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行其野,有叟牵跛牛于蹊。偶问焉:“何形之瑰欤,何足之病欤?今觳觫然将安之欤?”叟揽縻而对云:“瑰其形,饭之至也;病 其足,役之过也。请为君毕词焉。我僦车以自给。尝驱是牛引千钧,北登太行,南至商岭。掣以回之,叱以耸之 。虽涉淖跻高,毂如蓬而不偾。及今废矣,顾其足虽伤而肤尚,以畜豢之则无用,以庖视之则有赢。伊禁焉莫 敢尸也。甫闻邦君飨士,卜刚日矣。是往也,当要售于宰夫。”余尸之曰:“以叟言之则利,以牛言之则悲。若之何? 予方窭,且无长物,愿解裘以赎,将置诸丰草之乡,可乎?”叟冁然而曰:“我之沽是,屈指计其直可以持醪而啮肥 ,饴子而衣妻,若是之逸也,奚事裘为?且昔之厚其生,非爱之也,利其力。今之致其死,非恶之也,利其财。子恶乎 落吾事?”
刘子行其野,有叟(sǒu)牵跛¹牛于蹊(qī)²。偶问焉:“何形之瑰³欤,何足之病欤?今觳(hú)(sù)然将安之欤?”叟揽縻(mí)而对云:“瑰其形,饭之至也;病其足,役之过也。请为君毕词焉。我僦(jiù)车以自给。尝驱是牛引千钧,北登太行,南至商岭¹⁰。掣(chè)¹¹以回之,叱以耸¹²之 。虽涉淖(nào)¹³(jī)¹⁴高,毂(ɡǔ)¹⁵如蓬而不偾(fèn)¹⁶。及今废矣,顾其足虽伤而肤¹⁷尚,以畜豢(huàn)¹⁸之则无用,以庖¹⁹视之则有赢²⁰。伊²¹²²焉莫敢尸²³也。甫²⁴闻邦君²⁵(xiǎng)²⁶士,卜(bǔ)²⁷刚日²⁸矣。是往也,当要售于宰夫²⁹。”余尸³⁰之曰:“以叟言之则利,以牛言之则悲。若之何? 予方窭(jù)³¹,且无长物³²,愿解裘³³以赎,将置诸丰草之乡,可乎?”叟冁(chǎn)³⁴而曰:“我之沽³⁵是,屈指³⁶计其直³⁷可以持醪(láo)³⁸而啮³⁹⁴⁰ ,饴(yí)⁴¹子而衣(yì)⁴²妻,若是之逸⁴³也,奚事裘为⁴⁴?且昔⁴⁵之厚其生⁴⁶,非爱之也,利其力。今之致其死,非恶之也,利其财。子恶乎落⁴⁷吾事?”
注释:¹跛:腿或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²蹊:小路。³瑰:魁伟,壮伟。⁴觳觫: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⁵縻:牛缰绳。⁶毕词:把话讲完。⁷僦:租赁。⁸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⁹太行:山名,即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¹⁰商岭:山名,亦称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秦末汉初时四皓曾在此隐居。¹¹掣:拽,拉。¹²耸:耸立。这里指让牛攀上高处。¹³淖:烂泥,泥沼。¹⁴跻:登、上升,达到高处。¹⁵毂:车轮中心有圆孔可以插轴的部分。这里指牛车。¹⁶偾:覆,仆倒。¹⁷肤:皮肤,这里指牛的肌肉。¹⁸豢:指饲养牲畜。¹⁹庖:厨房,这里指把牛宰杀做成美味。²⁰赢:益处,好处。²¹伊:文言助词。²²禁:禁令。唐代禁止个人私自宰牛。²³尸:担任,承担。²⁴甫:副词,刚才。²⁵邦君:指刺史这样的地方长官。²⁶飨:用酒食款待人。²⁷卜:选择。²⁸刚日:即单日,古以“十干”记日。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属阳刚,故称。语出《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²⁹宰夫:古代指掌管膳食的小官,这里指厨师。³⁰尸:责备。³¹窭:贫穷。³²长物:指多余的东西。³³裘:皮衣。³⁴冁然:微笑的样子。³⁵沽:卖。³⁶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³⁷直:通“值”。³⁸醪:浊酒。³⁹啮:咬。⁴⁰肥:这里指代精美的食物。⁴¹饴:通“贻”,给某某东西。这里指让孩子有饭吃。⁴²衣:用作动词,穿衣。⁴³逸:释放。⁴⁴奚事裘为:以牛换来皮衣有什么用?⁴⁵昔:过去。⁴⁶厚其生:很好地喂养它。⁴⁷落:耽误,妨碍。
刘子度是叟不可用词屈,乃以杖扣牛角而叹曰:“所求尽矣,所利移矣。是以员能霸吴属镂赐,斯既帝 秦五刑具,长平威振杜邮死,垓下敌擒钟室诛。皆用尽身贱,功成祸归,可不悲哉,可不悲哉!呜呼!执不匮之用而应夫无方, 使时宜之,莫吾害也。苟拘于形器,用极则忧,明已。”
刘子度(duó)¹是叟不可用词屈²,乃以杖扣牛角而叹曰:“所求尽矣,所利移矣。是以员³能霸吴属镂(lòu)赐,斯既帝 秦五刑具,长平威振杜邮死,垓下敌擒钟室诛。皆用尽身贱,功成祸归,可不悲哉,可不悲哉!呜呼!执不匮(kuì)¹⁰之用而应夫无方¹¹, 使时宜之,莫吾害也。苟拘于形器,用极¹²则忧,明已。”
注释:¹度:推测,估计。²词屈:(用)言词来说服他。³员:指伍员,字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曾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的勾践,称霸一时,后却遭夫差疏远,后被赐死。⁴属镂:宝剑名。斯:指李斯,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助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始皇死后,为权臣赵高所忌,被秦二世赐死,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⁵五刑:指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商周时期指墨刑、劓(yì)刑、(fèi)刑、宫刑、大辟。⁶长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北。战国时秦将白起曾在这里大败赵国的赵括,将赵降卒四十馀万坑杀在这里。⁷杜邮: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据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将白起埋怨秦昭王不听他的话而遭到楚魏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昭王免白起为士伍,遣之出咸阳,行至杜邮,复使使者 赐之剑,使自裁。所以后世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死”。⁸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汉高祖刘邦曾围困项羽于此。⁹钟室:汉代长乐宫悬钟之室,吕后曾杀韩信于此。(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世称功臣遭忌被杀为“钟室诛”。刘禹锡有诗云:“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韩信庙》)¹⁰匮:尽,完。¹¹无方:指无常。¹²极:尽头。

注释

注释

跛:腿或脚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

蹊:小路。

瑰:魁伟,壮伟。

觳觫:因恐惧而战栗的样子。

縻:牛缰绳。

毕词:把话讲完。

僦:租赁。

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三十斤是一钧。

太行:山名,即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商岭:山名,亦称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秦末汉初时四皓曾在此隐居。

掣:拽,拉。

耸:耸立。这里指让牛攀上高处。

淖:烂泥,泥沼。

跻:登、上升,达到高处。

毂:车轮中心有圆孔可以插轴的部分。这里指牛车。

偾:覆,仆倒。

肤:皮肤,这里指牛的肌肉。

豢:指饲养牲畜。

庖:厨房,这里指把牛宰杀做成美味。

赢:益处,好处。

伊:文言助词。

禁:禁令。唐代禁止个人私自宰牛。

尸:担任,承担。

甫:副词,刚才。

邦君:指刺史这样的地方长官。

飨:用酒食款待人。

卜:选择。

刚日:即单日,古以“十干”记日。甲、丙、戊、庚、壬五日居奇位,属阳刚,故称。语出《礼记·曲礼上》:“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宰夫:古代指掌管膳食的小官,这里指厨师。

尸:责备。

窭:贫穷。

长物:指多余的东西。

裘:皮衣。

冁然:微笑的样子。

沽:卖。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直:通“值”。

醪:浊酒。

啮:咬。

肥:这里指代精美的食物。

饴:通“贻”,给某某东西。这里指让孩子有饭吃。

衣:用作动词,穿衣。

逸:释放。

奚事裘为:以牛换来皮衣有什么用?

昔:过去。

厚其生:很好地喂养它。

落:耽误,妨碍。

度:推测,估计。

词屈:(用)言词来说服他。

员:指伍员,字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曾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的勾践,称霸一时,后却遭夫差疏远,后被赐死。

属镂:宝剑名。斯:指李斯,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助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始皇死后,为权臣赵高所忌,被秦二世赐死,腰斩于市,并夷灭三族。

五刑:指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商周时期指墨刑、劓(yì)刑、(fèi)刑、宫刑、大辟。

长平:古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北。战国时秦将白起曾在这里大败赵国的赵括,将赵降卒四十馀万坑杀在这里。

杜邮:古地名,在今陕西咸阳东。据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秦将白起埋怨秦昭王不听他的话而遭到楚魏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昭王免白起为士伍,遣之出咸阳,行至杜邮,复使使者 赐之剑,使自裁。所以后世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死”。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汉高祖刘邦曾围困项羽于此。

钟室:汉代长乐宫悬钟之室,吕后曾杀韩信于此。(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世称功臣遭忌被杀为“钟室诛”。刘禹锡有诗云:“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韩信庙》)

匮:尽,完。

无方:指无常。

极:尽头。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77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季春¹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唐五代时为单调,至北宋苏轼始变为双调。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¹季春:暮春。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阶前流水玉鸣渠¹。爱吾庐²,惬(qiè)³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译文:台阶前的流水似有玉石鸣奏在水渠。我爱我的茅屋,惬意于幽静室居。屋后上有青山,山中飞鸟很高兴托身于此。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今天我已老了,还能到何处去?
注释:¹玉鸣渠:形容渠水淙淙,声如碎玉。²爱吾庐: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³惬:适意,快意。⁴屋上青山:化用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⁵相呼:一作“相於”,相与,相交往。⁶少日:年少之时。⁷空自:徒然,白白地。⁸何如:如何,怎么样。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闲来活计¹未全疏²。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³。谁唤九原摩诘(jié)起,凭画作、倦游图。
译文:闲来谋生的活计并未全抛弃。在月下打鱼。在雨中锄地。芳香的花底清风吹来,吹乱了还未读完的书。谁能把黄泉地下的王维唤起,让他来绘出一幅倦游画图?
注释:¹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²疏:生疏。³“花底”二句:化用唐薛能《老圃堂》:“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⁴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⁵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⁶倦游:无意出外作官。凭画作、倦游图:一作“添画我、辋川图”。

  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隐居之乐。上片写幽居的闲适:阶前流水、屋上青山、禽鸟依人,这样美丽的居住环境构成了一幅幽美的画境。而过片处故设一问,翻起波澜,引起下文。然后于下片巧妙作答,今日月下打鱼,雨中耕锄,花间读书的生活如此美好。只可惜不能唤起王维为之写生作画的兴致。全词笔调活泼,新奇自然,具有雅人风致。

  词的上片写居室周围的环境,下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

  “闲”字是一篇之眼。景闲,心闲,人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是之谓景闲。既不须奔走仕途,劳形案牍,也不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虚,是之谓心闲。词人月下垂钓,雨中锄瓜,栽花读书,是之谓人闲。有此三闲,何乐不为?故词中曰“爱吾庐,惬幽居”,这里的“爱”“惬”,不仅表现了作者欢悦的情绪,而且表明了作者的志趣。然而,从“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这几句看,其中又隐藏着辛酸味,有一种“万不得已”的心情。由于时移世变,又不甘奉事新朝,他只能闭户隐居,以”闲“自乐了。功名事自是免谈,何况”老矣“!

  假如全篇只写一个“闲”字,亦未免浮浅。作者不说这是一篇“闲居赋”,却称之为“倦游图”。“倦”与“闲”相对而又相伴。“倦”是对世事而言,“闲”是指归隐之乐。词中主要笔墨是写“闲”,但上、下两片结尾透露“倦”意。“倦”是思“闲”的促进剂。有了“倦”字相映照,这个“闲”字就有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包含对干戈挠攘的逃避,对功名利禄的否定,也包含着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这是作者对半生经验痛苦反思的结果,也和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有关。结句谓吹起摩诘于九原,将自己的生活画作“倦游图”,当然想到过王维是个山水画大名家,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王维也曾隐居于蓝田辋川,与作者为同调,句中含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

  词中所写情景,看上去非常单纯,实际处处隐含着对比。少日志在功名,今日乐在归隐;人世之纷乱,与自然之和谐,等等。不仅今与昨是对立的,眼前的和谐之中也潜伏着内心的冲突。以陶渊明之旷达,中夜不眠时尚不免作“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慨叹;词人在自得自赏之余,想起少年时的志向,因世变而终止,止水般的心里也不免荡起感伤的微澜。只是这个生活的大弯儿无法转回去,作者乃注目于眼下的自适,以维持内心的平衡。但是这种种对立,依然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心态,构成了作品内在的张力,比那种情感单纯的一边倒的作品,更具有思想的深度。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唐圭璋,缪钺,叶嘉莹撰写.宋词鉴赏辞典 6.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2332-2333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探鷇,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夫鹊先识岁之多风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 人过之则探鷇(kòu)¹,婴儿过之则挑其卵;知备远难而忘近患。
译文:喜鹊知道一年中哪个季节常常刮风,于是将原本在高大树端上的巢迁到低矮路旁的树枝上。这样大人经则的时候就会发现巢中的雏鸟,而小孩经则时又会挑破巢子的鸟蛋。喜鹊虽然知道防备长远的危难,却忘记了防止眼下的祸患。
注释:¹鷇:待母哺食的雏鸟。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众人纷纷何足竞¹,是²非吾喜非吾病³
译文:众人议论纷纷,哪里值得争执?这种事不是我喜欢的也不是我担忧的。
注释:¹竞:争、争执。²是:这种事,指上句的“众人纷纷”。³病:担忧。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¹犹圣。
译文:颂声迭起王莽哪里就贤德,流言四起,后人依然把周公称为圣人。
注释:¹旦:周公旦。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唯圣人能轻重¹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译文:只有圣人能够正确评价一个人的高低,不会把些小当成千钧。
注释:¹轻重:看轻看重,指正确评价估量。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¹由吾身。
译文:经历多了就会知道一个人的轻重美恶不在别人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的德行。
注释:¹要之美恶:美恶的关键。要:关键。
酒边红树碎珊瑚,楼下名姬坠绿珠,枝上翠阴啼鹧鸪。谩嗟吁,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酒边红树碎珊瑚,楼下名姬(jī)坠绿珠¹,枝上翠阴啼鹧(zhè)(gū)。谩(màn)²(jiē)(yù),一半儿因风一半儿雨。
译文:这落花像酒桌上击碎了珊瑚树,红色的碎片四下散抛;又像名姬绿珠从楼上坠下,玉殒香消。枝上换成了一片翠绿,鹧鸪在叶荫间哀怨地啼叫。我禁不住为落花叹息,可惜只是徒劳,一半儿是因为风狂,一半儿是因为雨暴。
注释:¹绿珠:西晋石崇的歌姬,后为报主知遇之恩而坠楼自杀。²谩:徒然。

  《世说新语》载西晋时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是国戚,得到晋武帝的援助,赐他一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作为炫耀的资本。殊不料石崇举起铁如意,当场狠命一击,珊瑚宝树顿时应声而碎。石崇随即取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作为赔偿,王恺羞惭而去。这段故事并非发生在“酒边”,但该篇首句的“碎珊瑚”,无疑是化用了这则典故。“酒边”是为了加映珊瑚之红,而以宝物的碎溅来比喻落花的飞散,于形象之外更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效果。

  第二句的用典也与石崇沾边,即著名的“金谷园绿珠坠楼”。侍中孙秀垂涎石崇的爱姬绿珠,指名索取,石崇坚决拒绝。孙秀就矫诏逮捕了石崇。《晋书·石崇传》对此有一段简练而传神的叙写:“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以美人坠楼喻落花殒香,同样是既逼真又惨怛。“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可见这一比喻是诗人的通感。

  第三句语意直白,不像再有什么故实,但仍使读者不禁联想起杜牧的《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狂风落尽深红色”,不就是“落花”命运的写照。作者在“绿叶成阴”即所谓“枝上翠阴”中,还添上了“鹧鸪”的悲啼,让它来悲挽落花的飞尽。元诗人萨都剌《过嘉兴》:“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可见“啼鹧鸪”确是落花时节固有的景观。

  小令的这三句鼎足对,首句从树上繁英纷落的角度着笔,即所谓花雨;次句则是落花飘坠的特写,暗含“一片花飞减却春”(杜甫《曲江》句)的寓意;第三句返回枝上,则是绿叶成荫,片红全无,彻底消抹了落花的存在。这样的三部曲步步推进,转接无痕,使人浑然不觉对仗的存在,却强烈地表达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乌夜啼》)的惋伤。

  诗人把落花的蒙难归咎于风雨,两者各负“一半儿”责任。“谩嗟吁”,则一派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神情。与张可久同时的曲家徐再思,也有一首《一半儿·落花》:“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销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片红无,一半儿狂风一半儿雨。”两曲不存在渊源关系,却出现了结尾的巧合,可见“风雨落花愁”的意识,在古人是根深蒂固的。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一半儿·落花

bànér··luòhuā--zhāngjiǔ

jiǔbiānhóngshùsuìshānlóuxiàmíngzhuì绿zhūzhīshàngcuìyīnzhèmánjiēbànéryīnfēngbànér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涌金门¹外小瀛洲²。寒食更风流。红船³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zì)(xī)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注释:¹涌金门:西湖地名。²小瀛州:西湖中小岛。³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流”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流。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流、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流”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流”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zhōngqíng··hánshí--zhòngshū

yǒngjīnménwàixiǎoyíngzhōuhánshígèngfēngliúhóngchuánmǎnchuīhuāwàiyǒugāolóuqíngnuǎndànyānyóusānqiānfěndàishíèrlángànpiànyúnt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