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得清閒便是仙,秋光堪画欠龙眠。
人得清閒便是仙,秋光堪画欠龙眠。
泻檐才歇催诗雨,入户惊飞落纸烟。
泻檐才歇催诗雨,入户惊飞落纸烟。
句与杜陵同中律,世无钟子莫知弦。
句与杜陵同中律,世无钟子莫知弦。
籁鸣机动聊相友,捧砚犹强武士贤。
籁鸣机动聊相友,捧砚犹强武士贤。

qiányùnxièyuèchuāngxiōngjiàn--chénzhe

rénqīngxián便biànshìxiānqiūguāngkānhuàqiànlóngmián

xièyáncáixiēcuīshījīngfēiluòzhǐyān

língtóngzhōngshìzhōngzizhīxián

làimíngdòngliáoxiāngyǒupěngyànyóuqiángshìxián

陈著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13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扬帆借天风,水驿苦不缓。
译文:扬帆之船借天风航行,最好慢点到达下一个水驿,能拖多迟拖多迟。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
平明及西塞,已先投沙伴¹
译文:天刚刚亮到达西塞山,已比同是流放的伙伴先到。
注释:¹投沙伴:指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投:抛弃。沙:长沙。贾谊被权贵排挤滴贬到长沙,他曾作赋吊念屈原。在此借喻裴隐。
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
回峦引群峰,横蹙(cù)楚山断。
译文:两岸群峰回峦,楚山横蹙断裂。
砯冲万壑会,震沓百川满。
(pīng)¹冲万壑(hè)会,震沓(tà)百川满。
译文:水流冲击万条深壑,响声如雷,百川汹涌,波浪滔天。
注释:¹砯:水击山岩声也。
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
龙怪潜溟波,俟时救炎旱。
译文:龙怪潜伏于溟波,等待时机来救炎旱之灾。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我行望雷雨,安得沾枯散。
译文:我们久盼雷鸣雨落,好滋润干枯的心田。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鸟去天路长,人愁春光短。
译文:此一去,鸟都埋怨天路悠长,我更忧愁春光短暂。
空将泽畔吟,寄尔江南管。
空将泽畔吟¹,寄尔江南管。
译文:我且模仿屈原的泽畔吟,寄给你用江南管弦配配乐,看好不好吟唱。
注释:¹泽畔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后常把谪官失意时所写的作品称为“泽畔吟”。

liúlángzhì西sāi驿péiyǐn--bái

yángfānjiètiānfēngshuǐ驿huǎn

píngmíng西sāixiāntóushābàn

huíluányǐnqúnfēnghéngchǔshānduàn

pīngchōngwànhuìzhènbǎichuānmǎn

lóngguàiqiánmíngshíjiùyánhàn

xíngwàngléiānzhānsàn

niǎotiānzhǎngrénchóuchūnguāngduǎn

kōngjiāngpànyíněrjiāngnánguǎn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凤凰相对盘¹金缕²,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bìn)轻双脸长³
译文:金缕的凤凰盘对相依,绣成的牡丹似经一夜微雨,格外的雍容富丽。新妆后照看明镜里,只见双颊消瘦,鬓发轻舞薄如蝉翼。
注释:¹盘:盘错,此指绣盘。²金缕:指金色丝线。³双脸长:言人瘦。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¹不归来,社²前双燕回。
译文:画楼上久久地眺望伫立,栏外的柳丝静静的低垂着,好似相思的人杳杳地没有一点声息。只有那春社的燕子,成双的飞来,又成双飞去。
注释:¹音信:鄂本作“意信”。²社:社日,古代习俗祭神的日子。有春社、秋社之分,此谓春社。

  《菩萨蛮·凤凰相对盘金缕》是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之中的一首,仍然是由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象缀联成篇的,如“风凰”、“金缕”、“牡丹”、“微雨”、“明镜”、“画楼”、“丝柳”、“双燕”等等。词之上片,写美的头饰、美的妆容,并非词之精粹部分,其实是为下片张本;而下片,全由新妆美人若有所待的“望”字而来,“相望久”,既表现了她的痛苦、无奈,更表现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渴盼与执著上片,运用寄意于象的艺术手法,写女子晓妆,寄托女子情思,隐约婉转,暗示她的期待。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写美女头上的“凤凰”首饰,并以“相对”二字,突出双鸟比翼之象,借以烘托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憧憬、对情人的企盼;“牡丹”一句,形容佳人妆成,像雨后牡丹一样美丽,将思妇华丽的服饰,娇媚的情态展现出来;再写镜中所见,“双经长”一语,表现人之憔悴,将其离愁、相思之苦暗透出来。“明镜照新妆,鬓轻双经长。”写女子梳妆完毕,对镜审视一“明”一“新”,都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表露出女主人公珍爱自己并有所待。然而,镜中的形象却是鬓发削薄,双颊削瘦,经形都显得长了。下片,女子的孤独,惆怅、失望的情绪散布在字里行间。

  “画楼相望久。”女子默默地、长久地等待心上人,但心上人迟迟不归。期盼之情,难对人言,句中用一“望”字,突出女主人公的深情盼望、望眼欲穿。此一“望”字,乃全篇词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栏外”以下三句,都是“望”中所见、所思。“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写女子痴望已久,不见人归。低垂的柳丝、双飞的春燕,无一不在惹起、象征春天女子的春怨,而“音信不归来”的插入句,又与“社前双燕回”形成对比——去年秋天飞走的燕子已经双双归巢,可她痴心等待的心上人却久盼不归,甚至已得不到关于“他”的一点音信,这对于“相望久”的女子,足见其冷酷与残忍。

  此词景以情牵,情随境变,直吐怨情,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通过景象对比,反衬思妇孤独之状、愁苦之情、心外之声,格外深婉。

参考资料:
1、 张红.温庭筠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39-41
2、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 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7:69
3、 文白,张西平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 温庭筠 李煜:大连出版社,1998.3.:10

mán··fènghuángxiāngduìpánjīn--wēntíngyún

fènghuángxiāngduìpánjīndānjīngwēimíngjìngzhàoxīnzhuāngbìnqīngshuāngliǎnzhǎng

huàlóuxiāngwàngjiǔlánwàichuíliǔyīnxìnguīláishèqiánshuāngyànhuí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风蒲猎猎¹弄清柔,欲立²蜻蜓不自由。
译文:水边的香蒲长得又嫩又长,微风吹来,蒲叶摇曳多姿,发出猎猎的响声,卖弄它那轻盈的体态和柔媚的舞姿。蜻蜓飞来,想要在蒲草的叶尖上停留,却不能自由自在地立稳。
注释: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¹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蒲,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蒲草,茎可供编织用。猎猎,形容风声的象声词。²欲立:想要站立。这里是蜻蜓想要在蒲草上停留的意思。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ǒu)¹无数满汀(tīng)²
译文:农历五月间,走在临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荷花。
注释:¹藕花:荷花。²汀洲:水中平地或水边平地,这里指汀洲间的水面。

  宋诗区别于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宋诗更重视对画意的表现。考其原因,或许是宋代绘画特别发达,而许多知名作家又每兼具画家和诗人两种身份的缘故(顺便应该提到,宋代的题画诗也较之前代更为发达)。苏轼、米芾诸人固不必说,即如张公庠《道中》:“一年春色已成空,拥鼻微吟半醉中。夹路桃花新雨过,马蹄无处避残红。”郑獬《绝句》:“田家汩汩水流浑,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武衍《湖边》:“日日湖边上小车,要寻红紫醉年华。东风合与春料理,忍把轻寒瘦杏花。”李显卿《溪行》:“枯木扶疏夹道旁,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阳不到溪湾处,留得横桥一板霜。”法具《东山》:“窗中远看眉黛绿,尽是当年歌吹愁。鸟语夕阳人不见,蔷薇花暗小江流。”都描写精工,诗中有画。道潜这首诗写蒲苇受风的声形,写蜻蜓在蒲苇上站立不稳的姿态,写临平山下,经行之处满眼盛开的荷花,也是充满浓重的画意,表现了宋诗在这一方面的典型特征。但是,诗人们所追求的诗中有画,并不是诗等于画,而是诗画相通,特色兼具。因为,一般说来,诗是动态艺术,画是静态艺术。此诗虽有画意,但强调了自然景物的声形、姿态,仍带有诗的特点,是二者完美结合的典范。所以,苏轼作为对诗画都非常内行的作家,一见此诗,就为之激赏。宗室曹夫人还根据诗意画了一幅《临平藕花图》。

  诗描写五月仲夏临平山下水边风光,是“诗中有画”的佳作。首句推出一个近景:一片水边的蒲草,在风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写一只或数只蜻蜓,因风吹蒲动,想要站在蒲草上,总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与风蒲仿佛在互相争戏,颇有风趣。第三句,承上启下,宛转变化,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间、地点、位置,也为结句的写景作了交代和铺垫。第四句,于风蒲背后展开自近到远的风景:在山下道路两边,一望无际的荷花开满了水面,鲜明地表现出夏日江南水乡清丽动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映衬、远近有致、动静相生、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图画,便清晰而富有层次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诗歌无一句一字抒情,却在所写景物中让读者感受到内心的闲适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诗人把蒲草拟人化了,写得它像有知觉、有感情似的,在有意卖弄它的轻柔。蜻蜓欲立又不能自由停立的瞬间姿态,也写得很传神。作者静中写动,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十分高超。

参考资料:
1、 赵山林,潘裕民.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中西书局,2009-10-1:第110-111页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身在千山顶¹上头,突²岩深缝妙香稠(chóu)³
译文:兰花生长在山岩最高处,在突出的岩石和深深裂缝中,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注释:¹顶:顶头。²突:高出周围。³稠:浓郁。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¹无脚下浮云²³,来不相知去不留。
译文:脚下不是没有浮云翻滚喧闹,只是不关心他们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
注释:¹非:不是。²浮云:天上的云。³闹:喧哗。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huàlán

zhèngxiè qīngdài 

shēnzàiqiānshāndǐngshàngtóu yánshēnfèngmiàoxiāngchóu 
fēijiǎoxiàyúnnào láixiāngzhīliú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qí)¹宅里寻常²见,崔九³堂前几度闻。
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注释:¹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²寻常:经常。³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正是江南¹好风景,落花时节²又逢君³
译文: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注释:¹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²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³君:指李龟年。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也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沧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开头二句虽然是在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情感却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崔九”,名涤,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经常出入皇宫,是唐玄宗的宠臣,曾任秘书监。他在同族弟兄辈中排行第九,故称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开元鼎盛时期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很寻常的,可是现在回想起来,却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了。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这里蕴含的天上人间之感,需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后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而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因而,这种写法显得浑成无迹。“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9-601

jiāngnánféngguīnián

 tángdài 

wángzháixúnchángjiàn cuījiǔtángqiánwén 
zhèngshìjiāngnánhǎofēngjǐng luòhuāshíjiéyòuféngj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