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捲河潢翻玉液,段云散雪琼花密。分明放下水晶帘,垂垂若护蛟龙室。
风捲河潢翻玉液,段云散雪琼花密。分明放下水晶帘,垂垂若护蛟龙室。
蹑空扪萝坐歌崖,林暗晖晖山外日。晚风泉声杂松吹,百鼓争呜间箫瑟。
蹑空扪萝坐歌崖,林暗晖晖山外日。晚风泉声杂松吹,百鼓争呜间箫瑟。
山南山北知几泉,凡派常流我非匹。惜哉前哲不特书,仅留一记夏生笔。
山南山北知几泉,凡派常流我非匹。惜哉前哲不特书,仅留一记夏生笔。
赖有陆子狄牙口,高下品题曾不失。君今试看锡山碑,天下何泉居第一。
赖有陆子狄牙口,高下品题曾不失。君今试看锡山碑,天下何泉居第一。
钱宰

钱宰

(1299—1394)元明间浙江会稽人,字子予,一字伯钧。元至正间中甲科,时称宿儒。洪武初征修礼、乐书,授国子助教,进博士。后命订正蔡氏《书传》,书成赐归。有《临安集》。 ▶ 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寂寞 一作:无奈)
¹来枕上²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寂寞 一作:无奈)
译文:我躺在枕上彻夜难眠,成堆的愁苦汹涌袭来,像是什么形状呢?犹如江河大海里翻腾起的巨波大浪一样。黑夜漫长,天色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望天空,数算点点寒星。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¹堆:堆积,层层堆压。²枕上:取首句中二字为题,写新婚初别枕上的离愁别绪与相思之苦。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¹²百念都灰烬³,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译文:尽管天亮时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脑海中只留下离别的情人的身影。抬头望见一钩残月淡出了西边的天空,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抛洒下一行行泪珠!
注释:¹晓:天亮。²来:语助词,无实义。³百念都灰烬:即万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烬,极言失望。⁴离人:指作者的妻子杨开慧。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⁵一钩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⁶流:沉落。⁷无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词的上阕写离愁之浓,失眠之苦。“堆来”,极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辗转反侧之态:“愁何状”?犹如“江海翻波浪”。这与李煜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有相同意境。可见诗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两句就写失眠的情态。从农历夏至以后,夜逐渐增长,到冬至达到最长。这两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说夜长难明,然后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笔下的“耿耿星河”,还是毛泽东笔下的“数寒星”,因为涉及异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层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寻找两颗星,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这是暗写。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寻找牛郎、织女星时,其“寂寞”无聊是可想而知的。

  上阕从一“愁”字人手,极写思念之深;下阕以一“泪”字收笔,甚言思念之苦。写此词时,诗人还是个刚离开学校的二十八岁的青年,男女情长,是极自然的,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两句紧接长夜失眠,写黎明前痛苦的心情。如果把词中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为毛泽东本人,“百念灰尽”的说法,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就算唐代李商隐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为词人所本,对于像毛泽东那样意志坚强的人,一个以苍生为念的人,一个革命家,决不会爱情至上。他纵然会想念妻子,怎么会达到“百念灰尽”的程度呢?怀着“百念灰尽”的心情,又怎么去做明天的工作呢?然而,把抒情主人公掉个个儿,把这两句视为为杨开慧写心,“百念灰尽”的说法倒贴切得多。据茅盾回忆,毛泽东和杨开慧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反差很大,毛泽东待人接物谈笑风生,非常洒脱;杨开慧在一旁带着孩子十分沉静,有些内向。在毛泽东为革命东奔西走时,杨开慧独自支撑着一个家,有多么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百念灰尽”,应是出于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当杨开慧读到这两句的时候,一定会得到一种精神补偿,会为之深深地感动。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两句写侵晓时的清景和词中人悲极而泣。宋代梅尧臣写清晓的情景,有“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的名句。当鸡声叫起的时候,一钩残月淡出了西边的天空,感觉会更寒冷。词中人想克制自己的感情是不能够了。此处的泪,是“流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泪,是王昌龄《从军行》所说的那种情况——“无那金闺万里愁”流下的泪。词人在此表达了对家中妻子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全词明快流畅,坦直朴素而富有情趣。“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似水柔情,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男儿气概,完全可以同时并存于一人的心胸。

参考资料:
1、 易孟醇著,毛泽东诗词笺析,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07,第279页

měirén ·zhěnshà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duīláizhěnshàngchóuzhuàng jiānghǎifānlàng chángtiānzǒngnánmíng zuòshǔhánxīng  (zuò nài )
xiǎoláibǎiniàndōuhuījìn shèngyǒurényǐng gōucányuèxiàng西liú duìpāoyǎnlèiyóu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朱绂(fú)¹遗尘境,青山谒(yè)(fàn)(yán)²
译文:朝服绶带遗弃在尘世之境,赶赴青山拜谒佛教道场。
注释:¹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此代指官职。²梵筵:佛教道场等宗教仪式。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金绳¹开觉路²,宝筏(fá)³度迷川
译文:黄金为绳显示觉悟之路,乘上宝筏渡过惑人迷川。
注释:¹金绳:佛经谓离垢国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典出《法华经》。²觉路:犹言“觉悟之路”。³宝筏:指船。佛教语,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⁴迷川:指众生为欲念所蔽而陷于迷障的生活,与“苦海”的意思相类似。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岭树攒飞栱(gǒng)¹,岩花覆谷泉²
译文:岭上高树拢聚构成飞栱一般,岩上红花盛开掩盖山谷的泉水。
注释:¹栱: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²谷泉:山谷间所出的泉水。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¹
译文:佛塔高耸是海上日出的标志,佛楼雄伟依傍大江烟云缭绕。
注释:¹江烟:指江上的云气、烟霭。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香气¹三天²下,钟声万壑(hè)连。
译文:佛烟香气传遍欲界色界无色界,佛钟敲响声连万壑千川。
注释:¹香气:指佛寺里的香火烟雾。²三天:即“三界”的意思,佛家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这里的“三天下”犹言“天下”。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译文:手中念珠如秋日莲子成熟满把满串,繁茂的松树团团圆圆如月。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¹
译文:鸟儿相聚疑是为听法而来,龙王亦来参加原为护法而来。
注释:¹龙参句:佛教认为龙王护持佛法。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愧非流水韵¹,叨入伯牙弦。
译文:惭愧我无洋洋兮若江河般的流水声韵,可以混为伯牙的琴上之声。
注释:¹流水韵:指美妙的乐曲。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朱绂”此处用以指代游者,正显示其身份之尊贵。“尘境”与“梵筵”相对,一指世俗生活的地方,一指超脱红尘的佛寺。诗人陪同这位贵人离开了世俗的境地,来到这青山环抱之中拜谒佛寺。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两句纯用佛典当中的用语。“这两句是说佛法能开启众生觉悟的道路,能超度众生脱离迷川,到达理想的彼岸世界。诗人这里是借眼前之景既赞颂了佛寺、佛法,又赞颂了来游禅寺的人。

  “岭树攒飞拱”以下四句是从宏观上描绘佛寺之壮观,也是诗人刚入禅寺所看到的景色。山岭上茂密的树木簇拥着寺庙的飞栱;岩石边的繁花覆盖着谷中的幽泉;寺中的高塔,高耸入云,似乎凌驾于海日之上;而雄伟的殿宇,气势非凡,又好象超出于江烟之上。“海日”、“江烟”在这里无非是用以烘托“塔形”与“楼势”,不一定意味着这禅寺真的在海边江上。所以对诗意的解释不必过于拘泥。这四句诗不但对仗工整,而且用词精妙。“攒”、“覆”、“标”、“出”四个字把环境的幽美,庙宇的雄伟写尽写足了,也写活了。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随着这两句诗的展开,诗人之笔深入到了佛堂之中。由此可以体会到全诗似乎是由外而内逐步深入的。佛寺里的香烟弥散于“三天下”,宏亮的钟声在千丘万壑之间回荡不绝,象征着佛门广大,其影响正普及于天下。这两句诗气魄宏伟,正是李太白的一贯诗风。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这是进入到禅堂深处了。这两句虽仍是写景,却隐含着佛理。秋天荷叶上布满了晶莹的露珠,繁茂的松树已亭亭如盖。这两句描摹景色,细致入微。“已”、“初”两字用得十分确切,“圆”、“满”更是语带双关。“圆”,“满”两字一方面赋于荷珠、松盖以鲜明的形象和勃勃的生机,准确地传达出荷珠松盖的神韵情致;另一方面又隐含着禅机。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有一节“说圆”写道:“释书屡以十五夜满月喻正遍智”。他广征博引上座大众诸部经典,如《文殊师利问菩提经》《杂阿含经》《增壹阿含经》等等中的各类例子。可见以“圆”“满”作为“如来智慧”的形容在佛家经典中是比较普遍的,所以人们也说功德圆满之类的话。诗人在这里揉诗意禅趣于一体,可谓巧妙之至。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两句进一步借写景点明身在佛寺,也像“鸟”与“龙”一样受到佛理佛法的薰染,体验到佛法的威力。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两句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自谦和的诗愧非知音。《吕氏春秋》载:伯牙鼓琴,遇钟子期,伯牙志在泰山,子期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从此“高山流水”成了“知音”的象征。

  李白一生与道教关系密切,自称“臣是酒中仙”,以贺知章赠给的佳号“谪仙人”自傲。但是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同样十分密切,他自称“青莲居士”,并有诗言道:“金粟如来是后身。”据有人统计,与李白交游的僧人有三十余人,他还曾从两位高僧学法。他寄居过的佛寺寺院有名可考的便有二十余座,他写的有关佛教的诗文有五十多篇。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量应景的佛家典故,胡震亨曾说道:“诗家拈教乘中题,当既用教乘中语义,旁撷外典补凑,便非当行。”李白在这首诗中基本上是为了应景而用佛典语,但他用得精工,用得巧妙,景语佛语熔于一炉。这就表现了他的诗学佛学造诣均卓越非凡。这首诗音律精严,对仗工稳,是一首典型的律诗。确实,最能表现李白心胸、抱负、胆识的是他的乐府古风之中的许多不朽之作,但这首诗虽是应酬之作,仍表现出他超凡脱俗的横溢的才华,于“端整”中不失“飘逸”。诗中没有明写游禅寺,但几乎每一句每一字都不离一个“禅”字,使人一下子便能悟到诗人说的是禅寺,这些地方也可见诗人深厚的功力。

  这首诗也许不能代表李白诗作中主要方面,但正因为其独特更说明了它不可忽视的价值。恰如要全面地了解杜甫,除了“三吏”三别”之外,《秋兴八首》也不可不读一样,读读这首诗,对全面了解李白是会有帮助的。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12-514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90-393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译文: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发展,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译文:即使能预支五百争的新意作,到了一千争又觉得陈旧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¹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但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注释:¹李杜:指李白、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¹,各领风骚²数百年。
译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争。
注释:¹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²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只眼¹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²漫雌(cí)³
译文: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注释:¹只眼:独到的见解,眼力出众。²艺苑:艺坛,艺术领域。³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可作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用雌黄涂掉再写。后用信口雌黄喻随口乱说。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译文: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其二

  第一、二句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此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其三

  这是一首作者表白自己的艺术主张的诗。指出文艺批评应提倡有独到的见解,不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评论诗词的好坏优劣,应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哪个,而不能像文坛艺苑中的某些人一样,心口雌黄。马克思哲学认为,要做到独具慧眼,深刻地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一是必须在实践中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而是必须善于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发展。

  前二句点出在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这时 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当然这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自己有深厚的学养和阅历,成为“高人”。

  后二句作一形象的比喻,用矮人看戏作比,矮人看戏时被前边的人挡住目光,哪里能看到戏台上的场景?戏散大家一起谈起来时,只能是附和人家的说法。这就好比我们自己对“艺苑”的看法,如果自己学力浅薄,不能“独具只眼”,那就只能“随人说短长”了,这种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行为作者是坚决反对的。

  这首诗继承以诗歌体裁论诗歌的传统,见解卓异,说理畅达。全诗看似佶手拈来、随手而出,但却具有极为精辟深刻的理论内涵。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中仙圣,在唐代即受到推崇,如韩愈在仕由逝世时才3岁,后来他熟读李杜诗篇,作有《调张籍》一诗,其中有“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等语,可谓敬佩得五体投地。而后世特别是明清两代,对李杜的崇拜更是前所未有,并且普遍地认为诗自唐以来诗道不振,一代不如一代。甚至有人还提出从《诗经》以来每况愈下、自宋元以来无诗之论,这种看法在明清诗歌理论中占有主导地位。

  诗人开篇即总论概述了这一普遍现象,以李杜为代表指出了他们的诗作固然光耀千秋,流传万古,其崇高地位与普及程度已是脸炙人家传户诵。接下来却陡然转笔,尖锐地指出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另外的弊端:熟极而流,不仅令人觉得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新意,而且还隐隐含有这一现象在某一程度上阻碍了后世诗人的创新之意,其见解之深刻,笔触之辛辣,思虑之周到,足以发人深省。前两句并非真足在贬低李杜,而是为下文略作铺垫而已,以下即转入主题的抒发。

lùnshīshǒu

zhào qīngdài 

mǎnyǎnshēngzhuǎnhuàjūn tiāngōngrénqiǎozhēngxīn 
zhībǎiniánxīn dàoleqiānniányòujuéchén 

shīpiānwànkǒuchuán zhìjīnjuéxīnxiān 
jiāngshāndàiyǒucáirénchū lǐngfēngsāoshùbǎinián 

zhīyǎnpíngzhǔzhāng fēnfēnyuànmànhuáng 
ǎirénkàncéngjiàn dōushìsuírénshuōduǎncháng 

shàoshíxuénányuán zhīdàogōngbànwèiquán 
dàolǎoshǐzhīfēi sānfēnrénshìfēntiān 

shījiěqióngrénwèikōng xiǎngyīnshīshàngcénggōng 
xióngxiàotānxīnshèn yàogōngshīyòuqióng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钓笠(lì)¹披云青嶂(zhàng)²绕,绿蓑(suō)³细雨春江渺(miǎo)。白鸟飞来风满棹(zhào)。收春(lún)了,渔童拍手樵(qiáo)笑。
译文:钓鱼的玄真子头戴斗笠,顶着天上正在下雨的云,周围青山环绕,细雨洒落在青绿色的蓑衣上,春江江面上辽阔苍茫。白鹭飞来的时候风吹得满船都是。收钓线了,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地拍着手笑。
注释:渔家傲:词牌名之一,北宋流行。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玄真子:唐代诗人张志和。¹笠: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亦称斗笠。²嶂:高险如屏障的山峰。³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遮雨所用。⁴渺:形容水面辽阔浩瀚。⁵棹:指船。⁶春:钓鱼线。⁷渔童、樵青:张志和的奴婢。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明月太虚¹同一照,浮家泛宅²忘昏晓³。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译文:天光和月色一同映照着小船,在船上居住的时候是不去分辨早晨还是傍晚的。喝醉了酒,面对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冷眼相看。我若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怎么还能招惹世俗社会上的无聊烦恼呢。
注释:¹太虚:天空,天光。²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³昏晓:黄昏与拂晓。

  开头一句,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词人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词人的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蒙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

  “明月”二句,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词人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心情。“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词人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词人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全词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既道出玄真子的心事,又借以表达出词人自己的真情。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282-1283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01页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译文: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远天¹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bèng)²冰出。
译文:远望,天边的大雁在云间里飞去,近看,水中的鱼破开冰面而蹦出。
注释:¹远天:遥远的天宇。²迸:往外溅散。

jīngzhōngzhēngyuèchūn

luóyǐn tángdài 

èrsānliù wànshēngshìjīn 
yuǎntiānguīyànyúnfēi jìnshuǐyóubèngbīngc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