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落魄¹行歌²记昔游³,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馀(yú)事,口尚安然岂远谋!
译文:回想过去的交游,我们在落魄困厄之时,仍行歌长啸!而今已是满头白发,还追求什么?我们只要上书言事,献出了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就够了,至于丰衣足食,并不难得,何必为此挖空心思、孜孜以求?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王道甫:指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词人的朋友。¹落魄:失意、不得志。²行歌:边走边吟诗。³记昔游:回忆过去的交游。⁴头颅如许:这里指满头白发。⁵尚何求:还追求什么。⁶心肝吐尽:这里指屡次上书朝廷,提出忠告。心肝,真挚的心意。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¹梦断有书²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xiàn)尔微官³作计周。
译文:暑热难当的夏天刚刚过去,令人伤怀的秋天又到了。时光飞逝,你我天各一方,伤心梦断,相思绵绵,也不知还能否与你通上音信?大约近来我目光短浅了,也羡慕起你虽官低位卑,却善为自己谋划了。
注释:¹天涯:天边。²书:信、消息。³微官:低级官吏,指王道甫。⁴作计:考虑安排。

  王自中,字道甫。因“少负奇气,自立崖岸”,陈亮自青少年时即以气类相近而与之为刘琨、祖逖之交。可惜王自中登第后,长期屈居小官,夙志渐灰,两人的晚节末路遂不免异向。因此,陈亮在这首怀念之作中,便提出了语重心长的责讽。

  在这首词中,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这首词语言虽较其他篇目委婉,但其中一种刚直愤激之气,却已活脱脱地展露在读者面前,仍不失龙的本色。

  首先,作者同忆昔日从游之乐。当时他们二人虽同处于困厄落魄的境地,但志在恢复,意气豪迈,携手行歌,视人间富贵如无物,这是很值得留恋的往事。然而“头胪如许尚何求”,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在还要追求什么。这是陈亮对王自中自述衷曲说的,认为二人昔日志同道合,今天仍然应该采取同样态度,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

  “心肝吐尽无余事,口尚安然岂远谋”,正是说自己多年来屡次上书,披肝沥胆,力陈救国大义,说尽了心中欲吐之言,既不见纳,无以自效,总算尽心了,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值得挂怀的。至于衣食温饱,那是很容易满足的,何须为此而长计远虑、到处奔竞呢。这确是陈亮的真实思想。这句话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反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表面是自述胸臆,实则意在责问对方,冀其有所省悟。

  下片仍承上意,却不直接指责对方,而先说老友久别,相思相忆,友情时萦怀抱。近来会时时想念友人,作者道:“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做计周”——不无讽刺地说:大约近来我目光短浅了,也羡慕起你虽官低位卑,却善为自己谋划了。这既是正话反说,又是假己责人。上片明明说自己主张“口尚安然岂远谋”,认为大丈夫应当尽瘁国事,不为一身温饱萦心,这里却又说自己忽然羡慕起对方“微官做计周”了,这当然不是作者本意,实只在于责讽对方新来“眼孔浅”,为了那“微官”而“做计周”罢了。这里既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职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生活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惋惜。这种对友人交织着爱与恨的感情,正是这个一贯以严肃态度对待人生的政治思想家所特有的、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诚挚友谊。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第935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回想过去的交游,我们在落魄困厄之时,仍行歌长啸!而今已是满头白发,还追求什么?我们只要上书言事,献出了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就够了,至于丰衣足食,并不难得,何必为此挖空心思、孜孜以求?

暑热难当的夏天刚刚过去,令人伤怀的秋天又到了。时光飞逝,你我天各一方,伤心梦断,相思绵绵,也不知还能否与你通上音信?大约近来我目光短浅了,也羡慕起你虽官低位卑,却善为自己谋划了。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王道甫:指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词人的朋友。

落魄:失意、不得志。

行歌:边走边吟诗。

记昔游:回忆过去的交游。

头颅如许:这里指满头白发。

尚何求:还追求什么。

心肝吐尽:这里指屡次上书朝廷,提出忠告。心肝,真挚的心意。

天涯:天边。

书:信、消息。

微官:低级官吏,指王道甫。

作计:考虑安排。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宋史》本传称他“少年负气,自立崖岸”。他力主抗金复国,蔑视投降派的权贵。登第后,长期屈居微职,多次遭到斥逐,不免有些心灰意懒,性情志趣也有异于从前。于是词人写了了这首词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告诫。

参考资料:
1、 张国荣编著.宋词三百首译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03月第1版:第509页
赏析

  王自中,字道甫。因“少负奇气,自立崖岸”,陈亮自青少年时即以气类相近而与之为刘琨、祖逖之交。可惜王自中登第后,长期屈居小官,夙志渐灰,两人的晚节末路遂不免异向。因此,陈亮在这首怀念之作中,便提出了语重心长的责讽。

  在这首词中,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这首词语言虽较其他篇目委婉,但其中一种刚直愤激之气,却已活脱脱地展露在读者面前,仍不失龙的本色。

  首先,作者同忆昔日从游之乐。当时他们二人虽同处于困厄落魄的境地,但志在恢复,意气豪迈,携手行歌,视人间富贵如无物,这是很值得留恋的往事。然而“头胪如许尚何求”,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在还要追求什么。这是陈亮对王自中自述衷曲说的,认为二人昔日志同道合,今天仍然应该采取同样态度,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

  “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正是说自己多年来屡次上书,披肝沥胆,力陈救国大义,说尽了心中欲吐之言,既不见纳,无以自效,总算尽心了,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值得挂怀的。至于衣食温饱,那是很容易满足的,何须为此而长计远虑、到处奔竞呢。这确是陈亮的真实思想。这句话明写自己,实为写给王自中,借以反衬汲汲于利禄的行为之可鄙。表面是自述胸臆,实则意在责问对方,冀其有所省悟。

  下片仍承上意,却不直接指责对方,而先说老友久别,相思相忆,友情时萦怀抱。近来会时时想念友人,作者道:“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做计周”——不无讽刺地说:大约近来我目光短浅了,也羡慕起你虽官低位卑,却善为自己谋划了。这既是正话反说,又是假己责人。上片明明说自己主张“口腹安然岂远谋”,认为大丈夫应当尽瘁国事,不为一身温饱萦心,这里却又说自己忽然羡慕起对方“微官做计周”了,这当然不是作者本意,实只在于责讽对方新来“眼孔浅”,为了那“微官”而“做计周”罢了。这里既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职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生活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惋惜。这种对友人交织着爱与恨的感情,正是这个一贯以严肃态度对待人生的政治思想家所特有的、建立在原则基础上的诚挚友谊。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第935页
陈亮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 1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¹²³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niè)¹⁰人,无御¹¹¹²者。然¹³得而腊(xī)¹⁴以为饵¹⁵,可以¹⁶¹⁷大风¹⁸、挛(luán)(wǎn)¹⁹、瘘(lòu)²⁰(lì)²¹,去死肌²²,杀三虫²³。其始²⁴太医以王命聚之²⁵,岁赋其二²⁶。募²⁷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²⁸。永之人争奔走²⁹焉。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特的蛇,它有着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方法。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用来治愈麻风、手脚蜷曲、脖肿、恶疮,去除死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充抵他的赋税缴纳。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注释:¹永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永祁盆地),潇水由南至北纵贯全境;两水汇于永州市区(零冷城区)。²之:结构助词,可解释为“的”。³野:郊外。⁴产:出产。⁵异:奇特的。⁶黑质而白章: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质:质地,底子,东西的本体,在这里指蛇的身体。章,花纹。⁷触:碰。⁸尽:全。⁹以:假设连词,如果。¹⁰啮:用牙咬。¹¹御:抵挡。¹²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¹³然:然而,但是。¹⁴得而腊之:抓到并把它的肉晾干。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腊: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¹⁵以为饵:以,用来。为,作为。饵,糕饼,这里指药饵,即药引子 。¹⁶可以:可以用来。可,可以。以,用来。¹⁷已:止,治愈。¹⁸大风:麻风病。¹⁹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²⁰瘘:脖子肿。²¹疠:毒疮恶疮。²²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²³三虫: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²⁴其始:其,助词,不译。始:刚开始。²⁵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²⁶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敛取。其,这种蛇,指永州异蛇。二,两次。²⁷募:招收。者:……的人。²⁸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赋。当,抵充。²⁹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焉:兼词,于之,在捕蛇这件事上。也可理解为语气词兼代词。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有蒋氏者,专其利¹三世矣。问之,则²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³,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¹⁰
译文: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好处已经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好几次也险些丧命。”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很忧伤的样子。
注释:¹专其利: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用交税的)好处。²则:却。³死于是: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是,代词,这件事。⁴今:现在。⁵嗣:继承。⁶为之:做捕蛇这件事。⁷几死者:几乎死掉的情况。几:几乎,差点儿。⁸数:屡次,多次。⁹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¹⁰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非常悲伤的样子。戚,悲伤。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余悲之¹,且²曰:“若毒之乎³?余将告于(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¹⁰?”
译文: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我打算告诉管理政事的地方官,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注释:¹余悲之:我同情他。²且:并且。³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⁴将:打算。⁵于:向。⁶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⁷更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⁸复:恢复。⁹赋:赋税。¹⁰则何如:那么怎么样。何如,即“如何”。
(饥渴而顿踣 一作:饿渴)
蒋氏大¹戚,汪然²出涕(tì)³,曰:“君将哀而生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¹⁰斯役,则久已病¹¹矣。自¹²吾氏三世居¹³是乡,积于今¹⁴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¹⁵¹⁶(cù)¹⁷,殚(dān)¹⁸其地之出,竭¹⁹其庐²⁰之入。号呼而转徙²¹,饥渴而顿踣(bó)²²。触风雨,犯²³寒暑,呼嘘毒疠²⁴,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²⁵也。曩(nǎng)²⁶与吾祖居者,今其室²⁷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²⁸徙尔²⁹,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³⁰乎东西,隳(huī)³¹乎南北;哗(huá)然而骇³²者,虽³³鸡狗不得宁焉。吾恂(xún)³⁴而起,视其缶(fǒu)³⁵,而吾蛇尚存,则弛然³⁶而卧。谨食(sì)³⁷³⁸,时³⁹而献焉。退⁴⁰而甘⁴¹食其土之有⁴²,以尽吾齿⁴³。盖⁴⁴一岁之犯⁴⁵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⁴⁶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⁴⁷有是⁴⁸⁴⁹。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⁵⁰?”
译文: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你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凭借捕蛇这个差事才存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注释:¹大:非常。²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³涕:眼泪。⁴生:使……活下去。⁵之,代词,我。⁶斯:此,这。⁷若:比得上。⁸甚:那么。⁹向:从前。¹⁰为:做。¹¹病:困苦不堪。¹²自:自从。¹³居:居住。¹⁴积于今:算到现在。积,一年一年累积起来。¹⁵生:生活。¹⁶日:一天天。¹⁷蹙:窘迫。¹⁸殚:尽,竭尽。¹⁹竭:尽。²⁰庐:简陋的房屋。²¹徙:迁移。²²顿踣:(劳累地)跌倒在地上。²³犯:冒。²⁴疠:这里指疫气。²⁵藉:枕垫。死者相藉,形容尸体互相压着。²⁶曩:从前。²⁷其室:他们的家。²⁸非…则…:不是…就是…。²⁹尔:用于句尾,表示限制的语气。³⁰嚣:叫喊。³¹隳突:骚扰。³²骇:使人害怕。³³虽:即使。³⁴恂恂:小心谨慎的样子;提心吊胆的样子。³⁵缶:瓦罐。³⁶弛然:放心的样子。³⁷食:喂养饲养。³⁸之:指代蛇。³⁹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⁴⁰退:回来。⁴¹甘:有味地。⁴²有:生产出来的东西。⁴³齿:年龄。⁴⁴盖:用于句首,带有估计的语气。⁴⁵犯:冒着。⁴⁶熙熙:快乐的样子。⁴⁷旦旦:天天。⁴⁸是:这,指冒死亡的危险。⁴⁹哉: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⁵⁰耶: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

  第一部分即是第一自然段,重点突出了永州之蛇的特点。

  开头至“无御之者”,极力刻画出蛇的毒性异常,令人闻之色变。接下来至“杀三虫”写出了蛇的功用异常。而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封建统治者征集异蛇,每年征收两次,可以抵消应缴纳的租税。作者仅用“争奔走”三个字,就写出了永州百姓争先恐后、冒死捕蛇的情形。百姓惧怕原因即繁重的赋役。文章开篇即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衬托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毒”。

  第二部分从“有蒋氏者”到“又安敢毒邪”,是写捕蛇者自述悲惨遭遇,笔法曲折。是全文的重心。

  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但这是以他祖父、父亲的死于非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为代价的,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既然这样,好心的作者准备帮他解决困境。出人意料的是,蒋氏“大戚”,并“汪然出涕”,开始了沉痛的陈述。蒋氏的这番话大致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恢复他的赋役将会使他遭遇更大的不幸;二是蒋氏祖孙三代在这个地方居住长达六十年,亲眼看到同村的人因为缴纳赋税,背井离乡乃至十室九空,而只有自己因为捕蛇才得以侥幸生存下来;三是凶暴的官吏到乡下催租逼税时飞扬跋扈,到处叫嚣,到处骚扰,弄得鸡犬不宁;四是说自己愿意一年当中冒两次生命危险去换取其余时间的安乐。

  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结尾一段说:“余闻而愈悲”,比听蒋氏讲一家人的苦难时更加悲痛了.想到自己过去对孔子所说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还有所怀疑,现在从蒋氏所谈的情况看来,这话是可信的。谁知道赋税对人民的毒害竟比毒蛇还要严重呢!于是写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为的是让那些观察民俗的人知道苛重的赋税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全文这叙述边议论间或抒情的写法中,最后这一番议论.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说“苛政猛于虎”强调的是一个“猛”字,那么本文就紧扣一个“毒”字,既写了蛇毒,又写了赋毒。并且以前者衬托后者。得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结论。

  本文在写作手法方面,除了对比、衬托的大量运用及卒章点明主题外,对蒋氏这一个人物的描绘也是极富特色的。特别是他不愿意丢掉犯死捕蛇这一差使的大段申述,讲得是既有具体事实,又有确切数字;既有所闻所见,又有个人切身感受;既有祖祖辈辈的经历,又有此时此刻的想法;既讲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诉说了乡邻们的苦难:不仅使人看到了一幅统治者横征暴敛下的社会生活图景,也让人感到此人的音容体貌宛在眼前,有血有肉,生动传神。

  全文处处运用对比:捕蛇者与纳税的对比, 捕蛇者的危险与纳税之沉重的对比,捕蛇者与不捕蛇者(蒋氏与乡邻)的对比——六十年来存亡的对比,悍吏来吾乡是我和乡邻受扰的情况,一年受死亡威胁的次数和即使死于捕蛇也已死于乡邻之后等情况。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赋敛毒于蛇”这一中心。

  文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有力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自己坚持改革的愿望。

参考资料:
1、 刘旭.《柳宗元艺术探赏》.《文学教育》.2015(11):86
2、 江建高,《贬时弊与抒孤愤——柳宗元寓言散文略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9(9):6-8
3、 徐应佩、周溶泉.《的艺术构思》.《齐鲁学刊》.1978(4):72-74

shézhěshuō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yǒngzhōuzhīchǎnshé hēizhìérbáizhāng chùcǎojìn nièrén zhīzhě ránérzhīwéiěr fēng luánwǎn lòu  shāsānchóng shǐtàiwángmìngzhī suìèr yǒunéngzhīzhě dàng yǒngzhīrénzhēngbēnzǒuyān 

    yǒujiǎngshìzhě zhuānsānshì wènzhī yuē  shì shì jīnwéizhīshíèrnián zhěshuò  yánzhīmàoruòshènzhě bēizhī qiěyuē  ruòzhī jiānggàoshìzhě gēngruò ruò   jiǎngshì wāngránchū yuē  jūnjiāngāiérshēngzhī zhīxìng wèiruòxìngzhīshèn xiàngwéi jiǔbìng shìsānshìshìxiāng jīnliùshísuì érxiānglínzhīshēng dānzhīchū jiézhī háoérzhuǎn érdùn chùfēng fànhánshǔ  wǎngwǎngérzhě xiāngjiè nǎngzhě jīnshìshíyān zhě jīnshìshíèrsānyān shíèrniánzhě jīnshìshíyān fēiěr érshécún hànzhīláixiāng jiàoxiāodōng西 huīnánběi huáránérhàizhě suīgǒuníngyān xúnxúnér shìfǒu érshéshàngcún chíránér jǐnzhī shíérxiànyān tuì退érgānzhīyǒu jìnchǐ齿 gàisuìzhīfànzhěèryān ér ruòxiānglínzhīdàndànyǒushìzāi jīnsuī xiānglínzhīhòu yòuāngǎn  

    wénérbēi kǒngyuē  zhèngměng  chángshì jīnjiǎngshìguānzhī yóuxìn  shúzhīliǎnzhīyǒushènshìshézhě wéizhīshuō guānrénfēngzhěyān 

     érdùnzuò è饿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席帽¹聊萧²,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³客舍。九月满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jiù)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译文:我带着遮阳的帽子,略显萧瑟,偶然从信陵祠堂下面经过。眼中含着泪水,荒凉的台阶上落满枯败的叶子,留宿河南开封。九月的大风把帽子吹得随风飘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飘洒屋瓦之上。乌桕树的叶子经秋霜而红,叶子散乱状朝着破烂的墙边伸展。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开封。¹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种遮阳帽,以藤席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缘,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随身”指辛勤求取功名。²聊萧:冷落、萧瑟。³东京:指开封。开封战国时为魏国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号东京。⁴满风:大风。⁵落帽:晋孟嘉在九月九日随桓温游龙山,风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觉,桓温命孙盟作文嘲嘉。⁶飘瓦:飘洒屋瓦之上。⁷桕:即乌桕树,叶经秋霜而红。⁸离披:散乱状。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¹牵惹。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我讵(jù)²不如毛薛辈³,君宁甘与原尝。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译文:过去的事情和现在的事情交织在一起,十分诧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牵连。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会给我留下怜爱的余地。难道我还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吗?信陵君难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尝君低一等吗?感慨侯嬴,泪水尽情流淌也觉得不够悲伤。
注释:¹从:因此。²讵:难道。³毛薛辈:指信陵君门客毛公、薛公。⁴宁:难道。⁵原尝:指与信陵君齐名的平原君、孟尝君。⁶亚:次一等。⁷侯嬴:战国时魏人。此处作者亦以侯嬴自况。⁸如铅泻:泪水尽情流淌。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这里词人以“席帽”特指郁郁不得志的落第身份。“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客”字承上文“偶”字,表明诗人浪迹于此,落拓不遇,目睹信陵君祠,越发感念先贤已往了。遥想当年的信陵君,风姿超妙,声名久远,难怪后代无数失意文人每当追怀这位先贤时,都充满向往之情。而今自己亦落魄江湖,不仅再也遇不到信陵君这样礼贤下士的恩主。信陵君的祠堂业已荒凉萧瑟,尤其叫人感到世事的衰败, 每况愈下,忍不住悲慨。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上句用孟嘉的典故来映衬自己的孤独。下句写凄风苦雨给自己带来的悲怨。落帽用孟嘉典故。作者隐以孟嘉的文采风流、雅量高致自拟,照应前文之“席帽聊萧”,亦为后文伏笔。这本来是一段无关宏旨的遗文佚事,但在孤独的诗人看来,他们终究还有臣僚相得之乐,而自己却只能引古为友,自然伤感。怀此悲戚,再看那斜风细雨,也仿佛染上了悲凉的色彩了。“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歇片二句勾画出断井残垣的颓景,更衬出了落寞幽寂的心绪。

  下片从这满目荒凉的景物中生发感慨,直抒胸臆。“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这里著一“惹”字颇含怨气。正像王维埋怨杨花:“杨花惹暮春。”李贺埋怨竹木:“古竹老梢惹碧云。”温庭筠埋怨细雨:“九重细雨惹春色。”这首词也埋怨这古今憾事,更埋怨这荒漠景致。那个“惹”字给毫无感知的自然物象点染增色,赋以生机。“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假使信陵君在世,假使自己生逢其时,自己一定会为信陵君所荐举,所重用。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假设之词,自负之余又不免生出无限悲哀。一则感叹世无知己,天下昏庸之辈把持朝政;二则悲惋生不逢时,没有施展才干的机遇。唯有自庸之辈把持朝政,唯有自信过甚,才会有这样的自悲。面对着严酷的现实,词人只能用一个假设词。“倘’’字来表示自己的美好愿望以及这愿望根本就不能实现的悲哀。“我讵不如毛薜辈,君宁甘与原尝亚?”词人坚信自己的才能绝不会低于毛薜三人,倘能辅佐信陵君,他不甘居平原君和孟尝君之后。可惜的是这种自负与上文一样。亦毫无现实基础,故只能用一个疑问词“讵”字来表示知遇的难得。虽则难得,但毕竟还是有人得到过这种知遇,于是词人以侯赢为例收结全篇。“叹侯赢,老泪苦无多,如铅泻。”“如铅泻”三字形象地状绘了侯赢为这种礼遇而感激涕零的神态。侯赢老泪如铅,是为感激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而词人的信陵君不知道在哪里呢,这正是全篇反复咏叹的真实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鼎立,列国纷争。急遽变化的社会现实渐渐深刻地启悟了各国君主:诸侯国之间的抗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各诸侯国集思广议,延揽人才, “士”的阶层日益扩大, “士”的地位日益提高,终于形成了“百家争鸣”和“处士横议”的局面。不无遗憾的是,这段充满浪漫色彩的时代早已成为后人企慕怀念的历史而一去不复返了。词人为此深感悲哀,于是用“席帽”“荒台”“细雨”等物象,渲染出一个凄凉荒索的境界,自伤不逢其时,不得其主,从而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情绪。

参考资料:
1、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803页

mǎnjiānghóng··qiūjīngxìnlíngjūn--chénwéisōng

màoliáoxiāoǒujīngguòxìnlíngxiàzhèngmǎnhuāngtáibàidōngjīngshějiǔyuèjīngfēngjiāngluòmàobànlángshípiāojiùchūhóngpiānxiànghuàiqiángbiān

jīnshìkānbēichàshēnshìhèncóngqiāntǎngjūnérréngzàidìngliánmáoxuēbèijūnnínggānyuánchángtànhóuyínglǎolèiduōqiānxiè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¹记州民。
译文:在兰陵做官已经成为了过去,因为给沈康讲当地风俗习惯记起了当时州民情况。
注释:¹瑶俗:风俗习惯。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沟塍(chéng)¹半废田畴薄²,厨传相仍³市井贫。
译文:当地沟渠、田埂已经荒废,土地贫瘠,供应过客食宿的旅店热闹繁华,街市却是贫瘠冷清。
注释:¹沟塍:沟渠,田埂。²薄:土地不肥沃。³相仍:连续不断。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常恐劳人轻白屋¹,忽逢佳士得朱轮²
译文:常常担心劳苦之人连茅屋都没有,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上任的好消息。
注释:¹白屋:茅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²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用朱红漆轮,故称。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译文:热情周到欢迎你上任,但内心又有离别的惆怅,常州荆溪的风景最值得回忆。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城上风光莺(yīng)¹乱,城下烟波春拍岸²。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译文: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城下碧波荡漾,波涛拍打着堤岸。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我泪眼迷蒙已是愁肠寸断。
注释:¹莺语:黄莺婉转鸣叫好似低语。²拍岸:拍打堤岸。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渐觉 一作:渐变;鸾镜 一作:鸾鉴)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luán)¹朱颜²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³,今日芳尊惟恐浅。
译文: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面对鸾镜惊讶昔日年轻容颜已改。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饮酒,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注释:¹鸾镜:镜子。古有“鸾睹镜中影则悲”的说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镜子称为“鸾镜”。²朱颜:这里指年轻的时候。³芳尊:盛满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此词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全词上片伤春,下片写人,词中“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此词写得“词极凄婉”,处处流露出一种垂暮之感。

  词在上片前两句写景,意思只是说,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的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因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宾夺主在毛病。

  另外,作者对景物描写这样处理,仍有一番匠心在。首先,这两句是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描绘春景,这就给人以动的感觉。其次,又斟酌字句,使两句中的听觉与视觉形成对比,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扰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有一段颇有见地的话:“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不经意而经意,易;经意而不经意,难。”钱惟演的这两句正是进入了“经意而不经意”的境界。

  下面两句开始抒情,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我则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用芳草来比喻忧愁的词作很多,如“芳草年年与恨长”(冯延巳《南乡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些句子都比钱惟演的来得深婉,但同时又都没有他来得凄婉。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这两句是由上面两句对春色的描写直接引发的,由景入情,并且突作“变徵之声”,把词推向高潮,中间的过渡是很自然的。

  下面的前两句仍是抒情,这比上片更为细腻,“情怀渐觉成衰晚”,并不是虚写,而是有着充实的内容。钱惟演宦海沉浮几十年,能够“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见欧阳修《归田录》),靠的就是刘太后,因此,刘太后的死,对钱惟演确实是致命的一击。一贬汉东,永无出头之日,这对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钱惟演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当时的情怀可想而知。“鸾镜朱颜惊暗换”,亦徐干《室思》诗“郁结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来。人不能自见其面,说是镜里面而始惊,亦颇入情。这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收得极有分量,使整首词境界全出。用酒浇愁是一个用滥了的主题,但这是运用得却颇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形成强烈对照,写得直率。以全篇结构来看,这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使得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后“点睛”,形成所谓“警策句”,使整首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有人曾经把这两句同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加以比较,认为宋祁的两句更为委婉(见杨慎《诗品》)。这固然有些道理,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宋祁是着意在赏春,尽管也流露出一点“人生易老”的感伤情绪。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明快的。而钱惟演则是在因春伤情,整首词所抒发的是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从这点说,两者各得其妙。其实,词写得委婉也好,直露也好,关键在于一个“真”字。“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蕙风词话》卷一)这是极有见地的议论。

  这首遣怀之作,在遣词造句上却未脱尽粉气,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等,颇有几分像“妇人之语”实际上它只是抒写作者的政治失意的感伤而已,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一般特征。

参考资料:
1、 陈允吉 胡中行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294-295页 .

lóuchūn ·chéngshàngfēngguāngyīngluàn

qiánwéiyǎn sòngdài 

chéngshàngfēngguāngyīngluàn chéngxiàyānchūnpāiàn 绿yángfāngcǎoshíxiū lèiyǎnchóuchángxiānduàn 
qínghuái怀jiànjuéchéngshuāiwǎn luánjìngzhūyánjīngànhuàn niánduōbìngyànfāngzūn jīnfāngzūnwéikǒngqiǎn  (jiànjuézuò jiànbiàn luánjìngzuò :luánjiàn )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燕子将¹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译文:雌燕带着小燕齐飞,喃喃细语,才知夏已深;庭院里几棵槐树,越来越浓密。
注释:¹将:携,带。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译文:一场雨后,西窗外的芭蕉展尽数尺心,却没有人看见。

  这首诗描写的是盛夏的景色。燕语呢喃,雏燕乍飞;幽静的庭院里,槐树的绿荫渐见浓密。一阵雨过,西窗下的芭蕉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又长大了许多。这些本都是夏天里的寻常景物,经过诗人的一番描绘,立刻透出勃勃生机,显现出大自然的魅力。

  人们通常将燕子看做是春天的使者。它常常给江南的人们带来春天的信息。如今它生了雏燕,“将雏”教飞,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已是盛夏时节。诗人用呢喃的燕语声,衬出一幅幽静的夏景;这跟南朝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刀以噪显静是同样的手法。如果说,这句点明了季节;那么,下句便接着点明了地点——扎在庭院中。上句以燕语写声,下句以槐阴写色。有声有色,诗的意境就变得更为鲜明。

  后两句镜头一转,换了场景:人迹罕至,“一雨无人见”,而芭蕉竟长了数尺,使这幽静的环境悄悄起了变化,让作者在沉闷的现实生活中见到生机和希望,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钱钟书《宋诗选注》在“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下注释说:“等于‘一雨,西窗芭蕉展尽数尺心,无人见。’这种形式上是一句而按文法和意义说起来难加标点符号的例子,旧诗里常见。”这种句式能产生一种断而复续或若断若续的流动感,且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65-766

shìèrshǒu ·

wāngzǎo sòngdài 

yànjiāngchúxiàshēn 绿huáitíngyuànduōyīn 
西chuāngrénjiàn zhǎnjìnjiāoshùchǐ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