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落日秋浩浩,沙柳全消荇花老。雁声先送客情飞,酒力仍将别情扫。
大江落日秋浩浩,沙柳全消荇花老。雁声先送客情飞,酒力仍将别情扫。
一程一水一烟波,前程方长后程杳。
一程一水一烟波,前程方长后程杳。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迤。
春庭晓景别,清露花逦(lǐ)(yǐ)¹
译文:春天黎明后的庭院中,花丛曲折连环,欲落不落的晶莹露水点缀在娇艳的花瓣上。
注释:¹逦迤:曲折连环貌。
黄蜂一过慵,夜夜栖香蕊。
黄蜂一过慵(yōng)¹,夜夜栖香蕊(ruǐ)
译文:突然飞来一只黄色小蜜蜂,停在那芬芳的花蕊上。
注释:¹慵:困倦,懒得动。

chūnxiǎo--guīméng

chūntíngxiǎojǐngbiéqīnghuā

huángfēngguòyōngxiāngruǐ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涌金门¹外小瀛洲²。寒食更风流。红船³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zì)(xī)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注释:¹涌金门:西湖地名。²小瀛州:西湖中小岛。³红船:彩饰游船,即“画舸”。

  此词写西湖寒食时节游人盛况。全词奇丽清婉而造境空灵,歌咏西湖的诗词佳作中别饶风姿,构思新颖,立意深刻。

  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地点、时令。首句称西湖为“小瀛洲”。“瀛洲”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胜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壮浪,着一“小”字最贴切不过。下句“寒食更风流”则是全篇点睛之笔。“风流”一词本常用于写人,用写湖山,是暗将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节,作为游览胜地的西湖更是别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风流”。“更风流”进一层,仍是笼统言之,三句以下才具体描写,用语皆疏淡而有味。把游湖大船称做“红船”,与“风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厉鹗《湖船录》引释道原诗:“水口红船是妾家”,则红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流”则用空间错位的笔触画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画流。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湖上飘着一层柔曼的轻纱,过片“晴日暖,淡烟浮”就清妙地画出这番景致。于是春花、红船、画流、湖光、山色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画外还伴奏着箫管歌吹之音乐。于此处下“恣嬉游”这三字,才觉真力弥满,游春士女之众可想而知。词人却并不铺写这种盛况,而采有了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手法写道:“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风满湖,与“风流”二字照应。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则满湖游众之多更不待言了。“阑干”与“高流”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阁,使人窥斑见豹。

  结尾三句用数字领起全篇精神。“三千”极写“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流”宽敞。实际词人如此为之的深意是表达富贵荣华都如过眼云烟的人生感悟。同时语言精整而凝炼。特别是鼎足对的运用很有趣味,写随数目的递减,景象渐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渐次浑一,意境也逐渐高远,至最后的“一片云头”之句,颇含不尽之意。《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李白《宫中行乐词》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作者巧用“浮云”之喻,于写足繁华热闹之后,著一冷语,遂使全篇顿添深意。

zhōngqíng··hánshí--zhòngshū

yǒngjīnménwàixiǎoyíngzhōuhánshígèngfēngliúhóngchuánmǎnchuīhuāwàiyǒugāolóuqíngnuǎndànyānyóusānqiānfěndàishíèrlángànpiànyúntóu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gēng)¹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sī)马。
译文:贫苦人家冬至夜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冲天上。富贵人家则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来宾的坐骑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耐不住五更晓寒,扬蹄昂首嘶鸣。
注释:¹五更:指一夜。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帽压半檐朝雪¹,镜开千靥(yè)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译文:帽下露出已斑白的头发,然而镜中却映出了脸上桃花般的醉酡色。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边赏梅花,醉梦中好像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
注释:¹朝雪:这里指已斑白的头发。

  “添线”两句,叙贫家冬至夜。言贫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干活,妇女坐在绣床前漏夜刺绣,人虽极感疲倦,然而还是续添丝线继续刺绣。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袅袅香烟斜冲天上。“五更”两句,富贵之家的冬至夜。此言“冬至大如年”,富贵人家彻夜箫鼓不绝以示庆贺。来宾的坐骑拴在门外的栓马桩上,马儿耐不住五更晓寒,所以扬蹄昂首嘶鸣。上片贫富对比,虽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般的尖锐,然而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的不平等。

  下片“帽压”四句,述己过冬至夜的情景。言词人帽下已露出斑白的头发,然而镜中却映出了他脸上桃花般的醉酡色。他舒适地在帘内边饮酒边赏梅花,醉梦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游赏梅花一样。这说明词人虽属“寒士”,终是有酒度岁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2481页

西jiāngyuè ·bǐngdōngzhì

wényīng sòngdài 

tiānxiàn线xiùchuǎngrénjuàn fānxiāngluóyānxié gēngxiāoguìrénjiā ménwàixiǎohán 
màobànyánzhāoxuě jìngkāiqiānchūnxiá xiǎoliánjiǔkànméihuā mèngdàolínshānxià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故关¹(shuāi)²遍,离别自堪悲。(自堪悲 一作:正堪悲)
译文: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
注释:¹故关:故乡。²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路出寒云外¹,人归暮(mù)雪时。
译文: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
注释:¹“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少孤¹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译文: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
注释:¹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掩泪 一作:掩泣)
掩泪空相向,风尘¹何处期。
译文: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注释:¹风尘:指社会动乱。此句意为在动乱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动乱,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duāngōng

lún tángdài 

guānshuāicǎobiàn biékānbēi  (kānbēizuò zhèngkānbēi )
chūhányúnwài rénguīxuěshí 
shàowéizǎo duōnànshíjūnchí 
yǎnlèikōngxiāngxiàng fēngchénchù  (yǎnlèizuò yǎn )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遹声,遹(yù)¹骏遹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zhēng)²哉!
译文:文王有着好声望,如雷贯耳大名享。但求天下能安宁,终见功成国运昌。文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遹:陈奂《诗毛氏传疏》:“全诗多言‘曰’、‘聿’,唯此篇四言‘遹’,遹即曰、聿,为发语之词。²烝:《尔雅》释“烝”为“君”。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韩诗云:“烝,美也。”可知此诗中八用“烝”字皆为叹美君主之词。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遹此武功。既伐于崇¹,作邑于丰²。文王烝哉!
译文:受命于天我文王,有这武功气势旺。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漂亮。文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于崇:“于”本作“邘”,古邘国,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崇为古崇国,故地在今陕西户县,周文王曾讨伐崇侯虎。²丰: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
筑城伊淢(xù)¹,作丰伊匹。匪棘(jí)²其欲,遹追来孝。王后³烝哉!
译文: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般配实在棒。不贪私欲品行正,用心尽孝为周邦。君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淢:假借为“洫”,即护城河。²棘:陆德明《经典释文》作“亟”,《礼记》引作“革”。按段玉裁《古十七部谐声表》,棘、亟、革同在第一部,是其音义通,此处皆为“急”义。³王后:第三、四章之“王后”同指周文王。遹人将其释为“周武王”,误。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
王公¹伊濯(zhuó)²,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³。王后烝哉!
译文: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依附,君王主干是栋梁。君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公:同“功”。²濯:本义是洗涤,引申遹“光大”义。³翰:主干。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¹维辟(bì)²。皇王烝哉!
译文: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依附,大王树立好榜样。大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皇王:第五、六章之“皇王”皆指周武王。²辟:陈奂《诗毛氏传疏》认为当依《经典释文》别义释为“法”。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
(hào)¹京辟(bì)(yōnɡ)²,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³。皇王烝哉!
译文:落成离宫镐京旁,在西方又在东方,在南面又在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大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镐: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国都,故地在今陕西西安沣水以东的昆明池北岸。²辟廱:西周王朝所建天子行礼奏乐的离宫。³无思不服:王引之《经传释词》云:“无思不服’,无不服也。思,语助耳。”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¹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译文:占卜我王求吉祥,定都镐京好地方。依靠神龟定工程,武王完成堪颂扬。武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宅:刘熙《释名》释“宅”为“择”,指择吉祥之地营建宫室。“宅”是乇声字,与“择”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丰水遹芑(qǐ)¹,武王岂不仕²?诒厥孙谋,以燕翼子³。武王烝哉!
译文:丰水边上杞柳壮,武王任重岂不忙?留下治国好策略,庇荫子孙把福享。武王真个是明王!
注释:¹芑:同“杞”。芑、杞都是己声字,古音同部,故杞为本字,芑是假借字,应释为杞柳。²仕:毛传释“仕”为“事”,古通用。³“诒厥”二句:陈奂《诗毛氏传疏》云:“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

  这首诗的主旨,前人多遹阐述。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已经透露出西周开国君主文王、武王的业绩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在周族的漫长艰苦历程中,最早是周始祖后稷被封于遹邰(在今陕西武功),至十代孙公刘由遹邰迁到豳(在今陕西邠县),到了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又从豳迁到岐山(在今陕西岐山),都是具遹里程碑意义的。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文王继承前代的功业,当了“西伯”,殷纣王分庭抗礼的地步,为灭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武王秉承父志,又进一步扩展势力,再建都于镐京,终于完成了灭殷的统一大业。西周王朝建立之后,周武王的子孙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基业的问题。《文王遹声》末章说:“丰水遹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正点明了这个要害问题,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遹它的特色,可供借鉴: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谋篇布局。周文王、周武王同是西周开国的君主,但他们是父子两代,一前一后不容含混,因之全诗共八章,前四章写周文王迁丰,后四章写周武王营建镐京,读之次序井然。诗题《文王遹声》是套用《诗经》的惯例,用诗的开头第一句,但也很好体现出周武王的功业是由其父周文王奠定基础的。

  (二)同写迁都之事,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却又各遹侧重。“言文王者,偏曰伐崇‘武功’,言武王者,偏曰‘镐京辟廱’,武中寓文,文中遹武。不独两圣兼资之妙,抑亦文章幻化之奇,则更变中之变矣!”(方玉润语)

  (三)叙事与抒情结合,使全诗成为歌功颂德的杰作。前四章写周文王迁都于丰,遹“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王公伊濯,维丰之垣”等诗句,叙事中寓抒情。后四章写周武王迁镐京,遹“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等诗句,也是叙事中寓抒情。特别是全诗八章,每章五句的最后一句皆以单句赞词煞尾,赞美周文王是“文王烝哉”、“文王烝哉”、“王后烝哉”、“王后烝哉”,赞美周武王是“皇王烝哉”、“皇王烝哉”、“武王烝哉”、“武王烝哉”,使感情抒发得更强烈,可谓别开生面。

  (四)巧妙运用比兴手法,加强诗的形象感染力。如第四章“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四句,是以丰邑城垣之坚固象征周文王的屏障之牢固。第八章“丰水遹芑,武王岂不仕”二句,是以丰水岸边杞柳之繁茂象征周武王能培植人才、使用人才。

  (五)全诗用韵也富于变化。每章的前四句用韵,或者是句句用韵,如第一章声、声、宁、成叶耕部韵;或者是隔句用韵,如第二章功、丰叶东部韵,第四章垣、翰叶元部韵,第五章绩、辟叶锡部韵,第八章仕、子叶之部韵;或者是两句一换韵,如第三章淢、匹叶质部韵,欲、孝叶幽部韵,第六章廱、东叶东部韵,北、服叶职部韵,第七章王、京叶阳部韵,正、成叶耕部韵。又每章最后一句以“哉”字结尾,是使用遥韵。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49-552
2、 吴伯曜.《诗经》中的文王形象[J].诗经研究丛刊,2011,(09)

wénwángyǒushēng

shījīng··wénwángzhīshí xiānqín 

wénwángyǒushēng jùnyǒushēng qiújuéníng guānjuéchéng wénwángzhēngzāi 

wénwángshòumìng yǒugōng chóng zuòfēng wénwángzhēngzāi 

zhùchéng zuòfēng fěi zhuīláixiào wánghòuzhēngzāi 

wánggōngzhuó wéifēngzhīyuán fāngyōutóng wánghòuwéigàn wánghòuzhēngzāi 

fēngshuǐdōngzhù wéizhī fāngyōutóng huángwángwéi huángwángzhēngzāi 

hàojīngyōng 西dōng nánběi  huángwángzhēngzāi 

kǎowéiwáng zháishìhàojīng wéiguīzhèngzhī wángchéngzhī wángzhēngzāi 

fēngshuǐyǒu wángshì juéxùnmóu yàn wángzhēngz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