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
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阿母瑶池宴穆王,九天仙乐送琼浆。
漫矜八骏行如电,归到人间国已亡。
胡曾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 1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崆峒¹小麦熟,且愿休王师!
译文:崆峒山一带小麦已经成熟,我希望暂且休兵以保护收成。
注释:高三十五:即诗人高适。唐人以称呼排行表示尊敬和亲切。时高适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掌书记。¹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属六盘山。
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请公¹问主将²:焉用穷荒³为?
译文:请您询问主将哥舒翰:当此之时何必要去荒远之地用兵?
注释:¹公:指高适。²主将:指哥舒翰。³穷荒:贫瘠边远之地。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饥鹰¹未饱肉,侧翅随人飞。
译文:您像一只没有吃饱问的雄鹰,侧着翅膀随人飞腾。
注释:¹饥鹰:比喻高适。《旧唐书·高适传》:“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高生跨鞍(ān)马,有似幽并¹儿。
译文:您身跨鞍马纵横驰骋,像幽并健儿一样勇猛。
注释:¹幽并:幽州,河北之地;并州,山西之地。两地多出健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
脱身簿尉中¹,始与捶(chuí)²辞。
译文:您从县尉的苦差中脱出身来,才告别了鞭挞黎民的营生。
注释:¹脱身簿尉:高适为封丘县尉时曾写诗表示不忍鞭挞百姓,今为书记,故曰“脱身”。²捶楚:杖击,鞭打。
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借问今何官?触热¹向武威²
译文:请问如今做了什么官?为什么冒着炎热向武威开进?
注释:¹触热:冒着炙热。²武威:郡名。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¹
译文:您回答说是军中一名书记,感愧被勇敢的将军所任用。
注释:¹国士知:意谓不以众人相待。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译文:人啊确实是不易了解的,希望您对行止多加慎重。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军麾(huī)¹
译文:在军府中好好干上十年八载,自然可以拿到主将的旗旌。
注释:¹军麾:用作指挥的军旗。
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此行既特达¹,足以慰所思。
译文:这次出任定然前途远大,足以慰藉您的平生之志。
注释:¹特达:犹特出,这里有前途远大意。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
译文:男儿得以成就功名,也常常是在年老之时。
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常恨结欢浅¹,各在天一涯;
译文:总是遗憾与您交欢日短,海角天涯相隔遥远。
注释:¹浅:短浅。方聚复散,故曰结欢浅。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
又如参与商¹,惨惨中肠悲。
译文:又像参商二星难能相见,我的心中无限伤感。
注释:¹参与商:参商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是说分手后难得见面。
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惊风吹鸿鹄(hú)¹,不得相追随,
译文:狂风吹送着远征的鸿鹄,我却不能随您前去。
注释:¹鸿鹄:鸟名,即天鹅。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
黄尘翳(yì)¹沙漠,念子何当²归。
译文:沙漠边地黄尘破日,不知您何时才能回归。
注释:¹翳:遮蔽。²何当:何时。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译文:戍守边城时如有余力,请把从军诗篇尽快回寄。

  此诗主要写高适的履历及其与作者的情谊,而以劝其休兵为主旨。全诗分三段。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边事,是送别高适的本旨;中十八句为第二段,写高适的为人,有宽慰,有忠告;末十句写二人的离别之情。全篇章法整饰,结构匀称,抒写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融,别具一格。

  开头四句写送别的本旨。《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每至麦熟时,即率部众至积石军获取之,共呼为吐蕃麦庄。前后无敢拒之者。至是,翰设伏以待之,杀之略尽,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通鉴》把这件事记在天宝六载(747年)十月。高适有《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说明高适参加了这次战役。因此诗人劝说,今又当麦熟,自应休兵息民,加意防守。接着表现高适本是“大笑向文士”的诗人,写出他的豪迈性格。高适初为封丘县尉,有诗云:“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宫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因此诗人说他今为书记,可不再鞭挞人民。

  “借问”句以下设为问答。“答言”二句是高适的答话。高适客游河西,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掌书记,故高适《登垅》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可见高适对哥舒翰很信赖。

  “人实”句以下至篇末又都是作者的话。这头两句是规戒。杜甫对哥舒翰的看法和高适不大同,同时高适也很豪放,所以关照他要加倍小心谨慎。“十年”两句是鼓励,“男儿”两句是宽慰。高适志在封侯,常说“公侯皆战争”,但当时还是一书记,所以杜甫对他说,只要小心谨慎地在幕府中坚持下去,熬他十年八载,总会当上个刺史之类的长官的。杜甫说这话是认真的,经过考虑的,并不完全是一般的客套话。话语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惋惜意味(这在视科举为正途的杜甫的心目中是难免的),而且丝毫没露出他自己也想走这条路的口风。不过从诗中可揣想到,由于时势的改变、朋友的影响和自身长期的落魄,他当时不会没转过这方面的念头。这时杜甫正苦于没有出路,一度很想追随高适之后,也进哥舒翰的幕府去。

  自“常恨”句以下写自己对高的友谊和惜别之情。“惊风”二句是说自己不能同往。杜甫写过《投赠哥舒翰开府二十韵》,但此事未得下文。“黄尘”二句是说高适很难回来。最后两句写对高适寄诗的期望,这一则由于友谊,再则也由于杜甫很爱高适的诗,所以有这样的希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38-40
2、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8-49
3、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2-153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桂布¹白似雪,吴绵²软于云。
译文: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
注释:¹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广西一带)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²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布重绵且厚,为裘(qiú)有余温¹
译文: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
注释:¹余温:温暖不尽的意思。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朝拥¹重至暮,夜覆眠²达晨³
译文: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
注释:¹拥:抱,指披在身上。²眠:睡。³达晨:到早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谁知严冬¹月,支体²暖如春。
译文: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
注释:¹严冬:极冷的冬天。²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中夕¹忽有念,抚裘起逡(qūn)²
译文: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注释:¹中夕:半夜。²逡巡:走来走去,思考忖度的样子。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丈夫贵兼济¹,岂独善²一身。
译文:啊,男子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
注释:¹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²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安得¹万里裘²,盖裹周³四垠
译文: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
注释:¹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²万里裘:长达万里的大袍。³周:遍。⁴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稳暖¹皆如我,天下²无寒人。
译文: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注释:¹稳暖:安稳和暖。²天下:全国。

  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激动人心。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白居易自谦称)虽不肖,常师此语……志在兼济,行在独善。”这两句可视为白居易的抱负和志向,也可视为他希望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曾对两诗的优劣进行了论述。其实这大可不必区分优劣。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白居易在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xīnzhìqiú--bái

guìbáishìxuěmiánruǎnyún

zhòngmiánqiěhòuwèiqiúyǒuwēn

cháoyōngzuòzhìmiánchén

shuízhīyándōngyuèzhīnuǎnchūn

zhōngyǒuniànqiúqūnxún

zhàngguìjiānshànshēn

ānwànqiúgàiguǒzhōuyín

wěnnuǎnjiētiānxiàhánrén

点滴空阶疏雨。迢递严城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点滴空阶¹疏雨。迢(tiáo)(dì)²严城³更鼓。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shǔ)
译文:零星的雨点洒落在台阶上,传来远方城池上催更的鼓声。刚进入梦乡,却又被一阵寒风吹醒。梦刚开始就被这一阵风吹散。窗外天空中的银河已经低垂,天快亮了。
注释:¹空阶:无人行走之阶。²迢递:遥远貌。³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唐代皇甫冉有“去树近严城”之句。⁴更鼓:旧时报更的鼓声。⁵无据:没有凭据,谓梦境无凭。⁶斜汉:天将明时银河偏斜,故称斜汉。⁷垂垂:低垂貌。⁸曙:天刚亮。

  这首小词写一夜失眠的感受,较注重构思与技巧。它是《人间词甲稿》里的第一首,当是王国维的早期之作。

  古诗写失眠比较直率,像《关睢》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像《古诗十九首》的“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都是直接说出来的。词人写失眠就不大喜欢直说,如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不言失眠而失眠自见。王国维这首词,也采用了温庭筠那种委婉曲折的表现方法。

  “点滴”的“空阶疏雨”和“迢递”的“严城更鼓”都不是足以影响人睡眠的声音。然而在寂静的春夜里,这两种若有节奏的声音一近一远互相应和,不免使睡不着的人更加心烦意乱,从而也就更加难以入睡。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已触合有人的感受。

  “睡浅梦初成,又被东风吹去”是说,好不容易才朦胧入梦了,可是一下子又从梦里惊醒。作者不直接说自己从梦中惊醒,而说梦被东风吹去。把抽象的、无形的梦说成似乎是有形的、可以被风吹动的东西,这又是一种故作曲折的技巧。“无据”,是“没有凭据”。这里所指的是“被东风吹去”的那个初成之梦,刚开始就结束了的梦。那么这是一个有关爱情的梦还是一个有关理想的梦。梦见的是“众中不惜搴帷问”的“天人”还是“摘得星辰顷满袖行”的“萦回岛屿”。诗人没有说,似乎也来不及去想。因为这时候窗外天空银河已经低垂,天很快就要亮了。

  这么短的一首小词,能用比较委婉曲折的表现手法,来写出彻夜失眼的感受,可见作者在构思与技巧上下了一番工夫。但若论感情的分量,则显然不如《乙稿》中同样写彻夜失眠的那一首“恨来迟,防醒易。梦里惊疑,何况服时际”(《苏幕遮·倦凭栏》)。当然,《苏幕透》是一首悼亡词。作者在经受了生离死别的巨大打击之后彻夜悲恸以至恍惚迷离,那种感情并不需要任何巧妙的修辞技巧。

  构思安排,只耍直接说出来就足以深深地感动读者了。另外“梦境无凭而梦亦难成”的这种构思其实也不是王国维的创造,它来自宋徽宗(燕山亭)词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正如一些学者曾指出过的,王国维有时喜欢套用或改造前人的句子。对于套用和改造的效果,我们当然要看具体的作品。但就这种做法来说,则显然也是一种对技巧和文采的刻意追求。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王国维论词虽然尚五代北宋词的“天工”,但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却并不排斥,有时还在刻意追求“人巧”。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3

mènglìng··diǎnkōngjiēshū--wángguówéi

diǎnkōngjiēshūtiáoyánchénggèngshuìqiǎnmèngchūchéngyòubèidōngfēngchuīxiéhànchuíchuíshǔ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cí)¹上望龙堆。
译文:北海的冷风震天动地地吹来,站在明君祠前遥望绵延无际的沙丘。
注释:龙堆:古西域沙丘名。¹明君祠:明君,即王昭君,晋代避司马昭名讳,改称明君、明妃。明君祠,是后人纪念昭君出塞修筑的祠堂。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dú)(lóu)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译文:那些死去的枯骨都是戍守边境的士兵,日暮时分在昔日的沙场化作尘土。

sàixiàshǒu ·èr

chángjiàn tángdài 

běihǎiyīnfēngdònglái míngjūnshàngwànglóngduī 
lóujiēshìchángchéng shāchǎngfēizuòhuī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卷地风抛(pāo)市井¹声,病夫危坐²³清明。
译文:春风卷地,抛进来街头阵阵欢乐的声浪。病弱的诗人,却高堂端坐,静赏清明风光。
注释:¹市井:市街。²危坐:端坐。³了:了结,度过。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mèi)生。
译文: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轻狂。

  这首诗首句“卷地风抛市井声”,承其一而来,写风吹市井喧闹之声自外传来,角度在自己,喧闹在别人。“卷地风”,语出韩愈《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但仅取其“卷地春风”之意;“市井声”,化用黄庭坚《仁亭》“市声鏖什枕,常以此心观”诗句,亦仅化出“市井声”一词;受陈师道《春夜》“风回晚市声”一语启发,着一“抛”字,状”市井”喧闹之声如在目前,顿使全句神采飞扬,活灵活现,充满春天的活力。次句“病夫危坐了清明”,读来令读者陡然一紧,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危坐”,那份拘谨,那份压抑,跃然纸上;尤其是一“了”字,更是透出了诗人充满遗憾且有所不甘的心情。其时,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因此他只能努力压抑着自己,端坐高堂,不去游春。但身未动心却”飞,“抛”过来的市井之声时时喧闹着诗人之心。眼随心转,“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无奈之下,只得眼盯着一帘之隔的窗外,看那一抹晚霞渐渐收起,杨柳吐绿的柔条,在微微春风中轻舞飞扬,婀娜多姿,百媚横生。虽此一窗春色,却已令诗人心旌摇荡。“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此诗虽短,却一波三折,写得摇曳多姿。加之语句畅朗,音节浏亮,风格俊爽,既有江西诗派锻字炼句的精工,又具有陶、谢、韦、柳妙契自然的神韵。

参考资料:
1、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崇文书局,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587--588页

qīngmíngèrjué ·èr

chén sòngdài 

juǎnfēngpāoshìjǐngshēng bìngwēizuòliǎoqīngmíng 
liánwǎnkànshōujìn yángliǔwēifēngbǎimèish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