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阵晓来霜。鸦村夕照黄。满人间、风景凄凉。幸有菊窗堪一醉,争又滞、水云乡。
沽酒也三行。邀风与较量。便明朝、吹送归航。趁得老盆新熟信,日日是、我重阳。
雁阵晓来霜。鸦村夕照黄。满人间、风景凄凉。幸有菊窗堪一醉,争又滞、水云乡。
沽酒也三行。邀风与较量。便明朝、吹送归航。趁得老盆新熟信,日日是、我重阳。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始¹读,未知有疑²;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渐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慢慢地,就会产生一些疑问;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得到解决,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这才是学习。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就要想办法解决疑问,达到没有疑问的地步,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注释:¹始:最初,开始。²疑:疑问。

shūyǒu

zhū sòngdài 

    shū shǐ wèizhīyǒu  jiànjiànyǒu zhōngjiéjiéyǒu guòliǎozhèfān jiànjiànshì zhìrónghuìguàntōng dōusuǒ fāngshǐshìxué shūzhějiāoyǒu yǒu quèyào dàozhèfāngshìzhǎngjìn 

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雨过分畦(qí)¹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²,说几句庄家话。共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qián)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shà)
译文:雨过之后就分畦种瓜,天旱时就引来水浇麻。几个种田的老人在一起,讨论一些关于种植庄稼的话题,用大大的瓦盆盛酒来过日子,醉的时候就感觉乾坤如此之大。任凭他高柳清风我也一样的睡觉。
注释:¹畦:田垠。²田舍翁:种田的人。

chénzuìdōngfēng ·xián

zhì yuándài 

guòfēnzhòngguā hànshíyǐnshuǐjiāo gòngtiánshèwēng shuōzhuāngjiāhuà pénbiānzhuójiǔshēng zuìqiánkūn rèngāoliǔqīngfēngshuìshà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¹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注释:¹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¹王谢²堂前燕,飞入寻常³百姓家。
译文: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¹旧时:晋代。²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³寻常:平常。

  《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金陵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而今这些飞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却是栖息在王导、谢安两家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朱雀桥和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的景象,已经暗含了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体验。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用笔尤为曲折。此诗为刘禹锡著名的咏史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参考资料:
1、 范之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47-849

xiàng

liú tángdài 

zhūquèqiáobiāncǎohuā xiàngkǒuyángxié 
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 fēixúnchángbǎixìngjiā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景阳钟¹动宫莺转²,露凉金殿。轻飙(biāo)³吹起琼花,玉叶如剪。
注释:¹景阳钟:宫内报时之钟。²转:一作“啭”。³轻飙:轻风。⁴琼花:这里泛指色泽鲜丽如玉的花朵。⁵绽:一作“旋”。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zhuì)¹千片。修蛾慢脸²陪雕辇(niǎn)³,后庭新宴
注释:¹坠香:落花。²修蛾慢脸:长眉娇脸。修:细长。慢:娇美。³雕辇:皇帝所乘之车。⁴后庭新宴:在后宫摆设新宴。”

  这首词咏陈后主宫中事,属怀古之作。上片写宫中晓景:景阳钟声悠长,露凝金殿,轻风吹拂,琼花绽放,一派明丽的春色。

  下片头三句写宫中晚景。“坠香千片”,是盛变衰的表现。后二句写那些漂亮的宫娥,陪着君王在后庭欢宴。这首词作者虽是客观地叙当时之事,然而也透露了他对陈后主沉湎酒色、不恤国事的谴责之意。

hòutínghuā··jǐngyángzhōngdònggōngyīngzhuǎn--sūnguāngxiàn

jǐngyángzhōngdònggōngyīngzhuǎnliángjīn殿diànqīngbiāochuīqiónghuāzhànjiǎn

wǎnláigāoshàngzhūliánjuǎnjiànzhuìxiāngqiānpiànxiūémànliǎnpéidiāoniǎnhòutíngxīnyàn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
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¹
译文:封侯的意念早已丝毫不存,悠悠然远离了尘世的嚣纷。
注释:薛氏:指薛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在会昌湖西,名其居室为“瓜庐”,因号瓜庐翁。¹远世纷:远离尘世的纷争。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
译文:种着瓜又不废读书之乐,这样的生活贵比千金。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
译文:远远望去,江南的原野湖沼多过土地,春天的山峰半掩着浮云。
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
吾生嫌已老,学圃(pǔ)¹未如君。
译文:我这一生已渐渐老去,要说隐居的高致,远远比不上您这位高人。
注释:¹学圃:学习种蔬菜。君:指薛师石。

  首联“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写出薛师石不求利禄,超乎世俗的情怀。“悠然”,超远之貌,在这里似乎兼有“心远”与“地偏”两重意思在内。结庐之境远隔嚣尘,这是“地偏”;胸襟之中不慕功名,这是“心远”,索居于会昌湖西的薛师石是做到了这两点的。

  颔联“惟应种瓜事,犹被读书分”,是写这位隐士所从事的事情。看了这一联,会使读者想起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两句:“既耕且已种,时还读我书”。隐逸之士,其劳动并非为了糊口,其读书并非为了功名,而都不过是精神寄托而已。试想,耕种累了就读读书,“半耕半读”,这是一种应么充实、自在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不过诗人这两句与陶渊明的诗句情旨虽同,在句法上却有一点区别。陶渊明的诗句字面本身就透出一种从容、闲适之意。诗人的两句是说:每曰只顾忙着应付种瓜的事还不算,而且要抽出一半儿时间来读书。这“惟应……犹被……”的句式,透着忙上加忙的意思。其实,这里是通过“忙”来写闲的。诗人这里通过种瓜、读书的“忙”,来把薛师石超然遗世的闲适之情巧妙地映带出来了。

  颈联“野水应于地,春山半是云”化用姚合《送宋慎言》:“驿路应连水,州城半在云”两句,写的是薛氏瓜庐四周的景色,前一句写湖沼的景象非常贴切,后一句写远处的云山也很传神,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图。这是一种洋溢着“野趣”的、不带人工痕迹的自然美景,与隐士的情怀是那样的合拍。可以说,此外境本身就是隐士心境的反照。

  尾联“吾生嫌已老,学圃未如君”,直接抒发诗人对于薛氏瓜庐的感触。““圃”本指种蔬菜,这里指薛师石以种瓜隐居而言。这一联惋惜的慨叹,在诗中起的是“卒章显志”的作用,从而把诗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正面传达出来。

  全诗用典贴切,章法布置有序,读来颇为流畅。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314-1315页

xuēshìguā--zhàoshīxiù

zuòfēnghóuniànyōurányuǎnshìfēn

wéiyīngzhǒngguāshìyóubèishūfēn

shuǐduōchūnshānbànshìyún

shēngxiánlǎoxuéwèi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