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群飞水倒流,盲风怪雨移清秋。阿连冲泥倦为客,老夫坐痹仍登楼。
海水群飞水倒流,盲风怪雨移清秋。阿连冲泥倦为客,老夫坐痹仍登楼。
焚枯酌体且今夕,春草原鸰应汝愁。自分天涯同老马,何时浩荡随虚舟。
焚枯酌体且今夕,春草原鸰应汝愁。自分天涯同老马,何时浩荡随虚舟。
姚范

姚范

(1702—1771)安徽桐城人,字南青,号姜坞,初名兴涑,字已铜。乾隆七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充三礼馆纂修。文章沉邃幽古,学术长于考订,所见多前人所未发。有《援鹑堂诗集》、《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 ▶ 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译文:已经错过才想起追问,仔细看才发现原来是故人。
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乱离¹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译文:到处都是战乱,消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注释:¹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shì)¹眼惊魂定,衔杯²笑语频。
译文:擦一擦眼睛稳何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饮着酒与朋友笑谈。
注释:¹拭:擦;抹。²衔杯:谓饮酒。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¹
译文:请你搬到我家附近来住,两个白了头发的(明朝的)遗民。
注释:¹遗民:改朝换代后的人。

  首联紧扣题中“遇”字。“已过才追问”,直接切入路遇情境,起笔简洁省净。沈德潜赞赏说:“起语得神,与‘乍见翻疑梦’同妙。”但同妙并不同工。“乍见翻疑梦”写一照面的心理活动,是凝定的场景。“已过才追问”写的是“乍见”后的下意识反应,仿佛流动的镜头。两句都表现久失消息,不期而遇的疑惑。前者直接道出,是确信后的不敢相信;后者却通过“追问”的动作蕴含其中——恍然面熟,但犹疑不定,需“追问”才能确认。故下句递接“相看是故人”,上前仔细打量,原来真的是老友。

  既然是“故人”,如何见面竟难以确认了呢?颔联宕开一步,作了回答:“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这里“乱离”指明末清初的战乱。在动乱中分离之后,再无从相见,那偶或传来的消息也难辨真假。可以想见,频年兵戈,人的死伤误传,比比皆是。后面“惊魂”两字暗示,也许这消息里就有对方不测的说法。正是这“苦难真”的传说,才使作者有“已过才追问”的行为。动乱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却仍探问对方情况,一个“苦”字,道出了两人情谊的深厚。

  颈联的“拭眼”,既是说擦去激动的泪水,又有重新拭目,再仔细相看的意思。乱世重逢的旧友,该有多少苦辣酸辛互相倾诉,但写去略而不及,只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将情感的无限波澜尽含其中,这就是所谓白描传神。一番问候后,擦净朦胧泪眼,望着眼前旧友,才彻底安下心来,所以说“惊魂定”。随后自然是庆幸,喜悦,当然要“衔杯笑语频”了。此处写由悲而喜,悲喜交加的情态极为生动,转换跳跃又极自然,具有对人生同类心态、行为普遍的概括性。但一次偶然相遇的“衔杯”,难以尽诉各自乱世遭际的感受;而且一旦分手,谁又能保不会再度失去对方呢?

  “移家就吾住”——作者不由分说,要“旧友”索性搬来同住。难舍难分,正是重情重义的体现。更在这“旧友”的情义之中,作了别有深意的开掘。清王朝建立后,从明朝过来的许多人不仕清朝,称为“遗民”。本诗作于清顺治七年(1650),此时吴梅村尚未被迫出仕,故以“遗民”自居。“白首两遗民”道出两人坚守“气节”的共同情操,从而使诗中表现的友情,蕴含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格气质。“两遗民”的“两”字除实指外,还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战乱中有多少旧侣亲朋死于刀兵,又有多少前代文臣武将摇变为新朝权贵。而他们两人幸存于劫后,那同气相求的友情不更以一种自豪自傲显得尤为珍贵吗?

jiùyǒu--wěi

guòcáizhuīwènxiāngkànshìrén

luànchùjiànxiāonánzhēn

shìyǎnjīnghúndìngxiánbēixiàopín

jiājiùzhùbáishǒuliǎngmín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小娉(pīng)¹,清铅素靥(yè)²,蜂黄³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晕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qiàn),才知花梦准。
译文:仿佛一位仙女,雪白的花瓣带着笑纹。峰黄色的花蕊暗自含羞而微带红晕。碧叶如翡翠的头饰斜在鬓。昨夜的空庭中寒风凄紧,在朦胧的月光下忽然把你泪认。北风凄紧,一阵凉意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刚刚送走拂晓的晨风,友人便送来一盆碧绿的水仙,这才惊诧花梦的确准。
注释:¹聘婷:美貌。²清铅素靥:喻水仙花白瓣。靥:笑窝。³蜂黄:喻水仙花蕊。⁴翠翘:翠玉妆饰,喻水仙绿叶。⁵一壶葱茜:即一盆青翠水仙。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鬒。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湘娥¹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gàn)²(zhěn)³。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译文:是湘水水神化成此花的淡香鲜新,似乎凌波走过很远的水路,尚带有古岸荒云的遗恨。在台阶前如果出现你的身影,淡淡的香气芬芳氤氲。连那经冬耐寒的冬梅,也要悄悄收藏她的神韵。把你放置在熏炉的旁边,忽儿又移放靠着精美的绣枕,以便我可以时刻欣赏美人的丝丝鬟鬓。料想友人也和我一样,对你格外喜爱关心,在清华池馆畔里与你朝夕相守,为你把酒言欢。
注释:¹湘娥:湘水女神。²绀:黑青色。³鬒:美发。⁴清华:梦窗词有《婆罗门引·郭清华席上为放琴客而有所盼赋以见喜》,清华疑即郭希道。⁵台杯:大小杯重叠成套,称台杯。

  “小娉婷”六句,为词人未得水仙前的梦中之景。此处是说:昨天晚上我在梦中行走在一处明亮的月光照射下的庭院里,只见那里放着一盆小巧玲珑的水仙花。在这洁白的水仙花之中还有着一晕淡黄色的花蕊,青翠鲜嫩的绿叶横枝斜倚地衬托在玉白色水仙花的四周围,在月光映照之下水仙花更象似一个飘飘欲去的仙子。这里“清铅”句绘花瓣,“蜂黄句”状花蕊,“翠翘”句喻绿叶。用白、黄、绿三种高洁、典雅的色泽,来描绘水仙,这既是实写,也是以妙句状物。“睡浓”两句,梦中醒。此处是说:我在酣睡中,觉得有凌冽的劲风在抽打着那高雅的水仙花,冻醒以后才知道自己才是被寒风刺骨之后因冷激而惊醒过来的。所以醒转来还被噩梦吓得心中嘣嘣直跳。“送晓色”两句,醒后见花。此言词人清晨起床之后,却意外地发现希道已经差人送过来这一盆碧玉般葱翠透剔的水仙花。词人说:我这才知道,昨夜的梦做得真准啊!

  “湘娥”三句,道水仙花的来历。此是以拟人手法言眼前的水仙原来是湘水女神的化身。“湘娥”,即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姐妹俩。她们由于找不到自己的亲人——舜帝,所以往来于烟波浩渺的水边砂岸四处寻找,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亲人,因此才遗恨至今。为了纪念舜帝的逝世,她们仍旧作素色装束。“临砌”两句,述其香。此言词人将希道送过来的水仙花,放置在台阶旁的阴影之中。这水仙花散发出来的阵阵幽香,连傲霜斗雪的梅花也自愧不如,以致于她羞怯地退避在一旁,收起了自己的娇容。“熏炉畔”两句,谈催花之法及其对水仙的衷情。此言水仙花在暖炉的催发之下,显得越发精神奕奕。词人随即把它放置在床边的小几上,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能够时时见到这位斜垂着稠密的白花翠叶的凌波仙子了。“料唤赏”两句,是为希道设想。“清华”句,据朱孝臧《梦窗词小笺》说:“清华疑即希道。”而根据前所引六首词推测也应该是指同一个人。“台杯”,即大小杯重叠成套的杯子。此处是说:我猜想,希道现在在自己的花园里,面对着这一盆盆洁白的水仙花,也必定会是在一边欣赏着水仙,一边连连举杯畅饮着吧。

  上片以梦引花,下片浮想联翩,重在描绘出水仙花的神韵。结句呼应词题中希道索赋之请,故以两人的共同爱好的话题“赏花与饮酒”对之也。全词紧扣题意,从容而道,又有奇思妙想连篇,实是咏物词中的一篇高作。

huāfàn ·guōdàosòngshuǐxiānsuǒ

wényīng sòngdài 

xiǎopīngtíng qīngqiān fēnghuángàntōuyùn cuìqiáobìn zuólěngzhōngtíng yuèxiàxiāngrèn shuìnónggèngfēngjǐn jīnghuíxīnwèiwěn sòngxiǎo cōngqiàn cáizhīhuāmèngzhǔn 
xiāngéhuàzuòyōufāng líng ànyúnshāhèn línyǐng hánxiāngluàn dòngméicángyùn xūnpàn xuánbàngzhěn háiyòujiàn rénchuígànzhěn liàohuànshǎng qīnghuáchíguǎn táibēimǎnyǐn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魏武¹将见匈奴使²,自以³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guī)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¹⁰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¹¹,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节,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扬威远方的国家,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见面完毕以后,(曹操)让间谍问(匈奴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杀这个使节。
注释:¹魏武:三国时期的魏武帝,即曹操。²匈奴使:匈奴,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使,使节。³以:认为。⁴形陋:相貌丑陋、不好看。⁵雄远国:在外国使者面前显示威武。⁶使:指派。⁷崔季珪:曾在曹操手下做过官。⁸捉刀:拿着刀。⁹床:古代的一种坐具。¹⁰魏王:指曹操。¹¹雅望非常:仪态高雅不同寻常。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¹家家雨²,青草池塘处处蛙(wā)³
译文: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注释:¹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²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³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¹不来过夜半,闲敲(qiāo)(qí)子落灯花²
译文: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注释:¹有约:即为邀约友人。²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

  “黄梅时节家家雨。”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

  “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句中,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这就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

  “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耳中只听到了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作一种单调机械的动作,像是有意要弄出一点声响去打破沉寂、冲淡忧虑,诗人这里的“闲敲棋子”,正是这样的动作。“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敲棋这一细节中,包含了多层意蕴,有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可见艺术创作中捕捉典型细节的重要。

  这首诗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直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恰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由此可知,赵师秀等“四灵”诗人虽以淡泊清新的面目出现,其实颇有精心结撰的功夫。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16-1217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65-466

yuē

zhàoshīxiù sòngdài 

huángméishíjiéjiājiā qīngcǎochítángchùchù 
yǒuyuēláiguòbàn xiánqiāoluòdēnghuā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¹未遮²山,白雨³跳珠乱入船。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注释:¹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²遮:遮盖,遮挡。³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乱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⁴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卷地风来¹²吹散,望乱楼下水如天³
译文: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注释:¹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²忽:突然。³水如天:形容乱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放生鱼鳖(biē)¹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译文: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注释:¹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乱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水枕(zhěn)¹能令山俯仰,风船²解与月裴(péi)³
译文: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注释:¹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²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³裴回:即徘徊。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乌菱¹白芡(qiàn)²不论钱,乱系青菰(gū)³裹绿盘。
译文: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注释:¹乌菱:指老菱。菱角老则壳黑,故名。²芡:大型水生植物。³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河边、沼泽地。可作蔬菜。其实如米,称雕胡米,可作饭。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忽忆尝新¹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译文: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注释:¹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献花游女¹木兰桡(ráo)²,细雨斜风湿翠翘³
译文: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注释:¹游女:出游的女子。这里指采莲女。²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³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无限芳洲¹生杜若²,吴儿³不识楚辞招。
译文: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注释:¹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²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³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未成小隐¹聊中隐²,可得长闲胜暂闲。
译文: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注释:¹小隐:谓隐居山林。²中隐:指闲官。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乱山。
译文: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乱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乱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乱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乱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乱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乱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乱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乱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乱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顷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乱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乱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乱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乱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乱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乱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乱地种植。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乱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乱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乱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乱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乱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37-339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