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行官树昼阴浓,吏散长廊退食钟。忽见飞来杨柳絮,始知春色八分空。
两行官树昼阴浓,吏散长廊退食钟。忽见飞来杨柳絮,始知春色八分空。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明月黄河夜,寒沙¹似战场。
译文:月光下黄河横躺,月光下战场似的黄沙漫漫。
注释:¹寒沙:寒冷的沙滩。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奔流聒(guō)¹地响,平野²到天荒³
译文:轰隆隆的奔流翻腾不息,荒野伸向无尽的远方。
注释:¹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²平野:平坦的旷野。³天荒:极言空间无尽或历时久远。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吴会¹书难聒,燕台²路正长。
译文: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
注释:¹吴会:吴地的会稽,即作者故乡。²燕台:指燕京,今北京。明朝的京城。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译文: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一二句以写意笔法挥洒出一幅幽美壮阔的黄河月夜图。“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首句应题而起,点明时间地点,用语平淡无奇,如随口吟出,却神完气清,境界浑然,可谓发兴高远。诗人伫立月下,凝神遥望,但见黄河东去,没入苍茫夜色之中;沿河两岸,铺展着一片沙滩,由于月光映照,沙滩显得格外空阔绵远,冷寂凄凉。眼前景象激起诗人沉思遐想,“似战场”,则表明思之所向。寥寥三字,突兀而来,挟带着深沉的叹息,表达出诗人对国事时局的忧虑,隐隐透出一片报国之意。

  三四句从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渲染水流的气势。“奔流”句承上联“黄河”,奔流”一词在此有二用:一是以“奔”之“流”指代黄河,从而避免字面重复;二是状水势的湍急迅猛,道出黄河的特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其景象已经十分壮观,再加之声音动地,就更令人心惊魄动,望河兴叹了。“平野”句承上文“寒沙”,描绘大河两岸辽阔而苍凉的景象。平坦如砥的原野向四方延展,广大荒远,似与天接,尤其在星月辉映的夜里,更给人以浩茫无垠的感觉。 这一联看似纯写景物,其实也融会着深沉的情思。那奔腾不息的河水,震天动地的水声,像金戈铁马,千军突进,似乎激起诗人心潮的波荡、轰鸣;那连接着远天的广漠原野,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闪现着王朝兴衰、逐鹿争战的情景,牵动着诗人的神经。二句中,有动景有静景,有物象有心声,动静相配,心与物合,极富于神韵。

  五六句写作者面对喧嚣的黄河发出的感叹。刘勰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王夫之也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姜斋诗话》)正是由于眼前奔腾喧嚣的黄河,似战场的寒沙平野,刺激着诗人的感官,触发他对时局和社会人生的思考,才使他慨然发出“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的感叹。“燕台路”,指作者进身受任、报国建功之路。“书难达”,见离乡之遥远;“路正长”,言前途之渺茫,真切表露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和忧国伤事之情。有家难归,有国难投,举步维艰,诗人的境遇可算是困窘到极点了。此二句直抒胸臆,全是写情,但透过诗句表层,南国的辽远,北野的苍茫和诗人南顾北望、引颈长叹的情态都鲜明可见。这种寓景于情的写法,丰富了情感的内涵,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七八句写作者对自己长期漂泊感到伤感。“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漂泊已非一日,然而还得飘流下去。难以名状的悲哀涌上心头,诗人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沉重的语调中。充满夙志难酬的怨愤和无可奈何的伤感。全诗在哀叹中结束,留下深厚的余味让人品尝。

  全诗由写景入手,从视觉、听觉的感受中展示黄河夜景,动静相映成趣,既衬托出心境的凄清,心潮的激烈,又触发起对自己处境的联想。“书难达”、“路正长”语意双关,怅叹深重,既透露出怀乡却难归的无奈,也暗示了仕进目的的不易达到。作者还由此宕开一步,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久客异乡之心竟“麻木”不辨,反衬出乡情的深挚。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质朴简炼的语言,浅近率直的方式抒发游子的复杂感情,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475

huáng--liúfāng

míngyuèhuánghánshāshìzhànchǎng

bēnliúguāxiǎngpíngdàotiānhuāng

huìshūnányàntáizhèngzhǎng

nánérshǎowèibiànshìxiāng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¹
译文:胡人吹奏着玉笛,大都是秦地的音声。
注释:¹秦声:秦地之乐吴。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十月吴山晓,梅花¹落敬亭²
译文:十月吴山的清晓,一曲《梅花》落到敬亭。
注释:¹梅花:笛吴,亦称《梅花落》,属乐府之《横吹吴辞》。²敬亭:山名,在个安徽宣州市北。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愁闻出塞(sài)¹吴,泪满逐臣缨(yīng)
译文:愁苦中听到《出塞》的乐曲,泪水顿流,沾湿了我的帽缨。
注释:¹出塞:占乐府名,亦属《横吹吴辞》。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却望¹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译文:回头遥望那通往长安的大道,可叹我空怀着眷恋君主的衷情。
注释:¹却望:再望,回望。

  全诗即由观胡人吹笛,闻秦地之声,随寓而发眷恋宗国之情,或谓身在江海,而心存魏阙之意。

  全诗一二两句点题,叙写感慨的由来,是因为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闻国都所在的秦地之声,撩动了忧国之情,从而为下面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接下四句即写所闻所感。三四两句侧重叙事,“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地的山丘更为疏朗。经过这两句交代叙写,“观胡人吹笛”一事的情况,读者就了然于心了。五六两句侧重抒情,抒写闻笛的的感受。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古曲,自然会联想起当时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然而,自天宝三载遭谗被逐以来至今已近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之中,诗人眼看着国事日非,危机四伏,而自己却没有报国之路,作为被放逐的诗人来说他的心情是极其沉痛的。为此写出了“泪满逐臣缨”悲凉慷慨的诗句。更足以见诗人对国家的一腔忠愤。诗至此叙事抒情已经归结到了诗的主题。这就自然引出结尾两句的点睛之笔,“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起身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深感国都遥远,融景生情,流露出诗人一片眷恋人主的苦情!“恋主情”三字之前冠以“空怀”二字,写尽了诗人忧愤之深。

  全诗先点出“秦声”二字,继而写闻《出塞》曲以后的愁绪,最后归结到西望长安,空怀恋主之情。叙事抒情层次井然,结构完整。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于自然平淡之中又兼有一种苍凉激越的格调。所谓自然平淡,是从全诗的语言特点来说的。这首诗的语言既无夸张又无藻饰,诚是一派肺腑之言,所谓苍凉激越,是指诗句中寄寓的感情异常激烈。但是这种激烈的感情,又几经压抑,因而又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况味。应该说这种特点是和诗人忧思之深分不开的。李白的五言诗,在其全集中所占的分量并不少。许多人往往只注意诗人的七言古诗、七言乐府以及七言绝句,因为那些诗大都表现了诗人奔腾咆哮、豪迈飘逸的风格特点,但对于他的五言古诗论者却不多。其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阮亭《五言诗选凡例》中说:“唐五言古诗凡数变,约而举之: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居易录》也指出:“唐五言诗,杜甫沉郁,多出变调。李白、韦应物超然复古,然李诗有古调,有唐调,要须分别观之。”前人的这种观点首先指出了李白继陈子昂“复古”的大旗,一反梁、陈宫掖之风。同时又指出李白的五古,有古调、有唐调,这就是说,李白所提倡的复古并不是一味地走回头路,而是在恢复从《诗经》到建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开拓,要求诗应该发自真情,真率自然,不因袭别人,不伪饰造作,创造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格调。由此可见,此诗既有“古调”,又有“唐调”,具有推陈出新的新诗风。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李白诗选讲: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06月第1版:278-281

guānrénchuī

bái tángdài 

rénchuī bànshìqínshēng 
shíyuèshānxiǎo méihuāluòjìngtíng 
chóuwénchūsài lèimǎnzhúchényīng 
quèwàngchángāndào kōnghuái怀liànzhǔqíng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¹
译文:天地开辟啊曹魏代汉,如同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芒。
注释:¹重光:重新见到光明。
遭逢际会,奉辞遐方。(奉辞 一作:毕力)
遭逢际会,奉辞¹遐方²
译文:陛下赐给我绝佳的机会啊,让我奉命前往辽东镇压叛乱。
注释:¹奉辞:奉君主之命。²遐方:远方。此句指奉命讨伐辽东。
将扫逋秽,还过故乡。
将扫逋秽¹,还过故乡。
译文:本次征讨路上也经过了我的家乡,我定当奉皇命扫除叛乱,拿下辽东。
注释:¹逋秽:贬称流寇。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
肃清万里,总齐八荒¹
译文:扫除万里江山的不臣之徒,整顿、治理这八荒之地。
注释:¹总齐八荒:意为整顿、治理所有的地方。“八荒”,犹言八方。
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告成归老,待罪¹舞阳²
译文:大功告成后我将请辞告老,在舞阳安稳度日。
注释:¹待罪:旧时官吏常怕因失职而获罪,使以待罪为自己供职的谦词。²舞阳:当时司马懿被封为舞阳侯。舞阳在今河南舞阳东南。

--

tiānkāiyuèzhòngguāngzāofénghuìfèngxiáfāngjiāngsǎohuìháiguòxiāng

qīngwànzǒnghuānggàochéngguīlǎodàizuìyáng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¹
译文:五只仙鹤从西北的天边,盘旋翱翔而来。
注释:¹凌太清:经过天空。凌,历经。太清,即天空。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
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¹名。
译文:绿色云彩上骑鹤的仙人自报家名:吾乃安期生。
注释:¹安期:即安期生,仙人名。《史记·封禅书》中说,方士李少君自言于海上见过安期生,给他吃过大枣,其大如瓜,居海上蓬莱仙山。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
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luán)(shēng)
译文:四个白玉般靓丽的小童,双双吹着紫色的鸾笙。
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
去影忽不见,回风¹送天声²
译文:突然间仙人消失,只有回旋的风留下了丝丝天籁之声。
注释:¹回风:回旋之风。²天声:巨响。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
译文:我待追问几句,他们已如流星,无影无踪。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
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¹
译文:我真想得到仙草灵药,人与天共老。
注释:¹倾:本意超越,这里指相匹。

fēng··西běilái--bái

西běiláifēifēilíngtàiqīng

xiānrén绿yúnshàngdàoānmíng

liǎngliǎngbáitóngshuāngchuīluánshēng

yǐngjiànhuífēngsòngtiānshēng

wènzhīpiāoránruòliúxīng

yuàncānjīnguāngcǎo寿shòutiānqīng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爱当垆¹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²,扫空眼底蓁筝。
译文:喜爱那对着酒垆的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轩轩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都来到四根琴弦上,在旧谱和新声里,包容的意味无尽无穷。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蓁筝之音也望尘莫及。
注释:¹当垆:对着酒垆。²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落红¹。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²乍雨初晴。
译文:花瓣飘落,天气微暖,认真地听乐师演奏。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夏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下了一会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
注释:¹落红:落花。²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作者对“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这两种曲调,两个意象特别敏感。即使在“天气暖犹轻”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心绪被琵琶女的“旧谱与新声”挑拨得愈发凄楚。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轻去。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听到曲终,“怀抱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昭君出塞是“去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弃妇”,张伯淳从中觅得了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的虚假热闹的“秦筝”之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春和”地烦人还是“群喧夜寂”地沙漠一片,有此琵琶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情”的“寄”字,“似醉还醒”的“想”字。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