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公出世使人惊,道眼看来却未曾。政尔雪峰千百众,澹然云水一孤僧。
此公出世使人惊,道眼看来却未曾。政尔雪峰千百众,澹然云水一孤僧。
不妨诗笔作佛事,已用茗瓯传祖灯。我老尚堪行脚在,因风为寄古崖藤。
不妨诗笔作佛事,已用茗瓯传祖灯。我老尚堪行脚在,因风为寄古崖藤。

kōnggōngzhǎnglǎochūzhùxuěfēngshūláijiànmíngwèizhǎngfèngchéngkōnggōngshíyànzuòshì--céng

gōngchūshì使shǐrénjīngdàoyǎnkànláiquèwèicéngzhèngěrxuěfēngqiānbǎizhòngdànrányúnshuǐsēng

fángshīzuòshìyòngmíngōuchuándēnglǎoshàngkānxíngjiǎozàiyīnfēngwèiténg

曾几

曾几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5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肩舆(yú)¹任所适,遇胜²(zhé)³留连。
译文:乘坐小轿任性而往,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
注释:¹肩舆:一种用人力抬扛的代步工具,用两根竹竿,中设软椅以坐人。²胜:美景。³辄:总是,就。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焚香引幽步,酌茗(míng¹开静筵(yán)²
译文: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尝香茗与素斋。
注释:¹酌茗:品茶。²静筵:指素斋。筵,酒席。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译文:蒙蒙细雨时作时停,清幽小窗更显妍丽。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盆山¹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译文:这里四面环山,如坐盆中,难见太阳,草木自生自长,苍然一片。
注释:¹盆山:指寺庙四面环山,如坐盆中。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忽登最高塔¹,眼界穷大千。
译文:登上寺内最高的塔,放眼观看大千世界。
注释:¹最高塔:指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biàn)¹照城郭,震泽²浮云天。
译文:卞山的影子映照在城郭上,太湖烟波浩渺,浮天无岸。
注释:¹卞峰:指卞山,在湖州西北十八里,接长兴界,为湖州之主山。²震泽:太湖。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深沉既可喜,旷(kuàng)¹亦所便。
译文:像卞山这样深厚沉静当然喜欢,也喜欢太湖吞吐云天,无所不容的旷荡气度。
注释:¹旷荡:旷达,大度。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幽寻未云毕,墟落¹生晚烟。
译文:游兴还没有结束,但村落中已经出现袅袅炊烟。
注释:¹墟落:村落。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归来记所历,耿(gěng)¹清不眠。
译文:归来后记下今天的游历,心中挂怀无法入眠。
注释:¹耿耿:心中挂怀的样子。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道人¹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译文:道潜也没有睡意,孤灯古佛,同参夜禅。
注释:¹道人:指僧人道潜,善诗,与苏轼、秦观为诗友.当时也在湖州。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0-401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谁向江头遗恨浓,碧波流不断,楚山重。柳烟和雨隔疏钟。黄昏后,罗幕更朦胧。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中。
桃李小园空,阿谁犹笑语,拾残红?珠帘卷尽夜来风。人不见,春在绿芜¹中。
注释:¹芜:众草丛生之处。
这首词通篇描写暮春景色,隐隐含露惜春之意,烟柳疏钟,碧波东流,风卷珠帘,桃李园空。转眼春色将尽,对此能无感触!全词清丽隽雅,委婉含蓄。
月高楼外柳花明,单衣怯露零。小桥灯影落残星,寒烟蘸水萍。
月高楼外柳花明,单衣怯露零¹。小桥灯影落残星,寒烟蘸(zhàn)水萍²
译文:月亮高悬在楼外的天空,皎洁的月光将杨柳、花草照得鲜明。衣裳单薄,耐不住夜晚的寒冷。小桥上闪烁的灯影陪伴着落入水中的星星,冷冷的烟雾笼罩着河中的浮萍。
注释:¹单衣怯露零:指衣裳单薄,耐不住夜晚的寒冷。²寒烟蘸水萍:水中的浮萍浸没在夜晚寒冷的烟雾中。
歌袖窄,舞环轻,梨花梦满城。落红啼鸟两无情,春愁添晓酲。
歌袖窄,舞环¹轻,梨花梦满城。落红啼鸟两无情,春愁添晓酲(chéng)²
译文:歌女窄窄的袖口将飘带一圈圈轻盈地舞动,梨花飘落纷飞梦幻般地洒满全城。花落凋零与杜鹃啼鸣这两样最是无情,它们出现就预示着春天踏上了归程,春天的愁绪都添注进清晨的酒醉之中。
注释:¹舞环:指歌女歌舞时所佩玉环。²春愁添晓酲:一春的忧愁还要添上清晨醉酒的苦痛。酲,病酒。
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
(fēng)¹晚花静,锦水²南山³影。
译文:枫树飘香,傍晚花草恬静,锦江水中,映出南山的倒影。
注释:¹枫香:枫树有脂而香。郭璞注《尔雅·释木》云:“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也。”²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省境内,因此水濯锦,锦彩鲜润,故称濯锦江。³南山:不详何山,当在锦江南岸。
惊石坠猿哀,竹云愁半岭。
惊石¹(zhuì)猿哀²,竹云³愁半岭。
译文:险石欲坠,野猿哀啼,半山竹云叫人发愁心惊。
注释:¹惊石:危险骇人的山石。²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诗“哀猿透却坠”句意。坠:一作“堕”。³竹云:一作“行云”。
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凉月石秋浦(pǔ)¹,玉沙粼(lín)²光。
译文:一轮寒月高挂在秋夜的江畔,照得晶莹的沙粒闪闪发光。
注释:¹秋浦:秋日的水滨。唐张九龄《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²粼粼:水流清澈貌;水石闪映貌。一作“鳞鳞”。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谁家红泪¹客,不忍过瞿(qú)²
译文:谁家的女子在这里哭泣,不忍辞别故土,走出瞿塘?
注释:¹红泪:美女的眼泪。²瞿塘: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四川省。

  诗题“蜀国弦”,是乐曲名。李贺诗中多次写到蜀国弦,如“拂袖风吹蜀国弦”(《牡丹种曲》),“蜀国弦中双凤语”(《听颖师琴歌》),均指乐曲,可证此诗所写是蜀国乐曲。

  头两句说,傍晚,在微风细浪的濯锦江边,枫树散播着浓郁的芳香。野花静静地沐浴在金色的夕晖之中。碧绿的锦江水,倒映着南山青苍静穆的影子。这幅自然风景幽雅秀丽,令人悠然神往。画面上没有声音,但隐约表现出一股轻柔清丽、闲静恬美的音乐旋律。诗人在开篇既没有点出演奏者,也没有交待弹拨的是何种乐器,甚至连题中的弦字也未提及,而是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用两幅形象鲜明的景物画面来描写音乐的情调和节奏,把读者一下子就引进美妙的音乐境界,感受到赏心悦耳,移情动志的音乐魅力。

  三、四句又展现出两幅自然景物画面。“坠猿哀”,用杜甫《泥功山》句意,写猿猴跳越山谷,坠落时发出哀啼。蜀地多猿,盛弘之《荆州记》云:“每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空岫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两句说:弦声由舒缓、轻柔、恬美忽而转为惊骇哀愁,好像高山危石,慑人魂魄,又似猿猱跃涧,坠谷哀鸣;听曲者的眼前还展现出绵延起伏的山岭,碧森森的竹林与雾濛濛的烟云在山半腰相绕,好象在互抒愁思。这一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时显露,诗人还用了带着强烈感情色彩的“惊”、“哀”、“愁”这几个字眼,渲声弦声,使人心惊胆颤、哀愁感伤的巨大艺术力量,暗示出弦乐曲调已发生了由低到高、由徐到疾、由轻柔婉转到激越紧张的骤变。

  五、六两句,诗人所描写的弦声又由刚转柔,形象地表现出一弯凉月,从清冷的秋浦之上冉冉升起,月光射入水中,照见水底白沙,粼粼有光的景象。凉月秋浦、清水白沙,弦声多么明净、凄清、幽冷!乐曲的旋律起伏回荡,倏忽变化,如波翻浪涌,姿态横生。

  收尾两句,诗人描绘乐声的手段又有变化,由前三联借自然景色状乐声转为以社会人事表声情。“红泪客”用了王子年《拾遗记》的一个典故:魏时女子薛灵芸和父母分别时依依不舍,泪下沾衣,途中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壶中泪凝如血。这两句说:弦声忽然又显得如泣如诉,好象传说中与家乡亲人离别的女子,泪落如雨,凝而为血,不愿越过蜀国的门户瞿塘峡。前三联用鲜明可视的物象直接描绘弦声,这一联以带着浓烈哀伤情思的事象诱人去联想弦声,表现的素材是不同的。比较起来,这一联的事象不如前三联的物象那么具体易感,但仍然可以想象得出,这支蜀国弦乐曲至此奏出了高潮——那瞿塘峡狂风的呼啸声和涡流的咆哮声,交织着女子呜咽悲哭之声,传达出一股强烈而缠绵的恋乡之情,摇撼着读者的耳鼓,叩击着读者的心弦,全诗就在这感情的高潮中戛然而止。

  关于《蜀国弦》的题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初姚文燮钩稽史实,以史证诗,以比兴之义逐一诠释诗中意象的政治含蕴,推定此诗“为迁客伤”,未免捕风捉影,穿凿附会。但他指出诗中写“蜀弦之哀”,又认为“诸本仅注弦,觉少清味”,还是中肯的。诗中交织地描写枫香花静、水影南山之清丽恬美,凉月秋浦、玉沙粼粼之凄清幽冷,以及红泪客不肯过瞿塘之缠绵哀伤,可以说诗人是借写蜀弦之悲喜哀乐,抒写对蜀国的怀恋情绪。这样理解比较恰当。

  《蜀国弦》描写音乐形象鲜明,变化倏忽,精细入微,在表现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它不同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采取以声摹声,而是侧重以形写声,并充分调动了视、听、触、味等多种感觉。诗中的“香”、“静”、“凉”分别从味觉、触觉着笔;即以视觉来说,就兼写了形、影、光、色、动、静。更妙的是,诗人所创造的各种各样的意象,都是蜀地特有的风光、景物、传说,用它们来描状蜀国弦声,更显得丝丝入扣,从而精确地传达出蜀国弦声独特的韵味。《蜀国弦》又不同于李贺描写音乐的另外两首名作《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那两首诗在意象的光怪陆离和意境的诡幻斑烂方面胜于《蜀国弦》,但它们都在诗中点明了演奏者、演奏的乐器,甚至写出乐器的形质;《蜀国弦》除标题外,篇中无一字提及弦,亦自有其含蓄蕴藉、诱人寻味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8-29

shǔguóxián--

fēngxiāngwǎnhuājìngjǐnshuǐnánshānyǐng

jīngshízhuìyuánāizhúyúnchóubànlǐng

liángyuèshēngqiūshālínlínguāng

shuíjiāhónglèirěnguòtáng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黄鸟¹(piān)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译文:杨柳低垂间,黄莺来回往复,春风中送别有人令人无限伤感。
注释:¹黄鸟:黄莺。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¹却忆十年时。
译文:你即将前往千里之外,我心中不禁涌起离情别恨,我们的使情已经历经十载时光的沉淀。
注释:¹论交:论说交谊。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云开汶(wèn)¹孤帆远,路绕梁山²匹马迟³
译文:汶水云开,孤帆远去,梁山的道路曲折,匹马行进缓慢。
注释:¹汶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北,古汶水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²梁山:在今山东梁山县南,周约十公里。³迟:缓慢。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此地从来可乘兴¹,留君不住益²(qī)³
译文:原本此地可乘兴游赏,然而我难以挽留你,使我更加感受到离愁的凄凉。
注释:¹乘兴:乘着兴致。²益:越发,更加。³凄其:寒冷的样子。这里指情绪凄伤。

  此首七言律诗,首联“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愁”,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友人离别,凄楚可知,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不能不倍感“悲”愁。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情寓景,景异情,情景相对,富有艺术魅力。

  三四句“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写友人此别离,将远去“千里”,日后难得相见,由“惊”而“怨”。这是“愁”的原因之一;以友情来说,与李寀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东西,相距千里,不可能不“悲”伤。这是原因之二。高适在《邯郸少年行》里有:“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的;而他和李寀的交情,经过“十年”的考验,更显得纯洁无瑕,肝胆相照。在此临别之际,更觉珍贵,更值得回“忆”,同时也愈增添了离别的“悲”伤,将过去现在融于一联,突显出深厚交情和怨别愁怀。前四句中诗人运用反衬,以回顾曲折之妙笔,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

  前四句侧重于临别前的复杂心理描写,三联则转入分别后的形象刻画:“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云开日出,春光格外艳丽,但友人“远”去的一叶“孤帆”却飘然而逝,只剩下诗人匹马单骑,“绕梁山”而回返。一个“远”字,一个“迟”字,这两个字表象述意,十分精妙。所谓远者:表现了诗人目驰神往,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的神态,也曲折传达出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正因为山长水远,见面无由而产生的巨大怅惘和迷茫,从而在主观上产生一种遥远之感。而一个“迟”字,正是这种主观感受的形象写照。
  
  尾联“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再回应前文,直抒内心的凄然之情。第一句,先宕开一笔,春光明媚,正可乘其兴致,畅叙情谊。而友人去意已定,“留君不住”,自是倍感“凄其”。用典而不着痕迹,借其一端发挥出深长的诗意,正是高诗“篇终接混茫”(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三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的本色。

  此诗起句以景衬情,然后以“千里”、“十年”补足“悲”伤之由。继而写分别后的极度惆怅,最后再正面点出“凄其”之情。格调舒缓,语言流畅自然,使一腔“悲”“怨”之情如潺潺细流,曲折蜿蜒而出,凄楚缠绵,在以豪放著名的高适诗中确为别具一格之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狡 光生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194页

dōngpíngbiéqiánwèixiàncàishào

gāoshì tángdài 

huángniǎopiānpiānyángliǔchuí chūnfēngsòngshǐ使rénbēi 
yuànbiéjīngqiānwài lùnjiāoquèshíniánshí 
yúnkāiwènshuǐfānyuǎn ràoliángshānchí 
cóngláichéngxìng liújūnz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