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头分界候,一半属湘潭。水驿门旗出,山恋洞主参。
岭头分界候,一半属湘潭。水驿门旗出,山恋洞主参。
辟邪犀角重,解酒荔枝甘。莫叹京华远,安南更有南。
辟邪犀角重,解酒荔枝甘。莫叹京华远,安南更有南。

sòngyánguìzhōu--wángjiàn

lǐngtóufēnjièhòubànshǔxiāngtánshuǐ驿ménchūshānliàndòngzhǔcān

xiéjiǎozhòngjiějiǔzhīgāntànjīnghuáyuǎnānnángèngyǒunán

王建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凉叶¹萧萧²³雨声,虚堂淅(xī)掩霜清
译文: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注释:¹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²萧萧:落叶声。³散:散播﹑散发。⁴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⁵淅淅:风声。⁶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掩,铺散,遮盖。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黄华¹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²生。
译文: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掩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注释:¹黄华:指菊花。华,同“花”。²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吟似候虫¹秋更苦,梦和寒鹊(què)夜频惊。
译文: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注释:¹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zàn)¹
译文: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
注释:¹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暂:顿时。
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男儿事长征¹,少小幽燕²客。
译文: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
注释:¹事长征:从军远征。²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赌胜¹马蹄(tí)²,由来轻七尺³
译文: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
注释:¹赌胜:较量胜负。²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³“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成人的高度。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杀人莫敢前¹,须如猬毛磔(zhé)²
译文: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
注释:¹“杀人”句:杀人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²“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纷张。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黄云¹(lǒng)²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译文: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
注释:¹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²陇:泛指山地。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辽东小妇¹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²
译文: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
注释:¹小妇:少妇。²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今为羌(qiāng)¹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文: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¹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平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参考资料:
1、 梁川 等 .唐诗三百首鉴赏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49-50 .
2、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2-01 :219-221 .

 tángdài 

nánérshìchángzhēng shàoxiǎoyōuyān 
shèngxià yóuláiqīngchǐ 
shāréngǎnqián wèimáozhé 
huángyúnlǒngbáiyúnfēi wèibàoēnguī 
liáodōngxiǎoniánshí guàntánjiě 
jīnwéiqiāngchūsàishēng shǐ使sānjūnlèi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¹。凭²(lán)³,窥(kuī)细浪,雨萧(xiāo)
译文: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注释:¹“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²凭:倚。³阑干:即栏杆。⁴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近来音信两疏索¹,洞房²空寂寞。掩银屏³,垂翠箔(bó),度春宵。
译文:近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注释:¹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²洞房:幽深的闺房。³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⁴箔: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

  上阕写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艳,后句暗淡,寓意着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三句写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落在一“闲”字上,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

  下阕写女主人公深闺怀远的寂寞。换头二句写她的境遇和感受。“近来音信两疏索”七个字,将相思离情点出,以下的描写无不因这情思引起。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接下来“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饰,与上片的“闲”字相应,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最后“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

  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空虚寂寞,无限惆怅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0-31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8-39
3、 赵崇祚编 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jiǔquánzi··huāyìngliǔtiáo--wēntíngyún

huāyìngliǔtiáoxiánxiàng绿píngchíshàngpínglángànkuīlàngxiāoxiāo

jìnláiyīnxìnliǎngshūsuǒdòngfángkōngyǎnyínpíngchuícuìchūnxiāo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ài)通衢(qú)
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身闲不睹(dǔ)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¹
译文: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 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观看迎接紫姑神的庙会。
注释:¹紫姑:传说中女神的名字。我国的西南方,尤其是湘西地区,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一说于正月十五那天激愤而死,一说被害于厕,于正月十五那天显灵。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guāndēngxíng

shāngyǐn tángdài 

yuèdēngshānmǎn xiāngchēbǎogàiàitōng 
shēnxiánzhōngxīngshèng xiūzhúxiāngrénsài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恨隔炉烟看未真。
西楼¹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²。歌罢还颦(pín)³。恨隔炉烟看未真。
译文: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唱罢了歌儿,还皱着双眉。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¹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²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³还颦:却皱着眉。还,却。颦,皱眉。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¹。倦(juàn)客红尘²。长记楼中粉泪人。
译文: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注释:¹青春:春天。²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上阕追叙当时情景,尤能以寥寥数字传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动。首句点时点地并点事。二、三两句写歌女神情,泪水冲洗着脸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匀”者,怕席上诸人看出泪痕之故,仅此一句,已写出了歌妓那强颜欢笑以助人取乐的可怜处境。然而,尽管强颜欢笑,终于掩不住内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罢,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这便是所谓“歌罢还颦”。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月下所见的这位歌女,既有喜爱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缘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点,可惜隔席而坐,缕缕炉烟遮挡了视线,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如其《玉楼春》词云:“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看来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赏音人”,亦每每为她们的不幸而感怀伤神,这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下片写别后相忆,亦抒发自家身世之感。当时月下相见,犹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后再也无缘相见,恍惚之间,竟是数年。这里,用了“几换青春”四字,意义双关,表面是说已过春光几度,暗里亦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里行间,继续流露出对歌妓命运的关怀。接下自抒厌倦尘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时宜”,所以颇引这“一春弹泪说凄凉”者为同调,那么,“长记楼中粉泪人”,就多少是由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340-341

cǎisāngzi··西lóuyuèxiàdāngshíjiàn--yàndào

西lóuyuèxiàdāngshíjiànlèifěntōuyúnháipínhènyānkànwèizhēn

biéláilóuwàichuíyánghuànqīngchūnjuànhóngchénzhǎnglóuzhōngfěnlèi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