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山半枕。又一番园林,春事整整。微阴护轻冷。早蜂狂蝶浪,褪黄消粉。阑干日永。数花飞、残崖断井。仗何人、说与东风,莫把老红吹尽。休省。烟江云嶂,楚尾吴头,自来多景。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算鸱夷、办却扁舟,个中杀稳。
小亭山半枕。又一番园林,春事整整。微阴护轻冷。早蜂狂蝶浪,褪黄消粉。阑干日永。数花飞、残崖断井。仗何人、说与东风,莫把老红吹尽。休省。烟江云嶂,楚尾吴头,自来多景。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算鸱夷、办却扁舟,个中杀稳。

ruìxiān--qián

xiǎotíngshānbànzhěnyòufānyuánlínchūnshìzhěngzhěngwēiyīnqīnglěngzǎofēngkuángdiélàngtuìhuángxiāofěnlángànyǒngshùhuāfēicánduànjǐngzhàngrénshuōdōngfēnglǎohóngchuījǐnxiūshěngyānjiāngyúnzhàngchǔwěitóuláiduōjǐngchóugāochàngyuǎnshēnshìshìdànnánzhǔnkuàngjìndōng西xiāngzhújīnjīnwènsuànchībànquèbiǎnzhōuzhōngshāwěn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shǔ)¹到江南,长忆吴山²好。吴蜀风流³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译文:蜀地的人去过江南后,就会常常想起江南的美好。自古以来蜀地和江南风光景致都同样被人称赞,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注释:¹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²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³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⁴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jiè)¹西湖草。莫惜尊前²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译文:还是与去年的友人一起又来到了西湖边上,一同坐在西湖边的草地上。尽情饮酒行乐,仔细端详,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注释:¹藉:坐卧其上。²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这首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全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今是昨非的一种感叹。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

  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

  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

  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4
2、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25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云团广佑尽愁城¹,未必心肝铁打成。
注释:¹愁城:喻愁苦难消的心境。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yuán)叫第三声¹
注释:¹定如句:《乐府诗集》中南朝梁·简文帝渔歌《巴东三峡歌二首》:“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焦山的淇上人要去见广佑和尚,高僧智朋写此诗送他上路。广佑虽心境不好,但绝非铁石心肠,如果给他谈起石公山下事,定能感动他。
睡起画堂,银蒜押帘,珠幕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杏靥匀酥,花须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昼永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睡起画堂¹,银蒜²押帘,珠幕³云垂地。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一霎(shà)暖风回芳草,荣光浮动,掩皱银塘水。方¹⁰杏靥(yè)¹¹匀酥¹²,花须¹³吐绣,园林排比红翠。见乳燕捎(shāo)¹⁴蝶过繁枝。忽一线炉香逐游丝¹⁵。昼永¹⁶人间,独立斜阳,晚来情味。
译文:醒来在画堂中用银蒜将帘子押上,用珠装饰的帷幕如云般落在地上。雨刚下又停歇下来,洗出一个碧罗明净的天色,正是暖洋洋的花卉生长的天气。一瞬间暖风吹春天回来,芳草又生,祥和的天气在浮动,风还吹皱起银色的池塘水。正是杏花醉成酒窝,还在脸上匀匀地搽上酥一类细嫩乳品,花蕊如绣般绽开,红红绿绿前后排列。只见稚嫩的燕子,吃掉蝴蝶而飞过了密林。忽然出现一条线,那是炉子香烟逐绕着虫丝。白昼长了人也闲了,独自一人站在斜阳下,体会着夜即将到来的情味。
注释:哨遍:词牌名。双调二百三字,上片十八句五仄韵、两叶韵,下片十九句九仄韵、两叶韵。¹画堂:有壁画的居室。²银蒜:银质蒜形帘坠,拴于帘幕下端,以防风吹。³珠幕:饰有珠玉的帘幕。⁴碧罗:青色丝织品,此喻雨后天色澄净。⁵溶溶:和暖貌。⁶一霎:一阵。⁷回芳草:芳草回绿。⁸荣光:指花木的光泽。⁹银塘:波光粼粼的塘面。¹⁰方:正。¹¹杏靥:杏形状微涡,故云。靥,酒涡。¹²匀酥:匀净细嫩。¹³花须:花蕊。¹⁴捎:掠过。¹⁵游丝:春季空中所飘蛛丝。¹⁶永:长。时近夏天,故昼长。
便乘兴携将佳丽。深入芳菲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总伶俐。看紧约罗裙,急趋檀板,霓裳入破惊鸿起。颦月临眉,醉霞横脸,歌声悠扬云际。任满头红雨落花飞。渐鳷鹊楼西玉蟾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而已。醉乡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耳。
便乘兴携将¹佳丽²。深入芳菲³里。拨胡琴语,轻拢慢捻(niǎn)总伶俐。看紧约罗裙,急趋(tán)¹⁰,霓(ní)¹¹入破惊鸿起¹²。颦(pín)月临眉¹³,醉霞横脸¹⁴,歌声悠扬云际¹⁵。任满头红雨¹⁶落花飞。渐鳷(zhī)鹊楼¹⁷西玉蟾(chán)¹⁸低。尚徘徊、未尽欢意。君看今古悠悠,浮幻人间世。这些百岁,光阴几日,三万六千¹⁹而已。醉乡²⁰路稳不妨行,但人生、要适情²¹耳。
译文:自然地乘着游兴,带领美女们,进入到香花芳草园里。弹拨胡琴使之发声,轻轻地“拢”,慢慢地“攒”,都很灵巧高妙。把罗裙系得紧紧的,急速趋使按照檀板节奏而舞,《霓裳羽衣曲》音响进入到急速的乐章时如受惊的雁飞声。暗淡的月光降到眉间,如喝酒红脸的霞光布了一脸,歌声悠扬悦耳地飞入云际。随它落雨般的红花飞满头,高楼西边的天空的月亮渐渐地往下落去。人们还在徘徊不回,只因游人的欢乐情意未得到满足,还想行乐下去。君不见今古悠悠往事,都成为浮幻空虚的人间世事。这一百年,有几多时间,三万六千日罢了。醉生梦死的回乡路,不妨走一遭,但人们的一生要痛快地尽情地行乐,人生多短暂啊!
注释:¹将:义同“携”。²佳丽:美人。³芳菲:花草。⁴拨:弹拨。⁵胡琴:泛指来自北方、西北各族的拨弦、拉弦乐器。从下句看,知其为琵琶。⁶拢、捻:叩弦与揉弦。⁷伶俐:聪灵,谓佳丽。⁸约:束。⁹趋:节拍。此为打节拍。¹⁰檀板:檀木所制拍板,用以定节拍。¹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传自唐代。¹²入破惊鸿起:唐宋大曲。¹³颦月临眉:谓眉似弯月。颦,皱眉,此为弯义。¹⁴醉霞横脸:谓脸色红润。¹⁵悠扬云际:谓歌声响亮。¹⁶红雨:谓落花。¹⁷鳷鹊楼:南朝楼阁名,在今江苏南京。¹⁸玉蟾:皎洁的月亮。¹⁹三万六千:即上句所谓“百岁光阴”,故人所认为的人寿上限。²⁰醉乡:喻醉中境界。唐王绩有《醉乡记》。²¹适情:顺乎性情。

  上片写游春行踪,即景生情。开头三句写室内景起兴。 “画堂’、“银蒜”、“珠幕”,表明为富贵人家的富丽堂皇的内部环境,住上好是好,就是叫人发腻,自然联想到游春。接着三句写第一个景象:雨后天晴正养花。雨洗碧罗天,溶溶养花天,好一个“天”的世界。第七、八、九句写第二个景象:风回芳草皱银塘。暖风回芳草,暖风皱银塘,好就好在“风”之力。第十、十一、十二句写第三个景象:杏靥匀酥花吐绣。百花满园林,红绿大排列。杏好花好春更好。第十三句写第一个物象:乳燕捎蝶过繁枝。一“捎”一“过”,十分灵巧可爱。第十四句写第二个物象:一线炉香逐游丝。一“线”一“逐”,异常生动有趣。最后三句写第三个物象:斜阳景含人情味。一“立”一“来”,自然形象逼真。东坡俨然以摄影师蒙太奇手法,将三景象、三物象剪辑、组合、叠印成一幅“明媚春光”长卷,让人爽心悦目,向上一路。

  下片写游春娱乐,借题发论。开头二句写男欢女乐:携佳丽,人芳菲,幽情默默。第三、四句写弹拨胡琴:轻拢慢燃伶俐,琴韵悠扬。第五、六、七句写起舞《霓裳》:约罗裙,趣檀板,舞姿惊雁。第八、九、十句写动人歌声:颦眉醉霞横脸,歌声嘹亮。第十一、十二、十三句写乐兴高涨:落花飞,玉蟾低,意欲再娱。最后七句针对上片下片游春观景物,与娱乐,借题发论。悠悠往事,时光易逝;浮幻人生,如人道境;醉生梦死,及时行乐。东坡俨然以戏剧家导演手法,将一个“入芳菲”境、三个歌舞场面和一个未尽意情景排列在一起,成为多幕性戏剧一幕幕推向观众,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全词以铺叙的手法写了情景,先景后情;写了时间,先昼后晚;写了歌舞,交错呈现。有头有尾,结构完整。由昼永——斜阳——晚来。玉蟾低,突出地写了度过一个漫长而无忧虑、极其痛快的美好时光,渲染了青春易逝、及时行乐的消沉感。这是与东坡此时此地外任处境和心境分不开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上):中国书店,2007:455-458

shàobiàn··chūn--shì

shuìhuàtángyínsuànliánzhūyúnchuíchūxiēchūluótiānzhèngróngróngyǎnghuātiānshànuǎnfēnghuífāngcǎoróngguāngdòngyǎnzhòuyíntángshuǐfāngxìngyúnhuāxiùyuánlínpáihóngcuìjiànyànshāodiéguòfánzhī线xiànxiāngzhúyóuzhòuyǒngrénjiānxiéyángwǎnláiqíngwèi

便biànchéngxìngxiéjiāngjiāshēnfāngfēiqínqīnglǒngmànniǎnzǒnglíngkànjǐnyuēluóqúntánbǎnshangjīng鸿hóngpínyuèlínméizuìxiáhéngliǎnshēngyōuyángyúnrènmǎntóuhóngluòhuāfēijiànzhīquèlóu西chánshàngpáihuáiwèijǐnhuānjūnkànjīnyōuyōuhuànrénjiānshìzhèxiēbǎisuìguāngyīnsānwànliùqiānérzuìxiāngwěnfángxíngdànrénshēngyàoshìqíngěr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西施¹病心²而颦(pín)³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qiè)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西施心口痛,所以皱着眉头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个长得丑的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她)跑开。(东施)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注释:¹西施:越国的美女。²病心:心口痛。³颦:皱眉头。⁴里:乡里。⁵挈:带领。⁶去:躲开,避开。⁷颦美:皱着眉头美。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金河¹秋半²(lǔ)弦开³,云外惊飞四散哀。
译文:八月边地回鹘士兵拉弓射箭,雁群为之惊飞四散哀鸣连连。
注释:¹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²秋半:八月。³虏弦开:指回鹘南侵。⁴云外:一作“云际”。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仙掌¹月明孤影过,长门²灯暗数声来。
译文: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注释:¹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²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宫。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须知胡骑纷纷在¹,岂逐春风一一回?
译文:应该知道北方正当烽烟四起,再也不能随着春风回归家园。
注释:¹须知胡骑纷纷在:一作“虽随胡马翩翩去”。胡:指回鹘,也称回纥。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莫厌¹(xiāo)湘少人处,水多菰(gū)米岸莓(méi)苔。
译文:请莫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水边的菰米绿苔可免受饥寒。
注释:¹莫厌:一作“好是”。

  此诗通篇为咏物体,前四句写大雁惊飞,影过皇城,鸣声回荡在长安城上空。言外之意是:不知是否能引起皇宫中统治者的关注?后四句安慰大雁:胡骑尚在,你们到春天时也不要急于北飞,潇湘之地也可以觅食。此诗通篇无一语批评执政者,但在秋天就设想明年春天胡骑还在,则朝廷无力安边之意自明。这是非常含蓄的怨刺方法。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诗人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问题是: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像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它们的归宿是:“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厌”二字,担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375页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082-1083页 .

zǎoyàn

 tángdài 

jīnqiūbànxiánkāi yúnwàijīngfēisànāi 
xiānzhǎngyuèmíngyǐngguò chángméndēngànshùshēnglái 
zhīfēnfēnzài zhúchūnfēnghuí 
yànxiāoxiāngshǎorénchù shuǐduōànméit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