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帐轻悬一榻烟,熏香深夜说孤眠。萤辞晓阁灯濡露,雁系秋书字满天。
蕙帐轻悬一榻烟,熏香深夜说孤眠。萤辞晓阁灯濡露,雁系秋书字满天。
夕照易残如梦暗,微情难掇似丝连。红渠开了骎骎白,剩有芳心向暮年。
夕照易残如梦暗,微情难掇似丝连。红渠开了骎骎白,剩有芳心向暮年。

qiūguīèrshǒu--wángyànhóng

huìzhàngqīngxuányānxūnxiāngshēnshuōmiányíngxiǎodēngyànqiūshūmǎntiān

zhàocánmèngànwēiqíngnánduōshìliánhóngkāileqīnqīnbáishèngyǒufāngxīnxiàngnián

王彦泓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 6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chǔ)¹
译文:溪水流走,花儿凋零,这是多么无情啊。正是这无情的时节,我送着最后一缕春风吹过了楚城。
注释:¹楚城:指湖北、湖南一带的城市,泛指旅途经过的楚地。
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胡蝶梦¹中家万里,子过²枝上月三更。
译文:往事如梦,离家万里,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树枝上杜鹃在凄厉地啼叫。
注释:¹胡蝶梦:意即往事如梦。胡蝶:即蝴蝶。²子过:一作“杜鹃”,其鸣声凄切。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唯 一作:春移;满镜 一作:两鬓)
故园书动¹²年绝³,华发春唯满镜(jìng)生。(春唯 一作:春移;满镜 一作:两鬓)
译文:家乡的来信长年断绝,春天万物萌生,镜中的我却已是满头白发了。
注释:¹动:动辄、每每之意。²经:一作“多”。³绝:一作“别”。⁴华发:白发。⁵唯:一作“移”。⁶满镜:一作“两鬓”。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¹烟景有谁争。
译文:我现在是因为自己抱负未展而不愿归去,我要归去时自然就归去了,五湖的风景又有谁来与我争抢呢?
注释:¹五湖:春秋时,范蠡佐越王勾践成就霸业之后,辞宫,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暮春之夜时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深婉感人,极富诗意,反映了诗人羁旅生涯中浓烈的苦闷情绪。全诗意象朦胧,意境深婉,格调沉郁。

  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这里,不是春风他送我回故乡,而是他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不可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牵动的思乡之情,笼罩全篇。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一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象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不可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怨的复杂的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诗人愁家忧国到“华发春唯满镜生”的程度。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难以解脱。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是倒装。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彷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荡漾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67-1368

chūn

cuī tángdài 

shuǐliúhuāxièliǎngqíng sòngjǐndōngfēngguòchǔchéng 
diémèngzhōngjiāwàn guīzhīshàngyuèsāngēng 
yuánshūdòngjīngniánjué huáchūnwěimǎnjìngshēng  (chūnwěizuò chūn mǎnjìngzuò liǎngbìn )
shìguīguībiàn便 yānjǐngyǒushuízhēng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只有天在上,更(gèng)无山与齐¹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注释:¹与齐:与之齐的省略,即没有山和华山齐平。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举头¹红日近,回首²白云低。
译文: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注释:¹举头:抬起头。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²回首:这里作低头,与“举头”相对应。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半山腰缭绕弥漫。“红日”后之“近”字,“白云”后之“低”字,都极有力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低”,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yǒnghuáshān--kòuzhǔn

zhǐyǒutiānzàishànggèngshān

tóuhóngjìnhuíshǒubáiyún

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金谷¹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译文:酒宴中听到这传闻一等的歌曲,好似鹧鸪啼唱,幽清哀怨的歌声使得青烟都生出愁思。
注释:¹金谷: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夜来省得¹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译文:此夜记起曾经听闻这歌声的地方,是秋月高照下的万里湘江之上。
注释:¹省得:记得。

tīngchàngshānzhè--hún

jīnchuánliúzhèqīngyuànyānchóuláishěngcéngwénchùwànyuèmíngxiāngshuǐqiū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早是¹他乡值早秋²,江亭明月带江流³
译文:早已是他乡之客,也不知要漂泊到何时,此时正值早秋七月,在江边小亭边送别友人,看着朦胧的月光随着波光粼粼的江水流动。
注释:¹早是:已是。²早秋:秋天的第一个月,旧称孟秋,即阴历七月。³明月带江流:指月光随着江水流动。带,连带,随着。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已觉逝川¹伤别念,复带津²树隐离舟。
译文:我面对滚滚流淌的江水感到时光在不断流逝,本已为人生中的经常离别而伤怀,现在又看到渡口的树荫下停着你即将离去的船只。
注释:¹逝川:这里指流逝的江水。²津:渡口。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归舟归骑俨(yǎn)¹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译文: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列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
注释:¹俨:好像。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谁谓波澜¹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译文: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
注释:¹波澜:波涛。

  这两首诗都有趣地运用重复的词语,表现一种回旋反复的美:第一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第二首开头两句的第一字与第三字相同。王勃将陆与水相对,是其最普遍持久的对偶之一。

  第一首诗写出了诗人客中送客时内心的伤感,表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感慨。诗人已经感伤于江水及其对离别的实际意义和象征意义,但是他发现格外难以忍受的是陆地上的树,这些树遮断了他的视线,使他难于带到离去的朋友。第一、二句叠用“早”“江”二字,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感,也有一种节奏紧凑的效果,和下面两句一比,节奏的变化就显出来了,而节奏由紧张变为舒缓,又正与送别是的怆然与别离后的惆怅相吻合。第三、四句说带到流逝不返的江水更增添了别离的伤感,更何况带到渡口的树林隐没了友人的舟船。宋人李鞴《乡思》中“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两句用的也是这种更进一层的写法。这里化用《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语句,显示了王勃擅长化用前人诗文的特点。

  第二首诗同样写得非常深情。在诗中,诗人运用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宫廷转喻来进行巧妙的议论:“谁说甲是真的(事实上甲是真的),因为乙(巧妙的构思)与甲相矛盾。”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地描写了自己对于友情的那一份深沉的爱,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真诚。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初唐四杰”传世之诗作,七言绝句很少。就这组诗带,作者对于七言绝句创作技巧的掌握显然还不够纯熟。

参考资料:
1、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03-104

qiūjiāngsòngbiéèrshǒu

wáng tángdài 

zǎoshìxiāngzhízǎoqiū jiāngtíngmíngyuèdàijiāngliú 
juéshìchuānshāngbiéniàn kànjīnshùyǐnzhōu 

guīzhōuguīyǎnchéngháng jiāngnánjiāngběixiāngwàng 
shuíwèiláncáishuǐ juéshānchuānshìliǎngxiāng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叶声¹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译文: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注释:¹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夜深方¹独卧,谁为拂²尘床。
译文: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注释:¹方:正在,正当。²拂:拭,掸去。

qiū

bái tángdài 

shēngluò yuèbáishuāng 
shēnfāng shuíwèichénchu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