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花天也多慳,放迟留做残春主。丰肌弱骨,晴娇无奈,新妆相妒。翠幕高张,玉阑低护,怕惊风雨。记年时、多少诗朋酒伴,逢花醉、簪花舞。
那料无情光景,到如今、水流云去。残枝剩叶,依依如梦,不堪相觑。心事谁知,杜鹃饶舌,自能分诉。日西斜,烟草凄凄,望断洛阳何处。
好花天也多慳,放迟留做残春主。丰肌弱骨,晴娇无奈,新妆相妒。翠幕高张,玉阑低护,怕惊风雨。记年时、多少诗朋酒伴,逢花醉、簪花舞。
那料无情光景,到如今、水流云去。残枝剩叶,依依如梦,不堪相觑。心事谁知,杜鹃饶舌,自能分诉。日西斜,烟草凄凄,望断洛阳何处。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
青岩碧洞经朝雨,隔花相唤南溪去。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jìn)¹
注释:¹浸天:与天相接,即水天一片。
扣舷惊翡翠,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
扣舷(xián)¹惊翡翠²,嫩玉抬香臂。红日欲沉西,烟中遥解觽(xī)³
注释:¹扣舷:扣,敲打。渔人唱歌时或打鱼时常扣船舷。²翡翠:又名翠雀。羽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为饰品,雄赤曰翡,雌青曰翠。³解觽:解下佩角以赠。觽:古时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
这首词是写风土人情的。上片写溪上船家姑娘与其所爱者相招唤的情景。“一只木兰船,波平远浸天”,乃是一幅境界开阔的江天图。下片写船家姑娘的活泼形象:她也能扣舷唱渔歌,摇船时露出嫩玉般的玉臂。当红日西下时,她与他相爱的人一起,解佩相赠,以表深情。

mán··qīngyándòngjīngcháo--sūnguāngxiàn

qīngyándòngjīngcháohuāxiānghuànnánzhǐlánchuánpíngyuǎnjìntiān

kòuxiánjīngfěicuìnèntáixiānghóngchén西yānzhōngyáojiě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行役¹(zhì)风波,游人淹不归。
译文:你迟迟未归,是因为被风波阻拦所以滞留下来了吧!
注释:¹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泛称行旅,出行。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gāo)¹木叶下²,陇(lǒng)³秋云飞。
译文:我这里已是秋风起而木叶下,你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
注释:¹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²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³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寒园夕鸟集,思牖(yǒu)¹草虫悲。
译文:萧瑟凄寒的皋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
注释:¹牖:窗户。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嗟矣当春服,安见¹御冬衣?
译文:等我裁好寒衣寄到你那,只怕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穿上春服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
注释:¹安见:哪里能见到。安:哪里。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衣诗》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其中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粱书》本传说:“恽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王元长(融)见而嗟赏。”可见它在当时就被视为警语佳句。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皋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皋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诗题为“捣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谢惠连的《捣衣诗》具体描绘捣衣劳动的写法不同,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表面上看似有些离题。实则首联揭出游人之淹滞远方,为捣衣之由,中间两联写景,为捣衣时所见所想,仍处处关合题目。只是此篇旨在抒写捣衣的女子对远人的思念、体贴,对捣衣劳动本身则不作正面描写。这种构思,使诗的意境更为空灵,也更富抒情色彩。

dǎoshī

liǔyùn nánběicháo 

xíngzhìfēng yóurényānguī 
tínggāoxià lǒngshǒuqiūyúnfēi  
hányuánniǎo yǒucǎochóngbēi 
jiēdāngchūn ānjiàndōng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
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
译文:我曾经伴着你在镜前梳妆,同检红梅,怎么如今我们分别已经一年了?
注释:内子:妻子,张问陶的夫人林韵徵,著名女诗人。
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
飞鸿呼偶¹音常苦,栖凤将²经瘦可怜。
译文:我如同飞行着的鸿雁呼唤伴侣,鸣叫声中带着苦涩之意,而你就像栖凤将雏,憔悴可怜。
注释:¹飞鸿呼偶:飞行着的鸿雁呼唤伴侣。²将:养。
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
梦远枕偏云叶髻(jì)¹,寄愁买贵雁头笺(jiān)²
译文:可以想象得到你此刻正在家中凭枕而卧,屡屡梦见我,致使你那乌云般浓密的发髻也弄偏了,而我也频频寄信回家,表示我的相思和牵挂。
注释:¹云叶髻:高耸浓密的发髻。²雁头笺:一种优质纸张,因有雁头状暗纹,故名。
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
开缄(jiān)泪涴(wò)¹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
译文:在接到你病中的书札不禁泪流纵横,我为你的病情深深担忧,仿佛看到你抱病自己煎熬汤药。
注释:¹开缄泪涴:打开书信,上面有泪花浸染过的痕迹。

  这首诗首联诗人回忆从前夫妻生活的谐和融乐;颔联写自已如飞鸿失偶,鸣中常带苦涩,妻子独自带着女儿,任劳任怨,值得可怜;后二联写妻子之相思以及诗人收到妻子书信后的担忧与负疚。全诗对仗工整,情浓意切。这首诗充分表现了诗人身为丈夫对病中妻子的怜惜、关爱和歉疚之情。

  首联回忆从前夫妻生活的谐和融乐。“同检红梅玉镜前,如何小别便经年?”诗人曾伴着妻子在镜前梳妆,同检红梅,这虽然仅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却包含着夫妇间无限温柔与体贴。所以在诗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如今劳燕分飞已经有一年了,怎不令他愁思满怀。“如何”二字将诗人离别的愁苦与对妻子的相思之情曲曲传出。

  颔联俱以比兴出之,上句写自已如飞鸿失偶,鸣中常带苦涩;下句说妻子独自带着女儿,像栖凤将雏,憔悴可怜。“飞鸿呼偶音常苦,栖凤将雏瘦可怜。”诗人有一女,取名枝秀,所以有“将雏”的说法。这两句虽用了隐喻,但表现的感情十分显豁明了,前句写我后句写妻,相对成文,真情自见。 “瘦可怜”三字也紧扣妻子在“病中”的事实。

  颈联顺势具体描摹两地相思的情状。“梦远枕偏云叶髻,寄愁买贵雁头笺。”妻子孤枕夜梦,远行千里,压偏了浓密峨峨的云髻,而诗人欲托鱼雁传书,倾诉愁绪,为了那份对妻子的真情与珍爱,不惜购买昂贵的雁头笺纸。此联上下二句皆用折腰句,即上三下四的格式,既句法丰富,节奏多变,更是为了突出“偏”“贵”二字,前者可见妻子梦之幽深,思之绵远,后者则点明诗人对感情交流的郑重与在乎。

  尾联的上句写自己接到妻子病中的书札,不禁泪流纵横。“开缄泪涴销魂句,药饵香浓手自煎。”诗人为妻子的病情而担忧,读着她的来信。诗人似乎看到她抱病自煎汤药的孤寂。而自己远在他乡不能陪伴帷幄,真是于心何忍。张问陶之妻林韵徵是成都盐茶道林西厓之女。能诗善文,被誉为四川才女,其信中自有感情沉挚的诗句,所以诗称之为“销魂句”。这两句与上一联相反,上句写自己,下句写想象中的妻子,传达出自己的负疚之情,正应合“得内子病札”之题面。

  这首诗写夫妇间真诚的思念十分成功。它用了律诗特有的对仗手法,两两相对地展开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情愫。首联虽为合写。然以时间上的差异表示昔日的欢爱与如今的孤独。下三联都一句写自己,一句写妻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方法,不仅写出自己的相思。而且从对面落笔,形象地刻画出妻子的思念与病态。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他们伉俪相知之深,情意之笃,其中优美的形象与精当的比况更加强了诗的感染力,读来感人肺腑。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374
2、 胡传淮.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86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这首诗回顾了宋诗的发展,批评苏黄后学抛弃欧、梅关注现实、平易自然的诗风。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约100年时间里,文坛上总的倾向是承袭晚唐余风,内容单薄,文风华靡。尤以取法李商隐的西昆体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门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只注重音节铿锵,辞采精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这种诗风一直到北宋中的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从理论到实践上继韩柳提倡古文进行诗文革新才得以扭转。因此元好问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诗人(其诗歌成就及流弊参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公之治经尤尚解字,末流务为新奇,浸成穿凿。朝廷患之。诏学者兼用旧传注,·····于是学者皆变所学,至于著书以诋公之学者,且讳称公门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的一些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门人亦讳言是其门人,所以元好问说“讳学金陵犹有说”。但是苏黄后学、江西诗派不注重思想内容,一味求奇求变,连欧阳修、梅尧臣都废而不学,元好问责问批评了这种风气。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bǎiniáncáijuéfēnghuíyuányòuzhūrénlái

huìxuéjīnlíngyóuyǒushuōjìngjiāngzuìfèiōuméi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
¹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yú)²一鸟飞。
译文:过去因征讨远方敌人向金微山进军,跨马出榆关如一只飞翔的鸟一样轻盈。
注释:¹昔:从前,过去。²榆关: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中牟县南。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万里只携孤剑去,十一空逐塞(sài)鸿归。
译文:戍边万里,带着宝剑去,十一时间毫无建树只能归家。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
手招都护新降虏(lǔ),身著文皇旧赐衣。
译文:手中有新投降的俘虏,身上穿着文皇旧时赏赐的衣服。
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只待烟尘¹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译文:只等待未来的某次战斗来报答天子,满头的白发都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机会。
注释:¹烟尘:烽烟和征程。借指战争。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