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
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
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
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
张元干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4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所思¹竟何在,怅望²深荆(jīng)³
译文:我所思念的人在何方?重山叠嶂,只能怅然遥望荆州。
注释:¹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²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³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此处借指荆州。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举世¹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译文:我虽满腹才华,可天下却无人赏识,没有您张丞相的擢升,恐怕我还寂寂无名。您的知遇之恩,我终身难忘。
注释:¹举世:普天下。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方将¹与农圃(pǔ)²,艺植³老丘园
译文:您遭不幸,被贬荆州,我也将追随您,退出这污浊的官场。归隐田园。
注释:¹方将:将来,未来。²农圃:种粮和种菜的人。³艺植:种植,耕种,栽植。⁴老丘园:终老于田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目尽南飞雁¹,何由²寄一言。
译文:南飞的大雁呀,你们振翅高飞,可是怎能将我的思绪传与荆州的故人?
注释:¹飞雁:一作“飞鸟”。飞:《全唐诗》校:“一作无。”²何由:怎能。

  《寄荆州张丞相》这首诗寄托作者对张九龄的深切怀念,抒发世无知音,自己也将归老田园的情怀。

  首联起笔疑问,设置悬念,然后用脑海中的想象做答,并点题,表明对张丞相的思念。“所思竟何在”,诗人“思”那名动一时的名相在哪里,接着“怅望深荆门”,既表达了对张九龄的深深怀念,又写出了对当时黑暗政治的不满。颔联则是加深了这种不满的感情,在抒情上更进一层。“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追忆往事,诉说自己仕途的坎坷及对张九龄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无相识”略显夸张,有明显的奉承之意;或有双关意,指别的丞“相”不“识”己的意思。颈联表明自己的立场:“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说明自己不会与昏暗的官僚门同流合污,将隐居于山川田园之中。那山水田园就是诗人在红尘中一直所沉吟向往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尾联讲寄言,“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眼睛望着南飞雁,一直看它们飞到天边的尽头,消失为止,与“怅望”首尾呼应。此处用了“雁”、“言”谐音,似乎也是在说或许那南飞雁能帮诗人捎带去吧。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大雁中,更以鸿雁过尽,无从寄书,抒发自己难言的隐痛,意在言外。

  全诗以景结束,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目尽南飞雁”有这个意思。以此收束全文,低吟婉转,更觉深沉。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自然天成,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意。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8-129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北场¹(yún)(huò)²罢,东皋(gāo)³(yì)(shǔ)归。
译文:在房屋北边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地里收割黄米归来。
注释: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¹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²芸藿: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³东皋: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⁴刈:割。⁵黍: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yíng)¹飞。
译文:在这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星星点点的秋萤穿梭飞舞。
注释:¹萤:萤火虫。

  作者王绩由隋入唐,诗风朴实自然,一洗齐梁华靡浮艳的旧习,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诗情。颇能代表他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并非实指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农事活动。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这种随意平淡语调和舒缓从容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只是他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谐平衡,是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辉映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穿梭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宁静安恬。这里对两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词语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微笑和得意忘言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王绩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思想。他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美以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他诗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

  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4页
2、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1-2页 .

qiūwángchǔshì

wáng tángdài 

běichángyúnhuò dōnggāoshǔguī 
xiāngféngqiūyuèmǎn gèngzhíyíngfēi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访古登岘(xiàn)¹,凭高²(tiào)(xiāng)³
译文:登临岘山顶,寻找游览古迹,凌空看襄阳。
注释:¹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²凭高:登临高处。³襄中:指襄阳城一带。李白登上岘山远望襄阳城一带。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¹
译文:天气晴和,远处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更加清冷辽阔。
注释:¹“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而又动望的,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弄珠见游女¹,醉酒怀山公²
译文:看到游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后,更加怀念西晋时的征南将军山简。
注释:¹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²山公:即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感叹发秋兴¹,长松鸣夜风。
译文:看秋风萧瑟而兴叹,高大的松树也在秋夜里风中呜咽:事业何时有成。
注释:¹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禅宫分两地,释子¹一为心。
译文:不同的是修禅的处所,相同的是人道的心境。
注释:¹释子:释迦佛之弟子。《维摩经》慧远疏:“从佛释师教化而生,故名释子。”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译文:禅道中无所谓来与去,清言里历现着古与今。
江寒池水绿,山溟竹园深。
江寒池水绿,山溟(míng)¹竹园深。
译文:江水既寒池水更绿,山色苍溟竹色更深。
注释:¹溟:迷蒙。
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译文:只有中天一轮圆月,遥遥迢迢送来光明。

  由于悟得道深,作者与虬上人心灵相通;也由于悟得道深,人与自然也精神相通。储光羲的这首诗写出了一个清闲幽静、无碍相融的境界。

  诗的前四句为一解,写作者与虬上人的交往。他们不拘居处,也无意来去,既能随意论今,又可顺口谈古。在破除种种束缚人身心的俗见之后,他们获得的是适意与心契。而诗的后四句既写他们所处的环境,亦表现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大江既已增寒色,那他们身边的小池也就会更显碧绿;山林既已迷蒙,那他们所处的竹园也会更觉幽深。身边的小景致随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暗示着主人公的随遇而适。这时,一轮明月溢满法界,清辉洒向一切无情有情。那仿佛就是开悟后的清静自性。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译文: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肚子好萧条好清苦。
注释: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fán)¹吾。
译文:好在明天是祭灶日,难得这年末岁尾,东家宰鸡,烤肉,备酒,定会饷我祭肉醉一回。
注释:¹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这首诗写诗人和儋州人民的深厚感情。起句写北方船只不到,儋州米价贵了起来,有“米珠薪桂”之慨。儋州当时耕种落后,产米很少,苏轼《和陶劝农六首》小序说:“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所产杭稻,不足于食。”所以“北船不到”,米价高涨是必然的。次句写在上述情况下,诗人半月不得醉饱,这也是实况,参看他在儋州的其他诗作可知。后二句写第二天是东邻祭灶之日,他们和诗人感情极好,会以祭品相饷。膰,本义为祭肉,这里作动词用,指送祭灶品,即送“只鸡斗酒”。“只鸡斗酒”,语出曹操《祭桥玄文》,切合祭品,用典精当。上二句写诗人自己的窘况,也写儋州的环境;后二句写诗人对邻人的信赖,从一件具体小事侧面反映他和儋州人民感情的深厚。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以直截之笔写真率之怀。它直写诗人的渴酒思肉,直写对邻人送酒肉的期待,毫不掩饰,毫不做作,正如纪昀所评的“真得好”。诗写求酒肉,又写得这样真而不鄙。是否不鄙,就要看其“全人”,有待于“知人论世”了。
参考资料:
1、 陈祥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 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zòngsānshǒu ·sān

shì sòngdài 

běichuándàozhū zuìbǎoxiāotiáobànyuè 
míngdōngjiāzhīzào zhīdǒujiǔdìngf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