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年十三四,蚤以奇童称。奉诏入翰林,时人羡登瀛。
君年十三四,蚤以奇童称。奉诏入翰林,时人羡登瀛。
甲第岂不贵,中书地亦清。终为遗珠叹,不使四海惊。
甲第岂不贵,中书地亦清。终为遗珠叹,不使四海惊。
我年虽稍长,学业竟何成。送君沧江去,江树远含情。
我年虽稍长,学业竟何成。送君沧江去,江树远含情。

sòngyángyīngníngsānshǒuèr--dōngyáng

jūnniánshísānzǎotóngchēngfèngzhàohànlínshírénxiàndēngyíng

jiǎguìzhōngshūqīngzhōngwèizhūtàn使shǐhǎijīng

niánsuīshāozhǎngxuéjìngchéngsòngjūncāngjiāngjiāngshùyuǎnhánqíng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126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万族¹各有托²,孤云³独无依。
译文:万物皆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没有依存。
注释:¹万族:万物。族,品类。²托:依托,依靠。³孤云:象征高洁的贫士,诗人自喻。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馀晖。
(ài)¹空中灭,何时见余晖²
译文:在昏昏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辉呢?
注释:¹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²余晖:留下的光辉。此句喻东晋灭亡。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朝霞暧宿雾¹,众鸟相与飞²
译文:朝霞驱散夜间迷雾,鸟儿们全都匆匆结伴飞。
注释:¹朝霞暧宿雾:朝霞驱散了夜雾。喻刘宋代晋。²众鸟相与飞:喻众多趋炎附势之人依附新宋政权。相与:结伴。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迟迟出林翮(hé)¹,未夕复来归²
译文:只有孤鸟慢慢飞出树林,太阳还未西落就又飞回来。
注释:¹翮: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贫士,即诗人自指。这句诗人自喻勉强出仕。²未夕复来归:天未黑时又飞了回来。喻诗人辞官归隐。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
量力¹守故辙(zhé)²,岂不寒与饥?
译文:尽力坚守前人安守贫贱之道,哪里不知这种生活免不了饥寒交煎的困苦?
注释:¹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犹尽力。²守故辙:坚持走旧道,指前人安守贫贱之道。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知音苟¹不存,已矣²何所悲!
译文:旧友零落,世无知音,在贫困中终此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
注释:¹苟:如果。²已矣:犹算了吧。

  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

  第一幅景象当是黄昏所见,万物均有所依托,唯有空中那一抹孤云,无依无傍,在昏昏冥色中渐渐飘向不可知的远方,诗人不禁感慨:何时才能见到它的残光余辉呢?恐怕是不复再见了吧。第二幅是晨景,旭日染霞,驱散了隔宿的重雾,百鸟在霞光云天中翻飞,而独独有一禽迟举,它出林不久,未等天晚,又归还于故林。

  诗末的感慨,是诗人经过一夜的感情酝蘖而来的。黄昏时,诗人因孤云远逝于昏冥之中而兴感,“何时见馀辉”,以反问出之,正见老人迟暮,预感生命无多的心境。于是很自然地会对人生的历程作反思,经过一夜不眠的回顾思索,诗人对自己的归隐而穷终于无悔,于是又借晨景一幅以引出感想,当初因不满于如众鸟向日般趋炎附势的世态,而久不从仕;后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山,却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旋即归去来,正如那迟出早归的独鸟一般。于是他感慨道:自己坚守平素的生活道路,本是经过反复,量力而行的。也自知,这种生活免不了饥寒交煎的困苦;但是旧友零落,世无知音,既然如此,在贫困中终此一生,也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何所悲”是解脱之词,更可见作诗其初诗人实是悲慨盈怀。

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小苑(yuàn)¹(yīng)²歇,长门³蝶舞多。
译文:皇宫林苑的黄莺停止歌唱,长门宫前的蝴蝶舞姿多样。
注释:¹小苑:皇宫的林苑。²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歌声。唐杜甫《忆幼子》诗:“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³长门:长门宫,西汉时,陈皇后失宠贬居之地。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眼看春又去,翠辇(niǎn)¹不曾过。
译文:眼看大好的春光就要逝去,而皇帝的车驾却从不曾来过。
注释:¹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唐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诗之一:“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不露声色地写出了草长蝶多,小苑寂寞的景象。句中的长门泛指冷宫,诗人以逝去的莺声写冷宫凄寂,复以翻飞的蝶舞来加以反衬,但凄寂也罢,嬉闹也罢,对这位不幸的宫妃来说,都是弃人眼中泪。下一句再着一“又”字,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这被贬谪、被遗忘的美人,是怎样年复一年地迎春送春惜春伤春?“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写出了流年无情,美人对此景不禁顿生迟暮之感。结句包含了她无限热切的希望与痛苦的失望。

  虽然对于怨妇,史上多有微词,但妇女们温柔婉约的风姿,在任何时候都是使人怜惜的。花朵招蜂引蝶,本是常理,可像花儿一样美丽的妃嫔们被贬入冷宫,降临在她们头上的是长年失去丈夫的日子。空有花容月貌,但没人欣赏。原本凭借容貌受到宠爱的妃子尤其凄凉吧,看到蝴蝶飞舞在花丛中,心底自然更加苦闷。但那时的宫廷就是一个大笼子,有钥匙的不过是皇帝一人罢了。

  封建社会里娶姬妾的多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地位的人。妇女嫁入这样的家庭除去丈夫的威严,她们同时还要受正室的压迫。处得好的也许不是没有,但地位的低下却是约定俗成的。就算进入了最富贵的人家——皇帝家,皇后之外的妃子也要忍受这种折磨。因此宫中妇女间的争斗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结果惨烈的不计其数。长门宫这种专门关押皇帝弃妇的所在,里面住的便是“思君恩”的失宠妃嫔,甚至风光一时的废后。关于长门,这里用的是典故。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贬长门宫居住,于是之后就用以代指失宠宫妃居住的内宫。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题相反相成。以希望反衬失望,更深一层地宕开了意境。作者运用委婉的笔法,写得愁肠百结,小溪九曲。但对君王却是怨而不怒,完全是一种温柔冲和的风格。

  令狐楚的诗风讲究“明丽宛畅,中节合律”,“充分体现了中唐雅正诗派的审美追求和主导风格”(《千家诗》对令狐楚的评价)。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令狐楚诗的这种风格。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308-309

jūnēn

língchǔ tángdài 

xiǎoyuànyīngxiē chángméndiéduō 
yǎnkànchūnyòu cuìniǎncéngguò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¹,为之伺察²。或³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译文: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只有雁奴不睡,为它们观察情况。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鸣叫,雁群就互相叫着杂乱地飞去。
注释:¹瞑:同“眠”。²伺察:侦视;观察。³或:有时。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bēi)(sǒu)¹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yùn)²并匿(nì)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shà)³迭击之,又就栖(qī)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译文: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在洞中,等到夜晚时分,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注释:¹陂薮: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²緼,乱麻绳。³唼:水鸟吞食声,这里指鸣叫。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译文: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可怜¹盘石²³泉水,复有垂杨拂(fú)酒杯。
译文:可爱的巨石大如席,下面濒临泉水。垂杨拂水,临泉举杯,是多么高雅的情趣。
注释:¹可怜:可爱。²盘石:即磐石,扁平的磨盘状大岩石。³临:《全唐诗》校“一作邻。”⁴拂:《全唐诗》校“一作梢。”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若道春风不解意¹,何因²吹送落花来。
译文:春风飞花低吟高唱,春风啊难道不解人意?如果说你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
注释:¹解意:领会心意。²何因:何故,因为什么。《全唐诗》校“一作因何。”

  这首诗流淌着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尤其是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落花,似通人意,杨柳拂杯,春风送花,各尽其能,纷纷为诗人的逸乐助兴。自然景物的灵动和谐,使诗意变得活跃跳动,闪现着智性的光辉。诗的前两句写盘石临水、杨柳拂杯,已是可爱之至,而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末尾两句以问答和猜测的语气抒情遣意,耐人咀嚼回味。泉水激石、垂杨拂杯、春风送花,都在无意之间,“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自然万物生灭变换,各随其宜,各得其所,是生动形象的禅理论。

  诗人善于剪裁生活中的某些片段,作为诗歌的素材,往往味外有味,感人至深。这首诗可谓“诗中有画”。磐石如席,春风习习,花片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只畔,这是多么美丽的春归图。绿杨飘拂,高举酒杯,临泉吟诗,这是一种多么高雅的情趣。

  诗人把这美丽的图画和高雅的情趣,熔铸在一个画面上。情景上,令人为之神往;技巧上,令人为之叫绝。特别是结尾两语,似浮泛,实空临,使人徐徐得到一种清新秀丽的艺术享受。

pánshí

wángwéi tángdài 

liánpánshílínquánshuǐ yǒuchuíyángjiǔbēi 
ruòdàochūnfēngjiě yīnchuīsòngluòhuālái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译文:少年时代意兴风发,虽然比不上商汤、周武王,可是不比秦始皇、汉武帝差。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设想英雄垂暮¹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译文:可是当他年老垂暮,志气已衰,到那时不住在温柔乡,又要住到哪里去呢!
注释:¹垂暮:指晚年。

hàishī227766--gōngzhēn

shǎoniánsuībáotāngbáoqínhuánghàn

shèxiǎngyīngxióngchuíwēnróuzhùzhù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