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床缃帙照青灯,碧眼相看老弟兄。不见柳枝罗酒脯,旋烧榾柮煮黄精。
满床缃帙照青灯,碧眼相看老弟兄。不见柳枝罗酒脯,旋烧榾柮煮黄精。
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80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译文: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溪柴¹火软蛮毡(zhān)²暖,我与狸(lí)³不出门。
译文: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注释:¹溪柴: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²蛮毡:中国西南和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毛毡,宋时已有生产。³狸奴:指生活中被人们驯化而来的猫的昵称。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僵卧¹孤村²不自哀³,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译文: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注释:¹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²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³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⁴思:想着,想到。⁵戍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lán)¹卧听风吹雨²,铁马³冰河入梦来。
译文: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注释:¹阑:夜残;夜将尽时。²风吹雨:风雨交加。³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⁴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处境。前两句以夸张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作者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作者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作者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

  第二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低卧,直挺挺地躺着,意思是说年老力衰,作者当时已68岁。孤村,荒僻的小村,指作者的故乡山阴。戍,是守卫的意思。轮台,是汉代西域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是借指宋朝北方边防据点。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参考资料:
1、 高安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论两篇·2012年·广西师范学院
2、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984-985 .

shíyuèfēngzuòèrshǒu

yóu sòngdài 

fēngjuǎnjiāngàncūn shānshēngzuòhǎitāofān 
cháihuǒruǎnmánzhānnuǎn chūmén 

jiāngcūnāi shàngwèiguóshùlúntái 
lántīngfēngchuī tiěbīngmènglái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¹之江。
译文:吴王夫差出兵攻越,越王勾践带兵迎击。
注释:¹逆:迎战。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大夫种¹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²战。夫申胥³、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¹⁰。王不如设戎,约辞¹¹行成¹²,以喜其民,以广侈¹³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¹⁴也,将必宽然有伯¹⁵诸侯之心焉;既罢¹⁶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¹⁷,乃无有命矣。”
译文:大夫文种献计说:“吴越谁存谁亡,只看天意如何,用不着打仗了。伍子胥和华登练出来的吴国士兵,从来没打过败仗,只要有一人精于射箭,就会有百人拉起弓弦练习。我们很难战胜他啊。凡是谋划一件事情,必须预见到成功才实行,决不可轻易拼命。君王不如保全兵力,严守阵地,用谦卑的言辞向吴国求和,让吴民高兴,让吴王的野心一天天膨胀。我们可由此占卜天意,果真天弃吴国,吴人定会答应议和,不把我国放在眼里,而放心大胆去中原争霸。等他百姓疲惫了,再遇上天灾歉收,我们稳稳当当去收拾残局,吴国就失去上天的保佑了。”
注释:¹大夫种:即文种,越国大夫。²庸:用。³申胥:即伍子胥,封于申,故又称申胥。⁴华登:吴国大夫。⁵简服:训练。⁶挫:败。⁷决拾:射箭用具。⁸素:预先。⁹履:实行。¹⁰授命:拼命。¹¹约辞:委婉的言辞。¹²行成:求和。¹³广侈:扩张,使其生骄心。¹⁴不吾足:不把我们放在心上。¹⁵伯:通“霸”,称霸。¹⁶罢:通“疲”,疲劳。¹⁷烬:灰烬。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¹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²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³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¹⁰帅二三之老¹¹,亲委重罪,顿颡¹²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¹³兵,将残伐¹⁴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¹⁵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¹⁶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¹⁷以晐姓¹⁸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¹⁹于王府。天王岂辱²⁰裁之?亦征诸侯²¹之礼也。’”
译文:越王同意了,派诸稽郢向吴求和,说:“敝国君主勾践,派遣小臣诸稽郢前来,不敢公然献上玉帛,在天王驾前行礼,只好冒昧的私下向天王左右的官员说:从前,越国不幸冒犯天王,天王亲自出动玉趾,本来打算灭我勾践,又宽恕了我。天王对我越国的恩德,真是让死人复活,让白骨生肌,我勾践既不敢忘记天降的灾祸,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厚赐呢?如今我勾践既因无德而重遭天祸,我们这些草野的鄙贱之人,又怎敢忘记天王的大德,只因边境的小怨而耿耿于怀,以至再次得罪天王的左右呢?勾践因此率领几个老臣,亲自承担重罪,在边境上叩着响头。天王未了解下情,勃然大怒,出兵讨伐。越国本来就是向天王称臣进贡的城邑啊,天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使您尊贵的将士们受屈,来执行讨伐,更使越国不安了。因此勾践请求盟约。今送来一个嫡生的女儿,在王宫拿着簸箕扫帚;还送来一个嫡生的儿子,捧着盘子和脸盆,随同侍卫们服侍天王。春秋两季,向天王的府库进贡,决不丝毫懈怠。天王又何必御驾亲征?这本是天子向诸侯征税之礼啊!
注释:¹诸稽郢:越国大人。²币:礼品。³下执事:供役使的人。⁴得罪:指勾践射伤吴王之父阖闾。⁵天王:对吴王夫差的尊称。⁶亲趋玉趾:亲劳大驾。⁷孤:舍弃。⁸繄:就是。⁹边陲:边境。¹⁰用:因此。¹¹老:老臣。¹²顿颡:叩头直至额触地。¹³属:会集。¹⁴残伐:杀伐。¹⁵鞭箠:鞭子。¹⁶寇令:抵御盗寇的命令。¹⁷箕帚:畚箕、笤帚。¹⁸晐姓:贡纳诸姓妇子到天子之宫。¹⁹解:同“懈”。²⁰辱:谦词。²¹征诸侯:向诸侯征税。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¹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²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³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谚语说:‘狐狸埋下它,狐狸又扒出来,所以劳而无功。’如今天王既已扶植了越国,您的明智已传遍天下;倘又消灭它,天王岂不也是劳而无功吗?如何使四方的诸侯信服吴国呢?因此命我下臣把话儿说清楚,请天王就利和义两方面多加权衡吧!”
注释:¹搰:掘出。²封殖:培植。这是以草木自比。³刈:芟草。⁴实:信实。⁵秉:拿,执。⁶度:衡量。
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
山又水¹,行尽吴头楚尾²。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mèi)³
译文: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条条河,走遍这古代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兄弟俩默默地对坐在灯前,想到万里之远的家乡,互相对望着犹如在梦中一样。
注释:¹山又水:万水千山,指路程艰远。²吴头楚尾:指如今的江西省北部,因为其地在春秋时为吴、楚两国交界处,故称“吴头楚尾”。³梦寐:此借指兄弟团聚。
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君似成蹊(xī)桃李¹,入我草堂松桂²。莫厌岁寒³无气味,余生今已矣。
译文:你本来才华出众,名实相符,犹如桃李芬芳吸引众人来观赏,而今却服随我忍受寂寞与荒凉。不要怕寒冬来临,没有了芳香,我的生命历程已快走完,即将自由解放。
注释:¹成蹊桃李:谓实至名归,无须凭借官职地位而得到人们的尊重。²草堂松桂:代指隐居。³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⁴无气味:大乘佛教。

  全词以兄弟相见为脉络,充满对知命的赞扬,同时也感伤叹喟,表现了兄弟情深。

  上片叙述知命不远万里前来贬所看望词人,兄弟秉烛相对,恍若梦寐,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惊喜之情。“山又水,行尽吴头楚尾。”这两句是说,你携着我的妻儿一路跋山涉水,穿越那古代吴、楚两国的边界,千里迢迢来看我,真是不容易啊。开首两句极言路途之坎坷遥远,对弟弟不因自己遭贬而稍移兄弟之情,不远万里前来看望自己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吴头楚尾”的说法含蓄别致,足见词人在遣词造句上的讲究。“兄弟灯前家万里,相看如梦寐。”兄弟二人别后在离家万里的黔州重逢,且在作者遭贬之际,当两人秉烛相对时,真像在梦中一样。此情此景,真不是是两人所曾预料到的。这两句流露出词人对兄弟重逢的惊喜之情。“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喜事,更不必说是手足情深了。而且此时的词人无故遭贬,思想极度苦闷孤独,所以当看到兄弟妻儿出现在自己眼前时,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下片触景生情,向兄弟敞开心扉,对未来的生活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君似成蹊桃李,入我草堂松桂。”成蹊桃李,这里借用来称赞其弟黄叔达。两句是说:如今的你品行高洁、才华出众,如同那虽不夸耀自己却艳丽芬芳的桃李一样,备受时人赏识和推重;哪像我,仿佛那幽居深山草堂的松桂。词人以“松桂”自喻,表现了其遭远谪的处境,而且因“松”为“岁寒三友”之一,“桂”花虽不艳,其香却馥郁,它们都有君子才美不外现之品,以之喻己,于萧瑟中亦含少许自许和不平。“莫厌岁寒无气味,余生今已矣。”如今的两人,处境和精神面貌都迥然不同,一个春风得意,一个心如槁灰;一个如阳春的桃李,一个如寒冬的松桂。作者希望弟弟不要嫌自己心灰意懒,情绪低落,因为他对将来的前途已不抱什么希望了。词人在莫名其妙地以“诬毁”先朝之罪被贬谪黔州后,自言“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号其所居为“槁木寮”、“死灰庵”,可见其心境之消沉落寞。如今面对自己的亲兄弟,满腹悲愤和辛酸涌上了心头,故能敞开心扉,流露出深深的悲观情绪。

  这首词语短情深,生动地展现了两位患难与共的同胞兄弟的深挚情意,其中蕴涵着深深的人生沧桑之感,读来颇能引发共鸣。作者运用其作诗的遒劲笔法,放笔直抒天伦情谊,质朴浑厚,为宋词中之少见。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83-784
2、 丁敏翔.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85

jīnmén··shìzhīmìng--huángtíngjiān

shānyòushuǐxíngjǐntóuchǔwěixiōngdēngqiánjiāwànxiāngkànmèngmèi

jūnshìchéngtáocǎotángsōngguìyànsuìhánwèishēngjīn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昨夜霜风¹,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²。问公何事,不语书空³。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yōng)
译文: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自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病有时慵懒。
注释:¹霜风:刺骨寒风。²衰容:衰老的面容。³不语书空:不说话,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⁴慵:困倦。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nóng)¹。都将万事,付与千钟²。任酒花³白,眼花乱,烛花红。(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译文: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病。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¹侬:我,系江浙方言。²付与千钟:交付酒杯,即以酒浇愁之意。钟,酒器。³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⁴眼花:这里指视线。⁵烛花:指蜡烛的火焰。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参考资料:
1、 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06-307
2、 刘石 等.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68-269
3、 张旭泉.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精品词鉴赏.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86-188

xíngxiāng ·qiū

shì sòngdài 

zuóshuāngfēng xiāntóng húnchú huíshuāiróng wèngōngshì shūkōng dànhuízuì huíbìng huíyōng 
zhāoláitíngxià guāngyīnjiàn yán yǒushāngnóng dōujiāngwànshì qiānzhōng rènjiǔhuābái yǎnhuāluàn zhúhuāhóng  (guāngyīnjiànzuò fēiyīngxiàn )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¹正作场。
译文:夕阳西下,在赵家庄的古柳树下,一个背着扁鼓的盲眼老翁正在为村民表演节目。
注释:¹盲翁:丧失视力的老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译文:人死后是非对错谁又管得了呢,满村听说的也只是《蔡中郎》这样的戏文故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