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物更匆匆,野杏山桃取次红。底事无钱作寒食,可无新语记车公。
今年春物更匆匆,野杏山桃取次红。底事无钱作寒食,可无新语记车公。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978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唱歌 一作:踏歌)
译文:岸上杨柳青,江中风浪平,忽然江上舟中传来男子的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¹却有晴。(却有晴 一作:还有晴)
译文:就像东方出太阳,西边落雨。你说它不是晴天吧,它又是晴天。
注释:¹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

  次句"闻郎江上唱歌声"叙事。在这动人情思的环境中,这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的声声小伙子的歌声。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姑娘的感情波澜。

  三、四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写姑娘听到歌声后的心理活动。她心中早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明确表态。今天从他的歌声中多少听出了点情意,于是她觉得:这个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又出着太阳。“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天"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初恋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此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最后两句一直成为后世人们所喜爱和引用的佳句。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节和谐,颇有民歌风情,但写得比一般民歌更细腻,更含蓄。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1-832

zhúzhīèrshǒu ·

liú tángdài 

yángliǔqīngqīngjiāngshuǐpíng wénlángjiāngshàngchàngshēng  (chàngzuò  )
dōngbiānchū西biān dàoshìqíngquèyǒuqíng  (quèyǒuqíngzuò háiyǒuqíng )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笼,金粉小屏犹半掩。
柳映玉楼春日晚,雨细风轻烟草软。画堂鹦鹉语雕(diāo)¹,金粉小屏²犹半掩。
注释:¹雕笼:雕有花纹的鸟宠。²金粉小屏:用金粉涂饰的小屏风。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长使含啼眉不展。
香灭绣帷(wéi)人寂寂,倚槛(jiàn)无言愁思远。恨郎何处纵疏狂¹?长使含啼眉不展。
注释:¹纵疏狂:纵情地游乐。

  这首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头三句写外景:柳映玉楼,雨细风轻,烟笼芳草,全是一幅碧色春图。接着写内景:鹦鹅语笼,小屏半掩。这些客观景象,烘托了一种沉寂的境界,虽有鹦鹉细语,但人会感到更静。

  下片写在寂静的空帷中,女主人公默默无语,满怀愁绪倚栏思远。结尾二句,由思念转入怨恨,由怨恨变为悲伤。

lóuchūn··liǔyìnglóuchūnwǎn--xiòng

liǔyìnglóuchūnwǎnfēngqīngyāncǎoruǎnhuàtángyīngdiāolóngjīnfěnxiǎopíngyóubànyǎn

xiāngmièxiùwéirénkǎnyánchóuyuǎnhènlángchùzòngshūkuángzhǎng使shǐhánméizhǎn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朝云¹乱人目,帝女²湘川宿。
译文:早晨的云彩奇诡变幻让人眼花缭乱,可能是因为娥皇、女英居住在此吧。
注释:二妃庙:又称黄陵庙。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今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¹朝云:早上的云彩。²帝女:指帝尧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或说指传说中的天帝之女瑶姬。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折菡(hàn)¹巫山下,采荇(xìng)²洞庭腹。
译文:她俩或在巫山之下摘采未开的荷花,或在洞庭之中巧摘荇菜。
注释:¹菡:即荷花,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莲花的花苞。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²荇: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故以菡薄¹好,千里命舻(lú)(zhú)²
译文:思君心切,希望船更菡巧、更快速,一行千里,乘风破浪。
注释:¹菡薄:指船的菡巧灵便。说明二妃为了尽快见到夫君,希望船更菡巧,船速更快。²舻舳:大船。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wēi)(ruí)¹²
译文:此处浓浓相思弥漫,尤其是那江边生长茂盛的湘妃竹。
注释:¹葳蕤: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下垂的样子。²竹:此有所特指。湖南特生一种竹,名为斑竹,又叫湘妃竹,出于君山和九嶷山。民间传说斑竹是二妃的眼泪染成的。

  二妃,即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相传虞舜巡视南方,中途死于苍梧之野,遂葬在九嶷山。娥皇、女英起先没有随行,后来追到洞庭、湘水地区,得悉舜已去世,便南望痛哭,投水而殉。后人为祭祀她俩,特于湘水之侧建立了二妃庙(又称黄陵庙)。《方舆胜览》云:“黄陵庙在潭州湘阴北九十里。”这首诗歌颂了娥皇与女英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不渝。

  起句“朝云乱人目”乃是诗人登上二妃庙所见之景。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天边呈现出迷人的光彩,片片云霞犹如簇簇花团,奇诡变幻令人目不暇接。在“朝云”中,还含有宋玉《高唐赋》“旦为行云”之意,暗示了诗与男女之情有关。面对这一幅灿烂的晨景,诗人顿发奇想:这大概是“帝女湘川宿”的缘故吧。帝女,即指娥皇与女英,因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有是称。这开端两句,诗人将奇丽的景致与奇特的传说结合起来,给全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攫住了读者的心。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两句承“帝女”而来,写二妃对舜的那一份迷恋眷念之情。她俩或折菡萏于巫山之下,或采荇菜于洞庭之中,既以慰解缠绵不尽的相思,亦以表达对夫妇合好的向往。菡,即荷花,荷花之实为莲子,莲子谐音为“怜子”,故被古人视作多情之物。荇,生在水上的一种植物,《诗经·周南·关雎》云:“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所以荇菜也是淑女的代称。巫山、洞庭,自古便是相思之地,诗人遥想二妃追赶舜到达此地,念及将与他团聚欢会,心中正是万般喜悦。那莲子和荇菜,不正代表了她们盼望得到夫君爱怜的心声吗?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这二句是追述,把二妃的深情再深写了一步。折菡采荇,这一番痴情已足令人感叹了,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她们这番前来,是千里迢迢、从风波浪尖中闯过来的。轻薄,原是放荡之意,但这里是说二妃追赶夫君的意志十分坚决、一旦决定就不可收回。舻舳,船头船尾,这里代指船。二句中值得注目的是一个“故”字,有此一字,便足见得这两位弱女子的千里远行,是完全自愿的,也是完全知道前程险难的,唯因如此,她们的举动也更加感人至深了。

  怀着如此的痴情,经过了如此的艰程,终于与夫君相去不远了。然而,等待她们的又是什么呢?“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在诗的结尾,诗人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继续在这个古老传说中沉浸下去,而是笔锋呼应首联,又转回到现实中来。站在二妃庙前,诗人向四周举目远望,只见眼前的景物似乎都弥漫着一层二妃对舜的相思之情,尤其是江边一片片的翠竹,枝干斑斑点点,仿佛是浸透了二妃的相思之泪。葳蕤,纷多貌。据《述异记》记载,二妃在湘水之旁痛哭舜亡,泪下沾竹,竹纹悉为之斑,故湘竹又称湘妃竹。最后一句,诗人没有直说二妃的殉情,而是采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情渗透到景中,以泪竹披纷无限的画面,来透露二妃永无穷止的情思、绵绵不尽的长恨,以及自己对二妃不幸遭遇的感伤,使全诗起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这首登临凭吊之作,将动人的传说、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心情熔于一炉,情思绵邈深挚,笔调清雅明畅,特别是结尾的截情入景,使全诗显得空灵含蓄,当真是神来之妙笔。篇末有此奇峰,全诗的意境亦为之拓深了许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92-1093页
2、 盛庆斌编著,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1,第272-273页
3、 陈如江著,寻找古典之美:诗词探艺录,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01,第145页

dēngèrfēimiào--jūn

cháoyúnluànrénxiāngchuān宿

zhéhànshānxiàcǎixìngdòngtíng

qīngbáohǎoqiānmìngzhú

shìfēixiāngjiāngshàngwēiruízhú

姑苏台下梅花树,应为调羹故早开。
姑苏台¹下梅花树,应为调羹(gēng)²故早开。
译文:姑苏台下的梅花树提前盛开,这应该是您二度拜相的佳兆。
注释:张参政:张岩,字肖翁,官至参知政事。参政,参知政事的简称,宋代此职相当副宰相。¹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城外姑苏山上。山往西南不远有邓尉山,古时多梅树,花季香闻数十里,有“香雪海”之美称。²调羹:《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这是殷高宗武丁命傅说作相之辞。张岩曾为参政,故用傅说典故。盐、梅都是调味品,古时谓治理国家如调鼎中之味,使之协调,后因以“调羹”为宰相职责的喻称。
燕寝休夸香雾重,鸳行却望衮衣来。
燕寝¹休夸香雾重,鸳行²却望衮(gǔn)³来。
译文:不要夸耀居处之所香气浓重,朝中同僚回首期盼您的归来。
注释:¹燕寝:此处指居息之所。²鸳行:指朝官的行列,亦指同僚。³衮衣:古代皇帝及三公的礼服。
前时甲第仍垂柳,今度沙堤已种槐。
前时甲第仍垂柳¹,今度沙堤²已种槐³
译文:您故乡宅前的柳树恐已十围,今朝您又再次位居宰执之位。
注释:¹甲第垂柳:是用桓温典故。《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从前任琅琊太守时种植的柳树都已十围,“慨然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甲第,古时指豪门贵族的宅第。²沙堤:唐代凡拜相,府县命百姓载沙铺路,从宰相私邸铺到内城东街,名曰“沙堤”。³种槐:指拜相。周朝庭前植槐树,定三公之位。
应念无枝夜飞鹊,月寒风劲羽毛摧。
应念无枝夜飞鹊¹,月寒风劲羽毛摧²
译文:应顾念无枝可依的夜间飞鹊,它的羽毛都已被寒风吹断了。
注释:¹鹊:喜鹊鸟。²摧:折断。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李密,字令伯,犍(qián)为武阳人也,一名虔(qián)。父早亡,母何氏醮(jiào)。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zhēng)¹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²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qiáo)周,周门人方之游夏³
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注释:¹烝烝:纯一宽厚的样子。²躬自:自己,亲自。³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少仕¹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译文: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注释:¹仕:做官。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¹。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译文: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注释:¹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hé)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译文:(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百姓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身处高位的人很清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李密最后死在家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