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钟秀,间生人望。底事未成美况。当知大器大成时,更莫叹、贤关难上。
前程分定,算来无妄。命达时终不放。且须寄语甲科人,断不下、一筹中榜。
云南钟秀,间生人望。底事未成美况。当知大器大成时,更莫叹、贤关难上。
前程分定,算来无妄。命达时终不放。且须寄语甲科人,断不下、一筹中榜。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别来半岁音书¹绝,一寸离肠²千万结³。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译文:分别半年你我音书断绝,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相见很难,分别却很容易,转眼又到了千楼繁华似雪的时节。
注释:¹书:《全唐诗》作“信”。²离肠:犹离情。³结:谓离愁郁结。⁴玉楼:即闺楼。⁵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暗相思,无处说,惆(chóu)(chàng)¹夜来烟月²。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³(yuè)
译文:暗暗相思,无处诉说,抑郁所带来的心绪直到月夜远照,空中一片烟云暮笼。伤心的眼泪不停流淌,打湿红色衣袖。
注释:¹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²烟月:指月色朦胧。³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⁴黦:黑黄色。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的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别后相思之词,不必过于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此词上片写远行人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别来”一句写别离时间半年而书信全无,故尤思念。“一寸”句写思念而痛苦的情状,“一寸”何其小,“千万”何其多,“思念”这一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千万结的寸寸离肠,表现得具体可感了。“难相见,易相别”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李句舒缓,韦词急促,读来如倾如诉。“又是”句,以景触情,倍增伤怀。

  下片从对面写来,写居者在春光里,无日无夜不在思念远人。“暗相思,无处说”,似直而纤,含义有三:一是相思无地方可以诉说;二是本不想说,但闷在心中更难受,还是说出来,说出来又无人理会,则更增相思;三是这种相思是用语言表达不了的。“无处说”将相思、烦恼、零乱的心情和盘托出。“惆怅”三句,由现实到回忆,再又回到现实,凄苦之情自见。

  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yīngtiāncháng ·biéláibànsuìyīnshūjué

wéizhuāng tángdài 

biéláibànsuìyīnshūjué cùnchángqiānwànjié nánxiāngjiàn xiāngbié yòushìlóuhuāxuě 
ànxiāng chùshuō chóuchàngláiyānyuè xiǎngshíqíngqiè lèizhānhóngxiūyuè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yuán)¹鱼踊²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mì)³
译文: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注释:¹猿愁:猿哀鸣。²踊:往上跳。³汨罗:汨,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pín)¹满盘无处奠(diàn),空闻渔父扣舷歌。
译文: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注释:¹蘋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屈原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韩愈此诗别具匠心,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此诗的大意是:汨罗江畔山猿愁啼,汨罗江上鱼跃浪翻,这里自古就流传着屈原的故事。如今我空有满盘的频草,却找不到地方把屈原祭奠,只听到渔夫击舷歌唱的声音。

  贞元(785-805)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此时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相传屈原贬逐,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子已逝,渔父犹在,此时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然而此时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贤者遭黜,隐者得全,清浊醒醉,古今一理。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这首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成功地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韩愈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深厚造诣。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00-801页

xiāngzhōng

hán tángdài 

yuánchóuyǒngshuǐfān liúchuánshìluó 
pínzǎomǎnpánchùdiàn kōngwénkòuxián 
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
今日乐上乐¹,相从步云衢(qú)²
注释:¹今日乐上乐:“上”一作“相”。此句为汉乐府常见的套语。²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鲤鱼。
天公出美酒,河伯¹出鲤鱼。
注释:¹河伯:黄河神,名冯夷。
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壶。
青龙前铺席,白虎持榼(kē)¹壶。
注释:¹榼:盛水或酒的器具。
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
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
妲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
妲娥垂明珰,织女奉瑛琚。
苍霞扬东讴,清风流西歈。
苍霞扬东讴¹,清风流西歈(yú)²
注释:¹东讴:齐地的歌。²西歈:吴地的歌。歈:歌谣。
垂露成帏幄,奔星扶轮舆。
垂露成帏幄,奔星扶轮舆。

  诗从“今日乐上乐”写起,先点出今日之乐不同寻常,乃乐上之乐。第二句“相从步云衢”写求乐的地点。相从,谓互相伴随,见得不是一人。步云衢,即踏上登天大路。以下即展开对天上宴会场面的描写,把“乐上乐”的情景具体化。先写酒席:美酒是天公出的,鲤鱼是河伯出的,东方青龙七星来铺排筵席,西方白虎七星来把壶斟酒。天公是天上的主宰者,他也对宴席有奉献,可见宴上的“我们”地位之高。次写歌舞:工于鼓瑟的南斗星,长于吹笙竽的北斗星,都前来表演他们的拿手好戏;耳垂明月珰的嫦娥前来献舞,身穿彩衣的织女奉上了美石与佩玉;这时苍霞和清风也放开美妙的歌喉,唱起齐地、吴地的歌曲助兴。这情景,真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听。在这里,既没有对神仙神物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也没有羡慕和乞求,相反,倒是一切皆服务于“我们”,“我们”是宴会的主人。最后两句是宴会结束,当“我们”登车而去时,流星前来驾车,正在下滴的露珠便成了车盖的帷幕。可以想见,“我们”是多么快意,“我们”是多么自豪,只有“我们”,才是顶天立地的一群,俨然如天地间的主宰。

  这首诗写的是天上宴乐,但仔细一玩味,诗中所涉及的一切,不管是酒、鱼、席、壶,还是明珰瑛琚、东讴西歈,无一不是人间的、不是人间的人们特别是富有者们所享受的。所以这场盛宴,不过是人间盛宴的折射。汉乐府中某些作品的首尾往往有“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这样的套语,不一定与内容相关,因为这类诗都是用来在宴会上娱人的,为了取悦宴会的主人们,便加上这样祝颂性的诗句。这首诗亦是如此。所以,它实际上体现了人间享乐者们的欲求,他们并不满足于人间的口耳之福,还要上天堂享乐,并让天上的神仙也为自己服务;主宰天上的世界,无所拘限地扩大自己的作用和影响。这首诗歌颂了这些享乐者,所以其思想性并不足取。但从另一角度看,由于诗写得恢宏恣肆,显得很有气势,意态不凡,因而在客观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社会国力强盛时期人们的一种昂扬而又自信的心态和气度,具有一定的社会认识价值。

  此诗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以赋的笔法,借助天文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尽情铺张,同时又层次井然,纷繁而不乱。其次,诗歌运用拟人手法,把神话中人物和天上星宿都“驱遣”到酒席宴会上来,让它们各司其职,并都切合其特点,“个性”鲜明,“面目”可见。这些都非富于想象、善于想象者不能为之。诗中除开头二句外,其他皆为对偶句,共六组十二句,连连排比,使赋法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些对偶句中,又善用互文,上下句各举一边,合则互相补充,既语言简炼,又文意丰厚。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14-115页

yàn

míng liǎnghàn 

jīnshàng xiāngcóngyún 
tiāngōngchūměijiǔ chū 
qīnglóngqián báichí 
nándǒugōng běidǒuchuīshēng 
échuímíngdāng zhīfèngyīng 
cāngxiáyángdōngōu qīngfēngliú西 
chuíchéngwéi bēnxīnglún 
乞巧楼,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秋。遣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万古情依旧。
乞巧楼¹,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²秋。遣(qiǎn)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³,万古情依旧。
译文:登上乞巧彩楼,只见弯月如钩。年年初秋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银河的鹊桥上相会又分离。这种令人感伤的场面,什么时候才会结束?织女、牛郎永不变心,隔不断的相思之情万古依旧。
注释:中吕:宫调名。中吕宫为元曲常用宫调之一。迎仙客:曲牌名,又名“迎宾客”,入中吕宫。全曲二十八字,七句六韵,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三、三、四、五。¹乞巧楼: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相迎,穿七孔针以乞巧。²银汉:天河。³织女牵牛:指织女星和牛郎星。牛郎星也叫牵牛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它隔着银河与天琴座中的织女星遥遥相对,夏季晴朗的夜晚清晰可见。民间神话传说中,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为天帝织云锦。天帝划了一道天河将二人隔开,只允许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过鹊桥相会。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蹙 一作:颦)
美人卷珠帘¹,深坐²(cù)³蛾眉。(蹙 一作:颦)
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独坐深闺中双眉紧紧蹙起。
注释:¹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珠帘:珠串的帷帘。²深坐:长久的坐。³蹙:皱眉。⁴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只看见她两腮泪痕斑驳,不知道她心中埋怨的人是谁。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帘幕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用了一个“恨”,所谓恨,是爱之极也。明明思念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却就不知恨谁。这两句,可以从两个视角来解读。第一个视角,是美人的视角,美人不是恨谁,是恨这春光太美,勾引了她内心的思念,还是恨良人久离不归,让她独守空房?恨的模糊了,但美人内心的恨意,却是明确的。第二个视角,是诗人的视角,诗人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一个脸上挂着泪痕的美女,看到了她内心的恨意,但是不知道她恨的对象,也不敢冒昧问。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2、 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四):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2-223

yuànqíng

bái tángdài 

měirénjuǎnzhūlián shēnzuòéméi  (zuò pín )
dànjiànlèihénshī湿 zhīxīnhènshu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