已。而今美人却弃人远去,故诗歌的主要篇幅写离别之后的相思之情。男子想象女子所居之地在天之涯天涯的明月圆缺变化,好比人的离别相聚;但月虽有圆缺之分,尚可以抬眼望见而与所爱女子睽离之后,却望不见。于是因相思而入梦,梦醒人不见,却更加伤心落泪。弹琴排遣愁绪,曲调高妙,却无知音鉴赏,故断绝琴弦,不再弹奏。在这样的苦苦相思之下,眼前竟然出现了幻觉:“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这两句化花为人,显出曲尽渴望美人归来而想入非非以致心神恍惚的情态。

  诗落笔扣题,抓住“思”字赋写,开篇二字即进入深沉的回忆之中。“当时”,乃以前与女子欢聚的日子。那个时候,美人韶颜丽质,犹如盛开的鲜花一般,我为之倾倒,竟然酩酊大醉在她的家里。可见,当初两人是多么情意缠绵。而今天重游旧地,美人早已离去,无法再见面,只有过去的珠箔帷幕依然如故,一派惹人悲伤愁苦的凄凉景象。接着,由“天涯”二字拓开视野。在高远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秀丽的明月,它不断地运行,圆了又缺,缺了又圆。明月的形象本来就很美丽,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所造成的意象使明月更加美丽。这两句写明月,实则隐喻美人,而明月的圆缺,又暗寓人的离会。“翠眉蝉鬓生别离”一句,紧承上两句,并包括了,上述的两个意思。黛青的眉毛,蝉鬓的发式,都是女子漂亮的打扮,此即代指美女。与美人无端离别,远比明月的圆缺还要使人悲伤。月儿虽有圆缺之分,但终究可以看到,而与美人的睽隔,却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令人肝肠断绝,难以为怀。

  从“心断绝,几千里”,诗意进一步深化,因相思而人梦。美人在数千里之外的天涯,不得相见,只有托之于梦幻境界。“巫山云”意谓在梦中见到了美人,再次享受到醉卧美人家的温馨生活。然而,这毕竟是虚幻的梦境。梦中“一晌贪欢”,醒来以后,觉得更加悲伤,因而泪水滂沱。“泪滴湘江水”截取“泪”字,另成新意,意谓伤心而落下的泪水汇成滚滚的湘江水,可见悲伤之深。接着的两句,又换一个角度来写,以乐景写哀情。湘江两岸,树木葱茏,花枝鲜.艳,呈现出一派诱人的美丽景象。但是,见不到美人,这些花木不仅不能使人心情舒畅,反而更加伤心不已。愁绪深沉,只好借弹琴,来宣泄情感。尽管曲词高妙,因为美人远去,没有知音欣赏,所以,断绝琴弦,不再弹奏。以上八句,从梦中写到梦后,反复抒写无法再见到美人的悲伤哀怨的情怀。

  最后四句,写不能见到美人后的痴想。前二句用骚体,并以相同字、词的重复出现,构成复沓句式,反复咏叹,表现了无限深沉的慨叹。其中“暮雨”“朝云”还是用《高唐赋》的字面,借以表达美人远在天涯,到处漂泊的意思。诗意表面上是通过想象,慨叹美人不知究竟在何方,其实是仍然渴望她能回到旧日楼头,与“我”重新聚会。末两句可能受王维《杂诗》(其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的启发,经过点化而来。它采用比兴象征的手法,忽发奇想:经过一夜的苦苦相思,到窗前一看,那绽开蓓蕾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盈袖,“我”简直以为她就是美人,从天涯回来与“我”相见,使我心中产生了霎时间的惊喜。这里,运用人的幻觉,疑幻为真,表达深厚的相思之情。而幻觉一旦消失,回到真实中来以后,就会更加伤心。因此,这四句在深一层的意脉上,表现的是希望与美人见面,但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刻骨情思。

  属于“韩门诗派”的卢仝,诗歌以险怪见称,但这首《有所思》则通俗浅明,清丽可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效果,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遣词造语清新明快,色泽的涂抹也浅淡清秀,不事雕琢,不追求华丽的藻饰。二是诗中虽,然屡次用典,但都好像信手拈来,融化无迹,如自己出,达到了以意取事、一片神行的境地,既丰富了诗的涵义,也具有通俗明快的特色。三是运用了多种民歌表现手法,如“三三七”句式,某些字、词的反复出现,许多句与句之间采用蝉联的结体方式等。这些手法,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造成了回环往复的特色,使诗富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既深情绵邈,又通俗晓畅,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编.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01:1293-1294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杖履(lǚ)¹逍遥五柳²旁,一辞³独擅(shàn)晋文章。
译文:我扶着拐杖缓缓漫步在陶宅前的五棵柳树旁,陶渊明先生的《归去来兮辞》独揽晋代诗篇。
注释:¹杖履:扶杖漫步。²五柳:陶宅边种有五棵柳树。³一辞:指《归去来兮辞》。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黄花¹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译文:菊花是没有感情的事物,却也能使先生晚年仍淡泊名利。
注释:¹黄花:菊花。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可叹》,其实是一首写人的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季友,《全唐诗》中这样介绍他:“王季友,河南人。家贫卖履,博极群书。豫章太守李勉引为宾客,甚敬之,杜甫诗所谓丰城客子王季友也。”王季友年轻时家贫,以卖草鞋为生,出生富家的妻子柳氏嫌弃他,离家出走。王季友在贫困孤苦中发奋攻读,后来考上状元,成为一代名流,离弃他的柳氏后来又回到他身边。这样跌宕起落的人生,使杜甫大为感叹。《可叹》一诗中,对王季友的故事作了生动描述。

tàn--

tiānshàngyúnbáibiànhuàncānggǒu

wǎngjīnláigòngshírénshēngwànshìyǒu

jìnzhějuéyǎndōngérshēnxìngliǔ

zhàngzhèngdòngyǐnjīngfēngchéngziwángyǒu

qúnshūwànjuǎnchángànsòngxiàojīngtōngkànzàishǒu

pínqiónglǎoshòujiāmàihǎoshìjiùzhīwèixiéjiǔ

zhāngtàishǒugāosūnyǐnwèibīnjìngjiǔ

wéndàosānniánwèicéngxiǎoxīnkǒngkǒu

tàishǒuzhīgèngrénshēngfǎnkànchǒu

míngyuèxiáróngyóuchōngdòu

shíwēizhàngzhēnháojùnèrrénzhìjūnfǒu

tàishǒuqǐngzhělǐngshānnánbāngrénzhī

wángshēngzǎocéngbàiyángāoshānzhīwàijiēpéilǒu

yòngwèitiānwèichéngyòngpíngshuǐwèihòu

wánglùndàojiāngchéngkuàngqiánhòu

wèixīngchénzhōngmièzhìjūnyáoshùnyānkěnxiǔ

bèibǎofànxíngfēnghòuzhǎnghuíshǒu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送客时,秋江冷¹。商女琵(pí)(pa)²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³愁听。月又明,酒又酲(chéng),客乍醒
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注释:四块玉:曲牌名。入“南吕宫”。小令兼用。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¹冷:凄冷,萧条。²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³和:连,连同。⁴酲: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⁵醒:醒悟,觉醒。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瑟瑟秋水,朗朗秋月,江滨送客,以酒饯行,歌女弹着送别的曲调,牵引出作者万般的离愁别绪,和着愁绪倾听着这断肠的曲调,时问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见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琵琶行》的情景。如今作者身临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对此诗产生了真切的共鸣。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之笔,也是整篇的高潮,虽言“客”醒,实则主人和客人都己醒来。明写从酒中清醒过来,暗指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来,产了强烈的隐归山野之心。一个“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无多大意义,只有隐归山林,享受山村野趣,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

  词人把自己的经历、感受融迸了对历史往事的追思中,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浮宦海、郁郁不得志所产生的矛盾心情,这也是元代下层文人的普遍情绪。

  本首小令怀古伤今,虽然篇幅较短,但辞句清淡,韵味悠长,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脉相通,表现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余曲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58-59页

kuài··xúnyángjiāng--zhìyuǎn

sòngshíqiūjiānglěngshāngduànchángshēngzhīdàochóutīngyuèyòumíngjiǔyòuchéngzhàxǐng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嘉陵江¹色何所似?石黛(dài)²碧玉相因依。
译文: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注释:¹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²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¹归。
译文: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注释:¹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巴童¹荡桨欹(qī)²侧过,水鸡³衔鱼来去飞。
译文: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出飞翔。
注释:¹巴童:巴地儿童。²攲:倾斜。³水鸡:水鸟名。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làng)¹胜事²可肠断³,阆州城南天下稀!
译文: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¹阆中:是举全部而言。²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³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欹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37-238
2、 刘文刚.《阆山歌》与《阆水歌》[J].杜甫研究学刊.1996,(01).

làngshuǐ

 tángdài 

jiālíngjiāngsuǒ shídàixiāngyīn 
zhèngliánlànghuāchū gèngchūncóngshāguī 
tóngdàngjiǎngguò shuǐxiánláifēi 
làngzhōngshèngshìchángduàn làngzhōuchéngnántiānxià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