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塘敛曙霞,风岸散林鸦。细浪舒苔发,轻冰蹙蒋芽。
春塘敛曙霞,风岸散林鸦。细浪舒苔发,轻冰蹙蒋芽。
泉生樵磴没,路转钓矼斜。战垒依前陇,炊烟拥几家。
泉生樵磴没,路转钓矼斜。战垒依前陇,炊烟拥几家。
青畴緟绣罽,白骨荐蓬麻。断续荒村犬,声声送客车。
青畴緟绣罽,白骨荐蓬麻。断续荒村犬,声声送客车。

zǎoxíng--gāoxīnkuí

chūntángliǎnshǔxiáfēngànsànlínlàngshūtáiqīngbīngjiǎng

quánshēngqiáodèngméizhuǎndiàogāngxiézhànlěiqiánlǒngchuīyānyōngjiā

qīngchóuchóngxiùbáijiànpéngduànhuāngcūnquǎnshēngshēngsòngchē

高心夔

高心夔

高心夔(1835~1883)原名高梦汉,字伯足,号碧湄,又号陶堂、东蠡,江西湖口县城山乡高大屋村人。咸丰九年进士,两次考试都因在“十三元”一韵上出了差错,被摈为四等,后官吴县知县。工诗文,善书,又擅篆刻,著有《陶堂志微录》。高心夔与王闿运、龙汝霖、李寿蓉和黄锡焘曾为清末宗室贵族肃顺的幕府,号称“肃门五君子”。 ▶ 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暗淡绯(fēi)¹衫称(chèn)²老身,半披半曳(yè)³出朱门。
译文:暗淡的大红色官服十分贴身,一半披着一半拖在地上走出红色的大门。
注释:¹绯:大红色。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绯色官服。²称:适合,相配。³曳:拖着。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袖中吴郡¹新诗本²,襟(jīn)上杭州³旧酒痕。
译文:衣袖里面藏着在苏州做的新诗本,衣襟上留着在杭州喝酒的污渍。
注释:¹吴郡:指唐代苏州,州治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²新诗本:指作者在苏州写的诗。³杭州:今浙江省会杭州市。唐代杭州州治在钱塘。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残色¹过梅²看向尽³,故香因洗嗅犹存。
译文:衣衫上的绯色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已经褪落,衣衫经过冲洗仍然残留着一丝香气。
注释:¹残色:残留的颜色。指衫上的绯色已经褪落。²过梅:经过梅雨季节发过霉。³向尽:颜色淡得快完了。⁴故香:残留的香气。指衣上熏过的香。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曾经烂熳¹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²
译文:曾经放浪随意的三年生活过得很快,想丢弃空行囊,似乎不近人情。
注释:¹烂熳:放浪随意。此指不爱惜。²少恩:情意太薄。

  这首诗的首联写诗人自我嘲讽;颔联写诗人在杭州、苏州数年经历;颈联写诗人因景触生怀旧之情;尾联写恋旧情怀。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本诗虽说咏的只是一件旧衫,但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种种经历,都娓娓道来。一件旧衫,便是坎坷生活的见证。诗作用语细腻准确,显示出艺术造诣之深厚。

  诗咏旧官服,实感慨身世。首句即有自嘲老大之意,盖年老服绯衣而尚未服最高品级之紫衣。颔联借故衫概括杭州、苏州数年诗酒经历,流露自得之意,此处可与同一年所作《吴郡诗石记》之文相参。颈联承上句“旧”字,分写衫之“残色”、“故香”,寓恋旧之意。尾联则明确道出恋旧心理,“烂熳三年”呼应颔联,末句言旧衣不可弃,则似暗喻旧臣不宜疏远。全诗不加雕琢,对心理变化表现自如。

  一领旧衣服,写得如此曲折委宛,如此多情,不但看出文字工夫,亦见性情之厚。其中“襟上杭州旧酒痕”,已成名句,常为后人引用。

参考资料:
1、 华锋,曾广开,常平,姚小鸥,宋木铎,韩向东,李颖编著.唐代名家诗选:海南出版社,1994.10:第685页
2、 刘逸生.唐人咏物诗评注:大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292页

shān--bái

àndànfēishānchēnglǎoshēnbànbànchūzhūménxiùzhōngjùnxīnshīběn

jīnshànghángzhōujiùjiǔhéncánguòméikànxiàngjǐnxiāngyīnxiùyóucún

céngjīnglànmànsānniánzhekōngxiāngshìshǎoēn

孟公好饮宁论斗,醉后关门防客走。
孟公¹好饮宁论斗,醉后关门防客走。
译文:陈遵纵情饮酒,所饮之酒岂是用斗作单位?每次举行大酒宴时,常常关上了门,客人那怕有急事,也不能出去。
注释:岐亭:在今湖北省麻城市西南七十里处。¹孟公:陈遵,字孟公,杜陵人。哀帝末,以功封奋威侯。
不妨闲过左阿君,百谪终为贤太守。
不妨闲过左阿君¹,百谪(zhé)终为贤太守。
译文:他适情豪放,不顾旁人非议,去拜访寡妇左阿君。即便身经百谪,依然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好太守。
注释:¹左阿君:长安寡妇。陈遵为河南太守时,与弟陈级同至长安富人故淮阳王外家左氏处,饮食作乐。司直陈崇劾奏陈遵过寡妇左阿君,置酒歌讴,起舞跳梁,顿仆坐上。免归。
老居闾里自浮沉,笑问伯松何苦心。
老居闾(lǘ)里自浮沉,笑问伯松¹何苦心。
译文:年老居住在巷子里纵酒作乐,沉浮于世俗之中。笑着问张竦为什么要如此苦身约束自己。
注释:¹柏松:张竦字伯松。陈遵少时与张伯松相亲友,尝谓竦曰:“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差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沉俗间,官爵功名,不减于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
忽然载酒从陋巷,为爱扬雄作酒箴。
忽然载酒从陋巷,为爱扬雄作酒箴(zhēn)
译文:他行迹不定,忽而带着九在陋巷中奔走。极为喜欢扬雄讽谏汉成帝的《酒箴》。
长安富儿求一过,千金寿君君笑唾。
长安富儿求一过,千金寿君君笑唾。
译文:长安之中的富豪们都渴慕陈遵,不惜千金只为延请陈遵来拜访,可是陈遵却旁若无人,不屑一顾。
汝家安得客孟公,従来只识陈惊座。
汝家安得客孟公,従来只识陈惊座。
译文:今日你们这些旧州诸豪哪有资格能够延请如同陈遵的陈季常呢?你们只不过认识冒牌的“陈惊座”罢了。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¹迎风受落花。
译文:策马踏溪,搅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我挥洒着衣袖,迎面吹来的微风还夹杂着飘落的花瓣。
注释:山家:居住在山区的隐士之家。¹醉袖:醉人的衣袖。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
怪见¹溪童²出门望,鹊声³先我到山家。
译文:看到已经站在溪旁的孩童,甚使人惊奇,原来是他听到鹊声而早早出门迎接了。
注释:¹怪见:很奇怪地看到。²溪童:站在溪旁的孩童。³鹊声:喜鹊的鸣叫声。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赶路情形,反映了山间的优美景致和诗人的潇洒神态;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活动,渲染出到达“山家”时的欢乐气氛。这首小诗纯用白描,灵动有致,清新隽永。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是写途中所见。骑马过溪,踏乱了映在水中的霞影,点明了溪水的明澈,霞影的明丽。迎风向前,落花堕于衣袖之上,可见春花满山。“落花”亦点明季节。“醉袖”中之“醉”,有为春光所陶醉之意。马匹、溪水、明霞、落花,构成一幅美妙的“暮春山行图”。诗人来此并非为赏风景,而是访问山家。然而笔触所至,风景自现。

  “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诗人来到山居人家门口,见儿童早已出门探望,甚使诗人惊奇。“怪”字为末句伏笔。原来是因为“鹊声先我到山家”。这两句先“果”后“因”,巧作安排,末句点明溪童出望的原因,则见“怪”不怪了。重点突出了末句的鹊声。“喜鹊叫,客人到”。故而山家的儿童闻鹊声而早已出门迎接了。山鹊报喜,幼童迎望,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王英志选注.元明清诗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18
2、 刘锬编著.咏鸟古诗欣赏:语文出版社,2002.10:274

shānjiā

liúyīn yuándài 

shuǐluànmíngxiá zuìxiùyíngfēngshòuluòhuā 
guàijiàntóngchūménwàng quèshēngxiāndàoshānjiā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宝函¹(diàn)²金鸂(xī)(chì)³,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春雨时。
译文: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注释:¹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²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³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⁴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⁵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⁶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¹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²与花枝³,此情谁得知?
译文: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²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³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吴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吴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mán··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wēntíngyún

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chénxiāngshàngshānyángliǔyòu驿qiáochūnshí

huàlóuyīnxìnduànfāngcǎojiāngnánànluánjìnghuāzhīqíngshuízhī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江林多秀发¹,云日复相鲜²
译文:江畔林木枝叶繁茂,花朵盛开;云层与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
注释:¹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²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征路那¹逢此,春心益渺(miǎo)²
译文:哪里能想到征途中能遇上如此美景,春景引发的意兴更加广阔辽远。
注释:¹那:同“哪。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²渺然,幽远的样子。渺,一作“眇”。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兴来只自¹得,佳处²莫能传。
译文: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
注释:¹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²佳处:一作“佳气”。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薄暮(mù)¹津亭²下,余花³满客船
译文:黄昏时分,客船停在渡口的驿亭下,飘落的花瓣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中。
注释:¹薄暮:黄昏时分。²津亭:渡口边的驿亭。³余花:残花。⁴客船:旅客乘坐的船;运载旅客的船。

  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

  此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颈联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

  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五六句述其中不可言传之佳趣。中间两联路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

  胡震亨评论说,张九龄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

chūnjiāngwǎnjǐng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jiānglínduōxiù yúnxiāngxiān 
zhēngféng chūnxīnmiǎorán 
xìngláizhǐ jiāchùnéngchuán 
jīntíngxià huāmǎnch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