曀曀寒野雾,苍苍阴山柏。树回雾萦集,山寒野风急。
曀曀寒野雾,苍苍阴山柏。树回雾萦集,山寒野风急。
岁物尽沦伤,孤贞为谁立。赖树自能贞,不计迹幽涩。
岁物尽沦伤,孤贞为谁立。赖树自能贞,不计迹幽涩。

xuéliúgōnggànshīshǒuèr--bàozhào

háncāngcāngyīnshānbǎishùhuíyíngshānhánfēng

suìjǐnlúnshāngzhēnwèishuílàishùnéngzhēnyōu

鲍照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又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 2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山际¹见来烟²,竹中³(kuī)落日。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注释:¹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²烟:指山里面的雾气。³竹中:竹林丛中。⁴窥:从缝隙中看。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鸟向檐(yán)¹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在窗户中穿进穿出。
注释:¹檐:房檐。

  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见”、“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鸟”和“云”。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句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显得单调了。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杨明著 .汉唐文学研赏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01 :299-300 .

shānzhōngshī

jūn nánběicháo 

shānjiànláiyān zhúzhōngkuīluò 
niǎoxiàngyánshàngfēi yúncóngchuāngchū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南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译文: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南君¹却似江楼²月,暂满还亏³,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译文:可恨你就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等到明月再圆不知还要等到何时。
注释:¹君:这里指词人的妻子。一说此词为妻子思念丈夫。²江楼:靠在江边的楼阁。³暂满还亏:指月亮短暂的圆满之后又会有缺失。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这是一首借喻明月来倾诉别离之情的词。全词纯用白描手法写出,颇有民歌风味,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结构上采取重章复沓的形式,深得回环跌宕、一唱三叹的妙处。上下片主体相同,只是稍加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匠心独具。

  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这首词也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很亲切。民歌往往采取重复歌唱的形式,这首词也一样。不仅由于《采桑子》这个词调的特点,像“南北东西”,“暂满还亏”两句是重复的;就是上下两片,也有重复而稍加以变化的句子,如“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只有一字之差,民歌中的复叠也往往是这样的。还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这首词的“江楼月”,正是比喻,这个比喻亲切而贴切。

  这首词用“江楼月”作比,在上片里赞美“江楼月”“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到处漂泊,永不分离的赞词。

  下片里写“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是在一篇中用同一个比喻而具有二柄。还有,上片的“江楼月”,比“只有相随无别离”,是永不分离;下片的“江楼月”,比“待得团圆是几时”,是难得团圆。命意不同。同用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所比不同,构成多边。像这样,同一个比喻,在一首词里,既有二柄,复具多边,这是很难找的。因此,这首词里用的比喻,在修辞学上是非常突出的。这样的比喻,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用得又非常贴切,这是更为难能可贵的。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这些是作者独具的感情,所以写得那样真实而独具特色。

  此词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以“不似”与“却似”隐喻朋友的聚与散,反映出聚暂离长之恨。具有鲜明的民歌色彩。全词明白易晓,流转自如。风格和婉,含蕴无限。曾季狸《艇斋诗话》:本中长短句,浑然天成,不减唐、《花间》之作。《啸翁词评》:居仁直忤柄臣,深居讲道。而小词乃工稳清润至此。

参考资料:
1、 周振甫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21-1222

cǎisāngzi··hènjūnshìjiānglóuyuè--běnzhōng

hènjūnshìjiānglóuyuènánběidōng西nánběidōng西zhǐyǒuxiāngsuíbié

hènjūnquèshìjiānglóuyuèzànmǎnháikuīzànmǎnháikuīdàituányuánshìshí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¹万丈²生白毫³
译文:明月还没有从高高的群山升起,就已经发出了万丈星云之光。
注释:和(hè):依照别人所作诗词的题材和体裁而写作。子由:指苏轼的弟弟苏辙。¹瑞光:指月未出时星云之光。²万丈:一作“千丈”。³白毫:白色的光芒,指月亮将升起时闪出的光。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一杯未尽银阙(què)¹涌,乱云脱坏²如崩涛³
译文:杯中的酒还未饮尽,天上宫阙就开始翻涌。纷乱的云四处飘散,好像浪涛下落。
注释:¹银阙:指天上宫阙,传说为仙人或天帝所居。《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这里代指明月。²脱坏:指天上积云散开零乱。³崩涛:浪涛下落。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谁为天公洗眸子¹,应费明河²千斛(hú)³水。
译文:如果谁要为天公清洗眼睛,应该会耗费银河里的数千斛水。
注释:¹“谁为”句:化用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眸子,眼睛,此指月。诗人谓月为天之眼。²明河:即银河。³斛: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zhàn)¹心不起²
译文:明亮的月光使我更冷静地洞察世态人情,我心湛然,磊落光明。
注释:¹湛然:明亮之状。²心不起:指心里没有世俗的杂念。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西南火星¹如弹丸²,角尾³(yì)苍龙(pán)
译文:西南方向的心宿和弹丸一般大,角尾二宿亮光闪烁,环绕着苍龙七宿。
注释:¹火星:星名。又名大火,即心宿。一作“大星”。²弹丸:形容极小。³角尾: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两宿。⁴奕奕:光明貌,亮光闪动貌。⁵苍龙:苍龙七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合称苍龙。⁶蟠:屈曲,环绕,盘伏。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今宵注眼¹看不见²,更许³萤火争清寒
译文:今晚月光很强,星光显得更加微弱,我集中目光也看不见它们。又怎么容许灯笼火在秋日寒气之中与月争光呢?
注释:¹注眼:谓集中目光看。²看不见:极言星暗以反衬月明。³更许:犹言岂许、宁许。⁴萤火:本指萤火虫发出的光,这里比喻人们游玩的灯笼火。⁵争清寒:在秋日寒气之中与月争光。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何人舣(yǐ)舟¹临古汴(biàn),千灯夜作鱼龙变。
译文:什么人在古汴河边停船靠岸?人们做了许多鱼龙形状的灯,游戏赏月。
注释:¹舣舟:停船靠岸。古汴:古汴河由郑州、开封,流经徐州,合泗水入淮河。此特指徐州汴、泗合流之处。鱼龙:指鱼灯、龙灯。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曲折¹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²
译文:水灯曲折排列,随着歌声节拍和船的浮沉上下盘旋舞动。
注释:¹曲折:状水灯排列之形。²“低昂”句:作者自注:“是夜,贾客舟中放水灯。”低昂,状水灯上下波动。赴节,按音乐节拍。歌板,即拍板,一种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青荧¹灭没²转山前³,浪飐(zhǎn)风回岂复坚
译文:灯笼中的烛光熄灭,月亮也转到山前。浪打风吹使灯笼颤动,哪里还能坚固?
注释:¹青荧:青光闪映貌。此指水灯之光。²灭没:烛光熄灭。³山前:一作“前山”。浪飐风回:浪打风吹使灯笼颤动。飐,《说文解字》:“飐,风吹浪动也。”⁴岂复坚:哪里还能坚固。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译文:明月容易下沉,人也终究会散去。我回家后呼唤取酒再度赏月。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¹寒螀(jiāng)²³露草。
译文:堂前的月色更加皎洁美好,寒蝉在含露水的草丛中咽咽而鸣。
注释:¹咽咽:呜咽哀切之声。²寒螀:古书上说的一种蝉。《尔雅·释虫》:“蜺,寒蜩。”郭璞注:“寒螀也。似蝉而小,青赤。”³鸣:一作“啼”。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¹
译文:掀起帘子,推开门户,寂静得好像没有人。窗下只有我的孙儿楚老在低哭。
注释:¹“窗下”句:作者自注:“近有一孙,名楚老。”楚老即苏箪,苏迈之子。咿哑,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南都从事¹莫羞贫²,对月题诗有几人?
译文:子由啊,你不要因为清贫而感到羞愧,古来对月题诗的人能有几个?
注释:¹南都从事:指苏辙。从事,古官名。汉代州刺史之佐吏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又有郡国从事史,每郡一人,主管文书等。时苏辙为南京签判,与古从事相当。²莫羞贫:不要因贫而羞。苏辙原诗有“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之句,故作者以此宽慰他。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明朝人事随日出¹,怳(huǎng)²一梦瑶台客³
译文:太阳一出,好像世事皆变,中秋夜恍若置身瑶台的赏月赋诗之境,仿若梦一场。
注释:¹“明朝”句:化用唐武元衡《夏夜作》:“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²怳然:同“恍然”,好像,仿佛。³瑶台客:神仙。瑶台,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东晋王嘉《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这首长歌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之一。开端写明月未出和初出之景,瑞光生白毫,银阙涌苍穹,云散如崩涛,并想象用银河水洗天公眸子。接下去写星宿、水灯、寒螀、露草等,营造出一片澄明之境,渗透着对景怀人之情。诗人极写中秋明月之美和他人的欢乐,更衬托出自己悲凉的心情和寂寞的处境。最后又安慰鼓励对方,突出手足之深情。全篇单行直贯而下,想象奇丽,比喻新警,诗句流丽婉转,唱叹有致,令人吟诵不已。

  诗一开篇即描写明月出来的雄伟气势,月亮还未出群山之时,已经是光芒万丈。“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白如崩涛”,写出了月亮升起的景象,描述得灵动诡谲,有声有势,气象壮阔,明月不可阻挡之势和它的光彩让人诧异。接着,诗人收笔,写月亮的明亮与光洁,“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就有几分小巧。将月亮比作明亮的眼睛,该花费银河千斛水,才使眼睛如此明亮,奇思妙想,令人惊叹。可见苏轼的诗歌在重情感而不拘于情感、重气势而不拘于气势的表现中,粗犷间有细腻,厚重间有轻盈。

  继而诗人又将月亮与苍龙七宿相比较,反衬月亮的明净。心宿“如弹丸”,在西南方向闪着光芒;整个苍龙七宿盘在西天,熠熠发光。到中秋的夜晚,角、亢、氐等星宿已落入西方地平线,并不是整个苍龙都可见,所以诗人又补充道“注眼看不见”。月亮升起之后,星光更暗淡了,仿佛在与飞舞的萤火虫争夺着光亮。“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描写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引人遐想。诗的后半部分,从描写家庭赏月的欢乐和温馨,写到对远方弟弟的思念和劝慰。“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这是安慰鼓励苏辙的话,意思是说,虽然贫困,却能对月赋诗,这儒雅的生活也足以快意。

  全诗景情交错,从天宇山川写到社会民俗,再到家庭亲情,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哀婉,实为中秋咏月长诗中的上乘之作。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主编;陶文鹏编著. 中华经典好诗词 苏轼集 唐宋卷[M].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8:126-127.
2、 陆坚主编. 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M]. 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1:72-73.
3、 胡光舟,周满江主编. 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 1[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530.
4、 王玉民著. 诗意星河[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51.
5、 王玉民著. 占测授时[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9:286.
6、 阮忠著. 唐宋诗风流别史[M]. 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7:479.

zhōngqiūjiànyuèyóu

shì sòngdài 

míngyuèwèichūqúnshāngāo ruìguāngqiānzhàngshēngbáiháo 
bēiwèijìnyínquēyǒng luànyúntuōhuàibēngtāo 
shuíwèitiāngōngmóu yīngfèimíngqiānshuǐ 
suìlìnglěngkànshìjiānrén zhàozhànránxīn 
西nánhuǒxīngdànwán jiǎowěicānglóngpán 
jīnxiāozhùyǎnkànjiàn gèngyínghuǒzhēngqīnghán 
rénzhōulínbiàn qiāndēngzuòlóngbiàn 
zhéxīnzhúlànghuā ángjiésuíbǎn 
qīngyíngmièzhuǎnqiánshān làngzhǎnfēnghuíjiān 
míngyuèrénsàn guīláijiǔgèngchóngkàn 
tángqiányuèqīnghǎo hánjiāngmíngcǎo 
juǎnliántuīrén chuāngxiàwéichǔlǎo 
náncóngshìxiūpín duìyuèshīyǒurén 
míngzhāorénshìsuíchū huǎngránmèngyáotái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杨柳阴阴¹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²
译文:雨后初晴,细雨冲刷过的柳树苍翠欲滴,残花凋谢落尽,黄莺在枝头啼鸣。
注释:¹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²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春风一夜吹乡梦¹,又²逐春风到洛城³。(乡 一作:香)
译文: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洛阳城。
注释:¹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²又:一作“梦”。³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39-740

chūnxìng

yuánhéng tángdài 

yángliǔyīnyīnqíng cánhuāluòjìnjiànliúyīng 
chūnfēngchuīxiāngmèng yòuzhúchūnfēngdàoluòchéng  (xiāngzuò xiāng )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译文: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你的美德一天不如一天?
往者不可谏。
往者不可谏(jiàn)¹
译文: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
注释:¹谏:止住,挽救。
来者犹可追。
来者犹可追。
译文: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
已而已而。
¹而已而。
译文:罢休吧罢休吧!
注释:¹已:罢休,停止。
今之从政者殆而。
今之从政者殆(dài)¹而。
译文:现在当官的有多么危险!
注释:¹殆:危险。

  这首《楚狂接舆歌》,始见于《论语·微子》。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将其录入《孔子世家》中,“谏”下增一“兮”字,“追”下增一“也”字。另外,在《庄子·人间世》中,也有一首同名的歌,系敷衍《论语》中的这一首而成,增至二十八句。“楚狂”,是楚国佯狂的一位隐士;“接舆”,原义为迎着孔子坐的车,并非“楚狂”的名字。《庄子》中将“接舆”定为楚狂的名字,其实是一种误解。先秦典籍中提到“楚狂”的著作甚多,《庄子》中除《人间世》外,又见于《逍遥游》、《应帝王》。又《杨子》、屈原《九章·涉江》等也都涉及。至晋代,皇甫谧作《高士传》,始称其姓陆名通,不见其载籍依据,当系杜撰。

  全歌六句,计分三个层次。开头两句为第一层次。是对孔子的讽刺。凤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只在政治清明时才会出现。孔子曾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此以“凤鸟”指孔子。“德之衰”,是说美好的品德愈来愈少,品德修养愈来愈差,凤鸟不像凤鸟,孔子不像孔子了。凤鸟本该在政治清明时出现,而现 在世道昏乱时竟然也出现了,以此讽刺孔子到处奔走、求为世用的不合时宜的所作所为。疑问副词“何”字的运用,更增强了对孔子的作为表示怀疑与否定的分量。中间两句为第二层次,是对孔子的规劝。“往者”句说,已经过去的事情已无法劝阻;“来者”句说,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避免,是要孔子知错改过、避乱隐居的意思。两句合起来,重点落在后一句上,与成语“亡羊补牢,犹为未晚”的意思正好相当。最后两句为第三层次,是对孔子的警告。“已而”是劝孔子别再一意孤行,相当于今人所说的“算了吧”、“罢休吧”。什么原因呢?“今之从政者殆而”,这虽是泛说当今从政的人处境险恶,又是专门唱给孔子听的,主要用意还在于警喻、提醒孔子。

  从歌词大意中不难体察到歌者的出世思想。因为有了这首《接舆歌》,“楚狂”、“接舆”成了后世佯狂避世的一个典型。后世文人常自比“楚狂”、“接舆”,以表示自己的隐居不仕或放诞不羁,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吴融《灵宝县西测井》),“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等等。《论语》中说,孔子听了这首歌,下车去,准备和楚狂交谈,楚狂赶快避开,孔子没有谈成。从不同的处世态度来说,两人即使交谈了,也是不可能谈到一起去的。孔子周游列国,备尝艰难险阻,道不得行,“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孔子世家》)而并不退缩、后悔,正是有鉴于天下无道,希望力挽狂澜。正如他所表白的:“天下有道,丘不易也。”(杨伯峻《论语译注》的译文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楚狂接舆歌》主要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楚狂的出世狂者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想见站在他对面的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与命运抗争的积极入世的强者形象——孔子。这大概也是《论语》、《史记》中记载楚狂故事的一点用心吧。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968-969页

chǔkuángjiē

míng xiānqín 

fèngfèngzhīshuāi 
wǎngzhějiàn 
láizhěyóuzhuī 
érér 
jīnzhīcóngzhèngzhědàié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