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野老醉骑牛,笑引儿孙百不忧。安得东华尘似海,听鸡人立御桥头。
白头野老醉骑牛,笑引儿孙百不忧。安得东华尘似海,听鸡人立御桥头。
胡奎

胡奎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 15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王鲁为当涂宰¹,颇以资产为务,会²部民³连状诉主簿(bù)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译文:王鲁在当涂做县令的时候,专门从事贪污财物的勾当。恰逢自己统属下的百姓连名上状告发他的主簿贪污受贿。王鲁在状子上批道:“你们虽然打的是草,但我这伏在草丛里的蛇却已经惊骇不已了!”
注释:¹宰:主官,这里指县令。当涂为今安徽当涂县。²会:恰巧、适逢。³部民:统属下的人民;邑民。⁴连状:连名上状。⁵主簿:管理文书簿籍的官员。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避地东村¹深几许?青山窟(kū)²里起炊烟。
译文:我避世的东村有多么深?只见青山深处飘出缕缕炊烟。
注释:作者题下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¹东村:当在卢溪(今属湖南),王庭珪曾隐居于此。²窟:洞。此处指山深之处。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¹嫌茅屋绝²低小,净扫土床堪³眠。
译文:哪敢嫌茅屋极其低矮,扫干净土炊也能够安眠。
注释:¹敢:怎敢,哪敢。²绝:极,非常。³堪:可以,能够。⁴醉:畅快,尽情。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译文:鸟不停地啭鸣,更觉四周寂静,花开得很晚是因为地方偏僻气候较寒冷。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遥看翠竹娟(juān)¹好,犹隔西泉²数亩田。
译文:我遥望那翠绿的竹子姿态柔美,仍然隔着西泉寺的数亩废地。
注释:¹娟娟:姿态柔美貌。²西泉:寺庙名,故址在东村,已毁弃。

  这首诗前两句交待题中“移居”的地点与原因;三四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五六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最后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全诗通过层层推进的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避世的清幽环境,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娴静,曲折含蓄地道出移居偏地的快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写一种极为幽静的情趣。首句一问点题,也有力地领起全篇。“避地”在古诗中多指避乱或逃避世俗的干扰。从王庭珪的历史看,两层意思都有。这句交代题中“移居”的原因。下面都就这句生发。“青山窟里”回答“深几许”的问题。“起炊烟”点明村字。避地避到“青山窟里”,既表示避地之深,又暗示生活必然有新的困难。

  三四两句就回答这样的问题。低小前下一“绝”字,可见其简陋。但为了避地,绝不敢厌弃。屋里连个绳炊都没有,只是一个肮脏的土炊,但扫干净了照常休息。“绝”字是入声,按正常的规律应是平声,下句“堪”字本该仄声却用了平声。晚唐以来常有这种对句,使人从音节上也产生一种峭拔的感觉。这三四两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

  五六两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六朝王籍《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王安石翻案说:“一鸟不鸣山更幽。”此诗第五句又把王安石的诗翻过来,比王籍的原作更加开阔深沉,“青山窟里”远离尘嚣,天本来就静,加上“鸟不住啼”就显得更静了。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所以鸟能够不住地啼。王籍两句是一意,这里一句却有两层,从鸟到天,人的感觉自在其中。六句从视觉写僻远幽静。因山地气候之寒,花也开得较平地晚。作者是从“花多晚发”推测到地处偏僻。“应”读平声,是推测之辞。这句“地应偏”也是强调幽静,不含贬义,和首句相呼应。外间花已落,这里花方盛开,这种“花多晚发”反而是难得的美景。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到“花多晚发地应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这首诗的意境。这五六两句写外景近处的幽趣。

  最后两句,作者从近处的“花多晚发”向远处望去,隔着几亩田处,一丛娟娟的翠竹临风,原来那是古西泉寺的遗址。这个句子作者用“犹隔”二字,一方面写在望中,一方面表现急切往看的心情。“天下名山僧占多”,凡山间寺庙多取美好的风景点。作者用这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样就把前面一联的写景推进一步,使前半首所写避地东村的得计显得更为酣畅。

  这首诗作者只通过叙事和写景来表达移居之快感,而不用直接抒情赞叹的方式。一起直截了当,唤起全篇;一结曲折含蓄,耐人玩味很自然地交代了题下的自注。在王庭珪写幽闲境界的七律中,这一篇是值得称道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32-833页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从武林门¹而西,望保叔塔²突兀³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zhào)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jiá),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hān)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译文: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行走,远远看见保俶塔高高耸立在层峦山崖上,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彩好像少女的容颜,柔和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米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注释:¹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²保叔塔:应作“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³突兀:高耸的样子。⁴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⁵毕:结束。⁶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⁷娥:美女的黛眉。⁸酣:尽兴,痛快。⁹东阿王:即三国魏国的曹植,曾封东阿王。民间传说曹植年幼时,曾受到哥哥曹丕的皇后甄氏的照料,因此彼此很有感情,后来甄氏早逝,曹植得到了甄氏的一个枕头作为纪念,当天晚上,曹植在洛水的船上在梦中与甄氏重逢,醒后写了一篇文章作为纪念,这就是著名的《感甄赋》,后改名为《洛神赋》。而甄氏也因此被尊为洛神。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kuì)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译文: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在归宿途中,草草领略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第二天一早又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chūzhì西

yuánhóngdào míngdài 

    cónglínménér西 wàngbǎoshūcéngzhōng xīnfēishàng zhāoqìng chá zhàoxiǎozhōu shāné huāguāngjiá wēnfēngjiǔ wénlíng cáitóu juéhānshénzuì shíxiàmiáoxiě yuēdōngēwángmèngzhōngchūluòshénshí yóu西shǐ shíwàndīngyǒuèryuèshí 

    wǎntónggōngjìng ēbīnjiùzhùsēngfáng dàoyóuliùqiáo yuèfén shíjìngtángérguī cǎocǎolǐnglüè wèibiànshǎng zǎotáoshíkuìtiě zhìshíjiǔ shíkuìxiōngtóngxuérénwángjìngzhì shānhǎoyǒu shícòu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父耕(gēng)原上田,子劚(zhú)¹山下荒。
译文:父亲在山上耕田,儿子在山下开荒。
注释:¹斸:一作“锄”,大锄,名词用作动词,挖掘。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六月禾¹未秀²,官家³已修仓。
译文:六月的季节,田中稻谷还没有抽穗,而官家收税仓库早已修好等待征敛。
注释:¹禾:禾苗,特指稻苗。²秀:谷物吐穗扬花。³官家:旧时对官吏、尊贵者及有权势者的尊称,又指对皇帝的称呼。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几乎成为封建社会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一句在揭露讽刺的时候,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稻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

  题前摄景,洗炼概括,融情入事,其中任何一种手法都可以收到言简意长的效果。而此诗恰当地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艺术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86-687

tiánjiā

nièzhōng tángdài 

gēngyuánshàngtián zhúshānxiàhuāng 
liùyuèwèixiù guānjiāxiūcāng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餔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
东方有人焉,曰¹爰(yuán)(jīng)目,将²有适³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适,见而下⁴壶餐以餔(bū)⁵之。爰旌目三餔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适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耶?胡为而食我?吾义⁶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⁷地而欧(ǒu)⁸之,不出,喀(kā)喀然,遂伏而死。
译文:东方有个人叫爰旌目的人,准备到别的地方去,但在半路上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狐父城一个叫做丘的强盗看见他倒在地上,就把自己壶里装的饭倒出来喂他。爰旌目吃了几口以后便睁开了眼睛,问:“你是干什么的?”强盗说:“我是狐父城任,名叫丘。”爰旌目说:“呀!你不是那强盗吗?为什么要喂我饭呢?我宁死也不吃你的饭。”于是两只手撑在地上呕吐,吐不出来,喀喀地咳了两声,便趴在地上死了。
注释:¹曰:叫做。²将:准备。³适:到……去。⁴下:摘下。⁵餔:给食;喂食。⁶义:仁义。⁷据:撑着,趴。⁸欧:同“呕”。呕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