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晴还更宜轻雨。最好处、欲开未吐。一点聘梅心,千古凭谁语。
脸霞晕锦娇人处。肯浪逐、红围翠舞。银烛莫高烧,春梦无多许。
嫩晴还更宜轻雨。最好处、欲开未吐。一点聘梅心,千古凭谁语。
脸霞晕锦娇人处。肯浪逐、红围翠舞。银烛莫高烧,春梦无多许。
吴潜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565篇诗文

猜您喜欢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乃¹朝中重臣也,尝²病,召子咸(xián)教戒³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曰:“乃公¹⁰戒汝(rǔ),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¹¹所言¹²,大要教咸谄(chǎn)¹³也。”万年乃不复¹⁴言。
译文: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来跪在床边训话。一直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注释:¹乃:是。²尝:曾经。³戒:同“诫”,告诫;教训。⁴语:谈论,说话。⁵睡:打瞌睡。⁶欲:想要。⁷杖:名词用作动词,用棍子打。⁸之:代词,指代陈咸。⁹曰:说。¹⁰乃公:你的父亲 ,乃:你谢:道歉,认错。¹¹具晓:完全明白,具,都。¹²言:话。¹³大要教咸谄: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大要:主要的意思。谄,谄媚,奉承。拍马屁。¹⁴复:再。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印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说,作为父母千万要做一个合格“产品”.但是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文中陈万年就是其中一个。“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如果不给生养子女良好的教育,这就是做父亲的过错。陈万年喜好结交权势,对他们卑躬屈膝,文中内容对他极具讽刺之意。

  2.不要光阿谀奉承与听信谗言。

  3.父母不要为儿女做坏的榜样。

  4.世上竟然有父亲教儿子拍马屁学奉承的,陈万年就是这种反面的角色。

  5.儿子揭露了陈万年内心的虚伪。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¹。贪向花间醉玉卮(zhī)²
译文:西湖的美丽有谁能够了解呢?任何时候都是美景。车马载着游客翩翩而至,人们在花间饮酒,用醉眼观景,直至尽兴方归。
注释:¹飞盖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盖:车篷;飞盖指奔驰的马车。²玉卮:玉做的杯子。卮:饮酒的圆形器皿。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谁知闲凭阑(lán)¹处,芳草斜晖²。水远烟微。一点沧洲³白鹭(lù)飞。
译文:谁知道随意站立在那水气交错的迷离之中,绿草斜阳正美。水波幽远,烟雾飘渺,白鹭飞来,仿佛水滨之间只有一点。
注释:¹阑干:“阑干”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后来就引申为纵横交错的样子,这里指水气交错的样子。²晖:阳光。³沧洲:水边的陆地。

  诗人通过动静交错,以动显静的写法描绘西湖一年四季,各个时节美景不同,游人络绎不绝的美景,下片诗人描绘了西湖黄昏的时刻倚栏向西天远眺,单间芳草斜阳,一片瑰丽;水远烟微,引人遐想远的画面跃然纸上。也表达做人最爱黄昏时刻的西湖。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

  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 作为西湖的老熟客,作者就在该篇用审美的语言把西湖的好处给介绍出来。

  该词上片是说,西湖的第一点好处,是在于“佳景无时”——一年四季风景皆佳,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各有各的妙处;一天之中,无论晓景、午景、黄昏之景,也都各具特色。正因为如此,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有车马载着游客翩翩而至。人们往往在花间饮酒,用醉眼观景,直至尽兴方归。

  在下片中,作者则告诉人们,虽然西湖“佳景无时”,但好中选好,最妙的还是黄昏之景。闲倚栏杆向西天远眺,单间芳草斜阳,一片瑰丽;水远烟微,引人遐想;而最让人感到惬意的是,水边草地上,高洁潇洒的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该词末两句营造出了耐人寻味的意境。欧阳修晚年定居颍州,目的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桑榆晚景,他对西湖黄昏之景情有独钟,这是符合一个垂暮老人的心理常态的。

  作者写西湖美景 ,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欧阳修诗词:中华书局,2014:162-163

cǎisāng ·rénjiěshǎng西hǎo

ōuyángxiū sòngdài 

rénjiěshǎng西hǎo jiājǐngshí fēigàixiāngzhuī tānxiànghuājiānzuìzhī 
shuízhīxiánpínglángānchù fāngcǎoxiéhuī shuǐyuǎnyānwēi diǎncāngzhōubáifēi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佳辰(chén)¹强饮²食犹寒,隐几³萧条戴鹖(hé)冠。
译文:小寒食节,勉强喝了点酒,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
注释:¹佳辰:指小寒食节。²强饮:勉强喝了点酒。³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隐:倚、靠。⁴鹖:雉类,据说是一种好斗的鸟,见于《山海经》。这里“鹖”通“褐”,指颜色。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戴花似雾中看¹
译文: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
注释:¹“春水”两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带出了作者起伏的心潮,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不也如同隔雾看花,真象难明么!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juān)¹戏蝶过闲幔(màn)²,片片³轻鸥下急湍(tuān)
译文: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
注释:¹娟娟,状蝶之戏。²闲幔:一作开幔。³片片:状鸥之轻。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¹是长安。
译文: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
注释:¹直北:正北。亦见“直北关山金鼓震”(《秋兴八首·其四》)。

  这首诗是杜甫在去世前半戴多,即公元770戴(大历五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长沙)的时候所写,表现他暮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关怀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从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说“佳辰强饮食犹寒”,逢到节日佳辰,诗人虽在老病之中还是打起精神来饮酒。“强饮”不仅说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这个起句为诗中写景抒情,安排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开端。第二句刻画舟中诗人的孤寂形象。“鹖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穷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忧心时势,思念朝廷,这是无能为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首联中“强饮”与“鹖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时的身世遭遇,也包蕴着一生的无穷辛酸。

  第二联紧接首联,十分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舟中的所见所感,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左成文评此二句: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戴迈多病舟居观景的实际,给读者的感觉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渗出一层空灵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带了出来。这种心潮起伏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绪:时局的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正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笔触细腻含蓄,表现了诗人忧思之深以及观察力与表现力的精湛。

  第三联两句写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说“过闲幔”。第二句“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所以说“下急湍”。这里表面上似乎与上下各联均无联系,其实不是这样。这两句承上,写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闲幔”的“闲”字回应首联第二句的“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正是这样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对比,引发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长安的忧思,向尾联做了十分自然的过渡。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引朱翰的话评价:“蝶鸥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对景生愁。”也是指出了第三联与尾联在景与情上的联系。

  尾联两句总收全诗。云说“白”,山说“青”,正是寒食佳节春来江上的自然景色,“万余里”将作者的思绪随着层叠不断的青山白云引开去,为结句作一铺垫。“愁看”句收括全诗的思想感情,将深长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长安”上。浦起龙说:“‘云白山青’应‘佳辰’,‘愁看直北’应‘隐几’”,这只是从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应。其实这一句将舟中舟外,近处远处的观感,以至漂泊时期诗人对时局多难的忧伤感怀全部凝缩在内,而以一个“愁”字总结,既凝重地结束了全诗,又有无限的深情俱在言外。所以《杜诗镜铨》说“结有远神”。

  此诗有借鉴沈佺期诗句之处,如“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钓竿篇》)、“云白山青千万里”(《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这首七律在自然流转中显出深沉凝炼,很能表现杜甫晚戴诗风苍茫而沉郁的特色。

xiǎohánshízhōuzhōngzuò--

jiāchénqiángyǐnshíyóuhányǐnxiāotiáodàiguān

chūnshuǐchuántiānshàngzuòlǎoniánhuāshìzhōngkàn

juānjuāndiéguòxiánmànpiànpiànqīngōuxiàtuān

yúnbáishānqīngwànchóukànzhíběishìzhǎngān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初晴新雨¹后。乍洗褪(tuì)胭脂²,缟(gǎo)³妆就。东风倦倚,憨(hān)态、不管敲妆更漏。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jīn)袖。
译文:雨后初晴,白海棠如同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风吹拂着显得慵懒娇憨的样子,从早到晚都是如此惹人怜爱。到了微寒夜晚,白海棠披上了乌衣,静静睡去。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白海棠发出微弱的香气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注释:¹新雨:刚下过雨。亦指刚下的雨。²胭脂:亦作“胭脂”。 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亦泛指鲜艳的红色。³缟衣:白绢衣裳。⁴憨憨:痴呆貌,质朴貌。⁵更漏:漏壶,计时器。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⁶乌衣:黑色衣。古代贫贱者之服。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
盈盈¹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²,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³,花前慢奏。
译文:你的芳心如花朵初绽,能占几分春光?花儿们争奇斗艳,可是谁能像你那样素净清雅?你的神韵,堪称花中第一,让我在花前为你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吧。
注释:¹盈盈:仪态美好貌。²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³流水高山:指名曲《高山流水》。

  顾太清的词清新隽秀,这首《玉烛新·白海棠》,亦是非常轻灵生动。

  词中上阙写花,是透过人的审美心理来表现的,其中浸透了人与花的交融。一番新雨初晴后,那白海棠像是被洗褪了胭脂,穿着洁白素色的衣服一样,海棠以红色为多,白海棠为稀有品种,人们多见红色海棠。当见到白海棠时词人欣喜地形容白海棠为“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把白海棠比喻成一位洗去了胭脂,身着素衣的清丽女子,她不施粉黛,依然有逼人的容光,令人移不开目光。接着又形容它的可爱姿态:“东风倦倚,憨憨态”,说有它有着憨态可掬的样子。它“不管敲残更漏”,从白日到夜晚,都是这番惹人喜爱。到了夜晚“嫩寒天气”中,白海棠静静睡去,变成一种“乌衣”打扮。院子里寂静无声,银烛还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主人尚未睡去,但却“微香暗侵襟袖”,白海棠微弱的香气飘了进来暗侵襟袖,沁人心脾。

  词中下阙延续了人与花交融的手法,写的是词人与花的对话。“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这是赏花女子与花的对话,说花儿盈盈芳心,占尽春光,女子的芳心,也在春光中被花儿激发,在红装素裹的争奇斗艳中,谁能占几分春光?唯有词人独独赞赏这白海棠。“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还赞扬它的素净清雅。“神娟韵秀。雅称个、花仙为首”,赞扬它在花中也数第一,有着清秀高雅的神态。花有肥腴之态,鲜艳之色,代表了一种富贵态,词人的审美欣赏却在于花中“净骨天然”的挺拔素洁,它代表了一种天姿国色,而且神韵高雅,不媚俗,非浓妆艳抹。词人以这里的白海棠为知音,表示要像伯牙与子期一样,在它面前弹奏“流水高山”一曲,为它慢慢弹奏,倾诉自己的芳心。交融对话,写得灵动活泼,借咏花,表达了词人的审美追求。

  这首词的特色就在于它将以前女性词中,特别浓郁的伤春怨秋、压抑哀伤之情放在一边,把以往女性词人面对惨淡人生、压抑现实时无法摆脱的情绪和感受,化为美人飞仙式的自赏和自许。词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白海棠的命运连在一起,委婉幽深曲地道出自己自信清高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77

zhúxīn··báihǎitáng--tàiqīng

chūqíngxīnhòuzhàtuìyānzhīgǎozhuāngjiùdōngfēngjuànhānhāntàiguǎnqiāocángènglòunènhántiānzhèngshuìwěnshíhòushēnjìngyínzhúgāoshāowēixiāngànqīnjīnxiù

yíngyíngdiǎnfāngxīnzhànduōshǎochūnguāngwènqīngzhīfǒuhóngzhuāngdòushuíshìjìngtiānránqīngshòushénjuānyùnxiùchēnghuāxiānwèishǒuháiyàoqiànliúshuǐgāoshānhuāqiánmànzòu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慄。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自余为僇(lù)¹,居是州²,恒³(zhuì)(lì)。其(xì)也,则施(yí)(yí)而行,漫漫而其。日与其徒¹⁰上高山,入深林,穷¹¹回溪¹²,幽泉¹³怪石,无远不到¹⁴。到则披草¹⁵而坐,倾壶¹⁶而醉。醉则更相¹⁷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¹⁸。觉¹⁹而起,起而归;以为²⁰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²¹者,皆我有也,而未始²²知西山之怪特²³
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注释:¹僇人:同“戮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通“戮”,耻辱。²是州:这个州,指永州。³恒:常常。⁴惴慄:恐惧不安。惴,恐惧。慄,发抖。此意为害怕政敌落井下石。⁵其:如果,连词。⁶隟:指空闲时间。⁷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⁸漫漫而其:无拘无束地其玩。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⁹日:每日,时间名词作状语。¹⁰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类的人,指爱好其览的人。¹¹穷:走到尽头。¹²回溪:曲折溪流。¹³幽泉:深僻的泉水。¹⁴无远不到: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¹⁵披草:分开草。披,用手分开。¹⁶倾壶:倒尽壶里的酒。倾,倒出来。¹⁷更相:互相。¹⁸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相同的乐趣。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趣:同“趋”,往、赴。¹⁹觉:睡醒。²⁰以为:认为。²¹异态:奇特的形状。²²未始:未曾。²³怪特: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今年¹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²西亭³,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zhēn)(mǎng)¹⁰,焚茅茷(fá)¹¹,穷山之高而止¹²。攀援而登,箕(jī)(jù)¹³而遨(áo)¹⁴,则凡数州之土壤¹⁵,皆在衽(rèn)¹⁶之下。其¹⁷高下之势,岈(xiā)¹⁸(wā)¹⁹,若垤(dié)²⁰若穴,尺寸千里²¹,攒²²(cù)²³累积²⁴,莫得²⁵(dùn)²⁶。萦青缭白²⁷,外与天际²⁸,四望如一²⁹。然后知是山³⁰之特立³¹,不与培塿(lǒu)³²为类。悠悠乎³³与颢(hào)³⁴³⁵,而莫得其涯³⁶;洋洋乎³⁷与造物者³⁸其,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³⁹满酌(zhuó)⁴⁰,颓(tuí)⁴¹⁴²醉,不知日之入。苍然⁴³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⁴⁴不欲归。心凝⁴⁵形释⁴⁶,与万化⁴⁷冥合⁴⁸。然后知吾向⁴⁹之未始其⁵⁰,其于是⁵¹乎始。故为之文⁵²以志⁵³。是岁⁵⁴,元和⁵⁵四年也。
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注释:¹今年:指元和四年(809年)。²法华:指法华寺,在原零陵县城东山之上。³西亭:在法华寺内,为柳宗元所建,他经常在这里其赏山景,饮酒赋诗。⁴始:才。⁵指异之:指着它觉得它奇特。指,指点。异,觉得······奇特。⁶湘江:应为潇水。潇水流经永州城西,至萍州才与湘江汇合。⁷缘:沿着。⁸染溪:又作“冉溪”,柳宗元又称为“愚溪”,是潇水的一条小支流。⁹斫:砍伐。¹⁰榛莽:指杂乱丛生的荆棘灌木。¹¹茅茷:指长得繁密杂乱的野草。茷,草叶茂盛。¹²穷山之高而止:一直砍除、焚烧到山的最高处才停止。穷,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¹³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正规坐法,屁股要压在脚后跟上,两腿不能伸直。箕,簸箕。踞,蹲坐。¹⁴遨:其赏。¹⁵土壤:土地,指地域。¹⁶衽席:坐垫、席子。¹⁷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¹⁸岈然:高山深邃的样子。岈,《广韵》:“岈,蛤岈,山深之状。”¹⁹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岈然”承“高”,“洼然"承“下”。²⁰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若垤”承“岈然”,“若穴”承“洼然”。²¹尺寸千里:(从西山顶上望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²²攒:聚集在一起。²³蹙:紧缩在一起。²⁴累积:堆积。²⁵莫得:没有什么能够。莫,没有什么,代词。得,能。²⁶遁隐:隐藏。²⁷萦青缭白:青山萦回,白水缭绕。作者为了突出“萦”“缭”景象,有意把主谓式变成动宾式。白,指山顶所见潇、湘二水。²⁸际:接近。²⁹四望如一:向四面望去都像一样的。³⁰是山:这座山,指西山。³¹特立:特别突出。³²培塿:小土堆。³³悠悠乎:辽阔浩渺啊。³⁴灏气:同“浩气”,指天地间的大气。³⁵俱:在一起。³⁶涯:边际。³⁷洋洋乎:悠然自得啊。³⁸造物者:创造万物的天地,指大自然。³⁹引觞:拿起酒杯。⁴⁰满酌:斟满酒。⁴¹颓然:东倒西歪地。颓,跌倒。⁴²就:接近,进入。⁴³苍然:灰暗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傍晚的天色。⁴⁴犹:还,仍然。⁴⁵心凝:思想停止了(不再想任何事情)。⁴⁶形释:形体消散了(忘掉了自己的存在)。⁴⁷万化:万物变化,指自然界万物。⁴⁸冥合:不知不觉地融合为一体。⁴⁹向:以前。⁵⁰未始其:不曾(真正)其赏过。⁵¹于是:从这里。⁵²为之文:把这次西山之其写成文章。之,代指西山之其,是动词“为”的间接宾语。⁵³志:记载下来。⁵⁴是岁:这一年。⁵⁵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

  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题目“始得”二字有密切关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点出“始得”之意。文章内容是写发现并且宴游的经过,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具体安排是,先写游西山的情形,再写游西山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文章自然而成两段。

  第一段写始游西山时的心情及对西山景色总的评价:怪特。作者自称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惊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贬后的心情。这三个字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时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开头,包含了许许多多长久积压在内心的悲愤心情,当然其中就有一种无声的抗议。自己是这样一种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贬永州,时时感到屈辱、压抑,政治上失败,才华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负无法实现,于郁闷痛苦之中,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处境里,怀有这样的心情,因此当他游山玩水的时候,那种感受自然同那些风流闲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览中,排解内心的忧愤,在游览中忘却现实处境,想在精神上寻找某种寄托。因此,这个开头也是他游山玩水的缘由。首先写行动,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日与其徒······无远不到”写始游西山前之所见,“到则披草而坐······起而归”写当时之所为和所感。“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梦也走到这种境界,这句话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暂时得不到施展的抱负仍然是梦寐以求,他希图借游乐饮酒以求忘优的目的没有达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这几句说,我自以为永州的山水凡有点特别形态的,都被我游遍了,却从来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异。而且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态。作者之前没有看到西山、游览西山,所以说“未始知西山怪特”。这是从反面来扣住题目里“始得”二字。简洁的几笔,小结了作者游西山前的感受,以及发现西山景色怪特时的欣喜,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下文。

  第二段正面写游西山的情景,这段文字紧紧围绕着“始”字展开。九月的一天,他坐在法华寺西亭上,远望西山,“始指异之”。西山之“异”吸引着他,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澳,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居高临下,放眼远望,‘数州之土壤皆在衽之下”。下面一段用反衬的方法描写西山之高:“岈然洼然”,是颇为形象的摹状;“若垤若穴”,是十分贴切的比喻。用“尺寸”和“千里”构成强烈对照,干里以内的景物,仿佛容纳于尺寸之幅内,都聚拢在眼底。再向四周望去,“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身边青烟白云缭绕,仿佛同天空连为一体,无论朝哪个方向望去,景色都是这徉。这绘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有了这种亲身的体验,然后始知“是山之特立”,和那些小土山不能同日而语。

  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作者胸怀顿觉开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油然而生:广大得如同浩气看不到它的边际。欣喜满意地同天地交游而设有尽期。于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以至于暮色降临也浑然不觉,仍不愿归去。此时作者觉得自己的心似乎己凝结,形体似乎已消散,他整个儿地同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万物融合在一起,达到了物我合而为一的忘我境界。然后才明白以前自以为“无远不到”“皆我有也”,其实并未真正游过,真正的游赏应是从“始得西山”才开始。作者这个体验十分宝贵,是他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的表现,他从政治的失败,被贬滴的一度消沉,开始解脱出来,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这是他始游西山的最大收获。因此他写了这篇游记。最后说明游览时间。

  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完全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柳宗元卷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6 :142-146 .
2、 吕晴飞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1 :259 .
3、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1053-1057 .

shǐ西shānyànyóu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wéirén shìzhōu héngzhuì  érxíng mànmànéryóu shànggāoshān shēnlín qiónghuí yōuquánguàishí yuǎndào dàocǎoérzuò qīngérzuì zuìgēngxiāngzhěn érmèng yǒusuǒ mèngtóng jiàoér érguī wéifánshìzhōuzhīshānshuǐyǒutàizhě jiēyǒu érwèishǐzhī西shānzhīguài 

    jīnniánjiǔyuèèrshí yīnzuòhuá西tíng wàng西shān shǐzhǐzhī suìmìngrénguòxiāngjiāng yuánrǎn zhuózhēnmǎng fénmáo qióngshānzhīgāoérzhǐ pānyuánérdēng éráo fánshùzhōuzhīrǎng jiēzàirènzhīxià gāoxiàzhīshì xiāránrán ruòdiéruòxué chǐcùnqiān cuánlěi dùnyǐn yíngqīngliáobái wàitiān wàng ránhòuzhīshìshānzhī péilǒuwéilèi yōuyōuhào ér yángyángzàozhěyóu érzhīsuǒqióng yǐnshāngmǎnzhuó tuíránjiùzuì zhīzhī cāngrán yuǎnérzhì zhìsuǒjiàn éryóuguī xīnníngxíngshì wànhuàmíng ránhòuzhīxiàngzhīwèishǐyóu yóushìshǐ wéizhīwénzhì shìsuì yuán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