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东溪¹看水时,坐临孤屿(yǔ)发船迟。
译文: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注释:¹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野凫(fú)¹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译文: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注释:¹野凫:野鸭。
短短蒲(pú)¹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shāi)
译文: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注释:¹蒲茸:初生的菖蒲。
情虽不厌住不得¹,薄暮²归来车马疲。
译文: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¹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²薄暮:黄昏。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dōng

méiyáochén sòngdài 

xíngdàodōngkànshuǐshí zuòlín屿chuánchí 
miánànyǒuxián lǎoshùzhuóhuāchǒuzhī 
duǎnduǎnróngjiǎn píngpíngshāshíjìngshāi 
qíngsuīyànzhù guīláich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注释

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野凫:野鸭。

蒲茸:初生的菖蒲。

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薄暮: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地流连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鸭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鸭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鉴赏

  这是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

  第”句,写行闲之地(东溪)与闲此之由(看水),而“闲意”已暗含于巾,因为只是为了“看水”而“行闲”,自是爱闲而不是车马征逐,奔走钻营。第二句写面对之景(孤屿)与留云之情(发船迟),而山水之美,使作车爱之不厌,亦自见于言外。平平写来,毫不费力,而十四字中概括如许之多,确是“平淡”而有工力春(《临汉隐居诗话》)。在结构上,又学王维《终南别业》“行闲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份闲适与淡然。当然,这还只是开端,精采春还在下面。

  三、四两句,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瀛奎律髓》);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瀛奎律髓评》);陈衍也说“春是名句”(《宋诗精华录》)。它妙在那里,宋代胡仔说:“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苕溪渔隐丛话》)。

  先就第三句说: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杜相同。这说明:作车写水乡春色,抓住了最有特征春东西;更重要春是由此景象中细绎出“有闲意”来。“凫眠”是人所共见春,而“闲意”则由作车春想象与感觉来。作车看闲“野凫眠岸”,想象它春自由自在,感觉它“有闲意”,其实正是作车自己“爱闲”、“羡闲”。当时人傅霖诗曰:“忍把浮名卖却闲。”热衷名利之徒是不会“爱闲”、“羡闲”春。这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来看春。当然,说“闲”也并非真春遗弃世事,更不是不劳而食。那些热中名利春“车马客”才真是不劳而食春人;而“浮云富贵”,不事奔竞春人,往往正是最关心世事春。

  第四句写岸旁老树,春深着花。此亦乡村常见之景。但“老”与“丑”往往相云,说它“无丑枝”,是作车春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春是反映了作车心情。欧阳修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水谷夜行》)。“老树着花无丑枝”正是“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车“心意难老大”春自我写照。

  这两句合起来看,那就是写出了”个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春自然景象,又写出了”个活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春人物心情。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宇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体。从而既写出深层春含义,而又保持鲜明、生动春形象,它成为“名句”,其妙处是可以说清春。

  三、四句写水旁岸上;五、六句则写水中洲渚。梅尧臣《游隐静山》有“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会胜院沃州亭》中又有“前溪夹洲后溪阔”。是东溪中有洲渚(即第二句所云“孤屿”。谢灵运有《江中孤屿》诗),而蒲茸为宣城山水间常有之植物。加上“浅浅”与“齐似剪”,形象尤为鲜明。“山净江空水见沙”,韩愈曾经这样写过。但韩写春是江是急流;梅尧臣在句中加上“平平”和“净于筛”,则表现溪水春清澈而又平静,更具有江南特征。这两句只写景,而春意之融和、游人之喜悦,自在言外。

  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春“发船迟”。“情虽不厌”,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在这个野溪边住下;尽管如此,仍然直闲“薄暮”才“归来”。这和王安石“爱此江边好,流云至日斜”(《小舫》),用意相同。至于归闲城中之后,就免不了车马驰逐,没有东溪那种闲逸之趣了。两句中有四层转折,在多狄转折中,写出最深层春含义,此是韩、柳“古文”春长技,以梅尧臣为“开山祖师”春宋诗春“以文为诗”,主要就表现在这等地方。它春长处,在于“尽意”;但言之太尽,形象性不免有所减溺,此诗末两句即过于质木。

  这首诗有新意,有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至于通篇结构严密,层次繁多,对诗歌语言春发展,很有作用。尤其是二、三两联,意新语工,都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叙边议,有浓郁春情趣。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7 :106-107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9-30 .
创作背景

  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居母丧回到家乡。他徜徉于家乡秀丽的景色中,写了不少诗,寄托对山水及人生的情趣。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乡居时。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9-30 .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260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鹏翼(yì)¹垂空,笑人世,苍然²无物。又还向、九重³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chéng)碧。
译文:鹏鸟展开了翅膀,遮盖了天空,向下看,可笑人世间,青茫茫的一片,看不见一位英雄人物。回过头来,向朝庭的深处望去,看见你挺拔坚定的站在金殿的玉阶上;你又子里装有奇异的、珍贵无比的五色宝石,他年你要它来修补已经折断了的西北的天柱。现在,暂且回到帅司去,在谈笑中,就可以防守长江的天险,守好建康的大门。让长江里碧波澄明的水,安静地流着。
注释:¹鹏翼:鹏鸟的翅膀。²苍然:色青为苍,与苍茫、苍苍同。³九重:天。后世把帝王居住的地方叫九重或朝庭。⁴玉阶:玉石砌的台阶。这里是指殿前的台阶。⁵山立:像山一样挺立。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¹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²黄阁³梦,依然画舫(fǎng)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译文:建康是一个山清水秀,出人材的地方,有你这么一位文章名手在这里,我们安心的在宴席上,拍红牙拍,唱着《金缕曲》,实在快乐。在酒席宴前会飞来朝庭的好消息,当你入得朝中于黄阁中处理政务时,依旧会想起今日我们相聚的情形。如今,你真的要与钟山互相约定,做一个长久的朋友。
注释:¹尊前:“尊”同“樽”,古时木制的酒杯。尊前,指宴席上。²宝香:皇帝的诏书上盖印玺的印泥,散发出的香味。³黄阁:丞相办公的地方。⁴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⁵青溪:水名。⁶端的:确实、真的。⁷钟山:又名蒋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城东北。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是一首作于史致道宴席、并表示歌颂史致道之意的赠人词,但却不与一股的应酬赞美、缺乏主旨的词相同。词人以饱酣的笔墨,充沛的热情,向当时驻守建康的军事行政氏官史正志表达词人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这一情感的表达,展露词人力主抗金复土的政治怀抱。词写得豪迈而深沉,在主旨广、基调上、笔法亡和结构上,都与《水调歌头·千里涯洼种》相近似,但又能显示独特的神采,体现出”复”中的“不复”。

  此词采用神奇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典故,赋予作品以光怪陆离的奇幻性,和情感内容的密度与深度。

  词的上阕,词人以奇情异想的笔调,歌颂史氏的高才独出、志向奇壮。词一上来,就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构造的那只“背若泰山,冀若垂天之云”的神奇鹏鸟来比拟史氏。这就不仅写出了史氏的超群才性,而且使全词笼罩在雄奇放逸的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里。一句“笑人世、苍然无物”,写得峭拔警迈,足见史氏的非凡才华和怀抱,以及词人对史氏的推重。接下去,顺承上文,写这只讪笑人世苍茫的大鹏,飞回天宫深处,像高山一样,收翅仁立在玉阶天门之上。这一对庄子的大鹏形象所作的延伸,不仅显不出词人的非凡想像力,也表明词人这一时期对于“天宫”实即朝廷的深加留意。而且,因为这里的大鹏和“九重”、“五阶”之类都是采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若从大鹏所造这一形象的内涵上来看,大鹏更是点明了被任命为行宫留守和江防前线的军事长官的史氏,在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大鹏的形象作比拟之后,词人再次运用女蜗补天的神话,赋予史氏以补天之神的奇持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大鹏与女蜗的嫁接。这并不是忘乎所以的肉麻吹捧,而是趋近词人的抗金目标的必然兴会。它实际上是希望抗战派得到重用,可以收复中原故土,“补”好宋朝已经缺了西北的“半边天”。这是词人此时心恒系之的热血之念,所有的飞腾幻想。奇情壮采,都因为这样的怀抱而变得沉甸甸地,富有很深的思想意义。上阁最后一大句,在语气上还承接着上文,“且归来”是对“又还向九重”、志在补天的鹏鸟的转写,但是在境界上,却由神话转入现实,写史氏充任江防前线的长官,使万里长江波澜不惊,江南形势得以安定。其中“谈笑”一词。极写史氏护江的举重若轻,暗示着其才能,比维护长江安宁所需要的更大。在这里的语气中,还带着前文借用神话时的豪逸味道。

  词的下阕,才始着墨于题中的宴席描写,但并不渲染其热闹与豪华,这在结构和用墨卜,都与《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略异。其用意在写史氏不仅有上文所写的“补天”才能,还是个文采风流的“文章伯”。“合缕”一词,是为词人对史氏文才的推许作映证。当然,这样的推许,实际上是受到天子手谕史正志表示嘉许的信息激发出的。接韵一个“看”字,就写出了孝宗手谕即“日边消息”给史正志带来的人阁希望,和词人对于这一消息的同样重视。词人在《千秋岁》一词中,曾说过史正志“从今尽是中书考”这样的话,与这里意思相同,而此处表达得则更委婉。“料想”一韵,不写其今日欣喜之情,反而写史致道日后入朝为相、主持政事以后,还会对今日秦淮河上的游赏恋恋于怀,写其于位高校重之时的平常心和风流态,这就深得措意深隐之妙,写出了大人物的情怀儒雅而风流。结韵更是曲笔传倩,既然史氏入朝主政后依然怀念秦淮河上的清游雅集。词人对钟山山水的感情是如此亲厚,自然今日就要与钟山相约,相约成为老朋友了。那么在钟山秦淮边结识的同僚,也是词人的老朋友。词人真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

  赠人之作能写到如此境界,将词人的理想抱负与热情充实在其中,使词中不仅有人,而且有“我”;而又以既豪迈且深隐的风格出之,使读者得到更多面的美感体验,即使不谈它在语言上的五色迷离,苫峭奇拔,此词也已堪称宋代同类词作中的上品。

  值得指出的是,史正志的政治态度比较依违,并不与坚决主战的词人完全一致,史正志不仅早年想投靠炙手可热的秦桧集团,甚至还为排挤主战派领袖张浚而奔忙,但是,这样的隐情,词人是无法深察的。词人把史正志当成一个主张抗金的同志来歌颂,情有可原。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中国书店,2006-01:第15页-第18页
2、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第6页-第8页

mǎnjiānghóng··jiànkāngshǐshuàizhìdàoshàng--xīn

péngchuíkōngxiàorénshìcāngrányòuháixiàngjiǔzhòngshēnchùjiēshānxiùzhēnguāngniányàotiān西běiqiěguīláitánxiàozhǎngjiāngchéng

jiāwénzhāngjīnchànghóngpāikànzūnqiánfēixiàbiānxiāoliàoxiǎngbǎoxiānghuángmèngránhuàfǎngqīngdàijīnduāndeyuēzhōngshānzhǎngxiāngshí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
千丝风雨万丝晴。年年长短亭(tíng)¹。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²
译文:千万条柳丝迎着风雨沐浴着晴日,年年站在长短亭旁目睹旅客来去匆匆。从暗黄的柳芽萌生到一片绿阴浓重,经历了春来春往的整个过程。
注释:¹年年长短亭:指年年柳树都在亭边送人远行。²暗黄看到绿成阴,春由他送迎:春天来时,柳条为暗黄色,春天去时,柳条为碧绿色。
莺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波明。画船移玉笙。
(yīng)思重,燕愁轻。如人离别情。绕湖烟冷罩(zhào)波明¹。画船移玉笙(shēng)
译文:莺、燕在柳丝间缠绵徘徊不断穿行,恰似长短亭上人们依依难舍、含愁相别的情形。环湖柳色绿如烟,映衬得西湖水波明净。一叶画舟在水面上划动,载着幽幽一曲玉笙的乐音。
注释:¹绕湖烟冷罩波明:指柳树沿西湖环绕。
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湖面摇曳的画船,聆听着船上悠扬的笙歌,感受着男女游客们的莺思燕愁,于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间离情别绪的负载物。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之道¹,在明明德²,在亲民³,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注释:¹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²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³亲民:《管子·形势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王阳明曾与弟子徐爱辨亲民和新民,认为“宜从旧本作‘亲民’”,列在《传习录》首章,“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亲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齐家”,齐家即亲民也。“亲民”二字与上面“明明德”结合,即弘扬光明的品德要学习和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学问即从生活中而来。⁴知止:知道目标所在。⁵得:处事合宜。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¹。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²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³。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应该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
注释:¹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²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³致其知: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⁴格物:认识、研究事物。⁵庶人:指平民百姓。⁶壹是:一概,一律。⁷本:根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部分版本无此段)
其本乱而末¹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²,而其所薄者厚³,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部分版本无此段)
译文: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知道了根本,这就是认知的最高境界。
注释:¹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²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³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⁴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xuézhīdào

xué liǎnghàn 

    xuézhīdào zàimíngmíng zàiqīnmín zàizhǐzhìshàn zhīzhǐérhòuyǒudìng dìngérhòunéngjìng jìngérhòunéngān ānérhòunéng érhòunéng yǒuběn shìyǒuzhōngshǐ zhīsuǒxiānhòu jìndào 

    zhīmíngmíngtiānxiàzhě xiānzhìguó zhìguózhě xiānjiā jiāzhě xiānxiūshēn xiūshēnzhě xiānzhèngxīn zhèngxīnzhě xiānchéng chéngzhě xiānzhìzhī zhìzhīzài érhòuzhīzhì zhīzhìérhòuchéng chéngérhòuxīnzhèng xīnzhèngérhòushēnxiū shēnxiūérhòujiā jiāérhòuguózhì guózhìérhòutiānxiàpíng tiānzhìshùrén shìjiēxiūshēnwéiběn 

    běnluànérzhìzhě fǒu suǒhòuzhě érsuǒzhěhòu wèizhīyǒu wèizhīběn wèizhīzhīzhì  (fènbǎnběnduàn )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汉臣¹曾此作缧(léi)²,茹(rú)血衣毛十九秋。
注释:¹汉臣:指苏武。²缧囚:囚徒、俘虏。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鹤发半垂龙节¹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注释:¹龙节:使节,一根棍子上挂有一串牦牛尾巴的饰物,代表出使证明。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白玉谁家郎¹,回车渡(dù)天津²
译文:那个面白如玉的是谁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车过了天津桥。
注释:洛阳陌:亦名“洛阳道”,古乐曲名。属横吹曲辞。¹白玉谁家郎:用的是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白玉:喻面目皎好、白晰如玉之貌。²天津:洛阳桥名。在洛水上。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看花东陌(mò)¹上,惊动洛阳人。
译文:在城东的大道上看花,惊动得洛阳人都来看他。
注释:¹东陌: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看花。用潘岳典。

  “白玉谁家郎”借用了西晋文人潘岳在洛阳道上的风流韵事,潘岳又叫潘安,潘安之美有多处记载,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这也就是著名的“掷果盈车”的来历。

  “回车渡天津”句,将笔墨集中于洛阳贵公子出游回车过桥之状,间接陈述出洛阳繁华风物及士女冶游盛况。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句,“东陌”是洛阳城东的大道,那里桃李成行,每到阳春时节,城中男女多去那里游乐赏花。此句描绘出白玉郎本不想惊动世人,观赏桃李花美时却惊动洛阳人的热闹景象,颇具戏剧色彩和民歌风味。洛阳人多喜欢于桥上闲步顾盼周围美景,而在桥上行走也成为期望获得游人关注的一种方式。诗人提到高车轩驾中的如玉少年,兼有魏晋风流般的行为举止,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描绘其眼中所见情郎的身影,突显出其春情春思,可谓春风得意。

  全诗语言率直自然,确实是“清水芙蓉”,间接地写城东桃李花美,熙熙攘攘,观赏人多。虽然诗中没有具体描绘“白玉郎”的美貌,而是写白玉郎在东陌看花时惊动了洛阳人,以此赞美洛阳的春景和游人的热闹景象,令人流连忘返,通过“谁家郎”的春风得意与诗人作鲜明对比,隐隐流露出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凄凉。

参考资料:
1、 华锋等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284-285
2、 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43

luòyáng

bái tángdài 

báishuíjiāláng huíchētiānjīn 
kànhuādōngshàng jīngdòngluòyáng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