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青青古渡头,绵春历夏复经秋。
芳草青青古渡头,绵春历夏复经秋。
堪嗟世事如流水,便挈琴尊上叶舟。
堪嗟世事如流水,便挈琴尊上叶舟。
每愧陋容劳刻划,也须图画取风流。侬家自有麒麟阁,何必长从七贵游。
每愧陋容劳刻划,也须图画取风流。侬家自有麒麟阁,何必长从七贵游。

xiǎoxiàngtángshíèrshǒushí--shì

fāngcǎoqīngqīngtóumiánchūnxiàjīngqiū

kānjiēshìshìliúshuǐ便biànqièqínzūnshàngzhōu

měikuìlòuróngláohuàhuàfēngliúnóngjiāyǒulínzhǎngcóngguìyóu

瞿士雅

瞿士雅

瞿士雅,一名高桂,字若稚,奉贤人(今属上海)。 ▶ 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流苏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
竹爆惊春,竞喧填¹、夜起千门箫鼓。流苏²帐暖,翠鼎缓腾香雾。停杯未举。奈刚要、送年新句。应自有、歌字清圆,未夸上林莺语³
译文:爆竹声惊醒了春天,街头巷尾喧闹声一片,千家万户箫鼓敲击声响彻夜晚。五彩流苏在暖帐上坠悬,炉鼎中升腾起缕缕香烟。先把酒杯放在一边,我要献上新的诗句恭贺新年。心中要思索出清新圆润的歌词,虽说不如上林苑的莺歌燕语甜美。
注释:¹喧填:即“喧阗”,哄闹声。²流苏: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编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的垂饰。³未夸上林莺语:形容歌者的声音清脆嘹亮胜过黄莺。上林:苑名,秦旧苑,汉武帝时扩建,苑中豢养许多珍禽异兽。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风度。屠苏办了,迤逦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从他岁穷日暮。纵闲愁、怎减刘郎¹风度。屠苏²办了,迤(yǐ)(lǐ)³柳欺梅妒。宫壶未晓,早骄马、绣车盈路。还又把、月夜花朝,自今细数。
译文:眼下已是年尽日暮,我即使是随意地抒发心中愁苦,也不能缺少当年刘郎豪放的风度。屠苏酒我早已备足,眼看春天将来,马上就要杨柳气盛、腊梅嫉妒。时间未到,清晨还未在滴漏上露出,可街上已是人马络绎不绝,绣车充盈道路。我要把这夜晚的明月、拂晓的花树,从头到尾一点一滴细细地记住。
注释:¹刘郎:唐代诗人刘禹锡,此指作者自己。²屠苏:酒名,古人常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以祛瘟疫。³迤逦:曲折连绵。⁴宫壶:宫中报时的铜壶。

zhīchūnchú--yángzuǎn

zhúbàojīngchūnjìngxuāntiánqiānménxiāoliúzhàngnuǎncuìdǐnghuǎnténgxiāngtíngbēiwèinàigāngyàosòngniánxīnyīngyǒuqīngyuánwèikuāshànglínyīngcóngsuìqióngzòngxiánchóuzěnjiǎnliúlángfēngbànleliǔméigōngwèixiǎozǎojiāoxiùchēyíngháiyòuyuèhuācháojīnshù

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
旧挹(yì)¹金波²爽,皆传玉露³秋。
译文:十六的夜晚月光皎洁明亮,似金波可舀,让人爽目怡悦,月光照耀下秋露似玉般浓郁可人。
注释:¹挹:取。²金波,月光。³玉露:白露之美词。
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
关山随地阔,河汉¹近人流。
译文:关山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也仿佛开阔了许多,站在山上仿佛银河就流在脚畔,星辰与我共饮。
注释:¹河汉:银河。近人者以地势之高。
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
谷口樵(qiáo)归唱,孤城笛起愁。
译文:远处,樵夫随着歌伴月而归,思乡的战士吹响的萧索笛声缓缓从城楼上飘逸出来。
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
巴童¹²不寝,半夜有行舟。
译文:孩童们却不懂这些淡淡的乡愁,嬉戏打闹,乐不思蜀,半夜还在河上行船游玩。
注释:¹巴童:川东乡音年。²浑,全。

  杜甫写月诗的诗题中有两首较为特殊,即《十六夜玩月》,与八月十五日只相差一天或两天,也可能出于观察一下两天月色的差别,或出于避旧求新的思维习惯,所以一首叫“玩月”,一首叫“对月”。何为玩月呢?从诗的思路仅其内容看,诗人大致从以下角度来思考吧:首先是月和人是双向寻趣的,不单是人在玩月;既是“玩”从描写上来看便具有灵动性和欢乐感,摆脱过于拘谨;再是人的范围扩大,不单是诗人玩月。我们且看诗为何来寻趣吧!

  这是一首五律,字数不多,但所含面较为宽广,大致有以下几个层次。一、二两句为衬托或称前言,月所具有的招人喜爱和可亲之处要给予显示或作简要描述。时令已值秋天,月色尤为皎洁明亮,让人爽目怡悦。十六的夜晚月光如金波可舀,多么浓郁,秋露在月光沐浴下更呈玉色之光彩,多么着人心感滋润。十六日的圆月、银光不逊于十五,为“玩月”作了很好的衬垫。三、四两句写人与月寻趣的宽阔空间和较好的条件。请看,关山因有今夜如此明亮玉色的月光照耀,使天地显得更加宽广辽阔,创设了充分自由飞翔的空间,也扩展了人们的视野。这时你将会发现,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人流显得如此贴近,天上的银河、星星、月亮与人间已如邻近之同居共饮,啊!人与月原来是这样亲近相依。这为今夜人月对玩寻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其中也隐含了月对人之情意。

  下四旬为第三层次,写出了今夜玩月的乐趣。诗人的设计也有特色,先写地域之广,有山谷野坡,有边域,有村落,也有河上,可称遍及四方。再写玩月者的类别,有打樵人,有边防卫士,有乡村儿童,也有水上旅途者,包罗广大人群的代表,说明“月”在广大人群心中的情意之深。第三,写如何玩月,打樵者唱着山歌,踏着月光,高兴而归,这是用歌声来玩月。边城城楼上响起横笛曲声,显得多么哀幽,大概是高乡遥远的战士,仰视明月不免有思乡之愁萌生,笛声也就吹出了“乡思曲”,这也算月对人的一种同情与共承哀愁。儿童们在明月之夜,大有跳跃寻乐之乐,他们嬉戏而蹦跳,乐趣横生,玩得如此天真。明月也就高兴地提供儿童们活动的天地,这也是月寻趣之乐。已是半夜还有行舟,有的是夜行之途,也有是月下寻乐,这也含有了行舟玩月之趣。从以上玩月的描述中也可看到诗人杜甫虽心怀思乡之愁,但也有乘乡愁之时作玩月之乐,既可寄托念家之思,也可畅抒对之月爱。

参考资料:
1、 陆坚.千里共婵娟 中华中秋月亮诗词品读: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08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¹哭,潜别离。
译文:不要哭,悄悄的离开。
注释:¹不得:南方方言,不许,不要。
不得语,暗相思。
不得语¹,暗²相思³
译文:不要说话,暗地里互相思念。
注释:¹语:言语,说话。²暗:暗自。暗地里。³相思:互相思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两心之外无人知。
两心之外无人知。
译文:两个人的心情没有外人知晓。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舂断 一作:春断)
深笼¹夜锁²独栖(qī)³,利剑(chōng)连理枝。(舂断 一作:春断)
译文:幽深的鸟笼在夜里用铁链囚锁孤独栖息的飞鸟,锋利的长剑折断连理枝。
注释:¹深笼:幽深的鸟笼。²夜锁:夜里铁链囚锁。³独栖鸟:孤独栖息的飞鸟。喻有情人被禁锢。⁴利剑:锋利的长剑。⁵舂断:在石臼或乳钵里捣碎折断。有说‘春断’春季里折断。⁶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称作连理枝。又称相思树、夫妻树、生死树,比喻夫妻恩爱。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河水虽浊(zhuó)¹有清日²,乌头³虽黑有白时
译文:河水虽然浑浊,但终究会有清澈的日子,头发虽然乌黑,但也有变白的时刻。
注释:¹虽浊:虽然浑浊。²清日:清澈的日子。³乌头:乌黑的头发。⁴白时:变白的时刻。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唯有¹潜离²与暗别³,彼此甘心无后期
译文:唯独只有秘密的离别,你我才会心甘情愿,再无相会之日期。
注释:¹唯有:唯独只有。²潜离:潜藏着或秘密的离别。³暗别:暗自的辞别。⁴彼此: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⁵甘心:心甘情愿。情愿。满意,满足。⁶无后期:无有以后会合之日期。

  《潜别离》是白居易的作品,是受早年恋爱经历的影响而创作的,主要表达对这种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到的爱情的感伤,哀叹自己终究无法突破封建礼法,全文表现出无尽的无奈与遗憾。

  “不得哭,潜别离”泪眼可以延绵,别离却是遥遥无期,此时泪眼是诗人“潜离与暗别”的无奈情怀,是对门第观点的退让。

  “不得语,暗相思”相思相念可蔓延,这种思念只有诗人他自己最清楚明了,却无言,却无诉说对象,留给自己唯有相思成灾。

  “两心之外无人知”年少无知纯粹无暇,两小无猜情真意切,离别后两颗无人知晓的心是否依旧相知相爱,莫不是有一天相见早已物是人非?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歃血凄然。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河水再浑浊也有还清日,乌黑的头发终究也有白头之时,苍天有眼是否看清从少年到白头之人情怀,那刻骨铭心的爱恋未改?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相思无果默然离开,潜离也好,暗别也罢,一转身就是天隔一方,也就永不再相见。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世乱同南去,时清¹(dú)北还。
译文: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
注释:¹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¹
译文: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
注释:¹“旧国”句:意谓你到故乡,所见者也惟有青山如故。旧国:指故乡。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晓月过残垒(lěi)¹,繁(fán)星宿故关。
译文: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垒,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
注释:¹残垒:战争留下的军事壁垒。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译文: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这首诗写于平定“安史之乱”之后,意在伤己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

  诗题为“贼平后送人北归”,“贼平”,指公元763年夏历正月,叛军首领史朝义率残部逃到范阳,走投无路,自缢身亡,“安史之乱”最终被朝廷平定。“北归”,指由南方回到故乡,《新唐书》载司空曙为广平人,这个“广平”,据考证当在今河北或北京境内,是“安史之乱”的重灾区。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己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上句“生白发”亦有双重涵义:一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旧国”指故乡,“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舍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从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归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颈联及尾联单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这一联点明“残垒”,即残破的壁垒,泛指战争遗留下来的痕迹。“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因而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笔力所致,“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尾联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这是一首酬赠诗,这类题材在“大历十才子”集中比比皆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蹊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zéipínghòusòngrénběiguī

kōngshǔ tángdài 

shìluàntóngnán shíqīngběihuán 
xiāngshēngbái jiùguójiànqīngshān 
xiǎoyuèguòcánlěi fánxīng宿guān 
hánqínshuāicǎo chùchùbànchóuyán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一声画角¹(qiáo)²,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³。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译文:黄昏时分,城门上哀婉的号角声久久不歇。夜幕降临,新月升起照亮半个庭院,山上白雪覆盖,山前水流缓缓。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
注释:¹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²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³水滨:靠近水的场所。⁴淡烟:轻淡的烟雾。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

  开篇首句,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气氛苍凉的环境之中:在暮色中显出轮廓的谯门,萦绕在谯门内外悠远而哀婉的角声,这是画面的一侧。接着作者将视线转向四方:随着黄昏夜幕的降临,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山坡上覆盖着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虽然画角声打破了这冬季黄昏的寂静,却又于凄清中平添了一种肃杀森严的气氛,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

  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

  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参考资料:
1、 么书仪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3-174

tiānjìngshā ·dōng

bái yuándài 

shēnghuàjiǎoqiáomén bàntíngxīnyuèhuǎnghūn xuěshānqiánshuǐbīn zhúmáoshè dànyānshuāicǎoc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