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
长嗟墨翟少风流,急管繁弦似寇仇。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yǒngshǐshīcháo--céng

zhǎngjiēshǎofēngliúguǎnfánxiánshìkòuchóu

ruòjiěwénsháozhīròuwèicháodàokěnhuítóu

胡曾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汉道昔云季¹,群雄方战争。
译文:东汉末年,群雄纷起,龙争虎斗。
注释:¹季:指末世。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bà)¹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译文:争王图霸之业未立,各自割据称雄。
注释:¹霸图:指统治天下的雄心。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赤伏¹起颓(tuí)²,卧龙³得孔明。
译文:刘备像汉光武一样一挽汉朝之颓运,得到了孔明这条“卧龙”的辅佐。
注释:¹赤伏:即赤伏符,迷信预卜凶吉的书。²颓运:倒霉的运气。《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东汉光武帝刘秀在长安的时候,一个叫疆华的人英关中奉赤伏符来。赤伏符中预言刘秀命中注定要当皇帝。这里是说刘备在与曹操、孙权争雄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在这时得到了诸葛亮,好象命中注定要扭转不利局面一样。³卧龙:卧龙岗,在今河南南阳市境内。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当其南阳时,陇(lǒng)¹亩躬(gōng)²英耕(gēng)
译文:诸葛亮在南阳之时,亲自躬耕于陇亩之中。
注释:¹陇:田中高地。²躬:英身,亲英。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鱼水三顾合¹,风云四海生。
译文:刘备三顾诸葛亮于卧龙岗茅庐,如鱼之得水,叱咤风云于天下。
注释:¹三顾合:指刘备曾三次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武侯立岷(mín)¹蜀,壮志吞咸京²
译文:诸葛武侯在岷蜀佐助刘备立国,其凌云攻志,直吞咸京。
注释:¹岷:岷山,在今四川北部属蜀地。²吞咸京:这里指夺取曹魏政权的首都许昌。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¹
译文:诸葛亮未显达之时,是谁对他最为赞许呢,就是博陵的崔州平。
注释:¹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在南阳时徐庶相信他的才智。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余亦草间人¹,颇怀拯物情。
译文:我也是一个布衣之士,胸怀报国忧民之情。
注释:¹草间人:指不得志的人。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晚途¹²子玉³,华发同衰(shuāi)
译文:在晚年遇到了您二位像崔州平和崔瑗这样的朋友,华发之际同衰共荣。
注释:¹晚途:晚年生活的道路上。²值:这里是指相逢。³子玉:东汉崔瑗的字,这里借喻崔叔封。⁴衰荣:指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这里侧重在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托意¹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译文:我们都是寄意于经国济民,结成了兄弟般的朋友。
注释:¹托意:寄托全部的心意。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毋令管与鲍(bào)¹,千载独知名。
译文:让我们的友谊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在历史上千载传名。
注释:¹管与鲍:即管仲与鲍叔牙。

  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昔日汉代末世群雄纷纷而起、互相争战夺取天下的景致,交代事件发生的起因和背景,“昔云”、“季”、“群雄”、“战争”,喧染出战争气氛,仿佛让人置身其中。

  三四句写昔日汉代末世群雄各自割据、称霸天下目标未成,交代群雄割据的格局,侧面衬托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尚未形成。

  五至十句赞述了诸葛亮由一个布农得遇知己荐举,君臣相合,建功立业的事迹。喻指诸葛亮起于陇亩之中,隐居草野不得志。刘备三顾茅庐后得到诸葛亮辅佐,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十一十二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明写只有崔州平能够了解诸葛亮的理想和才能。实则暗喻只有崔叔封才了解诗人的理想和才能。

  十三十四句写诗人自称胸怀报国忧民之情的布衣之士。诗人意在通过与诸葛亮自比,写自己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身在草野,但胸怀治理天下的大志。

  十五十六句写诗人将崔氏兄弟比做善于识人的崔州平和厚于交道的崔瑗,华发之际同衰共荣,似有肯求援引之意。

  十七十八句写诗人与崔氏兄弟的深厚情谊,如同弟兄,也流露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宛如诸葛亮一样可以施展才华,“壮志吞咸京”的政治抱负。

  末两句借用管、鲍的典故,侧面赞美了知人举才的先贤,亦是喻已,希望崔叔封了解、支持诗人,期待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要象管、鲍一样,可以千载留名,抒发了诗人热切希望能得到知己荐举而施展抱负的愿望。

  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政治上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李白并没有就此消极下去。在此诗里,李白热烈赞扬了诸葛亮,对于刘备与诸葛亮君臣遇合,成就一番事业,表示衷心的向往。李白在不少诗里提到诸葛亮。李白羡慕诸葛亮起于陇亩而身至宰辅,受到君主的重用;李白景仰诸葛亮改革现实,治理社会的作为;李白赞赏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而这一切,又都是和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改革社会的进步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李白在诗中明确表示自己同样有诸葛亮那样的胸襟和政治抱负,因而也希望像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那样,得到君主的知遇,干一番经时济世的大事业。

  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崔少府能够象崔州平了解诸葛亮那样了解他,如果有机会,就象鲍叔牙推荐管仲那样推荐自己。这就明白表示了“托意在经济”,立志改革现实,治理社会一直是李白的思想主流。

参考资料:
1、 李晖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年09月第1版 :106-109 .

zhūhóuzhuànshūhuái怀zèngchángāncuīshàoshūfēngkūn

bái tángdài 

hàndàoyún qúnxióngfāngzhànzhēng 
wèi háoyīng 
chìtuíyùn lóngkǒngmíng 
dāngnányángshí lǒnggōnggēng 
shuǐsān fēngyúnhǎishēng 
hóumínshǔ zhuàngzhìtūnxiánjīng 
rénxiānjiàn dànyǒucuīzhōupíng 
cǎojiānrén huái怀zhěngqíng 
wǎnzhí huátóngshuāiróng 
tuōzàijīng jiéjiāowéixiōng 
lìngguǎnbào qiānzàizhīmíng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老父(fǔ)¹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²今江水。
译文:连绵的秋雨下个不停,老农眼看着荒芜的田地深深地叹息:那江水滚滚流过的地方,原来是岸边的高地。
注释:¹老父:老翁、老农。²高岸:防洪高堤。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佣耕(gēng)¹犹自抱长饥²,的知³无力租米。
译文:我替人干活仍然常常受冻挨饥,真的是没钱来交纳租米。
注释:¹佣耕:做雇农,为他人耕种。²抱长饥:经常遭受饥饿。³的知:确知。⁴无力:没有能力;无能为力。⁵输:交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自从乡官¹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²
译文:自从近年来新官上任,把皇上免税的诏书再不一提,到处贴出了征租的通告,衙役们挨家挨户催逼。
注释:¹乡官:地方官。²黄纸放尽白纸催:皇帝的诏书免除灾区的租税,地方官吏的命令仍旧紧催农民交纳。黄纸:豁免灾区租赋税的告示。白纸:地方官下令催收的公文。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卖衣得钱都纳却¹,病骨²虽寒聊³免缚(fù)
译文:前年把卖衣服的钱全部上交,多病的身子虽然寒冷,可免去了被绑缚受欺。
注释:¹纳却:纳了租税。²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³聊:姑且,暂时。⁴缚:绑缚,指被官府抓走。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去年¹衣尽到家口²,大女临歧(qí)³两分首
译文:去年衣服已经卖完,只好含泪把大女儿嫁出,各分东西。
注释:¹去年:刚过去的一年。²到家口:轮到卖家中的人口。³临岐:指在歧路上,引申为分别之处。“岐”通“歧”,岔道口。⁴两分首:相互分离。意即大女儿已被迫嫁给他人。分首,作分离讲,“首”一作“手”。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今年次女已行媒¹,亦复驱将换升斗²
译文:今年二女已托人作媒,也将送出去换上微薄的钱米。
注释:¹行媒:本指媒人介绍,这里是订婚之意。²亦复驱将换升斗:也只好把她卖了换来少量粮食缴租。驱将,赶出去,这里指卖掉;将,助词。升斗,指很少的粮食。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译文:明年不怕催租的上门,家中还有第三个女儿可以充抵!

  全诗是围绕着缴租展开的。

  诗的前四句,交代因遭灾而无力缴租。第一句说,秋雨淹田,颗粒无收;第二句写江洪泛滥,灾难深重重,难以恢复家园;第三句写不得不放弃家园,外出作佣,而佣耕又难以糊口。这样一层意思进逼一层意思,逼出了第四句;“的知无力输租米。”从上面陈述的诸般景况中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无力缴租。对这一事实的坚定叙述,为下面描写纳租者的痛苦,批判官府的横征暴敛创造了前提。天灾与人祸古来是不单行的,而且天灾之年更能见出封建统治者的惨无人道,诗歌的后十句就分两步具体描写了缴租者的悲惨遭遇和凄苦心情。第一步,卖衣完租;第二步,衣服已尽,卖及人口。在写第二步时,诗人并没有粘着于今年,而是从跟前即将被卖的二女儿,联想到去年被卖的大女儿,又推知明年的三女儿。这种连年卖衣卖口的现实,就是对封建剥削的有力揭露。从去年、今年、明年,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的诉说顺序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诗人更深刻的言外之意。试想一下,明年卖了三女儿,后来呢?是否还有第四个女儿?诗歌戛然而止,留下一个顺势即可补足的想象空间,这里不难想象这位老农的悲惨结局。而这,也正是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

  这首诗内容上的特点就在于揭露的深刻。诗人写出了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农民生活的悲惨,还揭露了在征敛问题上“黄纸放尽白纸催”的丑恶现象,这种现象在宋代是普遍的。租税问题是中唐以来尤其是宋代农村题材诗歌的重要主题,但是,像范成大这样揭露得深刻的诗作不是很多,这是范成大这一类诗歌的思想价值所在。

  作为一篇揭露和讽谕的文字,诗人并没有像自居易新乐府“首章标目,卒章显志”那样直接点揭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老农自我诉说的方式展开内容。诗人极力不露声色,在一种平静的、客观的叙述中表现沉痛的揭露。开头四句,用极平静而又是丝毫不容置疑的语气诉述一个确凿的事实,对事实的认定就是对官府的有力指责。第二三两层次更是如此,卖衣卖口的事实就是最深刻的批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平静的叙述中寄寓了反语的讥讽,诗人不渲染缴租的艰难,而是表现完租后的庆幸,把一个痛苦的经历以平静而略带庆幸的语气诉说出来,这是凄彻骨髓,痛入肺腑的表现。这种冷峻的嘲讽在更广泛的背景上揭露了官府催租的残暴。人们宁可忍饥挨冻,宁愿忍痛割爱,也不愿忍受催租的苦难,由此可以想知催租时的种种暴力和农民的诸般惨状。这种把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寓于客观叙述之中的方法使批判具有更沉重的力量,反映了诗人严峻的批判态度。

  诗中的叙述语言比较平实朴素,但也时见细致之处。如“病骨虽寒聊免缚”,不经意中交代了老农的疾病。大女、二女同是被卖,写来情况也见不同。虽然哪一个被卖都是惨痛的事,但大女儿年岁大一点,终能体察家境父情,在一诀别之泪后默默地走上了牺牲的路,而二女儿年岁稍小,又有婚约,在生活中多了一份留恋和牵连,只是在父母的驱遣下才接受了被卖的现实。一种况味,两种情样在这些地方,从平淡的叙述之中都可以见出用笔的细致和练达。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018-1020页

hòucuīxíng

fànchéng sòngdài 

lǎotiánhuāngqiū jiùshígāoànjīnjiāngshuǐ 
yōnggēngyóubàocháng zhīshū 
cóngxiāngguānxīnshànglái huángzhǐfàngjìnbáizhǐcuī 
màiqiándōuquè bìngsuīhánliáomiǎn 
niánjìndàojiākǒu línliǎngfēnshǒu 
jīnniánxíngméi jiānghuànshēngdǒu 
shìzhōnggèngyǒusān míngniáncuī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
忝职畿(jī)(diàn)¹淹,滥陪时俊后。
译文:我侥幸在京城郊区任职,地处偏远,大多数时间都在接待一些高官权贵,因此忙碌不已。
注释:¹畿甸:指京城地区,泛指京城郊外的地方。
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译文:我自己的才能和策略都很平庸,势力单薄又常常感觉力不从心。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
牵役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sǒu)²
译文:我为俗务所拖累,心劳力薄,内心却向往幽静山野的隐逸之趣。
注释:¹牵役:为俗务所拖累。²岩薮:山泽;山野。
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译文:宗族中的贤者在马嵬建造了新的居所,这里的风景优美,真是稀世罕见、古来少有的好地方。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qú)口。
译文:这片居所靠近清澈的渭水旁边,泉水正好流经白渠的出入口,景色十分清静幽深。
逡巡期赏会,挥忽变星斗。
(qūn)¹期赏会,挥忽²变星斗。
译文:我曾期待着到这个地方来欣赏美景,但一转眼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
注释:¹逡巡:徘徊不进;滞留。²挥忽:倏忽。
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
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sǒu)¹
译文:现在我乘着自己闲暇的时候,来到这里寻找幽静的地方,并拜访隐居在这里的文人雅士。
注释:¹幽叟:隐居的老人。
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
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¹
译文:进入这里,发现景色与以前大不相同,于是洗涤了心中的烦恼和尘垢。
注释:¹纷垢:纷多的污垢。
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
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
译文:这片树林里很静谧,秋日景色十分宜人,池潭里的水非常清澈,月光皎洁得像白银一样。
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
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
译文:池塘里的莲花正在盛开,散发出清新的香气,新摘的瓜果味道鲜美。
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滞拙(zhuō)¹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译文:我怀念曾经隐逸的生活,于是写下这些文字,并寄给自己的好朋友们。
注释:¹滞拙:迟钝笨拙。多用作谦辞。

wǎnxiàwéiqīngshūchítíngshìjīngdōuèrzhī--wángwān

tiǎnzhídiānyānlànpéishíjùnhòucáiqīnglièshìbáochángzǒu

qiānláofēngchénbǐngxīnzàiyánsǒuzōngxiánkāibiéxíngshèngdàiǒu

zhúràoqīngwèibīnquánliúbáikǒuqūnxúnshǎnghuìhuībiànxīngdòu

dǎichéngxiányīnér访fǎngyōusǒuláishūjǐngxíngfēngòu

línjìngqiūduōtánshēnyuèguānghòushèngxiāngliánjìnchāixīnwèiguāchūpōu

zhìzhuō怀huáiyǐnlúnshūzhīliángyǒu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译文: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我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qiān)¹起从之,果得心所亲²
译文: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注释:¹褰裳:提起衣服。²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挽裳对我泣,太息¹前自陈。
译文: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注释:¹太息:同“叹息”。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本是朔(shuò)¹士,今为吴越民。
译文: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注释:¹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¹西秦。
译文: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¹适:到。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译文:初夏的天气盛阳,草木都已经长得茂盛。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伤怀永哀兮,汩(yù)(cú)¹南土。
译文:我怀着内心的深沉的悲哀,匆匆踏上这南国的土地。
注释:¹汩徂:疾行。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shùn)¹兮杳杳,永静幽默。
译文: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
注释:¹眴:同“瞬”,看的意思。
郁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
郁结纡(yū)(zhěn)¹兮,离愍(mǐn)²而长鞠³
译文:我九曲的回肠缠着悒郁的愁绪,我遭到患难啊,是这样地穷愁困厄。
注释:¹纡轸:委曲而痛苦。²离慜:遭忧患。³鞠:困穷。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译文:抚念我的情感,反省我的初志,又只好把难言的冤屈压抑在心底。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wán)方以为圜(yuán)¹兮,常度²未替³
译文:方正的被刻削得圆滑了,正常的法度却没有变易。
注释:¹刓方以为圜:把方的削成圆的。刓:削。圜,同“圆”。²常度:正常的法则。³替:废也。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易初¹本迪²兮,君子所鄙。
译文:如果转化初衷,改道而行,那是正直的君子所鄙弃的。
注释:¹易初:变易初心。²本迪:变道。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¹画志²墨兮,前图未改。
译文:守绳墨而不变易,照旧地按着规矩。
注释:¹章:明也。²志:记也。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
译文:内心充实而端正,自有那伟大的人物称善赞美。
巧陲不斵兮,孰察其揆正?
巧倕(chuí)¹不斵(zhuó)²兮,孰察其揆正?
译文:巧匠倕还没有挥动斧头,谁能看得出曲直和规矩?
注释:¹倕:人名,传说是尧时的巧匠。²斵:砍,削。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玄文处幽兮,蒙(méng)(sǒu)¹谓之不章²
译文:黑色的花纹放在幽暗的地方,盲人说它没有纹章。
注释:¹蒙瞍:瞎子。²章:文彩。
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
离娄¹微睇(dì)²兮,瞽(gǔ)³谓之不明。
译文:离娄微闭着眼睛,盲者说他的目盲。
注释:¹离娄:传说中的人名,善视。²睇:微视。³瞽:瞎子。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译文:白的要说成黑,把上面的倒置下方。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凤皇在笯(nú)¹兮,鸡鹜²翔舞。
译文:凤凰关进笼中,鸡鸭却舞蹈翱翔。
注释:¹笯:竹笼。²鹜:鸭子。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译文:玉与石混淆在一起,有人拿来一斗而量。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¹
译文:那些党人就是这般地鄙陋愚固啊,他们又怎能理解我心之所善。
注释:¹臧:同“藏”。指藏于胸中之抱负。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译文:责任大,担子重,却陷于沉滞,不被重用。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怀瑾握瑜¹兮,穷不知所示。
译文:贤能的人虽然怀瑾握瑜,被逐困穷又怎能献示于人。
注释:¹瑾、瑜:均美玉。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
译文:村里的狗群起而狂吠,只因为它们少见多怪。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译文:小人们非难和疑忌俊杰,是他们庸夫俗子的本性。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译文:我举止清疏而内质朴实,他们当然不懂得我的异彩。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材朴委积¹兮,莫知余之所有。
译文:有用的材料被丢积在一边,人的才华就是这样被掩埋。
注释:¹委积:丢在一旁堆着。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译文:我仁之又仁义之又义,忠诚老实以充实自己。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重华不可遻(è)¹兮,孰知余之从容!
译文:舜帝已死不可再生,有谁来赏识我这样的气宇。
注释:¹遌:遇。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
译文:自古来,贤圣不必同时,这到底是什么缘分?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
汤禹久远兮,邈¹而不可慕。
译文:夏禹和商汤已经远隔,就追慕也不能再世。
注释:¹邈:遥远。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译文:抑制着心中的愤恨,须求得自己的坚强。
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离闵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译文:身遭不幸,只要我不变节,就会找到我所向往的圣人。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译文:回路北上去寻找归宿,日已昏昏,天色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¹
译文:姑且吐出我的悲哀,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注释:¹大故:死亡。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乱曰:
译文:尾声:
脩路幽蔽,道远忽兮。
浩浩沅湘,分流汩(gǔ)¹兮。
译文:浩荡的沅水湘水呵,每天每日地奔流不息。
注释:¹汩:指水流疾貌,或为水的急流声。
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
¹路幽蔽,道远忽兮。
译文:长远的路程阴晦幽蔽,是遥远而蛮荒的旅程。
注释:¹脩:长。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曾唫(yín)¹恒悲兮,永慨叹兮。
译文:不断地呕吟悲伤,永远地叹息凄凉。
注释:¹唫:同“吟”。此下四句据《史记》补入。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
译文:世间上既没有知己,有何人可以商量。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怀质抱青,独无匹兮。
译文:我为人诚心诚意,但有谁为我佐证。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伯乐既没,骥焉¹²兮。
译文:伯乐呵已经死了,千里马有谁品评?
注释:¹焉:怎么,哪里。²程:量也。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¹兮。
译文:各人的禀赋有一定,各人的生命有所凭。
注释:¹错:同“措”,安排。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
译文:我要坚定我的志趣,决不会怕死贪生。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¹伤爰(yuán)²,永叹喟兮。
译文: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
注释:¹曾:同“增”。²爰哀:悲哀无休无止。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译文: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人心难测,没有人可以听我表叙。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¹兮。
译文:人生一死不可回避,但愿世上没有什么使我矜惜。
注释:¹爱:吝惜。

  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此诗历述作者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以及南行的心情,为自己遭遇的不幸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希望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全诗语句简短有力,颇有气促情迫之感,反映了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境,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

  诗篇开首先刻画诗人南行时的心情,两句极度表述忧郁、哀伤心理的诗句,一下子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伤怀永哀兮”、“郁结纡轸兮”,——表明诗人在初夏时节步向南方时,悲愤的情绪已达到了难以自抑的地步。客观环境对此时人物的心绪起了极好的衬托作用——“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唯此“杳杳”“无所见”、“静默”“无所闻”,才更显出“岑僻之境,昏瞀之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

  如果诗人在临终前的心态仅仅只停留于这种悲哀的水准上,那么,无论诗篇本身还是诗人的形象,都难以令人产生共鸣和敬慕。诗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将笔墨仅仅诉诸于个人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而是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因而,诗篇在直抒胸臆之后,笔锋自然转到了对不能见容于时的原因与现状的叙述。

  随之出现的是一系列的形象比喻:或富理性色彩——“刓方为圜”、“章画志墨”、“巧倕不斵”——以标明自己坚持直道、不随世俗浮沉的节操;或通俗生动——“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怀瑾握瑜兮”、“邑犬之群吠兮”——用大量生活中习见的例子作譬,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志向与追求;这些比喻集中到一点,都旨在表述作者的清白、忠诚却不能见容于时,由此激发起读者的同情、理解与感慨,从而充实了作品丰厚的内在蕴含力,使之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正是由于有了上述一系列感情的铺垫,故而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慨叹便有了厚实的基础与前提,诗篇正文末段的“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人们读来也便更觉悲慨而泫然了。

  最后部分的“乱辞”,可以说是诗人情感达到高潮的表露。在前面历述现状、原因、心情等以后,诗人至此发出了浩叹与歌唱,它是全诗内容的总结与概括,也是诗人心声的集中倾诉。毫无疑问,在诗人看来,悲哀是悲哀,理想是理想,决不能因为自己行将死去而悲痛至放弃毕生追求的理想,唯有以己身之一死而殉崇高理想,才是最完美、最圆满的结局,人虽会死去,而理想却永远不会消亡。故而诗人最后唱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此篇在语言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似有别于《九章》其他篇(《橘颂》除外):全诗句子大都不长,显得简短有力,读上去颇有急促感。从首句“滔滔孟夏兮”到篇终“乱辞”,几乎大多是四言句(加“兮”字为五言),——这显然是诗人的精心设计。

  作为临终前的绝命词,诗篇这样的处理,完全符合诗人的实际心境,或换言之,正因为面临自我选择的死亡,才会有气促情迫之感,而运用短促句,正是这种真切心境的实剖,既反映了此时此刻诗人的实际感受与心态,也在情感与表达形式上与诗的内涵浑然一体,从而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与匠心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31-83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