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惜年华未立名,路岐终日轸羁情。青春半是往来尽,
共惜年华未立名,路岐终日轸羁情。青春半是往来尽,
白发多因离别生。楚岸帆开云树映,吴门月上水烟清。
白发多因离别生。楚岸帆开云树映,吴门月上水烟清。
东归自有故山约,花落石床苔藓平。
东归自有故山约,花落石床苔藓平。

sòngyǒurénxiàguī--liúcāng

gòngniánhuáwèimíngzhōngzhěnqíngqīngchūnbànshìwǎngláijǐn

báiduōyīnbiéshēngchǔànfānkāiyúnshùyìngményuèshàngshuǐyānqīng

dōngguīyǒushānyuēhuāluòshíchuángtáixiǎnpíng

刘沧

刘沧

刘沧(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蕴灵,汶阳(今山东宁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比杜牧、许浑年辈略晚,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体貌魁梧,尚气节,善饮酒,好谈古今,令人终日倾听不倦。公元854年(大中八年),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沧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刘沧为公元854年(宣宗大中八年)进士。据 《唐才子传》,刘沧屡举进士不第,得第时已白发苍苍。 ▶ 10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烟波万里扁舟¹小,静依²孤篷³,西施声音绕。涤(dí)(lǜ)洗心名利少,闲攀(pān)(liǎo)(suì)(jiān)(jiā)¹⁰草。
译文:在一叶扁舟飘荡在烟波浩渺的江河里,依靠着船篷,那潺潺的水声,就像西施的声音一般清脆迷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逐名追利的性情也少了,闲着的时候还可以折一折芦苇。
注释:¹扁舟:小船。²依:依靠。³孤蓬:孤舟的篷。孤舟,孤独的船。⁴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⁵绕:环绕。⁶涤滤洗心:又作“洗心涤虑”。涤虑,指清除烦扰,使思想清净。洗心,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或改过自新。⁷攀:用手拉,抓住。⁸蓼:指一种草本植物。⁹穗:指一种谷物;蒹葭。¹⁰蒹葭:即芦苇,属于禾本科下属植物。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数点沙鸥堪¹乐道,柳岸芦湾,妻子²³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译文:江边的柳岸卢湾边飞起点点沙鸥,与妻子和孩子一同欢笑,安然熟睡,无烦无恼,乐在逍遥。
注释:¹堪:能够,可以。²妻子:妻子和儿女。³同:一起。⁴安眠:安然熟睡。⁵俏:活泼有趣。⁶荣:光荣,荣誉。⁷辱:耻辱,侮辱。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
云林一段松花满¹,默听莺啼,巧舌²如调管。红瘦绿肥³春正暖,倏(shū)夏至光阴转。
译文:在山间行走,听着黄莺啼叫,就像奏乐一样,当我感觉还处在暮春时节的时候,不知不觉夏天就已经来临了。
注释:¹满:全,整个。²巧舌:形容舌头灵巧。³红瘦绿肥:红花凋零,绿叶繁茂。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也作“绿肥红瘦”。⁴倏然:忽然。
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又值¹秋来容易换²,黄花香³,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译文:接着又迎来了秋天,这里的稻花正香,可以供人观赏游玩。那迅速到来的寒冬,手就像拈了东西一样,冻在一起。这一年四季无拘无束,多么逍遥自在。
注释:¹值:碰到,遇上。²换:更替。³香:香气。⁴堪:能够,可以。⁵拈:用手指头捏。⁶逍遥: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⁷管:过问。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译文:看到秋风吹起,木叶飘落,便想到《楚辞》中的洞庭湖水。
注释:河北:黄河以北。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常山¹临代郡(jùn)²,亭障³绕黄河。
译文:到了关山代郡一带,黄河沿岸修筑着很多堡垒。
注释:¹常山:关名,位干今河北唐县西北。²代郡:位于今河北蔚县东北。³亭障:亦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心悲异方乐¹,肠断陇(lǒng)头歌²
译文:异域的音乐让人心中悲凉,陇头的歌曲令人愁断肠。
注释:¹异方乐:即异域的音乐。²陇头歌: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薄暮临¹征马²,失道³北山阿
译文:傍晚的时候,面对着远行的马,迷失在山的拐处。
注释:¹临:面对。²征马:远行的马,或说指战马。³失道:迷路。⁴山阿:山的拐弯处。

  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清沈德潜《古诗源》认为“起调甚高”,议论是不错的。因为它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以供人体味怀想。当然,这种辽远地域空间和漫长古今时间的类比,除了承传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外,主要的还在于主体自身现实人生经历与情感趋向的规范,所以才能够将原本隔断的二端重行汇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审美整体,就寻常的客观物象间注入强烈主观选择意识。

  后面六句即顺势直下,由空间场景描写导出时间推移的概念,层层依次展开。“常山”、“代郡”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确也反映出那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

  接着的第五、六两句写沿途所闻,以“异方乐”共“陇头歌”对举,一为曲调,一为歌辞。“陇头歌”的名目,多是用于表现戍卒征夫离愁别恨的内容,格调悲慨苍凉。王褒此际风尘仆仆于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又值暮色四起,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不能不使之悲从中来,陡地牵动起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平生遭际尽翻上心头,直觉天地茫茫竟无从归属,念之“肠断”。这里的“异方乐”一语,含意颇深,原因其系胡人所造,非汉地土风雅乐,故云。但另一层的意思,却是谓魏、周之类的北朝政权,都是异族入主中原,自不同于我炎汉正朔。

  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尾句上来:“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此处袭用了《战国策·魏策》旧典,魏王欲攻赵,季梁劝说道:“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虽良,此非楚之道也。’曰:‘吾用多。’臣曰:‘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善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指出魏王以攻赵求成霸业,则“犹至楚而北行也”。并融入魏阮籍《咏怀诗》之五:“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的句意,叹息自己的人生失路。当初忍辱借生,以至易节仕异族,现在蹉跎岁晚,生年无多,则悔又何及,也只有留下无穷的伤悲苦痛罢了。至此,方将开首的寓意点明,回旋应呼,不滞不懈。

  这首诗不事雕饰,造语清浅而寄兴遥深,尤其善于融化典故以写自我心意,更耐人寻味,增加了它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795

běi

wángbāo(nánběi) nánběicháo 

qiūfēngchuī huándòngtíng 
chángshānlíndàijùn tíngzhàngràohuáng 
xīnbēifāngyuè chángduànlǒngtóu 
línzhēng shīdàoběishānē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无限居人¹送独醒²,可怜³寂寞到长亭
译文: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
注释:¹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²独醒:盖以屈原自喻,言其头脑清醒,不与世俗同流。³可怜:怜,有怜爱、怜惜两个意义,这里应是后者。⁴长亭:古时设在路旁供行人停息的亭舍。诗词中的长亭多指送别的地方。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jīng)¹不遇高阳²(lǚ)³,一夜春寒满下厅
译文: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注释:¹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²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丽异机)。³侣:伴侣。⁴下厅:指客舍。这句说作者心事重重,夜晚春寒料峭,不能成眠。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他接到家庭世交、时任京兆尹的许孟容的来信。“得罪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以书见及者”,所以他欢欣鼓舞,随即给他回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信的结尾,切盼许孟容设法改变他的处境,竟是满纸乞怜之词。接着他又给萧俛、李建、裴埙、顾十郞等故旧写信求援,也是毫无结果。此外,柳宗元还在《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一诗中用“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发出嘤嘤求友求援之声。

  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万不可过于拘泥。正如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典故的含义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不可能完全粘合无间。郦食其为刘邦出谋献策,使刘邦的势力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那他就是帮了刘邦的大忙。柳宗元认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其事业是正义的,却反遭贬斥;他要求重返长安,“利安元元”,其要求也是正当的。然而,他在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中,一直没有遇到给他以援手的朋友,所以,尽管在他举诏赴京时有那么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他还是感到“可怜寂寞到长亭”。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贬抑之后,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到朝廷重任,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援手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本应十分高兴的时候,反而一夜无眠,感到料峭的春寒包围着他,充溢于整个馆驿。

  再回头看看“独醒”二字,读者不能不佩服诗人运笔之妙。诗人决不是“离觞不醉”,这首诗也绝不是伤别离的,诗人的醒,是对于复杂的政治斗争的清醒认识,是对于自己前途充满忧虑的清醒认识。

  柳诗较少用典,这首诗虽不是古典诗词用典精当的范例,但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¹赐羿彤弓素矰(zèng)²,以扶³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译文:天帝,名俊赐予后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用作扶助人间诸国。后羿于是开始去救助地下国家的各种困境。
注释:¹帝俊:神话中的天帝,名俊。相传“十日”、“十二月”均为他所生。²彤弓素矰:红色的弓,白色的箭。矰,一种系着细丝的短箭。³扶:扶助。⁴下国:人间诸国。此从上天而言,故称“下”。⁵是始:于是开始。⁶恤:救助。⁷下地:同“下国”。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逮至¹²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译文: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注释:¹逮至:及,到。²尧:神话中的天神名,又是传说中的古帝王。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yà)(yǔ)¹、凿齿²、九婴³、大风、封豨(xī)、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óu)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zhuó)大风于青邱¹⁰之泽,上射十日¹¹,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¹²,擒封豨于桑林¹³。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译文: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均为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在南方荒野泽地诛杀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脩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注释:¹猰貐:怪兽名,形状似龙首,或谓似狸,善跑,叫声似婴儿啼哭,吃人。²凿齿:怪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³九婴: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害人。⁴大风:即风伯,一种极凶猛的大鸟,飞过后能坏人房屋,被视为风神。⁵封豨:大野猪。⁶脩蛇:长长的大莽蛇。脩,同“修”。⁷畴华:传说中的南方泽名。⁸凶水:水名,据说在北方。⁹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此处用作动词,指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鸟。¹⁰青邱:传说中位于东方的大泽。¹¹射十日:王逸注《楚辞·天问》“羿焉□日,乌焉解羽”句称:“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¹²洞庭:南方泽名,当即今之洞庭湖。¹³桑林:传说商汤曾在桑林祷告求雨,可能两者同为一地,当在中原一带。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作品产生的感发力量与作者的初衷不符,这是文学中的常见现象。这首词就是如此,以小序中“赋而感之”可以看出,作者本意是咏花,孰料写着却生成许多感慨,这感慨使词的思想性加深了。

  很明显,上阕自始至终都是以第三人称咏赞琼花,即所谓“赋”。词人将花儿作天上的仙女,告别了琼楼瑶阙,飘然降临人间;写她那洁白的花朵犹如冰花、碎玉,簇拥成球;想象她成天伫立在石阶畔,既有杨贵妃那丰腴的体态,又有赵飞燕那样绰约的风姿;她摄取了世间一切草木之花的丽质清气,集于一身。……

  花和美人向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将琼花比喻为杨贵妃、赵飞燕算不得出奇,倒是“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九字抓住了琼花莹泽洁玉的特点,最为逼真。其次“敛群芳、清丽精神”七字,也堪称新、警。其后几句不免落入俗套。然而词人在后半篇内,却将作品的质量整整提高了一个等级。其契机是什么呢?这就得从所咏之花的特殊性说起了。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云:“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翠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琼花不仅有惊人的美丽,而且有高洁的品性,实属难得。琼花的名字,永远与扬州齐名。因此,历来咏琼花者,不能不咏及扬州。

  此篇也不例外,首先所选用的词调就是《扬州慢》;其次则整个上阕的背景亦是扬州。自隋炀帝开大运河以来,扬州,成为商业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荟萃之地。可是,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大举南攻,扬州都首当其冲,兵燹之酷,竟使积累达数百年之久的富庶与文明遭空前浩劫。罢兵了,休战了,在南宋小朝廷用屈辱换来的相对和平时期,扬州是否有条件稍稍恢复往日之经济、文化名城的旖旎风情呢?没有!因为宋金双方以淮河中流划界的缘故,扬州已经成了边关,只能以军事要塞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眼前。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呵!作为时代的一个缩影,扬州的盛衰怎能不唤起南宋臣民们忧国伤时的沉痛之感呢?姜白石在《扬州慢》一词中就有这样精警深沉的句子“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尽管词人之所以选用《扬州慢》的词调且写下“十里春风,二分明月”的佳句,但实际上在为扬州衰败之叹作铺垫。果然,他从历史之扬州的“盛”中反观出了现实之扬州的“衰”,不禁慷慨生哀,于是掉转词笔,改用第一人称,愣将半篇未写完的“琼花赋”续成了一首“哀扬州赋”。这下阕,便是词序之所谓“感”了。

  上阕所赋,是想象中的琼花,扬州后土祠中的琼花,昔日的琼花;眼前摆放着友人折赠的数枝琼花还没有派用场,何不借她起兴?于是乎乃有:“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一句意思是谓:碎雨敲窗,将我从午梦中惊醒,只见窗前花瓶里插着几枝琼花,清香四溢,飘浮在天空。这花是哪儿来的?直说友人所赠,就无诗意,且下面文章难作,故尔从虚处着笔。“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像是琼花之神同情我的孤独,特骑着仙鹤从扬州来鄙地一游。

  “花神”既从扬州来,何不向她打听打听扬州的近况呢?于是引出下文“为问竹西风景”,其实不用问,词人也可以想象扬州“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残败景象,词人不愿用实笔写这令人神伤之景,所以接着蓦地一笔宕开,顾左右而言它道:“长空淡、烟水悠悠。”七字虽不着边际,却委实下得精彩。大有“多少事、欲说还休”之慨,诵之令人回肠荡气,只觉无限落寞惆怅都在言外。以下剑及履及,顺势明点出此种情绪并揭示其所从来,放笔为全篇收尾:“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羌管孤城”四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范仲淹《渔家傲》词里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管悠悠霜满地”。据此,则作者当时所居,是否也属边城呢?

  粗粗看过,三句只是直书此时此地之环境与心境,似可一览无余;及至沉吟久之方觉它寥寥数字却将无数时间空间融汇起来,实在耐人寻味。试想,“黄昏”而曰“又”,“愁”而曰“新”,则昨日、前天、上月甚至去年……不知有多少个“已是黄昏独自愁”包含其中,非“此时”与“彼时”相同画面的多重叠印而何?此盖就纵向而言,若作横向观察,读者又可以看出,它还是多种相似图景的双影合成。细细体认,那另外的一幅照片是姜夔《扬州慢》词之“渐黄昏,清角吹寒,都要空城”?不言扬州,而扬州自见。

  词人一生写了许多咏花词。今存《虚斋乐府》六十八首,咏花之作就有二十四首,竟超过了三分之一。但大多格调不甚高。只有这首词,原本只为赋花,不料却抒发出很多盛衰之惆怅,遂成精品,由此可见咏物词之关键在于不滞于物。

yángzhōumàn ·shíchūnfēng

zhào sòngdài 

shíchūnfēng èrfēnmíngyuè ruǐxiānfēixiàqiónglóu kànbīnghuājiǎnjiǎn yōngsuìchéngqiú xiǎngcháng yúnjiēzhù tàizhēn fēiyànfēngliú liǎnqúnfāng qīngjīngshén dōuyángzhōu 
chuāngshùduǒ mèngjīnghuí tiānxiāng làngyuànhuāshén liánrénlěngluò láiyóu wéiwènzhú西fēngjǐng chángkōngdàn yānshuǐyōuyōu yòuhuánghūn qiāngguǎnchéng chuīxīnch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