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翠空濛故国山,梦中慈母美连环。文明门外春才好,百尺吴船漾绿湾。
暖翠空濛故国山,梦中慈母美连环。文明门外春才好,百尺吴船漾绿湾。

sòngōuyángbǐngshǒu--sòngběn

nuǎncuìkōngméngguóshānmèngzhōngměiliánhuánwénmíngménwàichūncáihǎobǎichǐchuányàng绿wān

宋本

宋本

宋本[元](公元一二八一年至一三三四年)字诚夫,大都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于惠宗元统二年,年五十四岁。自幼颖拔。稍长,读书穷日夜,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策士,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公元一三二四年)除监察御史,以敢言称。 ▶ 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今日逢君越溪上,
前年送我曲江西,红杏园中醉似泥。
译文:上一次你们在曲江西面为我送行,我们在红杏园里喝的烂醉如泥。
杜鹃花发鹧鸪啼。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
今日逢君越溪上,杜鹃花发¹鹧鸪啼。
译文:今天在越溪之上遇到了你,这时杜鹃花开放,鹧鸪鸟啼叫。
注释:¹发:花开放。
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来时旧里人谁在,别后沧波路几迷。
译文:先前为我送别的故人谁还在呢,分别后这江上烟波浩渺,让我几乎迷路。
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楚女¹不归,楼²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³
译文:她回南方去了,现在还没有踏上归途。我独居的小楼枕卧溪畔,夜夜愁听那春水汩汩。明月也无伴,像我一样孤独。春风吹杏花稀疏零落,更使我愁伤春暮。
注释:¹楚女:古代楚地的女子。此指抒情主人公,一个身世飘零的歌舞女伎。²楼:楚女暂栖之所。³稀:一作“飞”。
玉钗斜篸云鬟重,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玉钗斜篸(zān)¹云鬟(huán)²重,裙上金缕凤³。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译文:玉钗在你的头上,斜斜地簪住云髻雾鬟。你裙上绣金的凤凰,仿佛栖息在我心间。真盼这春天又变秋天,请南飞的鸿雁,带去我的书信,带去我千里的思念。
注释:¹斜篸:斜插。篸,通“簪”,此处用作动词。²云鬟:高耸的环形发髻。³金缕凤:用金丝线绣的凤凰图形。⁴八行书:信札的代称。古代信札每页八行。

  此词起拍二句,言“楚女”飘零在外,寄居于水乡的临河楼宇中。“楼枕小河春水”的“楼”是“楚女”暂栖之所,可推测为一歌楼舞馆,临水构筑。“春水”,点明季节。“枕”字下得别致。
  
  “月孤明”三句写暮春月夜之景而隐含伤春离别之情,说“楚女”自伤身世、月夜难眠。“风又起”,从听觉着笔,表明“楚女”虽然置身床榻而长时间处于不眠状态。“杏花稀”(系“楚女”的想像之辞)虽为景语,但其中亦寓有惜春、伤别之意。月本无所谓孤不孤,但对于欲归不归的楚女来说,它却显得孤独凄清,物象染上了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加之“风又起,杏花稀”,其景象就更凄清,不眠的人儿,心情可想而知。这里既写暮春之景,又寓有自伤身世飘零,自伤老大,自伤离别的情绪。

  过片二句写女子服饰,分别从头上玉钗、乌黑的鬓发及衣裙上金线所绣凤鸟图案着笔,一句写她的头饰和美发,一句写她用金缕盘绣成凤鸟图纹的舞裙,对“楚女”的形态进行描写。金玉锦绣的字面,恰好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空虚索寞。“楚女”如此艳美,然而却长期漂零在外,其独居凄怆之情亦自在不言中。于是最后三句要借“八行书”,诉千里相思隔魂梦萦牵之情,恰值月夜闻雁,便欲凭雁足传书,以道相思之意。言作书寄远,并点明题旨。这数句与李商隐“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春雨》)异曲同工,虽然明说着欲凭鸿雁寄相思之意,其实隐含的意味却是鸿雁长飞,锦书难托,确有含蓄不尽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6-57

jiǔquánzi··chǔguī--wēntíngyún

chǔguīlóuzhěnxiǎochūnshuǐyuèmíngfēngyòuxìnghuā

chāixiécǎnyúnhuánzhòngqúnshàngjīnfèngxíngshūqiānmèngyànnánfēi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wán)¹(chán)²素月,纱巾缥(piāo)(miǎo)轻烟³。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yú)天。
译文:细绢织成的团扇美如圆月,轻薄纱巾被风吹得起伏飘动像轻轻的烟雾一样。高大的槐树叶子非常茂密,树阴浓合,雨后天气格外清凉滋润。
注释:¹纨扇:又称宫扇,细绢织成的团扇,是汉族传统的手工艺术珍品,形如满月,故云“素月”。²婵娟:美好的样子,暗喻女子娇美的容貌。³轻烟:指纱巾的轻细。⁴清润:清凉滋润。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弄笔斜行小草¹,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²
译文:闲来无事,拿着笔写小草打发时光,饮酒微醺放下帘子闲适地小睡一觉。一夜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
注释:¹“弄笔”句:指在房里悠闲无事,以写小草打发时光。弄笔:谓执笔写字、为文、作画。²新蝉:初夏的鸣蝉。

  此词描绘了初夏季节树阴浓合,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的闲散生活,创造出一种雅洁清远的闲适意境。上片开头二句,以纨扇和纱巾两种应时的生活用品来表现初夏时节。后二句写室外之景,树阴浓合,晴天清润,也是典型的初夏之景。下片则由写景转到写人,表现作者闲适的生活。起二句,写自己闲来无事,常常弄笔展纸作小草;喝酒至微醉,卷帘迎凉以便睡眠。末二句写主人公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洁净无尘的凉床上听新蝉,更是展示了一个清凉高迥的初夏境界。

  全词寓情于事与景中,在情景交汇中抒发了作者流畅、舒适的情怀,情景轻快优美,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

  上片起二句:“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以两种生活用品来表现初夏季节。第一句写美如圆月的团扇,第二句写薄如轻烟的头巾,这都是夏天所适用的。扇美巾轻,可以驱暑减热,事情显得轻快。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这二句写景,也贴切季节。夏天树阴浓合,梅雨季节,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这都使人感到宽舒。这二句与王安石《初夏即事》“绿阴幽草胜花时”的诗句,以及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的词句,景物相近,意境同美;但王诗、周词,笔调幽细,陆词则表现出清疏、自然。

  下片起二句:“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睡闲眠。”由上片的物、景写到人,由静写到动。陆游的有关写字的诗,如《草书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醉中作行草数纸》等,大多都是表现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感情的,正如第二题的诗中所说的:“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在这里,诗人却以写字表现闲适之情,淳熙十三年(1186年)作于都城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正和这里的词句、语意接近。醒时弄笔写细草,表示闲适;醉眠时挂起帘钩,为了迎凉,享受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所说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那样的乐趣。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正是濒湖住宅的清凉、洁净的境界,明晰地表现了这一份闲暇,明显不同于往日作者的压抑、苦闷。

  这首词只写事和景,不写情,情寓于事与景中。上下片复叠,句式完全相同,故两片起句都用对偶。情景轻快优美,笔调清疏自然,是陆游少见的闲适词。居宅依山傍水、风景美丽如画。作者不禁释怀,将昔日的抑欲苦闷一并抛到脑后,融入大自然的清新、闲适之中,全词表现出作者壮志未酬后的闲居生活。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84

··wánshànchánjuānyuè--yóu

wánshànchánjuānyuèshājīnpiāomiǎoqīngyāngāohuáizhǎngyīnchūqīngrùntiān

nòngxiéxíngxiǎocǎogōuliánqiǎnzuìxiánmiángèngdiǎnchénāidàozhěnshàngtīngxīnchán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依依¹宫柳拂宫墙²,楼殿无人³春昼(zhòu)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译文:在春风中,枝头招展的碧绿宫柳,多情地拂试着红色宫墙;画楼深殿空寂无人,漫长的春日在悄然而艰难地流逝。梁上旧燕归来,依旧忙着飞进飞出,经营旧窠。回想起君王来,明月拨开黄昏的帷幕,国破家亡,流落异乡,人们一想就难过得断肠。
注释:忆君王:即词牌名《忆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此为词人根据词中内容另标之新名。¹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²宫柳、宫墙:指汴京的北宋故宫。³楼殿无人:暗示国破人亡。⁴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词人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君主被掳,在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怨慕之音,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

  全词不言国破君掳,巢复卵毁,而言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一种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感,跃然纸上。“春昼长”一语,把客观的景物描写,转向主观的心理感受,是景为情使,情因景生,抒情和写景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富丽堂皇的景物后面,蕴藏着深深的隐痛。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燕子归来依旧忙”,燕子是无情之物,它哪里知道楼殿依旧,而主人已换,仍然忙着衔泥,在旧梁上筑起新巢,俨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沧桑之感。最后“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点明题旨,怀念故君。结句真味无穷,辞意高绝,一个芳馨悱恻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它是从题前着笔,题外摄神,只用了一个“破”字,便把从清晨忆到黄昏,又从黄昏忆到月上柳梢,都沉浸在如痴如呆的回忆中。昔日的宫柳凝绿,今朝的淡月黄昏;昔日的笙歌彻旦,今朝的楼殿无人,在在是强烈的对比,在在是伤心的回忆,不言相忆之久,而时间之长自见;不言相忆之深,而惓顾之意甚明。“月破黄昏”是写景;“人断肠”是抒情,把写景和抒情统一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而景物在感情的丝缕中织得更加光彩夺目,感情在景物的烘托中更加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抒发深沉的感慨,不着一句实语,而是把山河破碎、君王被虏的残酷现实写进了宫柳依依、楼殿寂寂中.以物事人非的沧桑变换把往事堪哀的失国之痛表达得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548页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六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6-7页

jūnwáng··gōngliǔgōngqiáng--xièjiā

gōngliǔgōngqiánglóu殿diànrénchūnzhòuzhǎngyànziguīláijiùmángjūnwángyuèhuánghūnrénduàncháng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¹红尘²拂面³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译文: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注释:¹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²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³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¹里桃千树²,尽是刘郎³后栽。
译文: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注释:¹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²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³刘郎:作者自指。⁴去:一作“别”。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闹、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43-844 .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yuánshíniánlǎngzhōuzhìjīngzèngkànhuāzhūjūn

liú tángdài 

hóngchénmiànlái réndàokànhuāhuí 
xuánguàntáoqiānshù jìnshìliúlánghòuzā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