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勇决径归休,更有人愚似我不。
当时勇决径归休,更有人愚似我不。
何许置锥宁免累,直须毕娶始无忧。
何许置锥宁免累,直须毕娶始无忧。
频遭白眼伤流俗,谁向青门念故侯。
频遭白眼伤流俗,谁向青门念故侯。
客里题诗相慰藉,羡君椽笔合螭头。
客里题诗相慰藉,羡君椽笔合螭头。

yùnyuángōngcáiyǒudàozhōngcǎoyàojiànkuàngyīnjiěcháo--zhāngyuángàn

dāngshíyǒngjuéjìngguīxiūgèngyǒurénshì

zhìzhuīníngmiǎnlèizhíshǐyōu

pínzāobáiyǎnshāngliúshuíxiàngqīngménniànhóu

shīxiāngwèixiànjūnchuánchītóu

张元干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4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西征登陇(lǒng)¹,东望不见家。
译文:西征登上大陇山头,往东眺望看不见故乡。
注释: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¹陇首:今陕西陇城县有大陇山曰“陇首”。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关树¹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译文:边关树木抽出紫叶,塞外小草发出青芽。
注释:¹关树:边关的树木。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昆明¹当欲满,葡萄应作花²
译文:昆明春水当已涨满,葡萄也该已经开花。
注释:¹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²作花:开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流泪对汉使,因书¹寄狭(xiá)²
译文:对着汉使热泪长流,请把捎信寄往长安的曲巷里头。
注释:¹因书:捎去书信。²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这是一首和诗,刘绘、萧衍所作的和诗主旨均为一般男女相思之作。刘绘“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托意思妇,萧衍“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也是思念良人之作。而这首诗特点在于写征人思家情绪,并描绘了边塞风光。

  首两句“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远征在外,登大陇山东望而见不到故乡的情景,领起全篇。三、四句承接“望”字,东望不见家,见到的是边关景物,塞上风光:“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草木抽叶发芽,意味着时序变换,春到人间,紫叶、青芽,色彩新美。边地异域风物变换触动征人的乡思。五、六两句,用设想推开出去,宕出故乡景象来:“昆明当欲满,蒲萄应作花。”春天到来,冰融雪化,江湖水满,征人想象故乡当是春池水满,景色宜人,比起关塞来另是一种风光。内地比边塞暖和,引进的葡萄该已开花。那葡萄开花的庭院里,居住着眷念边塞的亲人。多少往事堪回想,家中一切,今又如何,本是虚写之笔却如此具体亲切。最后两句“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邪。”正在急切思念家园的时候,见到朝中派来的使者,不禁热泪长流,请他捎去深情的书信,转达到我那望不见的家园。

  全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虚实并举,文辞精拔;韵律和谐。唐封演《闻见录》载:“周颞好为韵语,因此切字皆有平上去入之异,永明中,沈约文辞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时王融、刘绘、范云之徒,恭而扇之,由是远近文字,转相祖述,而声韵之道大行。”这首诗正属于永明年间出现的佳作,所谓永明体诗歌。音调之美是永明体诗歌的首要条件,沈约言:“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为文。”如果以浮声理解为平声,切响理解为仄声的话,此诗所有诗句均做到了“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如首两句“平平平上上,平去入去平”,四声变化有节,发音轻重协调,若第九字“见”为平声,则完全符律句要求。从句法结构上看,中两联已是对句,若在声律上稍作调整,就与五言律体无异。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中):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055-1056页

yǒusuǒ--shěnyuē

西zhēngdēnglǒngshǒudōngwàngjiànjiā

guānshùchōusāicǎoqīng

kūnmíngdāngmǎntáoyīngzuòhuā

liúlèiduìhàn使shǐyīnshūxiáxié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
三十六离宫¹,楼台与天通。
译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离宫高耸入云,楼台和天相连。
注释:¹离宫:指上林苑有离宫三十六所,有建章、承光等一十一宫,平乐等二十五馆。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gé)¹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译文:月亮在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上流转,美人在烟雾迷茫中带着点点愁绪。
注释:¹阁道:即复道,高楼之间架空的通道。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
恩疏宠不步,桃李伤春风。
译文:自从失宠之后,恩情渐渐淡了,桃李似乎也在春风中为美人今日的孤寂而伤怀。
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淫乐意何极,金舆(yú)¹向回中²
译文:君王的恣意享乐什么时候才到尽头,好让他的车驾早日回到汉宫之中。
注释:¹金舆:天子的车架。²回中:汉宫名。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
万乘出黄道¹,千旗扬彩虹。
译文:想象中皇帝的车驾绕着太阳的轨道疾驰行进,锦旗在朝日的彩虹间飘扬。
注释:¹黄道:是古人想象中太阳绕地运行的轨道。
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前军细柳¹北,后骑甘泉²东。
译文:皇帝亲自去细柳营和甘泉宫检阅军队。
注释:¹细柳:指军营。²甘泉:汉宫名。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
岂问渭(wèi)川老¹,宁邀襄(xiāng)野童²
译文:不知当今的皇帝能不能像周文王那样起用在渭水河畔垂钓的老人,也不知道君王是否能向襄野牧童询问治国之道。
注释:¹渭川老:指渭水河畔垂钓的吕尚。²襄野童: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后来就用以歌咏皇帝出巡。
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未穷。
但慕(mù)瑶池宴¹,归来乐未穷。
译文:真期望能够有那一天,能够和皇帝共宴,归来其乐无穷。
注释:¹瑶池宴:瑶池是古代神话中神仙居住之地,在昆仑山上。西王母曾于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
这首诗当作于李白待诏翰林期间,其作意与《宫中行乐词》之三命意略同,是借古讽今之作。有唐一代,极尊老庄,其极至是崇神好仙,唐高宗尊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曾因梦见老子像遣使往京城西南百余里而求之,又于天宝四载(745年)因闻空中神语而设坛炼药,以期“圣寿延长”。故萧士赟说此诗是讽明皇好神仙而谏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48-149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42-145
红深绿暗径相交,抱暖含芳披紫袍。
红深绿暗¹²相交,抱暖含芳³披紫袍
注释:¹红深绿暗:似以红花暗喻女子,绿叶暗喻男子。²径:谐音“颈”。此句谓小径两侧花枝茂盛,以至在小径中互相交织。以此暗喻恋人相拥,颈项相交。³抱暖含芳:此指花苞内含春之暖气。芳:一本作“春”。⁴披紫袍:指花或花苞而言。披:一本作“被”。
彩索平时墙婉娩,轻球落处晚寥梢。
彩索¹平时²墙婉娩³,轻球落处晚寥梢
注释:¹彩索:秋千上的绳索。²平时:指秋千荡起,高度与秋千架顶齐平。³婉娩:原指柔顺的样子,此处指墙蜿蜒延伸貌。⁴轻球:古代蹴鞠(cùjū足球)用的彩球。⁵晚:一本作“花”。⁶寥梢:稀少、稀疏。梢:一本作“捎”。
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
窗中草色妬¹鸡卵²,盘上芹泥³憎燕巢。
注释:¹妬:同“妒”。²鸡卵:古代富贵人家常常雕画鸡蛋,而寒食节又有斗彩色鸡蛋较胜负的游戏。此句似谓草只有绿色,所以嫉妒彩色的鸡蛋。³芹泥: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此句谓芹泥掉落盘中惹人憎。
自有玉楼春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自有玉楼¹²意在,不能骑马度烟郊。
注释:¹玉楼:泛指华美的楼阁,此处指佳人所居之楼。²春:一本作“芳”。末二句谓因有玉楼佳人之约,故不去郊游踏青。

hánshízuò--wēntíngyún

hóngshēn绿ànjìngxiāngjiāobàonuǎnhánfāngpáo

cǎisuǒpíngshíqiángwǎnmiǎnqīngqiúluòchùwǎnliáoshāo

chuāngzhōngcǎoluǎnpánshàngqínzēngyàncháo

yǒulóuchūnzàinéngyānjiāo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shuāng)¹。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译文: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
注释:¹晓霜: 早晨的霜。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旅枕(zhěn)¹无梦,寒更(gēng)²每自长。只言江左³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译文: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注释:¹元:同“原”。²寒更:寒夜的更声。³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

  上片为旅途即景。开头两句,写早行时沿途的风景。天上还挂着斜月,就动身上路了。驿路上映照着斜月的寒光溪桥上尚凝结着一层晓霜。两句中写词人自己动作的词只一“度”字,但第一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两句意境接近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但温诗前面直接点出“客行悲故乡”,吕词则情含景中,只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此外“晓霜”兼点时令,为的是下面提出“残菊”不突然。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篱过重阳。”这两句说的是路旁农舍外词人看到矮篱围成的小园中,一枝残菊正寂寞地开着黄花。看到此景,词人想起当天是应该饮酒赏菊的重阳佳节,又感慨到这年这节日,竟乱山深篱的旅途中度过了。上句是旅途所见,下句是由此触发的联想与感慨。佳节思亲怀乡,是人之常情,更何况对于有家难归(吕本中是寿州人)的词人来说,由此引起的家国沦亡之痛便更为深沉了。但词人这里并未点破这种痛苦,只是用“乱山深篱过重阳”一语轻轻带过,留待下片集中抒发感慨。两句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想到眼前的篱境和沦亡的故乡。词人思绪曲折感慨万千,而出语却自然爽利。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下片的头两句,由早行所见所感想到夜间他乡客宿情景。旅途中住宿,词人因为心事重重,老是睡不着觉,所以说“元无梦”;正因为深夜不能入睡,就更加感到秋夜的漫长,所以说“寒更每自长”。句中着一“每”字,可见这种情形已非一日,而是羁旅中常有的。“元”、“每”二字,着意而不着力,言外更令人凄然。

  一般的羁旅之行,特别是佳节独篱的时候,固然也会令人有这种难掩的寂寞和忧伤,但词人之所以有此感,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心头。“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江左即是江东,这里指的是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河山。江左风光,历来为生长北方的文人墨客所向往。词人此时身在江东了,却并未感到喜悦。原因是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寂寞的旅途中,词人思乡之情不禁更加强烈,忧国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两句用“只言”虚提,以“不道”与“转”反接,抑扬顿挫之间,正蕴含无穷忧伤时事的感叹。词写到这里,感情达到高潮,主题也就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它和一般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也自然流露出来了。

  这首词着力表现词人的中原归思,同时感情又有一个由隐至显的过程。词人结合特定的景物、时令、旅途状况,层层转进,如剥茧抽丝般地来抒发感情,最后凄然归思,这样抒情便显得很自然。词的感情基调虽比较凄凉伤感,但格调却清新流畅。这种矛盾的统一,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风格美,使人读来虽觉凄伤却无压抑之感。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2-1223页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
萧瑟仲秋月,飂(liáo)(lì)¹风云高。
译文:仲秋时节霜露渐起,万物凋零,云淡天高,秋风阵阵。
注释:仲秋月: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¹飂戾:风声。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
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¹
译文:住在山中的人最先能感觉到这些变化,远行游子要放声高歌才能舒缓心中思家的愁绪。
注释:¹长谣:放声高歌。
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
疏林积凉风,虚岫(xiù)¹结凝霄。
译文: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
注释:¹岫:山峰。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
译文: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
译文:抚摸林中野菌只感生命短暂,攀摘苍松枝叶只羡无惧严寒。
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垂纶(lún)¹在林野,交情远市朝。
译文: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垂钓,与朝廷、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
注释:¹垂纶:垂钓。
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淡然古怀心,濠(háo)¹岂伊遥。
译文:只要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淡然无欲,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注释:¹濠上: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后多用“濠上”等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

  全诗清晰地显现出三个层次。

  首四句总写秋日的节侯特点及其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前二句首先写出秋天的一派肃杀之气。“仲秋月”就是农历八月,是典型的秋日,此时天气转凉,霜露渐起,百物凋零,所以冠以“萧瑟”二字。“飂戾风云高”是说此时节云淡天高,秋风阵阵。“飂戾”就是风声。如此萧瑟的节候自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感应:“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住在山中的人会首先感到这时序的变化;远行在外的人很容易产生凄凉之感、思家之念,以至于要放声唱歌来舒散心中的愁闷。这一层写出了对秋日的总体印象,为后面的具体描写秋景张本。

  接下六句为第二层意思,写自身所感到的节候变化。“疏林积凉风,虚岫结凝霄”,是说稀疏的树林中不断地刮起冷风,空荡荡的山峦上聚集着浓云,这是山林中的变化。“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是说浓重的露水洒落在庭院中的树上,繁密的叶子就从茂盛的枝条上落下,这是庭院中的变化。这种无情的肃杀之气虽说无可抗拒,但在受其摧残的时间和程度上,各种景物是不相同的,那是它们各自的品质和抗御能力不一样,所以紧接着补了两句:“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菌是一种寿命极短的植物,《庄子》上曾说过“朝菌不知晦朔”,所以作者抚之而生悲。苍松不怕寒冷,秋气无损于它,所以作者不禁要攀其枝叶,投以羡慕的眼光。这一层写的虽是眼前常见景物,刻画却是精细而鲜明的,而且诗人还为之动了悲、羡之情,足见他并没有用哲人的冰冷目光去静观这种“时变”,而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去体察的,也就是说诗人是以热呼呼的心肠描绘出这秋日的凄清画面的,所以其间充溢着浓郁的诗意。

  松柏是高洁品质的象征,上句诗人既有羡于松,虽是写景,但个人志趣已经流露,后四句遂顺调转入抒写自己的情志。“垂纶在林野,交情远市朝”,是说:在这秋天的日子里,大自然尽管如此萧瑟,我还是愿意投身于它的怀抱,远远地来到林边野外钓鱼,与朝廷、市场这些争名争利的场所断绝联系。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淡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意思是说:只要把纷繁的世界看得淡漠,无求于人,无苛于己,保持着远古人的心胸,那我们离无为自适的境界也就不远了。“濠上”一典出于《庄子》的《秋水》篇,其中写庄子与惠施在濠上(在今安徽凤阳)闲游,看到鲦鱼从容出游,因而引起了鱼究竟知不知道快乐的一番辩论,后世就把濠上指代逍遥闲游的地方,把崇尚老庄就说成是濠上之风。此二句是谈玄论虚之词,也是全篇的旨归。道家认为一切礼乐道德等社会规范,以及人们有组织的行动与交往都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扼杀,所以他们要摆脱一切制度与文明的束缚,把任情适性、归真返朴当作终身追求的目标。这里颂扬的也就是这种精神。

  孙绰此诗虽也涉及玄理,却并不淡然寡味。首先,作者是在对秋日景象的描绘和由此而产生的悲、羡之情上引出对濠上之风的颂扬的,这是诗歌艺术上常用的讽咏比兴法,因此自然也具有艺术感染力。其次,此诗所涉及的玄理,并非阐释道家的具体教义,仅仅是表明一种归依道风的感情,而表现感情乃是诗歌的天职,诗情诗味即由此出,这也是此诗不乏诗味的原因。

  当然,此诗虽也较多地写了山水风景,林野秋色,但因为它既未以游览作为描写景物的过程和手段,也没有把自然景物作为美感观照的主位对象,所以它仍属于玄言诗,还不是一首山水诗。但是,孙绰本人是爱好山水的,描摹山水的本领也是高超的(例如其《天台山赋》就写得掷地有声),而且他“借山水以化其郁结”(《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所以他诗中的自然景物(包括山水),也就应当另眼相看了。此诗借秋日景物来表明其向往濠上之风,也就是为了化解其胸中郁结,这与“老庄告退”后兴起的山水诗有着共同之处。更明确地说,被称为空洞虚泛的玄学,却也有其注重自然之道、注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一面。作为玄学的诗歌形式的玄言诗,因而也有其注重从自然——山水之中体悟玄理,亦即企图让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取得和谐的倾向。正是这个倾向的不断发展延伸,才终于有了以山水为重头、而玄理退居为“尾巴”的山水诗。孙绰此诗中,阐明玄理虽然还是诗的主要目的,但谈玄在篇幅上已是“尾巴”了。因此,如果说此诗包含着山水诗的某些因素或萌芽,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54-456页

qiūshī--sūnchuò

xiāozhòngqiūyuèliùfēngyúngāo

shāngǎnshíbiànyuǎnxìngzhǎngyáo

shūlínliángfēngxiùjiéníngxiāo

zhàntínglínróngtiáo

jūnbēixiānluòpānsōngxiànhòudiāo

chuílúnzàilínjiāoqíngyuǎnshìcháo

dànrán怀huáixīnháoshàngy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