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马趋程晚,冲风雪满衣。
城荒更鼓暗,市冷吏民稀。
乌垒兵初起,河桥客未归。
北行殊未已,拜檄寸心违。
羸马趋程晚,冲风雪满衣。
城荒更鼓暗,市冷吏民稀。
乌垒兵初起,河桥客未归。
北行殊未已,拜檄寸心违。
李复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 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¹,留得一钱何足赖²
译文:有位诗人穷不可奈,借辆车子搬家却无物可载。恰如杜甫袋里还有一文钱,买了咸盐却买不上青菜。
注释:¹“借车”句:孟郊《移居》诗:“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²“留得”句:杜甫《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晚年更似杜陵翁¹,右臂虽存耳先聩(kuì)²
译文:我如今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好耳朵已聋。
注释:¹杜陵翁:指杜甫,号杜陵野老。²聩:聋。
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
人将蚁动作牛斗¹,更觉风雷真一噫(yì)²
译文:现在有人把蚂蚁爬行当作牛斗,我把惊雷闪电只当作耳边风。
注释:¹“人将”句:《晋书·殷仲堪传》载,殷仲堪的父亲曾患过一种奇怪的耳病,听到床下的蚂蚁动,以为是牛斗。²噫:叹息。
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
闻尘扫尽根性空¹,不须更枕清流派。
译文:自觉近来已经变作超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用不着像孙楚那样去“枕流漱石”,人间祸福都是流水行云。
注释:¹“闻尘”句: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又进一步把这些器官的感觉称为“六尘”。譬如耳朵是“根”,听觉(闻)就是“尘”。闻尘扫尽,便是失去听觉,根性空,便是耳朵这个器官等于无用。
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
大朴初散失浑沌(dùn),六凿相攘(rǎng)¹更胜坏。
译文:倏忽当初本是一片好心,见到浑沌没有五宫十分可怜。他用七天帮助浑沌凿成七窍,七窍凿成,浑沌便一命归天。
注释:¹攘:侵犯,这里指存在。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
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¹不停诗有债。
译文:饮酒赋诗本是图个痛快酒后狂言,神仙见怪。人生识字便开始糊涂,写出了诗文都要还债。
注释:¹口业:佛教语,指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这里喻祸从口出。
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
君知五蕴(yùn)¹皆是贼,人生一病²今先差。
译文:佛家把“五蕴”当作罪恶根源,我已经耳聋该可以稍稍心安。
注释:¹五蕴:佛家把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五蕴皆是贼”和“六凿相攘”意思相同。²人生一病:指听觉。差:通瘥,病愈。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
译文:可惜佛门道行我没有修成,不见不闻还是心烦意乱!
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今君疑更特佯(yáng)¹聋,故作嘲诗穷险怪。
译文:朋友说我作哑装聋,故作怪涛竭尽讥讽之能。
注释:¹佯:假装。
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
须防额痒出三耳¹,莫放笔端风雨快。
译文:劝我不要自作聪明多说话,防止有一天耳朵长上头顶。
注释:¹额痒出三耳:隋朝传说,有个叫张审通的秀才,夜间睡梦中在冥府任记录。一次,冥官为了奖励他,在他额头上也安上一只耳朵。审通醒来后,觉得额头发痒,转瞬间果真涌出一只耳朵,比原来的听觉更灵。于是一时传为奇事,称他是“三耳秀才”。但是这只耳朵有如鸡冠,顶在额头上,有损美观。

  诗的开头先从孟郊《移居》诗说起,因为他自己也正在“移居”(由徐州到湖州)。移居显得如此清贫,于是他又很自然地联想起杜甫的“留得一钱看”这句自慰兼自嘲的话。下两句转入耳聋。杜甫的另两句诗:“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左耳聋。”若只从字面上寻找,对得上号的仅是耳聋,可是,他引这两句杜诗,是想从整个精神上合拍,只有这样,典才用活。“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这些,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牢骚块垒。

  下面便是正面入题,用亦庄亦谐的口气发表议论。他说:一般人总是那么提心吊胆,那么战战兢兢,我才不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人家把蚂蚁之动看作牛斗,当成风雷,他听来不过是一声唉罢了。他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听,“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患得患失之情,在他思想上已一扫而空,他已不必像古人那段“枕流洗耳”了。诗人这些话是有针对性的,因为自从他离开朝廷之后,多年来忧谗畏讥,不见不闻,反倒觉得洁净。

  接着,他又深一层抒发感慨说:“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一个人若是能浑浑沌沌就好了,一有知识,便有忧患,所谓“人生识字忧患始”,知识愈多,必愈加敏感,这就更坏事了,纷纷扰扰,等于酒后生风,眼花缭乱,会惹下很多“口业”。这里,还同时提到“诗债”,很像是针对“乌台诗案”的谶语,但实际上诗人是不可能预知的。

  再下面,他的感慨愈旋愈深,索性倾吐出内心的真情。他说:“君知五蕴皆是贼。”对事物的敏感于已有害,幸而他已耳聋,“人生一病今先差”,尽可不闻不问了。但是,他关注时政的心还在,一切不闻不问的努力还是会化为徒劳,所以“不见不闻还是碍”,诗人欲求超脱、终究不能超脱的心情至此和盘托出。

  诗写到这里,意思已完全说清了。但为了让诗人自己和对方都轻松一下,他又强颜为笑,想用几句诙谐话遮盖住刚才所触及的衷曲。“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意思是:你心疑我是装聋,所以写出这样险怪的诗来作调侃,可是,你须明白,你这种过分的聪明,会使你自己受到上天的戏弄,成了“三耳秀才”。

  这首诗,恰好总结了诗人在“乌台诗案”之前一段时间内的思想情绪:他忧谗畏讥,却又过于“托大”,此时还是“我觉风雷真一噫”,到乌台诗案之时,只能“魂惊汤火命如鸡”(系于狱中所作)了。他经此打击,创巨痛深,所以在“诗案”以后,诗作的风格上以至手法上都有改变,由刘禹锡那样的喜好讽刺,转而为白居易式的旷达、陶渊明式的恬适——一句话,不再那么天真了。

  天真,坦率,是诗人的本性,却又是他的苦难根源。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7-400

yùnqíntàijiàněrlóng--shì

jūnjiànshīrénjièchēzàiliúqiánlài

wǎnniángèngshìlíngwēngyòusuīcúněrxiānkuì

rénjiāngdòngzuòniúdòujuéfēngléizhēn

wénchénsǎojǐngēnxìngkōnggèngzhěnqīngliúpài

chūsànshīhúndùnliùzáoxiāngrǎnggèngshènghuài

yǎnhuāluànzhuìjiǔshēngfēngkǒutíngshīyǒuzhài

jūnzhīyùnjiēshìzéirénshēngbìngjīnxiānchà

dànkǒngxīnzhōngwèilejiànwénháishìài

jīnjūnyánglóngzuòcháoshīqióngxiǎnguài

fángéyǎngchūsāněrfàngduānfēngkuài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泥牛¹(biān)散六街尘,生菜²挑来叶叶春。
译文:泥牛被彩鞭打得粉碎,街上到处都是灰尘。吃着装满春饼、生菜的春盘,春暖花开,枝条上的片片树叶焕发着勃勃生机。
注释:¹泥牛: 是用泥土做的牛,或用竹木扎成牛的样子,外面用泥糊上。立春时,把这种泥牛搬运到繁华的闹市口,让人们用鞭子抽打泥牛,象征着春耕的起始。众人鞭打泥牛,越碎越好,尘土飞扬,弥漫六街。²生菜:唐宋时,立春之日有食春饼、生菜的风俗,春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即称为春盘。诗中的生菜,代指春盘。有咬春、尝鲜、迎新的意思。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译文:冬天的积雪渐渐消融,微风徐徐吹来,已无冬日里刺骨的寒意,变得和软温柔。梅花也已经谢了,柳条开始长出了嫩芽。

  泥牛鞭散六街尘。“泥牛”即春牛,旧时打春仪式上所用的土牛。在立春前一日,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丰收。“六街”指唐宋京都宫门外左右边各三条的中心大街,后来泛指京城的大街和闹市。立春日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于芒神土牛前,在正午时举行隆重的打牛仪式,吏民击鼓,由官员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有的是用棍子打,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在诗中,我们的劳动人民硬是把一头庞大的“泥牛”抽打成了弥漫街道的尘土,可见他们对春天是如何的充满了期待啊。

  生菜挑来叶叶春。旧时习俗在立春日做春饼、生菜,称之为“春盘”。吃着美食,春暖花开,枝条上的片片树叶焕发着勃勃生机,春天真的来了,所以说“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春天来了,冰雪融化,风儿也不在夹杂着烈列寒气,而是变得温柔起来,“吹面不寒杨柳风”,

  梅花合让柳条新。合,应当,理所当然;让,谦让,闪避。古谚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说法,柳树是最早知道春天的,柳树也是属于春天的。“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属于已经过去的严冬,面对春天款款的脚步,梅花还是悄然避让,把这生机盎然的春天拱手让给绿意盈盈的柳树吧。鞭春:打掉身上懒惰,望来年勤奋努力。在祈福祭祀的活动完成后,迎春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打春牛,就开始了。打春牛即鞭春,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打春是春耕开始,打春把鞭打在牛身上、目的是打掉人身上的懒惰,望来年勤奋努力耕作,喜获丰收,这也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刘孝昌描述到,古时在司仪执事的主持下,知县率春官下属及乡绅人等,先围绕春牛一周,再由知县或春官执春鞭,猛抽春牛,边打边高声唱:“一打春牛头,国泰民安;二打春牛腰,风顺雨顺;三打春牛尾,五谷丰登。”

  古时候劳动人民每到立春时节,就要举行“打春牛”习俗,又称为“鞭春”。所谓的“春牛”,又称“土牛”,也就是这首诗中的“泥牛”,是用土、芦苇或纸做成。在立春前一天,百姓设坛祭祀,抽着彩鞭赶着“春牛”回到县衙门,县衙设好酒水以作供奉。老百姓则牵着“春牛”载歌载舞,祈求丰收。立春日正午时分,县衙官员要手执红绿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后交给属吏与农民轮流鞭打,把“牛”打得越碎越好,代表来年丰收。

chūn

wáng sòngdài 

niúbiānsànliùjiēchén shēngcàitiāoláichūn 
cóngxuěxiāofēngruǎn méihuāràngliǔtiáoxīn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雪胔(zì)¹白骨满疆场²,万死孤忠未肯降。
译文:死尸和白骨铺满了疆场,他们都是不肯投降清朝的忠义之士。
注释:¹胔:腐肉。²疆场:战场。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¹
译文:我想告诉行人:请你路过时不要掩鼻,你虽然活着,但又哪里能和死去的人相比呢?
注释:¹死人香:指死人气节高尚,可以留芳。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江阴城被屠惨状,热烈歌颂了那些不屈的英雄。后二句讥刺偷生者,似有所指,在对比中进一步衬托出了那些英雄的高尚和伟大。这首诗篇幅短小,语句通俗口语化,于简练中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

  首句直观地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极为悲壮的战斗场面。战场上堆满尸体,城陷后又尸遍街卷,血淌池井。一幅战后惨景图,令人目不忍睹,也绘出了战斗的激烈残酷,点明了抗清卫城所付出的代价之大。惨象不掩英勇本色。在清兵进逼的危急形势下,江阴人民在典史带领下奋起抗击,固守县城81天,杀死清兵7万5千余人。虽后终遭屠城,但他们已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印征了以死抗争的决心,换取了显赫的战绩。

  次句“万死孤忠未肯降",就热烈赞扬了江阴官兵忠君爱国、万众一心,保卫家乡至死不降的英勇精神和无畏气概。“万死”照应了首句的“满”字, “孤忠”暗示了抵抗的无外来救援和寡不敌众,“万死孤忠”与“未肯降”的对衬,突出了江阴民众誓死守城、视死如归的坚毅志向和豪迈壮举。这也都为全诗末字的赞语“香”作了充分有力的铺设。

  最后,江阴女子以寄语行人的口吻,高度评价了江阴人民在抗清斗争中的业绩,由衷讴歌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深情地抒发了对战死者的崇敬之意和引以为豪之感。壮士的雪胔白骨虽然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令人作呕窒息。但是他们乃为抗清而战,为守城而死,故虽臭犹香,他们的高尚气节将流芳百世。“活人不及死人香”作为全诗的结句,表示了作者心底的由衷赞叹,也把江阴抗清卫城之战的荣光载入了史册。

  这首题于城墙的诗,篇幅短小,语句通俗口语化,于简练中勾勒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于朴实中寄寓人民深深的哀思和颂扬。

参考资料:
1、 郑光仪.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6月:1454-1455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携玉手¹²同车³,比上云阁飞除
译文:牵着如玉般的手满心欢喜的与你同车而行,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
注释:¹玉手:洁白温润如玉的手。多指女手。²喜:喜好。喜欢。³车:马车。根据诗韵应读‘居’音。⁴比上:比肩登上。⁵云阁:阁名。秦二世胡亥建。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⁶飞除:飞架的陛阶。高陛。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钓台¹(jiǎn)²清虚³,池塘灵沼除娱
译文:水边钓鱼台静静矗立,池塘中水波荡漾你我慢游其中欢心娱悦。
注释:¹钓台:钓鱼台。为钓鱼而设在水边的台子。²蹇产:亦作“蹇滻”“蹇嵼”。艰难困顿。形容高而盘曲。郁结,不顺畅。³清虚:清净虚无,清净空虚。⁴灵沼:灵验的沼泽。池沼的美称。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⁵除娱:除以娱乐。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仰泛¹龙舟²绿波³,俯擢(zhuó)神草枝柯
译文:龙形的大船泛于碧水之间,你俯身摘取水中的芙蓉茎叶。
注释:¹仰泛:仰面漂浮。²龙舟:龙形的大船。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³绿波:绿色的水波。⁴俯擢:俯身拔取。⁵神草:灵草,仙草。⁶枝柯:枝条。枝,树的细枝条。柯,树木的粗枝。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想彼¹(fú)²洛河³,退咏汉女湘娥。
译文:不知不觉想到洛水中的神女,感叹吟咏诗中汉水之畔的游女和苍梧之渊的湘妃。
注释:¹想彼:想那。²宓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³洛河: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在河南偃师境内与伊河并流,亦称为伊洛河。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⁴退咏:退让吟咏。退下吟咏。⁵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

qièbáomìngxíng··--cáozhí

xiéshǒutóngchēshàngyúnfēichú

diàotáijiǎnchǎnqīngchítánglíngzhǎo

yǎngfànlóngzhōu绿zhuóshéncǎozhī

xiǎngfēiluò退tuìyǒnghànxiāngé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是咏物诗的至境。丘浚作诗主张自然成文,反对用奇语异辞,认为“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答友人论诗》)。所以,他的诗大都写得自然清新,颇多天机自动天籁自鸣机趣。他的咏物诗也大多是“眼前景物口头语”的自然流露,并不刻意追求寄托,只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托物寄兴,借景言情,似无寄托而寄托遥深,更是精彩绝妙,不同凡响。

  这首诗作意与作者的《咏荔枝》诗同一机杼,正确理解全诗旨意的关键,也在于对“可怜”一句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此句与“可怜生处是天涯”句的句法相同,用意也一样,“可怜”在这里也该作可爱解。意思是说不到重阳,海南菊花就开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不屑为应时而开供人观赏。这样理解,才契合实际情况与诗人精神。海南四季如春,花儿四季开放,不受节侯限制。诗人对此深有体会,称誉海南岛是四季春香的花岛,说:“海岛三千余里地,花朝二十四番风”,处处“春光晓色四时同”(《花岛春香》)。菊花反季节开放,正是四季如春的花岛春香的典型特征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对海南菊花反季节开放的动人景象的深情赞颂,热情讴歌了海南人民不趋时不媚俗的高洁品格和高贵情操。

  咏物诗妙在神与物游,情与景谐,在不离不即之间使形似与神似浑然天成完美结合。丘浚的《咏菊》诗就是这样的杰作。

yǒng--qiūjùn

qiǎnhóngdànbáijiānshēnhuángxīnzhuāngzhènzhènxiāng

xiànzhītóuhǎoyánliánkāiwèizhòngy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